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谁在支持乌克兰 -- 燕人

共:💬1272 🌺6148 🌵1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些很简单的问题

                                                                                                                                装迷糊就不好办了。

                                                                                                                                既然说是商品带有文化属性,那么,现今中国商品席卷全球的现状下,还需要你说的什么大力推行文化同化么 ???畅销的商品不就替代实现了么 ?

                                                                                                                                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实现畅销啊,比如电影就还是走不出去啊,你们喜欢的流浪地球在海外观众大多数还是中国人啊,去年全球票房冠军也不是中国啊,还是要努力啊,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问?

                                                                                                                                请问,这个体现的是菜品的价值还是饭馆这个营业场所的价值 ???

                                                                                                                                同样都是饭馆,同样都是猪肉,东北的锅包肉和四川的回锅肉一样 ?

                                                                                                                                你去川菜馆子吃饭,看重的是川菜馆这个饭馆而不是上桌的菜 ?

                                                                                                                                tiktok这个app在这个事例中,是定义成馆子还是定义成菜 ?

                                                                                                                                很简单,拿《繁花》中的黄河路来举例。

                                                                                                                                大多数人到黄河路去干什么?吃饭。但仅仅是吃饭吗?不,主要为了谈生意。

                                                                                                                                所以饭馆当然是重要的,所以李李费尽心思也要让大生意在她的至真园谈啊,谈成生意她也一样有提成有人脉,这比单纯卖菜赚多了,懂了吗?

                                                                                                                                所以tiktok是馆子,但馆子里的菜跟馆子没关系吗?tiktok上所有国家的用户数据都在自己服务器上啊,所以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世界,以及更好的改造世界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贡献啊,为啥美国要去让tiktok管理者去听证会呢?这就是价值啊。

                                                                                                                                你一再强调,tiktok是中国搞出来的。以你这个说法,tiktok上面短视频讲的是中国故事还是外国故事 ???按你这个逻辑,tiktok是属于中国还是属于外国的 ?

                                                                                                                                很简单,有的故事是中国的,有的故事是外国的,有的既属于中国又属于外国。

                                                                                                                                推特上很多内容,但推特变成马斯克的之后就体现马斯克的意志了,中国在这方面要努力,既然tiktok是我们发明的,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能发明出更多更新更好的应用。

                                                                                                                                请问,现代的生活方式是国外发达国家先搞起来的,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理念越来越接近国外,是不是我们被同化了 ?

                                                                                                                                是的,在现代生活阶段我们很多方面被同化了,所以在当代生活和未来生活中,中国应该更多地主动参与创造,发展,传播,而不是被动的严防死守,所谓“实力”达标之前决不能做任何动作。然后达标后就立刻“哧溜”遍及全球了是可笑的想法。

                                                                                                                                这个还需要回答么 ?英国、美国做霸主,是靠文化 ?英国征服印度是靠英国文化 ?美国从建国初期的那点地方扩张到现在,是靠美国文化 ?日本明治维新是因为羡慕英美的文化 ?遣唐使是因为大唐的中国文化而不是慕强大唐体现出来的国力 ? 中国的文化传承一直没有断绝,那么,日本为什么不学习民国不被民国同化呢 ?

                                                                                                                                你这是在回避问题,请问英国美国是哪个时间点成为霸主的?中国是什么时候?是不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文化传播发展一点都没有,之后就“哧溜”到处都是了?(请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至于你说的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英国人美国人为什么走到哪都要传教呢?他们还没征服这块土地之前就已经开始传教了,你觉得这不是文化传播?五月花号上本来大多就是清教徒,明治维新难道一点都不学习英美的文化只学习船坚炮利?国力和文化难道是矛盾的吗,学习这个就决不能学那个了?遣唐使既学习国力又钦慕中国的文化,不然阿布仲麻侣是干嘛的?你怎么知道日本没有学习民国?按照你的意思,弱小的会学习强大的,强大的就不会学习弱小的?那日本近现代都比中国强,日本的汉学却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日本人脑子有病吗?

                                                                                                                                带刺和不带刺的避孕套,人的感快感是不一样的,所以呢 ?具有了不同的文化属性 ?

                                                                                                                                我走过垃圾桶会捂鼻子,路过香水铺会多吸两口气,这就是不同的文化属性 ?

                                                                                                                                我之前举的缝纫机和高压锅的例子,文化属性呢 ?

                                                                                                                                ,,

                                                                                                                                一台计算机,德国的牌子,台湾产泰国封装的cpu,日本的主板,韩国的显示器,windows系统,中国组装,销往南美洲。请问,南美洲的人在这个计算机上面感受到的是哪个的文化属性 ?

                                                                                                                                你举得这些例子,无非是说,文化属性有多有少,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反应,很难用极为精确的方式去统一概括。

                                                                                                                                文化属性本来就是这样啊,不然怎么会有参差怎么会有不同的?至于具体的问题当然可以具体分析。如果都按照你的理解所有的东西都由物质、实力决定,那我跟你都是中国人,为啥我跟你的想法差别这么大呢?是你长得更美吗?

                                                                                                                                • 家园 菜馆的文化属性是社交,那妓院的文化属性是性交 ?

                                                                                                                                  所以tiktok是馆子,但馆子里的菜跟馆子没关系吗?tiktok上所有国家的用户数据都在自己服务器上啊,所以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世界,以及更好的改造世界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贡献啊,为啥美国要去让tiktok管理者去听证会呢?这就是价值

                                                                                                                                  。。。

                                                                                                                                  很简单,有的故事是中国的,有的故事是外国的,有的既属于中国又属于外国。

                                                                                                                                  推特上很多内容,但推特变成马斯克的之后就体现马斯克的意志了,中国在这方面要努力,既然tiktok是我们发明的,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能发明出更多更新更好的应用。

                                                                                                                                  你那么激动的褒扬tiktok这么久,“tiktok上所有国家的用户数据都在自己服务器上啊” 就是你说的文化同化功能的体现 ?

                                                                                                                                  是你提出来所有商品都有文化属性的,那我之前问的那个计算机的例子,体现了哪个的文化属性了 ?

                                                                                                                                  sony的随身听,你强调是用来听歌啥的,所以有文化属性,, 我用日本的随身听专门听英文歌,这个随身听是中国还是日本还是美国的文化属性 ?

                                                                                                                                  商品的文化属性是你提出来的,揪着你的商品的文化属性问,急眼了你又开始扯电影,,,我不知道电影是啥么 ?用得着你专门强调 ?

                                                                                                                                  我是在问你缝纫机和高压锅好不好 ?

                                                                                                                                  大多数人到黄河路去干什么?吃饭。但仅仅是吃饭吗?不,主要为了谈生意。

                                                                                                                                  所以饭馆当然是重要的,所以李李费尽心思也要让大生意在她的至真园谈啊,谈成生意她也一样有提成有人脉,这比单纯卖菜赚多了,懂了吗?

                                                                                                                                  菜馆子和菜是哪个体现了文化属性的问题,你又往社交功能上扯。

                                                                                                                                  就你这个辩论法,难怪你被人骂。

                                                                                                                                  • 家园 看来是要站在蠢货这边了

                                                                                                                                    我没说过你蠢,是你自己主动要站过去,那就不关我什么事了。

                                                                                                                                    到现在为止,你还是没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请问英国美国是哪个时间点成为霸主的?中国是什么时候?是不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文化传播发展一点都没有,之后就“哧溜”到处都是了?

                                                                                                                                    菜馆的文化属性是社交,那妓院的文化属性是性交 ?

                                                                                                                                    性交是你自己意会的文化属性,新中国没有妓院,旧社会妓院确实有社交属性,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属性,《一代宗师》里描写的金楼就是这样,晚清著名小说《海上花列传》就是描写堂子里各色人等生活的长篇小说。

                                                                                                                                    你用了如此刺激人眼球的词汇来“归谬”,是不是因为我提到了社交属性,让你意识到几乎绝大部分的商品都可以跟社交属性扯上关系,令你感觉到自己的立场有瞬间倾覆的危险?

                                                                                                                                    你那么激动的褒扬tiktok这么久,“tiktok上所有国家的用户数据都在自己服务器上啊” 就是你说的文化同化功能的体现 ?

                                                                                                                                    你都看了前半句,为什么不看完呢?

                                                                                                                                    所以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世界,以及更好的改造世界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贡献啊

                                                                                                                                    所以这些数据就是实现文化同化功能的基础啊。

                                                                                                                                    是你提出来所有商品都有文化属性的,那我之前问的那个计算机的例子,体现了哪个的文化属性了 ?

                                                                                                                                    你这里已经没有理性了,开始直接造谣我的观点了。我明明在多处都写了商品分为带文化属性不带文化属性的。

                                                                                                                                    所以带文化属性不带文化属性的商品跟国力会自动成一比一的关系吗?都没有,你的逻辑不是不攻自破吗?

                                                                                                                                    然后,产品是分为带文化属性不带文化属性的(其实完全没有文化属性的很少,汽车就算弱文化属性吧),你谈文化,当然先谈带文化属性的,你举出个缝纫机高压锅能证明什么呢?

                                                                                                                                    然后你又举出缝纫机高压锅的例子,试图证明没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也可以畅销世界。这是你想象中对我的观点的驳斥,我并没有认为“文化对于商品的行销有唯一性作用或决定性作用”。

                                                                                                                                    我明明重复这么多次,你还能编造我的观点,你是故意的还是压根儿是在跟你幻想中的我辩论呢?至于计算机,体现的是全球化的文化属性。我早说了全球化的经济基础必然产生全球化的上层建筑,而计算机从诞生起就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产物,它提供的信息价值也是服务于全球的。

                                                                                                                                    sony的随身听,你强调是用来听歌啥的,所以有文化属性,, 我用日本的随身听专门听英文歌,这个随身听是中国还是日本还是美国的文化属性 ?

