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人民日报 【以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谈起 -- chuchong

共:💬82 🌺520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数字化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教学工具而已!

        数字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做为一个生产力提高工具,数字化现在已经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 家园 当政权合法性出现危机时,各种论证就会层出不穷。

        湖南卫视的《当马克思遇见孔子》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毛泽东此前就说过:“鲁迅先生是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中国的第一个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一九七五年底,就在他老人家在重病卧床弥留之际,在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中又说到。

        为什么作为革命领袖的他如此推崇鲁迅,因为他知道,另一条战线的重要性,千年以来的话语权,这一特权永远都是掌握在文人士大夫手中,他们定义着这一切,他们掌握着诛心的权力。正所谓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而能站在人民立场上说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众所周知,毛泽东他老人家一生都是主张造反有理,带领组织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可孔子主张把人分个三六九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惟上智下愚不移也;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其核心是忠君愚民。孔子当年,那套东西,没有市场,周游列国到处战国七雄,唯独秦国是不允许孔夫子的弟子进入的,可为什么那些相信过孔夫子的国家都灭亡了,唯独秦国不听孔子那一套的秦始皇能统一中孔学名高实秕糠,孔夫子很多话都是好话,但拿到现实社会里,那种复杂的矛盾他都处理不了,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又都是废话和屁话。历代农民起来造反,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改换皇帝,他们起兵造反的时候都是批孔,为什么因为孔夫子讲的君君臣臣,臣是不能反君的,你要造反,把皇帝换掉,你得违背孔夫子儒学理论,他必须得批孔,要不然师出无名,造反无特别是农民起义,就像那个最看不起儒生的人是刘邦,见了儒生把帽子拿下来洒尿,这个在史书可是到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这就说明得到了统治地位以后,又要把孔子请回来,这是为什么因为要用他那套理论管理国家,中国历史不就是这样吗?当要起来造反的时候,都要去进行批用我们自己的话说,你是革命党的时候是批孔的,当成了执政党,巩固地位时又要尊孔,中国我们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去尊,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

        1973年9月,毛泽东在与毛远新谈批孔时曾说:

        我们共产党人,是从批孔起家的,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前面他们的路,批了再尊,等到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再把孔子的思想拿来给予老百姓,落入历史的一种循环,这是不行的。如果共产党也到了自己没法统治或者遇到难处了,也要把孔子请回来,说明你也快完了。

        通宝推:七天,翼德,
        • 家园 这个节目价值不高

          除了标题吸引人,内容乏味无聊,用某网络红人的话说,【甚至谈不上错,连被骂的资格都没有。】

          • 家园 是马逆吧?我个人觉得这一期做得挺好,起码满足了我的情绪需要

            抛开他引用的那些社科著作对错暂且不论,我也不具备分辨能力。

            这个节目满足了我的情绪价值,兄弟我个人讨厌那种“一味尊古崇古、动辄批判所谓现代性,认为只要捡起来老祖宗的智慧,现代问题就迎刃而解”的傻缺。兄弟我更讨厌那些坐而论道,只会空念马经的那些所谓马派教授学者小布尔乔亚们。

            马逆替我把这两种人都骂了,我的情绪价值得到了满足

      • 家园 数字化与儒家:冲突还是融合?

        对于“儒家与数字化”的讨论,很感兴趣。然而,我认为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完全不兼容的。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问题。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孝道、忠诚以及仁爱。这并不与数字化时代的进步相冲突。事实上,数字化可以帮助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增进情感交流。

        工业革命与儒家

        虽然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儒家强调的社会和谐阻碍了某些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但不能将工业革命未在中国首先发生完全归咎于儒家。地理、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都在其中起到了作用。

        数字化教育

        数字化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减少老师的数量。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技术提高教育质量、效率和覆盖范围。而且,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真正的教育仍然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

        社会运行成本

        将西方描述为“道德值更低”并不准确。西方社会也有其独特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只是与儒家有所不同。而技术的推广和社会变革需要考虑的因素远不止道德一项。

        高考制度

        取消高考的讨论应该更加全面。毛泽东时代的教育改革确实产生了一些积极效果,但也有其局限性。高考虽然存在问题,但它也保证了一定程度的公平性。

        总的来说,我认为儒家与数字化并不是水火不容的。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尊重和传承儒家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和创新,为未来的中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先进的社会。

        通宝推:翼德,不远攸高,
        • 家园 你这个AI模板是不是飞盘胡?

          我读完不知道你想表达啥,啥都说了,啥都没说清楚

          老实说,你这个AI模板是不是飞盘胡

          • 家园 胡老师是我的理想

            我的水平和他差到天地之别。写四平八稳的文章不难,但是像他那样既要有激烈观点吸引读者,又能巧妙不踩雷,才需要真正的功力。我就是写到退休也达不到。

            这辈子,只要能混个正式的编制我就满足,不求当那么大的领导。

    • 家园 宝推欢迎

      老兄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见解独到。教育行业有想通之处,也有大不相同,甚至更麻烦的地方。期待干货大作!