                                                                                                                                    Sony的随身听,就你个人而言,如果专听英文歌,那么主要体现英语文化属性,次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少部分体现你是个中国人的文化属性(成分由你自己决定)。如果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关于这一点,其实有一本英国学者保罗 杜盖伊著作《做文化研究:索尼随身听的故事》专门分析了Sony随身听在文化建构和价值传播上的作用以及构成:

                                                                                                                                    点看全图

                                                                                                                                    索尼随身听不仅仅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它还有自己的特色,一系列与随身听相关的特色活动已经出现了。“随身听”这个词本身就会使人联想起这种设备的形象。我们把这个词(或者说是形象、画作、雕塑或其他)当成一种可以和其他人在不同的情景下谈论的话题一一即便我们从来没有用过随身听。随身听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已经为它建构了一个小的意义世界,并由此也把它建构成了文化产品。

                                                                                                                                    随身听是具有文化性的,因为我们已经把它建构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实体,我们可以谈论、思考并想象它。它是具有文化性的,因为它与一系列针对我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社会活动(例如,在坐火车或地铁的旅途中听音乐)相联系;它是具有文化性的,它和特定类型的人(例如,年轻人或者音乐发烧友)相关;因为它和特定的地点(例如,城市、户外、博物馆周围)相关,因为它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或者获取了一定的身份;它是具有文化性的,因为它作为代表经常在我们的可视化语言和媒体沟通中出现。确实,索尼随身听的形象一一精致的外形、高科技、功能性设计,小巧——已经成为后现代的技术性文化或者生活方式的代表。这些意义、活动、形象和身份让我们可以去定位、解读并研究随身听,并且把它看作一个文化产品进行研究。

                                                                                                                                    随身听进入我们的文化后,代表着高科技、现代化、典型的“日本化”(Japaneseness),它同年轻人、娱乐以及唱片和声音世界联系起来了。

                                                                                                                                    随身听的概念也承载了一系列的语义关联。它指代随身听是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而不是宁静悠闲的生活中出现的最新的休闲消费品,随身听“在公共场所私下听”引发了很多和一种后现代的独特生活方式相关的主题;在人群中孤独的人使用这一媒介排遣日常生活中令人烦恼的事情;强调移动性和可选择性;独自徘徊在城市的自给自足的人们,即城市流浪者,在广告中经常出现并使用随身听。

                                                                                                                                    “日本的”不仅仅是民族文化印象的丰富话语之一(“英国的”“美国的”“意大利的”,或者“中国的”,在每一种文化中随身听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一方面,“日本的”也是一种把随身听作为特定的技术和特定企业的经典产品的代表性话语,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的经济息息相关。它让人联想起日本在电子产业方面的先进技术,以及高效的、以最新科技生产出的高质量和高精密消费品的市场营销。这一名词会和索尼这样的大公司联系起来,索尼运营的基础就是高效而新颖的管理原则。这些话语可能是刻板印象(会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有所讨论),但是它们建构了一个和英国的工业或者公司管理完全不同的随身听的形象。另一方面“年轻人”一词给随身听确定了特定的市场分层,即年轻人和青年文化(youth culture)。因此,随身听定位在年轻人主导的消费者,定位在时尚、街头、运动和流行音乐(尽管我们知道其实更广泛的人群也都喜欢使用随身听)。“娱乐”一词把随身听和休闲娱乐世界联系起来,因此随身听也和处在现代休闲中心地位的流行音乐与唱片工业联系起来。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随身听的意义都已经稳固地建立起来了,并且与随身听相关的每一个话语都和其他的语义网络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了我们对随身听的理解。

                                                                                                                                    这篇文章让你清楚地了解盛田绍夫是如何往返于欧美和日本各地以获取知识并意识到他的公司的国际前景的。其中特别提到盛田绍夫意识到英语在运营“全球的“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正是出于这种考虑,盛田绍夫采取了一项通过用新名称改变公司形象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再仔细看看索尼是如何通过采用一特定的公司名字来展现和传播自己的身份的。盛田绍夫和井深大对美国的多次访问使他们意识到,公司需要一个比东京电通信工程公司更加准确、更容易记忆且听上去不那么日本化的名称。索尼这个称呼最初是要用于半导体收音机的,但是他们最终决定将其用作公司的新名称。这名称被选中是有原因的,“索尼“(Sony)一词来自于拉了词 sonus,意思为声音,但是和另一个已经在日本成为国话的美讲短语“桑尼宝贝”(sonny boy)相似。“索尼”被中还有部分原因是它被认为是“没有地域性的”和“全球化的”;重要的是,“索尼”一前在不同语言中的发音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一个信号,表明索尼不仅仅满足于自己是个”日本的”公司。

                                                                                                                                    大最有关随身听生产的报道表明,随身听是定位于年轻消费者的。它的目标落费者是那些在家、开车或走在街上时有听音乐习惯的人。不管在纽约或在东京年轻人似乎都需要音乐常相伴,盛田绍夫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随身听可以使入们有音乐相随,它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不会打扰其他人。

                                                                                                                                    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部随身听面世了。

                                                                                                                                    最后,产品的名称定为 Walkman(随身听),并且保留了行走的脚的设计,但已经不是两条腿,而是从“WALKMAN”的两个“A”下方伸出了四条腿。

                                                                                                                                    但是,公司一些高层人士担心这个词的“语法”问题。上山舒(Ueyama,1982)把随身听称为“典型的日语制造的英语单词”。“全球英语”是盛田绍夫早就注意到的“国际语言”,掌握这门语言是在全球做生意的必要条件。

                                                                                                                                    正如我们之前所阐述的,索尼的设计紧密结合目标消费群体的文化习俗和喜好,设计师在研发产品的功能与款式的同时,还注重解读“街道上的符号”。如上文黑本廉夫的评论所说,索尼的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功能齐全且易于操作的产品,而目还负责格可见的产品的象征性主题和意义通过设计展现出来。

                                                                                                                                    在全世界销售的随身听不止一种款式,索尼开始针对不同消费者市场的不同需求对随身听进行商品定制,换一种说法就是索尼开始对随身听进行风格化

                                                                                                                                    那么在这里,“风格化”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术语的基本意思是响应式的设计和视觉传播与市场细分技术的结合。与把同一种基本款式的产品销售给大众市场不同,风格化涉及的是量体裁衣或者产品定制,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缝隙市场或者细分市场。

                                                                                                                                    索尼是一家以设计为导向的公司。据称只有像索尼这样的日本公司才能创造出随身听这样的文化产品,因为索尼的设计在组织结构和公司文化中都被置于非常中心的位置(Morita et al.,1987;BBC,1991)。但是这只是有关随身听是“日本化”的观点的一部分,对这一观点进行补充的是随身听还将“日本的”国家文化特点包含在它的设计中。换言之,随身听不仅只能出自一家日本企业(你或许记得我们在2.3.2 节讨论过这一说法),同时也只能出自日本,因为随身听所蕴含的“文化”特征都是日本化的,比如它的小巧就是日本的特点。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这一观点,去看看将随身听描述为本质上是“日本的”的合理性。我们可以从研究一些通常被认为是日本人独有的特点及人们所说的随身听固有的特征人手探讨。我们将关注两个设计特点:最小化、简约化的美学特征以及对细节的关注。

                                                                                                                                    紧凑、简约和精致的细节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日本设计的中心特点(见图3.5),这些细节植根于独特的传统习俗并通过特定的物质文化产品表达出来。例如,在茶道艺术、盆景栽培,或是禅宗修炼中,这些细节会提供一种参照标准或传统的框架,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在塑造日本文化的同时,也将日本文化与其他不同的但类似的文化区分开来。

                                                                                                                                    我们提到过,随身听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传统”日本设计美学在近代的体现单是它小巧而简约的外观都能让人联想到典型的日本特征(Morita et al.,1987;BBC,1991)。随身听表达了直古不变的日本传统文化认同的核心要素或者“精华”。索尼设计中心前负责人黑木康夫说,早期的随身听使用简单的颜色(尤其是黑色)和流线型外形就是遵照了日本的传统,这些设计元素的灵感来源于传统的日本榻榻米的直线条(BBC,1991)。

                                                                                                                                    随身听和其他“现代”产品的形式展现了日本久远的文化传统,这也一直被西方评论家用来解释“日本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正如莫利和罗宾(Morley andRobin,1992)所阐述的,与西方社会以个人主义与多元主义的自由文化为代表的既定文化特征相比,日本常常在西方媒体和流行文化中发展现为一种具备一致性。民族单一性和同质性的文化,而日本人则被精述为一丝不苟的、纪律严明的、近乎“固执”的人。评论家们认为“他们“和“我们"不一样,因为日本人仍然非常传统,这是他们”获得成功“和“我”面临危险的根源。与此同时,类似的传统也被日本的评论家包括索尼高级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用来通过表达日本与“西方”的不同来梳理公司和国家的形象。

                                                                                                                                    但是,这种封闭的、同质的传统概念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清晰和单纯。通过更仔细的观察你会发现,“日本设计”所展现的清晰设计比一开始复杂得多,并展现出更多的混合文化的迹象。日本的设计类别已通过与西方的密切接触形成了历史性特点,其中最明显的原因是国家被侵略、占领,所以日本文化不是完全与别的文化相隔绝的类型。

                                                                                                                                    例如,战后日本的工业设计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被美国占领的影响。正如很多的评论家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工业设计也不例外(Barnet and Cavanagh,1994)。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就表示,在很大程度上,“工业设计是通过美国占领军植人日本人的头脑中的”Japanese Design Association,1983)战后重建时期的“日本设计”在美国设定的框架中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混乱与中折,但同时它也享有一定的特权。成长于这一时期的像索尼这样的公司同时也被认为是日本设计的领导者,它们并没有将日本传统带入产品设计中。这一时期的日本设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已有的西方风格。例如,索尼制造的第一部品体管收在机就沿用了美国风格;类似地,第一部日本产的相机也是称了德国 35mm 菜卡相机(Aldersey-Williams,1992).

                                                                                                                                    日本的工业设计受到战后经历的影响,不能将其简单地描述为“传统的”,它的形成与西方尤其是美国和德国的工业设计概念有关。换言之,日本的设计并不是种一成不变的传统,而是一种跨文化的现象。从民族志借来的术语“跨文化”(transculturation)描述了“次级群体是如何对主流或者都市文化所传播的材料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的”(Pratt,1992,p.7)。就像用不同的植物培育嫁接一种新的植物,文化嫁接过程有时又被称为“杂交”(hybridization)。

                                                                                                                                    那么随身听呢? 它在多大程度上算是“日本的”产品? 我们之前提过,最经常被用来描述随身听的传统“日本化”的两个特点是它的体积和外形简约以及对细节的注重。但是,这些要素能清楚地说明随身听的设计日本化的这一说法受到了很多的质疑,其中最大的质疑来自日本设计师本身。例如,工业设计师佐藤贡三(Koo Sato)认为,像随身听这种产品的设计特点与其说是日本人固有的工艺理念的具体体现。还不如说是认真的市场调查和以西方审美价值为中心的设计教育的产物。(Sato in Aldersey-Williams,1992 ,p.148)

                                                                                                                                    佐藤贡三认为,当代日本工业设计的成功源于战后日本政府努力建立出口市场和将设计作为提高日本竞争力的武器。他将像随身听一样成功的日本设计更多地归因于战后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转换,尤其是美国和德国的设计,他认为这一作用大过内在的传统主义。而这并不是否认索尼和别的日本公司具有独特设计美学或者独特的日本美学传统,他只是在表明,日本美学并不是“传统的”日本的,并不是那种封闭的、隔绝的、不受“外国”影响的文化,它应该被看成是文化嫁接与混合的产物。

                                                                                                                                    因此,随身听或许更应该被看成是全球物质文化产品,而不是封闭的、纯粹的、国家传统的产物。正如佐藤贡三前面的评论所讲的,日本设计不是一种“纯粹的”类别,它没有恒久不变的“本质”。日本设计师已经并将继续利用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影响力来为“日本”产品创造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

                                                                                                                                    索尼追求这个目标的时期正是全球化的概念在商业评论员和公司策略者中日益流行起来的时期,就像其他公司一样,索尼开始将这样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公司宣传中。高级主管们开始称专为“全球性的"公司。盛田绍夫在接受访谈时不断提及全球化,他曾作过这样的解释:“我使用这个术语是因为我不喜欢“跨国的"(multinational)...“如果这个词指的是拥有多国特征的公司,那这个公司一定不是索尼。索尼是一个全球化公司~(Ca.199.2,53)。这样的观点表明,盛田绍夫所说的“全球化"和索尼的组织变革没有太大关联,倡导这一理念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将索尼从“跨国公司”的负面含义中脱离出来。

                                                                                                                                    “全球化"已经在众多不同的论述中获取了各种不同的意义。虽然最初它只是20 世纪 70 年代商业战略中的一个流行词,但是后来在辩论中它普遍被用于指代过程与条件。全球化的过程中,媒体(声音,图像、文字),资本,技术、个人和社会群体的迁移速度及规模都比过去更快。而“全球化”的状态则被那些认为地球正在变成“世界”的学者们广泛使用着(Giddens,1990,p.77)。

                                                                                                                                    但是,经由任何人和任何角度部不能完整地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一家公司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全球化。而只能部分实现。因此,任何力图采用全球化框念的个案研究都需要针对与个案相关的特定的全球化过程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在本书对随身听生产、销售进行解读的过得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不少全球化动态过程。我们着重探讨了在美日两国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索尼是如何成长以及索尼的技术是如何产生的。盛田绍夫和他的同事们的成长环境中充斥着美国的产品和各种美国文化,同时日本制造业的发展也受到美国的限制和监管。随着公司的成长,索尼的管理者们在不断访美的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从美国获得了生产半导体的权利,并且发现北美洲为他们的影音产品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也探讨了在全球化品牌的目标下,索尼的标签以及随身听这个名字是如何被采纳的。

                                                                                                                                    在整个 20 世纪 80 年代,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表明了索尼是如何积极地自我展并开始表现为一个”全球化”公司的。第一,公司以全球“所有”市场为目标,尽可能多地赢得潜在消费者。第二,公司对生产过程进行改革,以达到生产不受国界限制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会特别担心日本公司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会受到日元价值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日本生产的物品当出口到别的国家并与别国生产的物品进行竞争时,价格会变高。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索尼采了全球化战略,将生产和运营拓展到了世界不同的地方,并在不同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经营机构,这些举措与另一个全球化讨论中的概念,即全球——本土化的关系密切相关、这里全球化与“再定位”,是指凯罗宾所称的“新全球-地方连接”(Kevin Robin,1991)。罗宾用这个概念指出,国家和生产的关系对于那些建立特定的全球-本土关系的大公司的运营来说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而全球—地方连接对于那些试图在全世界不同地区建立办事点的公司而言已经变得很重要了

                                                                                                                                    盛田绍夫常常将全球-地方连接中的各种活动看成是“全球一本土化”过程中特定区域的政策制度中的一部分。他把这种全球一地方连接看成是一种良性的政策,这种政策可以使公司保持对当地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的同时充分吸引当地的人才。

                                                                                                                                    可以说,文业产业是“工业的”,工业的生产也是“文化的”。因此,对于索尼而言,其公司业务往往涉及各类展示活动一一公司的产品、公司的工作方式,等等。这也是我们这一章试图强调的要点之一。

                                                                                                                                    但是,索尼还有另一种更加深入的将之前不相关的文化与工业进行融合的方通过媒体协同策略。协同的概念部分来自一种认知,即索尼随身听如果没有放人磁带是没有用处的,磁带没有音乐录音也是无用的。同样地,索尼的 CD没有艺术家的音乐是无用的,索尼的高密度记录式录影机(不管技术上有多智能)没有电影或音乐录影带也是无用的。

                                                                                                                                    为了追求这样的协同作用,索尼决定通过设立唱片公司和者摄影棚来生产音乐和电影。这一策略将使公司具备一种打开未来的技术产品市场的文化综合实力,索尼不再需要与其他电影和唱片厂商进行长期协商并说服他们销售适用于案尼产品的声音和图像,这样,索尼一家公司就可以同时完成这两个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索尼决定建立自己的唱片公司和摄影棚。……这里强调叙述和技术、硬件和软件、生产和使用是如何相互依赖和相互联系的:索尼不仅仅是一家硬件生产公司,它还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索尼既生产技术产品,也生产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是通过工业过程生产的,索尼也是个拥有独特文化的工业公司。

                                                                                                                                    或许有人会认为,一旦随身听离开了生产工厂和办公区进入商店,就不用关注它的意义了。但是,就算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在生产过程中赋予产品文化意义一一不管是我们在第三章讨论过的设计形式,还是我们在书的开始部分讨论过的那些表征性的“成像”形式一一对于随身听作为物质产品这一点难道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吗?

                                                                                                                                    如果这是你的最初反应,那么你绝不会是唯一作出这样反应的人。很长段时间以来,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社会学家都认为分析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是了解他们的社会与文化意义的关键。根据这个观点,“生产”主导了社会生活,以至于其他的领域--家庭、内部关系和教育等一都被归到了生产“基础”所决定的最终分析中。

                                                                                                                                    人们对于生产和经济的过度关注导致了对文化分析的忽略,因为这种观点认为生产领域之外的任何意义都处在更低层次中,因而并不值得进行严肃的学术研究。这样的立场看起来相当傲慢,因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正是从人们的学习过程中习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认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是肤浅的、被否定的事物和不真实的替代品,因而是不值得研究的,那么这个人不可能从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学到任何东西。

                                                                                                                                    这样的观点带有对任何人类能动性观念的不相容性,它似乎不可能告诉我们人们能用文化产品做什么。就拿随身听来说,它们一旦离开工厂和办公区,也存在人类如何使用它的问题。人类的使用是否会改变这些意义呢?如果会改变,如何改变?为何改变?改变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生产决定消费,这个观点忽略了人的能动性。在这一观点中,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是由生产者和他们的“权利仆人"或“隐藏的说服者”——广告人——一起创造出来的,并通过相同的生产者使欲望与需求得到满足。消费者似乎是被生产者创造的,然后就像自动驾驶那样只要按照指令去做便可。

                                                                                                                                    人类的需求不是“自然的”而是“文化的”。也就是说,需求是在我们理解世界的意义系统时被创造和定义出来的,因此是可以重新加工与改造的。和语言一样,消费以特殊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和背景下改变或反映物品的意义,在新的情况下它可能出现新的意义或反映(参见第一章)。从这种意义上说,物质文化产品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因为我们不能确定它们的使用方式,以及使用产生的意义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描述中是不会改变的。

                                                                                                                                    索尼对消费者使用随身听的情况进行的调查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些说法的论据,索尼把使用划分为两种特定的类型:“逃离”式使用和“增强”式使用。前者更为常见,例如,乘坐拥挤/吵闹的列车去上班的人们听着随身听,给自己创造一个私人空间。

                                                                                                                                    在增强式使用方面,索尼也发现了大量“积极”收听的证据。例如,有声书磁带就可以明显地分为“逃离”和“增强”两个维度,当然,这取决于使用者是什么类型但是,人们经常讨论的随身听使用的“增强”效果,指的是随身听使音乐变得可移动,并且允许使用者在周围的声音环境中添加他们自己特别选定的声音(Hosokwa,1984;Chambers,1990)。很多的随身听使用者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被动的和易造成疏远的,反而认为它是积极的、有创造性的,是可以增强而不是减弱他们与外在环境间联系的活动。

                                                                                                                                    当年sony的随身听确实掀起了便携化、小型化的潮流,而这都是属于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文化体现的当代文化工业的作用,是全球化的,而日本当年也不止sony,出现了一批消费电子产业,产生的产品也有随身听、VCD/DVD/蓝光播放器,相机、DV等等,基本都是流行文化的代表。至于具体体现哪国文化,主要看当时哪国文化是风向标。比如日本产品流行的时候,不仅是日本的随身听流行,动漫、流行音乐也很流行。后来美国跟了上来,尤其是苹果,用ipod,iphone等产品取代了随身听,播放器、相机的功能,所以美国是风向标。而今天中国创造出了如tiktok等更新更酷的产品,所以中国正在努力成为今天的风向标。

                                                                                                                                    商品的文化属性是你提出来的,揪着你的商品的文化属性问,急眼了你又开始扯电影,,,我不知道电影是啥么 ?用得着你专门强调 ?

                                                                                                                                    我是在问你缝纫机和高压锅好不好 ?

                                                                                                                                    笑拉了,你急眼了都开始编造我的观点了,怎么成了我急眼?

                                                                                                                                    我说了多少遍了没有文化属性的商品也是有的,你非要杠,既然你这么执着缝纫机和高压锅那就来吧。

                                                                                                                                    其实一点点文化属性不带的产品真的很少,既然你非逼着我问,那缝纫机和高压锅还真跟文化有些关系。

                                                                                                                                    就谈缝纫机吧,这是网上的一篇论文:

                                                                                                                                    点看全图

                                                                                                                                    旧中国时代,缝纫机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点看全图

                                                                                                                                    因为那时候缝纫机靠进口,确实体现了综合国力跟商品销售的关系,确实如你所说,但我也从没有否认过综合国力跟商品销售的关系。

                                                                                                                                    但这是否就否认了文化和商品销售的关系呢?不是的,显然在民国时代,拥有缝纫机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的影响是多样的:

                                                                                                                                    点看全图

                                                                                                                                    到了新中国,缝纫机一度更是成为结婚必备的“三转一响”(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之一,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看全图

                                                                                                                                    并且中国很早就成了缝纫机的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

                                                                                                                                    再说高压锅,这里用“压力锅”找到的相关资料:

                                                                                                                                    点看全图

                                                                                                                                    显然,用压力锅煲汤在广东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

                                                                                                                                    好了,你纠结许久的缝纫机和高压锅问题我也找到了与文化的相关性,本来这两个选项是让给你的,你非不要,那就没办法了。

                                                                                                                                    菜馆子和菜是哪个体现了文化属性的问题,你又往社交功能上扯。

                                                                                                                                    是你提到菜馆子和菜的关系问题,我才举了这个例子,很简单的道理,就像繁花电视剧里的至真园一样,一开始是苏北的本帮菜师父掌勺,那至真园的菜当然体现的是上海文化的属性,后来因为黄河路保卫战的原因,改成了粤菜师父掌勺,于是菜变成了粤文化的属性,但不变的是都是高档菜,至真园依然是商务人士谈生意的相对高端的地方,不管什么地方菜,高端社交需求不变,所以文化属性是可以多重叠加的,明白了?好像你的脑袋里所有的文化标签都必须归拢到一堆地名上去,你对文化的理解这么狭隘?