    • 家园 又一个冠冕堂皇,却无关痛痒的废操作

      我们国家现在非常神奇,有两套不同的体系在运作:一套是客观上需要解决问题的,比如各种经济政策;一套是出于某个人神奇目的所整的活,比如这里提到的这些,其特点是听起来非常好听、头头是道,实际上毫无意义。

      教育领域最大的问题,始终是选拔体系,而不是教育的过程。选拔体系不改,在我们这个人口大国里,很多上游的东西就没法改,比如轰轰烈烈的教培改动,动机是好的,结果是让教培变成了贵族消费。

      提出这一概念的,和写着一系列文章的,基本上既不懂教育,也不懂数字化。

      数字化对于教育效率上的提升是非常惊人的,一个好的公开课、好的视频,可以秒杀绝大多数老师,以及国内的教材。如果要举例子的话,就是油管上的3blue1brown讲的数学,让很多人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样效果的视频国内也有,但比较零散。

      另一方面,现在有了AI助力,更是可以以极高的效率学习,比如chatgpt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对于知识的梳理、解释,都是前所未有的高效率。

      所以说白了,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学习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容易过。但问题来了:你能只靠网上学来的知识去参加考试吗?你学的东西再多,能挑战学阀吗?

      我国的考试体系,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种“选拔”,而是一种“淘汰”。两者的区别在于,“选拔”是真正要找出能力强的人,而“淘汰”只是想办法让一部分不哭不闹地滚蛋。

      客观来说,12年的基础教育并没有多高的难度,根本不足以选拔出真正杰出的人才。语文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数学的做好几条辅助线的大题、英语的冷僻刁钻语法,本质上都不是在选拔人才,而是在“拉开分差”,让一部分人接受自己被“淘汰”。

      因为现实中我们发现,如此高强度的语文教学下,很多人依然理解不了别人的话、写文章驴唇不对马嘴,我国文科领域出了这么多思路如尿路的公知,和语文教学、尤其是从小教大家写“假大空”作文的教育体系是分不开的;而数学则重在理解,需要知道概念、数形结合;英语则在于沟通和表达。

      真正数字化的教育,是可以以极高的效率传播这些知识的,但如果你要考试,还是得乖乖地在应试体系折磨自己,那我们还要数字化的高效率有啥意义?

      通宝推:七天,川普,杨微粒,篷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教育就是就业

        就业有保障,教育就能回归本来面目。就业不行,教育就是应试培训班。

        我小的时候,还是社会主义大锅饭的时候,教育就很本来面目。你行你就去考大学。不行上中专上技校,家长也没啥意见。因为毕业之后接班,进厂当学徒。和大学生毕业回来当技术员,有差距但是大家也是基本平等的,没有那种人上人的感觉。

        那个时候人们对各种其他兴趣就很舍得投入。比如一个孩子确实踢球好,体校来要人,家长一般就同意了。踢的好就往上走,踢不好就退役当工人。体校还算工龄,怎么都是合算。 唱歌,跳舞也是如此。

        后来大家生活拉开差距了。上大学就进私企,不上大学就当民工,还被欠薪。这大家就都不玩兴趣了,就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校队选人,要是把学习好的选中了老师会去给要回来。唱歌跳舞更是异类, 不能害了孩子。但是当时虽然想卷,但是毕竟老师还是上一个时代的,不太懂得怎么卷。还是以教会知识为主。

        再后来就不行了。老师开始懂得怎么卷了。把知识拆分成知识点,题海战术。让孩子们以背为主,很多常考题都是直接背答案:简单题省一分钟难题做对机会就大一分。 特别是中考,6,7门考试都接近满分了。这即使不是培养考试机器,也是浪费了孩子大量宝贵的时间用来进行无意义的低水平练习了。像那种学习很好,体育也很优秀;学习好, 又喜欢文学的孩子,只能说受到了打压。

        所以又回到原来的问题,教育怎么才能好,不是教育说了算,是就业说了算。就业怎么才能好,答案是必须鼓励私营,外企。只有多了,才能好。人的选择多了,工资才能水涨船高。有能力的人去挣钱,求稳定的当公务员。这种大家全去抢公务员本身就说明就业市场有多困难。

        所以打击私企并不难,占领道义制高点也不难。打击完了如何解决就业才是最难的。当年发展私企也不是什么心甘情愿,甚至很多河友说的跪啊,背叛啊。更多的是国家不大包大揽了,地方政府不支持私企他也没能力保就业啊。 所以改革之处,往往国企强大的地方,私企发展不起来,地方不需要你;国企不行的地方,私企就很强,地方支持的力度就大。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现实如你标题,理想中不该这样功利

          我理想中,教育应该是能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养活自己贡献社会。

          教育直接面向就业,总觉得太功利,太把人当工具。

          改开以来,总的来说就业渠道是拓宽了的,这几年各种因素叠加吧,大家又求稳公务员国企了。当年我毕业的时候,真没人愿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 家园 请教一下

          请问Swell河友,关于就业问题,你的前半段怎么转到后半段?就是怎么从之前的就业状态转到发展私企?

          • 家园 私企就是就业大户啊

            不是很多文章写着70%到80%的就业由私企提供吗。就算挤一挤水分,50%也是了不得的。

            不发展私企,那就只能发展国企。但是国企,从目前来看,只能是通过行业垄断或者政策倾斜才能够生存。同义词就是降低效率。那进一步发展国企就是进一步降低效率,对国家而言是不划算的。甚至退回几十年,大家都是国企都是铁饭碗,生活是什么样子,也无需多言。 亲身经历过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