                                                                                                                                    就你这个辩论法,难怪你被人骂。

                                                                                                                                    综上所述,你自己的立场从没有被有效论证过,

                                                                                                                                    你质疑一个被我反驳一个,

                                                                                                                                    对我反复强调我的立场是什么置若罔闻做无效攻击,

                                                                                                                                    不正面回答关键性问题,

                                                                                                                                    现在又公然造谣我的观点,

                                                                                                                                    反而来指责我的辩论方法,

                                                                                                                                    所以我对你的总结就是:

                                                                                                                                    辨品太差。

                                                                                                                                    • 家园 你的智商和逻辑水平,真的配不上你的打字能力。。。

                                                                                                                                      依附于商品本身的文化属性是什么,是能来回变的 ?一台录像机,用来看娱乐电影,用来看学习教材,用来看黄色录像,用来做恐怖炸弹,这几者文化属性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

                                                                                                                                      你说:

                                                                                                                                      (其实完全没有文化属性的很少,汽车就算弱文化属性吧)

                                                                                                                                      跟着又用下面的

                                                                                                                                      你谈文化,当然先谈带文化属性的,你举出个缝纫机高压锅能证明什么呢?

                                                                                                                                      然后你又举出缝纫机高压锅的例子,试图证明没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也可以畅销世界

                                                                                                                                      打自己的“完全没有文化属性的很少”的脸;

                                                                                                                                      然后呢,前段刚说了“我说了多少遍了没有文化属性的商品也是有的”,后面就用文章来举例,缝纫机和高压锅也是有文化属性的,抽自己的“举出缝纫机高压锅的例子,试图证明没有文化属性的产品”的嘴。。

                                                                                                                                      我是按你的商品有文化属性的定义才问缝纫机和高压锅的文化属性是什么,你呢 ?

                                                                                                                                      “缝纫机和高压锅”在你的嘴里面,一会有文化属性,一会又没有,一会又有了,还洋洋得意“缝纫机和高压锅问题我也找到了与文化的相关性”,“本来这两个选项是让给你的,你非不要,那就没办法了。”,,,

                                                                                                                                      自己抽自己脸不疼 ?

                                                                                                                                      谁的逻辑心态崩了 ??

                                                                                                                                      ,,,

                                                                                                                                      缝纫机,男人用,文化属性就变了 ?男人身女儿心的人用,文化属性是什么 ?女儿身男儿心的人用,文化属性就又变了 ?

                                                                                                                                      如果商品的文化属性能这么变来变去,,,,那你所说的中国商品的中国文化属性体现在哪儿 ?

                                                                                                                                      我问的缝纫机和高压锅的文化属性后面的含义,是问你这两个销售到了外国,是如何体现中国商品上的中国文化属性的,好么 ?

                                                                                                                                      如果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长篇大论举这么多sony的例子,你看看和你之前说的一样不 ?这个时候,不是前面说的随身听里面的歌的文化属性了 ?

                                                                                                                                      我用日本的放映机放美国电影,这个时候,体现的是什么文化属性 ? 是“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么???我用dell的电脑主要用来学习“学习强国”,这个时候,我感受到的是美国的文化属性体现 ???

                                                                                                                                      。。。

                                                                                                                                      所以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世界,以及更好的改造世界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贡献啊

                                                                                                                                      tiktok是你提出来的文化同化功能的一个正面的表现事例,我追问了这么久,就问出了这么个同化功能 ?或者说,这就是你推崇的“同化” ?

                                                                                                                                      那中国各种各类的商品在世界的销售,难道不是数据 ?这不是“所以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世界,以及更好的改造世界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贡献啊”类的同化 ?那你还来回提电影干什么 ?

                                                                                                                                      哦,美国电影院要是用日本放映机放中国电影,那岂不是“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么 。。。

                                                                                                                                      那你还来回提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干什么 ?帮着日本做同化么 ?

                                                                                                                                      • 家园 辨品真的不行

                                                                                                                                        智商和逻辑也不行,脾气还大。

                                                                                                                                        到现在为止,你还是没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请问英国美国是哪个时间点成为霸主的?中国是什么时候?是不是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文化传播发展一点都没有,之后就“哧溜”到处都是了?

                                                                                                                                        以及,你造谣的事情,下面再说。

                                                                                                                                        1. 这个帖子的争论缘起,是因为谈到到如何对俄的问题,然后说到中国的外交战略,我提出中国目前的文化统合力不行,单纯靠堆物质条件不能确保胜利。你认为文化一点用没有,只要静静苟实力等到达标的那一天即可,决不能动一点主动发展文化传播文化的心思。

                                                                                                                                        其实,稍微熟悉点西方哲学的人就知道,我的立场接近于能动的辩证唯物论(更偏中式),你是典型的机械决定论。

                                                                                                                                        2. 关于商品的文化属性。

                                                                                                                                        依附于商品本身的文化属性是什么,是能来回变的 ?一台录像机,用来看娱乐电影,用来看学习教材,用来看黄色录像,用来做恐怖炸弹,这几者文化属性是一样还是不一样 ?

                                                                                                                                        对呀,你才明白?你觉得文化属性完全是物质的机械反映,所以你理解不了文化属性的多样性复杂性,不能认识到商品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对象和使用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属性是不同的。比如我举的那个缝纫机的例子,晚清民国的缝纫机一度是上流女士阶层身份的象征,一会又是新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同时也能做为抗日救亡的生产工具和女性力量的象征,不同的人、不同环境下意义不同,这就是文化属性复杂性的体现啊,这有啥矛盾?

                                                                                                                                        3. 关于缝纫机和高压锅

                                                                                                                                        你这一堆“叭叭叭”的机枪扫射,看的我又笑拉了,我甚至能感觉到你显示屏上飞溅的吐沫星子。

                                                                                                                                        我早就声明了,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有文化属性,而你之前咬死我说“所有商品都有文化属性”是你在造谣。

                                                                                                                                        你要明白,你的立场是认为综合国力在商品行销中拥有唯一决定性的地位,而我承认综合国力的作用,也认为文化和其他因素也有作用,事实上你自己之前提到价廉物美(性价比)的时候就已经自己抽了自己的脸,我指出后你又当什么没发生过继续追问文化的事,所以你自己打脸自己忘了?

                                                                                                                                        然后,你说

                                                                                                                                        ~~~~~~~~~~~~~~~~~~~~~~~~~~~~~~~~~

                                                                                                                                        跟着又用下面的

                                                                                                                                        你谈文化,当然先谈带文化属性的,你举出个缝纫机高压锅能证明什么呢?

                                                                                                                                        然后你又举出缝纫机高压锅的例子,试图证明没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也可以畅销世界

                                                                                                                                        打自己的“完全没有文化属性的很少”的脸;

                                                                                                                                        ~~~~~~~~~~~~~~~~~~~~~~~~~~~~~~~~~

                                                                                                                                        这有什么很难理解的?我说的“没有”,是指有一条基准线,低于这条线等于没有,我说的“完全没有”跟你理解的“一丁点没有”是一个意思。打个比方,我问你“有钱么?”你说“有钱。”我说“多少?”你说“五毛钱。”我说“五毛那算有钱吗?”懂了没?

                                                                                                                                        中国的家用缝纫机市场早已萎缩,现在出口海外的基本都是工业缝纫机,这个我认为可以算没有文化属性。高压锅我没有研究过,我认为文化属性有也只有一点,可以认为没有,这个很难理解么?至于那么喋喋不休的抠字眼么?

                                                                                                                                        我问的缝纫机和高压锅的文化属性后面的含义,是问你这两个销售到了外国,是如何体现中国商品上的中国文化属性的,好么 ?

                                                                                                                                        我早已承认了这两个没有,就是说出口啊,但是你一再一再的问,你似乎不明白,你要论证的是没有一个商品有一丁点的文化属性,无论国内国外,而我只要举出一样商品有文化属性的例子就够了,你的论证任务是远比我要繁重的,所以即便你否认了现在出口的缝纫机和高压锅有文化属性也依然完成不了你的论证。

                                                                                                                                        所以我转而论证历史上的缝纫机是有文化属性的,不过那时候是美国出口中国(即胜家缝纫机),我引用的文章既包含你说的综合国力体现的商品的高端属性对应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作用,也有具体情境中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应用场景所体现的复杂文化属性,完美印证了我所说的商品行销是由综合国力、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你死缠烂打针对的文化因素不仅没被否认,还被你自己举的例子给反驳了,这有啥逻辑矛盾?

                                                                                                                                        至于高压锅,我不知道国外应用的例子,就算现在没有吧,但是按照那张图,一个广东企业完全可以把高压锅卖到旧金山唐人街去,然后用高压锅做出“湛江风味煲汤”,这就是在国外实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可以增设一个“专职煲汤师”的岗位,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所以文化属性可以小,可以大,没有也可以创造,可以转移,就是这么灵活的,为什么你理解的文化总是那么僵硬呢?

                                                                                                                                        4. Sony

                                                                                                                                        Sony的事情,我花了那么大时间精力,专门把一本专著中所有关于Sony随身听与文化的关系的段落全都摘录出来,并黑字标注,结果你全都当没看见,这。。。

                                                                                                                                        包括你这之前关于缝纫机和高压锅的例子,我已经认可了你在这两件商品上部分是对的(不是全部),你还是抓着反复问,你想要怎样?从这里也看出你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不领情,别人的好心当驴肝肺,还反过来嘲笑别人,这也是辩品的一部分体现。

                                                                                                                                        Sony的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你把Sony和血疑对立起来,即把Sony当纯粹硬实力的代表,把血疑当文化代表,我才提醒你Sony本身就是一个做文化产品相关的企业,Sony 的成长中本身就包含大量文化的因素,因此本身就反映了文化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动的推动作用。

                                                                                                                                        至于随身听和随身听里的歌的文化属性,这个很简单,具体时空里的听歌行为反应的是具体的文化属性,比如你听英文歌反应英语文化属性,听粤语歌反应粤语文化属性。而所有听歌行为的总体反应抽象的文化属性,即随身听代表的小巧、精致而不打扰他人的个人化体验、流行时尚的代言者,以及用它听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等等等所有音乐叠加在一起形成的“全球化”属性(所有在地化加在一起就体现了全球化),以及随身听作为产品体现的日本企业文化(以sony为代表)的属性。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全球化,从1980年代随身听发明并流行,到2000年左右,以其为代表的日本电子消费产业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因此这二十年基本的流行文化时尚风向标在日本手里。

                                                                                                                                        之后,美国苹果接过了接力棒,以ipod,iphone,ipad,MacAir,Macbook,Apple watch等一系列产品成为新的时尚文化的代言人,也接过了全球化文化的接力棒。

                                                                                                                                        而今天,以tiktok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正在逐渐形成新的全球化文化属性,正好差不多二十年一代,所以我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中国来努力引领。逻辑很清晰。

                                                                                                                                        我用日本的放映机放美国电影,这个时候,体现的是什么文化属性 ? 是“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么???我用dell的电脑主要用来学习“学习强国”,这个时候,我感受到的是美国的文化属性体现 ???

                                                                                                                                        你这儿是不是气糊涂了,中间是“整个群体”,前后举的都是个人的例子,这是想说啥?个体和群体分不清楚?你这才是逻辑心态崩了吧。

                                                                                                                                        5.Tiktok

                                                                                                                                        tiktok是你提出来的文化同化功能的一个正面的表现事例,我追问了这么久,就问出了这么个同化功能 ?或者说,这就是你推崇的“同化” ?

                                                                                                                                        那中国各种各类的商品在世界的销售,难道不是数据 ?这不是“所以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世界,以及更好的改造世界啊,这就是中国人的贡献啊”类的同化 ?那你还来回提电影干什么 ?

                                                                                                                                        我提电影是告诉你这个事情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还大有可为,不是像你想的那样靠综合国力“哧溜”一下满街走。你说你知道电影,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了?难道不还是一窍不通吗,那你还这么傲娇干什么?

                                                                                                                                        Tiktok可以依据这些数据改造世界,在你看来“改造世界”这个事好像一点震撼都没有,那扎克伯格为什么要用自己的影响力试图让美国国会把tiktok按死呢,他这么恐惧干什么?

                                                                                                                                        6.

                                                                                                                                        哦,美国电影院要是用日本放映机放中国电影,那岂不是“从整个使用群体而言,主要体现日本文化和全球化属性” 么 。。。

                                                                                                                                        那你还来回提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干什么 ?帮着日本做同化么 ?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说放映机,就说摄影机吧,包括相机,镜头,cmos芯片等光影设备,日本厂商如Sony、佳能、富士等确实非常强,有些领域基本是垄断水平。这是他们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看家本领。

                                                                                                                                        所以要努力奋斗的可以啊,比如镜头,日本厂商在这方面的实力不是一般的强。但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你不能总是指望一蹴而就啊。

                                                                                                                                        再说,全球化的分工本来就是常事(我举的Sony的例子里有过讲述),过于在意“全自主可控”也是一种偏执,不是之前前总理曾经提出一个圆珠笔尖钢没法造结果微博一片破防么?然后中国企业用几年造出来了,结果把原来造这个的日本瑞士小厂整垮了。

                                                                                                                                        其实很多事,在愿不愿为,不在能不能为,就像笔尖钢这事儿,虽说圆珠笔芯一年用量很大,但笔尖钢这点用量加起来几个小厂足够应付了,利润空间也不高,你自己非要卷进来满足一下民族自豪感,也行,全当情绪价值了,但算经济利益其实是不划算的。

                                                                                                                                        包括这些光学电子类设备也一样,就像单反相机、微单,就那么几个日本厂商生产,全球加起来就那么一点市场,因为用相机拍照的人越来越少,都用手机了,用相机的基本是发烧友,所以这些是别人垄断吗?是。但这个垄断也大不过天去,没必要过于纠结。像最顶尖的IMAX摄影机,甚至只租不卖,你就算挤进去低价把别人卷死了,全球一年也就那些个大导大厂有意愿用你的机器,就那么大市场,你垄断了又能怎样?

                                                                                                                                        所以更多的附加值还是在内容上,而内容是复杂的,并不是说一部中国电影就一定只是中国气质中国味道,外国的东西就一点都没有,比如流浪地球我就说它是中皮+美骨+苏心,对于大多数影迷而言,他们只能看到中皮这一层,所以对他们来说倒也足够了,但对于做深度诠释的来讲就不够了。比如第一部人人夸的集体英雄主义,那是在地上,天上的刘培强不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么?而这算给美国文化做广告么?只能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借鉴、模仿、超越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其实整体下来,我已经数次说了,什么叫中国的,什么叫外国的,很难用一句话分个明明白白,是要具体辨析的事情,但关于你我的区别倒可以说一说。

                                                                                                                                        整体上,你是更接近西方的,比如机械决定论,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领情(畏威而不怀德)等,都是西方人典型特征。所以你的“一根筋”倒也可以理解。

                                                                                                                                        但跟你的辩论体验实在太差了:

                                                                                                                                        我最重要的提问,你始终不回答;

                                                                                                                                        我认可了的,你喋喋不休replay;

                                                                                                                                        我反驳了的,你换个对象继续问;

                                                                                                                                        我说不是我的观点,你置若罔闻;

                                                                                                                                        不领情,

                                                                                                                                        还造谣,

                                                                                                                                        脾气又大;

                                                                                                                                        所以,

                                                                                                                                        要你有何用?

                                                                                                                                        • 家园 拜托,一不要编,二不要造。踏踏实实的,不行 ?

                                                                                                                                          来回想掰扯世界霸主的时间,你能不能举出事例,以论证之前的世界霸主就是靠文化取得霸主地位或者在取得霸主地位之前,这个国家的文化不但在本国、殖民地,还在全球风行推崇 ?

                                                                                                                                          世界霸主无一例外都是靠工业军事力量获取,然后才是依靠霸主地位,要么强行推动,要么利用弱国的慕强心理,用文化推广来辅助巩固自身的霸权地位。当初改开之后的我国不就是这样么,日、美有钱有工业有科技,觉得人家啥都好,然后才引进文化产品,,难道先是觉得日美的文化好,其次才会认同他们的经济、科技好 ??当初引进了印度电影那么多,印度的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是和美国一样的 ?引进了墨西哥的电视剧,墨西哥的文化风行中国了?

                                                                                                                                          文化那么有用,霸权不会永固么 ?何来转移 ?

                                                                                                                                          我们天天喊引进国外先进制度,吸取先进经验,引进的是刚果、赤道几内亚的,吸取的哥斯达黎加的 ?刚果、赤道几内亚、哥斯达黎加他们没有文化?

                                                                                                                                          ,,,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论证的是没有一个商品有一丁点的文化属性’的 ?我强调的是,你说的商品的文化属性对于中国文化传播发挥了什么明显作用 !!!

                                                                                                                                          别这么歪曲行不 ?

                                                                                                                                          我举出计算机,你说是全球文化属性,因为是全球化大生产。那么,除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那些,还有什么不是全球化的 ?高压锅用的钢铁的矿石不是国外的 ?

                                                                                                                                          以tiktok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正在逐渐形成新的全球化文化属性

                                                                                                                                          那么,之前你高调的举出这个tiktok的事例以论证中国文化属性的同化的正确性及实现可能,现在又提出来这个是“全球化文化属性”,这跟你大力主张的中国文化同化全球有什么狗屁关系么 ?你到底是要搞中国文化同化还是全球化文化同化 ?

                                                                                                                                          我早就声明了,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有文化属性,而你之前咬死我说“所有商品都有文化属性”是你在造谣。

                                                                                                                                          然后你又举出缝纫机高压锅的例子,试图证明没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也可以畅销世界

                                                                                                                                          缝纫机、高压锅的事例,我列出的是你的原话。

                                                                                                                                          难道这个话的含义是说,缝纫机高压锅是有文化属性的,然后才用引证证明缝纫机高压锅为什么是有文化属性的 ?

                                                                                                                                          你嘴里的中文就这么博大精深的与众不同 ?

                                                                                                                                          商品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对象和使用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属性是不同的

                                                                                                                                          商品要起到中国文化同化作用,那前提必然是这个中国文化属性是不能变的。然后你又在这喊叫这个是可以变来变去的 ?

                                                                                                                                          南美人买你这个中国高压锅,是为了其上的广东炖汤的文化属性还是我要焖米饭的功能需求才有购买欲望的 ?南美人在焖米饭的时候会感受到其上的中国广东炖汤的文化继而对中国文化有了些许的认同 ?

                                                                                                                                          你口口声声要同化国外,既然商品上的文化属性到了国外会变的,那你来回强调这个商品上的只有在国内才会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属性有什么同化作用,以至于你语无伦次逻辑混乱的大力吹捧 ?

                                                                                                                                          ,,,

                                                                                                                                          你要明白,你的立场是认为综合国力在商品行销中拥有唯一决定性的地位,而我承认综合国力的作用,也认为文化和其他因素也有作用,事实上你自己之前提到价廉物美(性价比)的时候就已经自己抽了自己的脸,我指出后你又当什么没发生过继续追问文化的事,所以你自己打脸自己忘了?

                                                                                                                                          从头到尾都是你编造出“国力和商品的销售是一比一”这个可笑话语,推到我的头上,然后用德国车日本车的销售超过美国来反驳自个这个。但凡有点点脑子的人,谁会认为,国力第一,每种产品的销售量就必须是第一 ?中国做了霸主,中国产的石油的销售量就必须是第一,否则就不行 ?

                                                                                                                                          “价廉物美(性价比)”就是你认定的商品上的中国文化 ?

                                                                                                                                          我一直强调的是没必要大力推行什么狗屁文化同化,世界霸主地位有了,文化领域文化产业的事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日本派遣遣唐使是因为唐在日本耗费人力物力大力推行了中国文化 ?

                                                                                                                                          我什么时候说过“唯一决定性”及涉及“商品行销”这个话 ?

                                                                                                                                          辩论的时候造谣造的肆无忌惮到这个地步了 ?

                                                                                                                                          你自己提出的要中国文化同化全球,又特意提出来商品上的文化属性多么多么重要,然后一会扯文化属性有的商品有有的商品没有,一会又扯商品全球化生产下的全球化文化属性、,一会又扯商品的文化属性会变来变去的。。。

                                                                                                                                          有没有点脑子 ?

                                                                                                                                          • 家园 人呢,不能太急躁

                                                                                                                                            否则就会失去很多发现真理的机会和乐趣。

                                                                                                                                            虽然我知道,跟一个机械决定论者讨论复杂逻辑是很困难的,但我发言的目的本来就首先是自己搞清楚问题,因此将问题说清楚并不在意别人看不看得懂。

                                                                                                                                            一、 世界霸主

                                                                                                                                            你始终回避何时成为世界霸主的问题,因为你清楚,一旦你说出了这个节点,而我在这之前找到了文化传播流行的证据,你的言论就不攻自破了。

                                                                                                                                            世界霸主无一例外都是靠工业军事力量获取,然后才是依靠霸主地位,要么强行推动,要么利用弱国的慕强心理,用文化推广来辅助巩固自身的霸权地位。当初改开之后的我国不就是这样么,日、美有钱有工业有科技,觉得人家啥都好,然后才引进文化产品,,难道先是觉得日美的文化好,其次才会认同他们的经济、科技好 ??当初引进了印度电影那么多,印度的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是和美国一样的 ?引进了墨西哥

                                                                                                                                            按照你的逻辑,世界霸主成为霸主是靠工业军事力量,推行自己的文化,都是靠慕强或者强行推动。

                                                                                                                                            首先,且先不说这个工业军事力量有没有文化推动的作用(因为你完全否认文化的能动作用,认为世界霸主只要一门心思撸铁堆塔就可以了)。

                                                                                                                                            其次,这可以得到两个推论,一,只要是世界霸主,那么靠慕强或强推都可以达到效果。

                                                                                                                                            二,如果不是世界霸主,是不可能达到推广文化的目的的。

                                                                                                                                            1.

                                                                                                                                            那么先看第一条,你一直拒绝回答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时间,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如果把西方世界当成“世界”,那么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后,就可以称为西方一霸了。

                                                                                                                                            而对于东方而言,形势略微复杂,因为中国在东方显然是霸主地位,但东西在十九世纪之前没有过多的交集,有的只是民间的交流。因此,在1840年英国打开中国国门之前,英国在中国眼中并不是世界霸主的地位,而只是西方某强国。

                                                                                                                                            但这时候是否中国就没有西方的文化传播呢?李坤在<明清中国社会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吗?>

                                                                                                                                            一文中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清中国社会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该观点产生的原因与明清时期中欧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关。从中欧贸易来看,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事件、自给自足论、中国的欧洲商品进口结构常被用来支持“明清中国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

                                                                                                                                            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后急于扩大海外市场,中国成为一个明确的目标,马戛尔尼带着改善和扩大中英贸易的重要使命,率领一个准备充分的使团出访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和制造业主认为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却发现对于这个能迅速增进中英贸易、进而能更方便地获取英国先进产品的机会,被乾隆毫不犹豫地拒绝。

                                                                                                                                            使团失败的结果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即中国对欧洲先进产品不感兴趣。清朝统治者确实未对使团足足准备了一年的先进礼品予以应有的重视,不了解礼品蕴含的科技、经济、军事等内在价值,而当初英国精心挑选礼品时,正是希望通过赠送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向清政府展示这种内在价值,从而诱导清政府达成相关贸易协定。

                                                                                                                                            但是,不了解产品的科技、经济等内在价值并不意味着不会去追捧和消费该产品。消费者用产品来展示身份、地位和时尚,用来娱乐和便利生活,而不是研究它的内在价值。比起爷爷康熙,乾隆在追求西方产品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马戛尔尼发现乾隆拥有价值至少两百万英镑的各式英国产品。这又给出了为何乾隆和他身边的人对英国礼品没有好奇心的另一种解释:他们已经拥有大量欧洲商品,而且能利用权力获得欧洲商品。

                                                                                                                                            更加重要的是,乾隆了解英国在“西洋诸国中较为强悍”,对“各国夷人在洋抢掠”,为海疆的稳定考虑,同时为减少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接触,乾隆严格维持一口通商的广州体制,拒绝了使团提出的贸易条件,但他并没有拒绝中英贸易,也没有拒绝进口和消费欧洲产品。

                                                                                                                                            也就是说,在乾隆眼中,英国确实是西方强国,但乾隆对正式的贸易协定不感兴趣,但也不拒绝一般的商品往来。

                                                                                                                                            乾隆在外交场合声称“从不贵奇巧”,但却曾数次传谕粤海关采办西洋奇巧,如乾隆14年(1749)传谕两广总督:“从前进过钟表、洋漆器皿,亦非洋做,如进钟表、洋漆器皿、金银丝缎、毡毯等件,务要是洋做者方可”,乾隆要求广东官员进贡欧洲原产正品;乾隆17年传谕两广总督:“将西洋物件内有新异者寻觅几件进内”,这次乾隆要求“新异”的欧洲产品;乾隆23年又传谕粤海关:“买办洋钟表、西洋金珠、奇异陈设或新式器物……皆不可惜费”,这表明乾隆在追求欧洲产品方面既时尚又奢侈。

                                                                                                                                            乾隆自己消费西方物品,但注重的主要是时尚、奢侈消费,目的是新奇好玩,这显然更接近文化消费。

                                                                                                                                            而当时中国民间呢?

                                                                                                                                            需考虑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情况。上层社会有足够的购买力,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与其他阶层完全不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们对欧洲产品的态度也可能与其他阶层不同。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描写的贾府生活,反映的是18世纪上半叶中国官宦人家的富贵生活,书中描写贾府追捧和消费多种欧洲产品,如钟表、穿衣镜、眼镜、玻璃屏风、玻璃杯、玻璃绣球灯、哆罗呢、西洋布手巾、葡萄酒、鼻烟、膏子药依弗哪、油画、西洋银剪子等。可见,明清中国社会也存在追捧和消费欧洲商品的家庭。

                                                                                                                                            可见,上层社会也一样存在着欧洲商品的消费潮流,但一样也是奢侈消费居多,为的是新奇好玩,而非“慕强”。

                                                                                                                                            对于钟表、眼镜、玻璃制品等几种代表性欧洲商品在明清中国社会的生产和传播状况,国内学者作了很多研究,这几种欧洲商品在中国上层社会很受欢迎。关于西器东渐的研究也关注欧洲商品在明清中国社会的传播及影响,西器东渐这个历史事实本身就说明,明清中国上层社会对欧洲商品感兴趣,正是他们追求时尚和奢侈的欲望促进了欧洲商品流入。

                                                                                                                                            明清时期大量欧洲商品的流入也对上层社会的卧室风格造成了影响。宝玉居住的怡红院,有来自欧洲的穿衣镜、自鸣钟、自行船、油画、玻璃窗等陈设装饰,弥漫着浓厚的欧洲情调。宝玉使用玻璃穿衣镜、自鸣钟等欧洲产品,而不是中国传统的铜镜和计时工具,这种替代现象表明,在一些富贵之家反倒是中国器物被束之高阁,成为无用之物。宝玉的例子也说明,早在18世纪,欧洲器物就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日常消费造成了一定的改造性影响。

                                                                                                                                            18世纪下半叶流入中国的欧洲商品中价值最大的是纺织品。1775-177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平均输入中国的毛织品价值为277671两银,1820-1824年每年平均为2042102两银,增长了约6.35倍(见表一)。早在18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的英国毛织品价值便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白银。价值如此巨大的毛织品被中国人购买,18世纪末以前中国的欧洲纺织品消费不应被忽视。

                                                                                                                                            大家知道,明清之际的欧洲有“中国热”,而当时的中国也一样有欧洲文化产品的流行,所以这种交流是相互的,渗透的。考虑到欧洲当时与中国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因此这种交流到底是不是建立在“慕强”的基础上,我们在已有的文献中找不到证据。

                                                                                                                                            那么,如果在英国叩关之后,在外交和军事政治上正式确立了对中国的强权地位,那么各种贸易包括文化是不是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呢?问题也并非这样简单。

                                                                                                                                            马克思在《英中条约》中说:

                                                                                                                                            1842年8月29日亨利·璞鼎查爵士签订的、并且像新近与中国订立的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一样也是在炮口下强加给对方的对华条约(1842年南京条约。),从商务观点看来,其结果是不成功的。这是一个连那家著名的英国自由贸易派机关刊物伦敦《经济学家》也正在加以重温的事实。这家杂志曾是不久前入侵中国一事的最忠实的辩护者之一,现在它觉得自己应该“抑制”一下在其他各界所造成的乐观期望了。《经济学家》杂志把1842年的条约对英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看作是“我们借以防止错误行动后果的一个前车之鉴”。这当然是正确的忠告。但是,威尔逊先生为了解释首次企图用武力给西方产品扩大中国市场失败而举出的理由,却远不能作为定论。

                                                                                                                                            他举出的造成这次大失败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璞鼎查签订条约以后的最初三年中,中国市场被盲目过量涌进的商品所充斥, 英国商人不注意中国人需求什么。英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在1836年是1 326 388 英镑,在1842 年下降到969000英镑。此后四年中又连续迅速增长,

                                                                                                                                            可是,到1846年,不仅出口额降低到1836年的水平以下,而且伦敦从事对华贸易的商行在 1847 年危机时期所遭到的灾难还证明:官方报告统计表中所列的1843-1846年出口的计算价值同真正实现的价值完全不符。如果说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出口商在向中国消费者出售商品的数量方面犯了错误,那么他们在商品的品种方面也同样犯了错误。为了证明后一个论断,《经济学家》杂志援引了前伦敦《泰晤士报》驻上海和广州通讯员温·库克先生的一段话:

                                                                                                                                            “1843年、1844年和1845年,当北方各通商口岸刚刚开放的时候,我们国内的人兴奋若狂。设菲尔德一家有名的商行向中国运去了大批餐刀和餐叉,并表示它准备给全中国供应此类餐具…… 这些商品的卖价几乎抵不上运费。一家著名的伦敦商行向中国运去了大批钢琴,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刀叉和钢琴的遭遇,毛织品和棉织品也遇到了,不过形式没有那么显著…… 曼彻斯特在各通商口岸开放的时候盲目地做了一番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归于失败。从此以后,它就冷漠消沉,听天由命了。”

                                                                                                                                            最后,《经济学家》为了证明贸易的缩减、稳定和增长取决于对消费者需求的考察,还从上述那位作者那里引用了1856年的材料:

                                                                                                                                            但是,所有这一切论据和例证,除了说明1843-1845年贸易过热所引起的反应以外,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贸易骤增之后又出现剧烈的缩减,一个新的市场从一开始就为过剩的英国商品所窒息,人们把商品投入这个市场而没有很好地估计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和支付能力,这些现象决不是对华贸易所特有的。实际上,这是世界市场历史上经常有的现象。拿破仑垮台以后,欧洲大陆开放通商,那时英国的出口同大陆的购买能力很不相称,以致“由战争转向和平”倒比大陆封锁更具有灾难性。

                                                                                                                                            马克思在《对华贸易》中说:

                                                                                                                                            过去有个时候,曾经流行过一些十分虚妄的见解,说什么由于打开了天朝的大门,美国和英国的商业一定会得以推进;当时我们曾根据对本世纪开始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精密考察指出,这些奢望是没有可靠的根据的[358]。我们证明过鸦片贸易的增长与西方工业品的销售成反比。我们曾认为,除了鸦片贸易之外,对华进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障碍,乃是那个依靠着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商人们由于切望扩大交换范围,极易于把自己的失望归咎于这样一种情况,即认为野蛮政府所设置的人为措施阻碍了他们,因此,可以用强力清除这些措施。正是这种谬见,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使得英国商人拚命支持每一个答应以海盗式的侵略强迫野蛮人缔结商约的大臣。这样一来,假想中的对外贸易从中国当局方面所遇到的人为障碍,事实上便构成了商界人士认为能证明对天朝施加的一切暴行均属正当的主要借口

                                                                                                                                            “我们与这个国家〈中国〉的商约充分生效,至今〈1852年〉已将近十年,每一个可能设想的障碍都已清除,1000英里长的新海岸已对我们开放,新的商埠已经直接在生产地区和沿海最方便的地点建立起来。但是,就我们所预期的对我国工业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而论,其结果又怎样呢?老实说来结果就是:经过十年以后,贸易部的表报告诉我们,亨利·璞鼎查爵士在1843年签订附约时所见到的当时的贸易量,较之他的条约本身在1850年底所证明给我们的还要大些!这里是就我们本国制造的工业品而论的,而我们本国制造的工业品正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唯一问题。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马克思又在《鸦片贸易史》中写道:

                                                                                                                                            联军全权代表强迫中国订立新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的消息,看来引起了以为贸易将有大规模扩展的狂 想,同第一次对华战争结束后1845年时商人们头脑中产生的狂想完全一样。即使彼得堡的电讯所传属实,是否能完全肯定,通商口岸一增多,对华贸易就必然会扩大呢?是否能够指望1857-1858年的战争会比1841-1842年的战争导致更好的结果呢?有一件事是肯定无疑的:1843年的条约并没有使美国和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增加,倒是起了加速和加深1847年商业危机的作用。现时的这个条约也是一样,它使人们梦想得到一个无穷尽的市场,使人们产生不切实际的希望,可能就在世界市场刚刚从不久以前的普遍恐慌中逐渐复原的时候,又促进新危机的形成。除了这个消极后果以外,第一次鸦片战争还刺激了鸦片贸易的增长而损害了合法贸易;只要整个文明世界的压力还没有迫使英国放弃在印度强制种植鸦片和以武力在中国推销鸦片的做法,那么这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会产生同样的后果。

                                                                                                                                            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比如英国向中国出口的布匹,却得不到中国人的喜爱:

                                                                                                                                            为什么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制度出卖其布匹的价格竟不能比最原始的织机上用手工织成的更便宜呢?我们上面已经指出过的那种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的结合,解答了这个谜。我们再来引述米契尔先生的话吧:

                                                                                                                                            “当收获完毕后,农家所有的人手,不分老少,都一齐去梳棉、纺纱和织布;他们就用这种家庭自织的料子,即粗重而结实、可以经得起两三年粗穿的布料,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将余下来的拿到附近城镇去卖,城镇的小店老板就把这种土布买来供给城镇居民及河上居民的需要。这个国家十分之九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其质地各不相同,从最粗的粗布到最细的紫花布都有,但都是在农家生产出来的,生产者所用的成本简直只有原料的价值,或者说得更恰当些,只有他交换原料所用的糖的价值,而糖又是他自己的产品。我们的工厂主只要稍稍思索一下这种制度的令人赞叹的节俭性,以及它与农民其他活路的可以说是巧妙的穿插配合,那末就会一目了然,就较粗的织造品而论,他们是没有任何希望与之竞争的。每一个富裕的农家都有织布机,世界各国中也许只有中国有这个特点。在其他各国,人们只限于梳棉和纺纱,生产过程至此为止,而把纺成的棉纱送交专门的纺织工去织成布匹。只有节俭的中国人才把全部工作做到底。中国人不但梳棉和纺纱,而且还依靠自己的妻女和佣工的帮助自己织布;他的生产并不以仅仅供给自己家庭的需要为限,而且是以生产一定数量的布匹供应附近城镇及河上居民作为他那一季工作的一个主要部分。

                                                                                                                                            因此,福建的农民不单单是一个农民,他是庄稼汉又兼工业生产者。他生产这样的布匹,除原料的成本外,简直不费分文。如前所说,他是在自己的家里经自己的妻女和佣工的手而生产这种布匹的;既不要额外的劳力,又不费特别的时间。

                                                                                                                                            另一方面,英国人发现阻碍自己工业品销售的,竟然正是他们向中国贩卖的鸦片:

                                                                                                                                            我们不想详述这种贸易的道德方面,关于这种贸易,连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都这样写道:

                                                                                                                                            “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牺牲者被献于永不知饱的摩洛赫(注:古腓尼基人所奉祀的火神,以人做祭品。)之前,英国杀人者和中国自杀者竞相向摩洛赫的祭坛上供奉牺牲品。”

                                                                                                                                            中国人不能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也就是扩大鸦片贸易;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这些论点早在两年以前已经得到相当普遍的承认。1847年为调查英中贸易状况而委派的一个下院委员会曾提出报告说:

                                                                                                                                            “我们感到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同这个国家的贸易处于很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扩大我们交往的结果竟一点也没有实现我们的合理期望,而这种期望本来是在能够更自由地进入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大市场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 我们发现,贸易受到阻碍并不是因为中国不需要英国商品或别国竞争加强…… 花钱买鸦片……消耗了白银从而大大妨碍了中国人的一般贸易;实际上就必须用茶叶和丝来偿付其他商品。”

                                                                                                                                            1849年7月28日的《中华之友》(注:《中华之友》是1842-

                                                                                                                                            1859年在香港出版的英国官方报纸《大陆上中华之友》的简称。

                                                                                                                                            ——714。)在概括同一种观点时,十分肯定地说:

                                                                                                                                            “鸦片贸易在不断地增长。英国和美国对于茶叶和丝的需求增大,只会使鸦片贸易继续增长;制造商的情况是毫无希望的。”

                                                                                                                                            所以做个总结,无论在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打败中国)之前还是之后,对于上流社会和有消费能力的中国人如商贾等来说,来自欧洲的奢侈品等文化消费品都能够流行,并不存在所谓慕强;而对于下层人民来说,商品不能满足他们的具体需求以及价格过高,也不会因此而扩大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所以所谓慕强和武力强制导致商品畅销并没有有说服力的证据。唯一证明用武力有用的乃是鸦片。可我们知道,鸦片这东西无论用不用武力,只要人沾上都会吸得停不下来,所谓武力强制只是禁止官方禁烟,而这反而压制了其他商品在中国的消费。

                                                                                                                                            所以商品的购买和消费行为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没有单一的慕强或强权逻辑。

                                                                                                                                            2.接下来简单说一下,文化在成为世界霸主过程中的作用。想象一下,一个帝国在工业和军事上是80分,难道它的文化会停留在20分吗?就算这样的帝国真是世界霸主,那它用它的军事武力,就能强迫别人消费它20分的文化吗?显然不是。

                                                                                                                                            再换个例子,在成为强国的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可以忽视吗?就像韦伯所总结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河里也有李寒秋的文章可供查阅。

                                                                                                                                            另一方面,中国在一百年前开始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后有新思潮的诞生,然后有共产党有新中国,这不正证明文化的作用吗?共产主义思想是从俄国传过来的,而当时的俄国在西方列强中是最弱的一个,在东方甚至打不过日本,怎么最弱的列强的思想传到中国反而成就了新中国呢?这跟慕强逻辑不是正好冲突吗?

                                                                                                                                            3.接下来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假设一个不是世界霸主的国家,能不能创造流行全球的文化?这里面你用日本和美国来举例,认为我们是钦慕他们是强国所以引进文化。

                                                                                                                                            好吧,有一定道理,不过有一个国家正好是例外,就是韩国。

                                                                                                                                            韩国文化进入中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韩国在中国群众心目中并不是一个很有存在感的国家,顶多知道它足球比较厉害(中国球迷永远的痛),办过奥运会,韩国车在中国有但是肯定卖不过日本车,半导体还不错,还有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挺惨的韩国人挺爱国。就这些了。要说强,它也强不过日本。

                                                                                                                                            而中央台当年海外剧场引入的第一部韩剧是《爱情是什么》,讲一对大龄的剩男剩女从恋爱到结婚的故事,平平淡淡的剧情,但诙谐幽默,情节和台词人物都接地气,结果好评如潮。

                                                                                                                                            之后又引入了《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以及《看了又看》等等,都是有浓厚家庭氛围的韩剧,在中国大火。后来《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清新浪漫的韩剧又在中国迷倒无数青年观众。

                                                                                                                                            另一条路是韩影,韩国电影崛起是另一条路,同样由好莱坞入侵而激发国家提出“文化振兴”概念,到亚洲金融危机后引入分级制度,支持创作者,韩国电影很快崛起,标志性就是1999年《生死谍变》和2001的《我的野蛮女友》火遍亚洲。

                                                                                                                                            韩影走的是和韩剧不同的路子,韩剧相对比较温和,正能量,讲究唯美的风格和浓郁的情感,因此比较受传统观众和各个阶层的喜爱,当年很多中老年观众就是喜欢韩剧中受中国儒家影响的家庭氛围而“看了又看”。

                                                                                                                                            相对而言,韩影就比较“大尺度”,既有极度畏美的风格化的作品,也有很“黄暴”的接近甚至超越好莱坞的作品,也有贴近政治讲述潜规则的作品比如《韩半岛》《实尾岛》《铁雨》等等。

                                                                                                                                            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文化作品行销的几个特点,一个是价值观,一个是审美风格,一个是各种人群的适配度。

                                                                                                                                            所以文化作品行销是个非常复杂的行为,绝不会是仅仅慕强+强力的结果,你再强力,烂到20分的文化作品也没多少人愿意看。

                                                                                                                                            另外,还有一个本地化的问题,好莱坞横扫全球的时候,它有一个国家也从来占不到便宜,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当然按照你的逻辑,印度是特例。

                                                                                                                                            二、

                                                                                                                                            文化那么有用,霸权不会永固么 ?何来转移 ?

                                                                                                                                            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文化不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就会落伍,就像清王朝一样,今天的中国文化跟一千年前的是一回事么?所以要主动去更新发展啊。说起来,经济和军事、工业就能永固么?一台机器久不用就会生锈,技术不发展就会被淘汰,哪个是能永固的?

                                                                                                                                            三、

                                                                                                                                            商品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对象和使用条件下所产生的文化属性是不同的

                                                                                                                                            ~~

                                                                                                                                            商品要起到中国文化同化作用,那前提必然是这个中国文化属性是不能变的。然后你又在这喊叫这个是可以变来变去的 ?

                                                                                                                                            你这里又是机械化的文化观,你把文化属性当成是像营养元素一样的东西,吃下去就不会变。

                                                                                                                                            很简单,同样一瓶可口可乐汽水,在八十年代的国外就是一瓶普通的饮料而已,而在当时中国的普通消费者眼里,可能就是时尚潮流的代名词,而在忧心忡忡的老干部和学者那里,可能就是“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放在今天,在宅男宅女眼里就是随时随地的多巴胺获取者“肥宅快乐水”,而在减肥妹子眼中可能就是“升糖炸弹”,商品的消费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意义,这个很难理解么?

                                                                                                                                            但同时,这些意义也可以有共性,比如喝一口可乐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简单廉价且直接的快感,而这正是二战后世界在工业化大生产下所支撑起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潮流的最好代表。

                                                                                                                                            那么,之前你高调的举出这个tiktok的事例以论证中国文化属性的同化的正确性及实现可能,现在又提出来这个是“全球化文化属性”,这跟你大力主张的中国文化同化全球有什么狗屁关系么 ?你到底是要搞中国文化同化还是全球化文化同化 ?

                                                                                                                                            类比一下,今天的tiktok不就是中国人创造的“可口可乐”么?划一下一口,即时满足,简单直接,停不下来。所以今天的文化消费完全可以建立在tiktok的基础上,由此发展出的中国文化完全可以引领全球化文化,你不知道中国的微短剧已经火爆西方,好莱坞在大量购入中国微短剧的版权,被视为一场新的影视革命吗?“中国引领的全球化”不就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么,说了这么多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四、

                                                                                                                                            缝纫机、高压锅的事例,我列出的是你的原话。

                                                                                                                                            难道这个话的含义是说,缝纫机高压锅是有文化属性的,然后才用引证证明缝纫机高压锅为什么是有文化属性的 ?

                                                                                                                                            你嘴里的中文就这么博大精深的与众不同 ?

                                                                                                                                            这怎么就过不去了呢?我说的很清楚,当下出口的缝纫机、高压锅在我看来没有文化属性,不代表历史上没有,不代表未来不可以有,就这么简单点事,怎么就听不明白呢?你是把它当救命稻草了吗?

                                                                                                                                            南美人买你这个中国高压锅,是为了其上的广东炖汤的文化属性还是我要焖米饭的功能需求才有购买欲望的 ?南美人在焖米饭的时候会感受到其上的中国广东炖汤的文化继而对中国文化有了些许的认同 ?

                                                                                                                                            这个可以有啊,你完全可以在南美宣传中国高压锅焖米饭香甜可口且营养丰富,升糖指数不高又健康,这是完全可行的啊?商品不就是这么卖出的吗?没听过那个故事吗?某个销售员到非洲卖鞋子,下飞机看了一眼就颓丧的跟总部打电话说不用来了,这里的人没一个穿鞋子;另一个销售员下了飞机立刻两眼放光跟总部打电话说赶紧派人来,这儿的人每个人都需要一双鞋子!事在人为啊!

                                                                                                                                            五、

                                                                                                                                            你口口声声要同化国外,既然商品上的文化属性到了国外会变的,那你来回强调这个商品上的只有在国内才会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属性有什么同化作用,以至于你语无伦次逻辑混乱的大力吹捧 ?

                                                                                                                                            你不知道因地制宜吗?哪个国家卖东西到各个地方会一点都不变的?就像电影会剪辑一样,刘慈欣《三体》第二部卖到美国改了1200多处:

                                                                                                                                            “刚完成对《三体》第二部的英文版的修改,与第一部相比修改比较多,去掉了全部与《球状闪电》有关的部分,其中一个面壁者的战略完全变了。另外,TOR的编辑是个女权主义者,且极其认真仔细,这儿那儿都有性别歧视,像purity(纯洁、善良)和angelic(似天使的)类词用多了也是性别歧视,……

                                                                                                                                            甚至还有自己改自己版本给对方“全本”的例子,比如第一部中关于文革的段落,单行本比起连载本是有删节的,放到西方反而是全本。Tiktok的审查方法跟抖音肯定也是不同的。但不同也有共性,文化在发展传播过程中本来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也存在在传播过程中被发现发展的好又回来反哺回原文化一样的道理。

                                                                                                                                            而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适应当下及未来的经济基础,谁能体现出这种灵活性和应变力,谁就生存的更久,这就是我说的中国文化本身的应变能力的体现,所以我说的中国文化属性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和生成的概念,就像青藏高原上的水通过河流不断奔流到海,它的成分也不断发生变化,但再变也是长江水黄河水,你非要计较那是不是“雪山顶上那一滴水”有啥意义?

                                                                                                                                            六、

                                                                                                                                            从头到尾都是你编造出“国力和商品的销售是一比一”这个可笑话语,推到我的头上,然后用德国车日本车的销售超过美国来反驳自个这个。但凡有点点脑子的人,谁会认为,国力第一,每种产品的销售量就必须是第一 ?中国做了霸主,中国产的石油的销售量就必须是第一,否则就不行 ?

                                                                                                                                            既然综合国力和商品的销售不是一比一关系,那到底是什么关系?你如此强调综合国力的作用,否定文化的作用,那除了综合国力还有什么因素有关系,它和商品销售是什么关系,你一样一样都说出来啊?说不出来别人当然按照最朴素的方式去理解,你又否认,你到底要哪样?

                                                                                                                                            “价廉物美(性价比)”就是你认定的商品上的中国文化 ?

                                                                                                                                            能不能不要这么浮躁?你引用的我说的“也认为文化和其他因素也有作用”,这性价比就是其他因素啊,你反驳啥呢?

                                                                                                                                            我一直强调的是没必要大力推行什么狗屁文化同化,世界霸主地位有了,文化领域文化产业的事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我第一节举的例子已经否定了这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你不是霸主,一些商品也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你是了,不符合对方的需求,用强力也做不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日本派遣遣唐使是因为唐在日本耗费人力物力大力推行了中国文化 ?

                                                                                                                                            你这个思路很奇怪,好像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来是倾慕大唐的强大,仅限于经济和军事一样,难道文化的强大不是倾慕的理由之一吗?至于是不是官方派使节,这我不好说,我只知道汉朝时中日之间就有文化交流了,隋朝时就有遣隋使。汉朝出使西域,明朝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加上近代西方列强如英国叩关中国,美国叩关日本等,都是主动的行为,也都有传播文化的作用,至于在那之前是不是“慕强”是一回事,弱的一方未必会主动来学习,也有可能闭关自守,这不就需要主动去干吗。

                                                                                                                                            另外,日本来中国学习,难道20分的文化日本也会学?不也是文化发达才会学吗,难道在日本派遣唐使来之前,大唐的文化就一直苟着,等遣唐使来了就一下飚上去了吗?你该花在文化上的精力会少吗?

                                                                                                                                            这就像本世纪初,网络刚在中国传播的时候,已经有人在发展网络文学了,发展了二十多年至今,中国的网络文学已经出海,无论亚非拉还是欧美都有大量的读者。你当然可以说是因为他们慕强所以看而不是觉得好看才看,但如果没有之前二十多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会呈现今天的样貌吗?

                                                                                                                                            所以,正是因为中国的文学适应了当初新出现的经济基础,才发展出了蓬勃的网络文学,而今天在新的全球化媒体平台上也会出现新的文化样式,这是一个蓬勃的空间,谁先占位,谁就获得主动权,中国人今天用tiktok已经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位,不就是在延续网络文学上当初做过的事情吗?为什么你就视而不见嗤之以鼻呢?你以为拿枪炮啪啪啪人家就看你的了?扎克伯格连美国政府和国会都搬出来了还是打不败tiktok,这不就是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基础必然被淘汰的明证吗?

                                                                                                                                            七、整体上,你是一个机械决定论和庸俗唯物论者。

                                                                                                                                            庸俗唯物主义指19世纪中叶产生、流行于德国,将唯物主义简单化粗俗化的一种资产阶级哲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都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庸俗唯物主义在当时之所以能流行,因它主张无神论,肯定物质是唯一的客观实在。它的主要错误是否认意识的特殊性,混淆物质和意识的界限,反对辩证法。他们从自己的专业知识出发,用纯生理学观点解释思维和精神现象,把复杂的思维过程简单地归结为生理过程,认为大脑产生思想,如同肝脏分泌胆汁和肾脏分泌尿一样。从而抹煞了思想和物质的区别,取消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取消了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政治方面,它用社会达尔文主义解释社会现象,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反对马克思主义。

                                                                                                                                            你认为文化这东西想都不用想,就跟胆汁一样会自动分泌自己长出来,可这是不存在的。

                                                                                                                                            整体上,你对文化的这种厌弃态度,来源于硬实力缺失的恐惧。就像你强调俄罗斯对我们的“倚仗”作用一样,因为单独对抗美无力,所以需要俄罗斯来帮衬。因为硬实力不够强大,所以你无比厌弃主动发展传播文化的作用。你觉得80分硬实力,20分文化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可以的话把那20分文化也换成20分硬实力更好。用80%的精力发展硬实力,20%文化也是不行的,所以你听到我说要发展传播文化就愤怒地破口大骂。

                                                                                                                                            其实不是这样,人不是这么活着的。按照你的想法,中国人最好什么思想都没有,所有人都变成暴风兵,一点文化需求没有,只有战斗力,一周七天24小时堆枪堆炮堆塔,堆到把所有敌人埋了,就可以笑傲天下了。所以996有啥问题?那是大善政。

                                                                                                                                            可惜人没法变成这样,奴隶社会做不到,封建社会做不到,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做不到,半资本半社会主义也做不到。人是需要自我确认需要意义的,这就是文化。

                                                                                                                                            所以这就是你对文化概念的误解。另一个误解就是对“中国”。你坚持文化同化就是像复印机一样到处复制,所以你认为文化属性是一成不变的。

                                                                                                                                            其实不是,文化真正起到同化作用,一定是人内心认同而不是外力强制的结果,外力可以帮助起个头,就像当初让人绑辫子,后来剪辫子一样,都是强制的,但意义的完成是需要你自己去完成的。

                                                                                                                                            所以文化传播有几个层面。一个是标签,就像过去流行“Made in Japan”、“Made in U.S.A.”一样,现在流行“Made in China”它可能只是一个标签,别的啥都不代表,但这也是一种力量。

                                                                                                                                            第二层是情感,就是共情力。比如《流浪地球》,我们中国人看可能会为特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惊叹,但西方人可能无感,他们感兴趣的可能是为什么要带着地球跑,于是从这里就触及到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但共情是需要满足条件的,一方面是需要塑造情境,而这是需要很多商品组合起来才能得到的,就像我们不可能看一部《走遍美国》就完全了解美国一样。

                                                                                                                                            另一个牵涉到共同的价值认同,那到了第三个层面,价值观。

                                                                                                                                            而价值观让人普遍认同是很困难的,浅层次的好认同,比如消费主义,快乐,开好车住大house等等。

                                                                                                                                            而深层次的东西就跟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了。这个不细聊,我的看法是第一需要先从满足浅层次认同开始,就像可口可乐和美国大片完成了当年浅层次的中美认同,今天tiktok也如是。所以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

                                                                                                                                            通宝推:有锡,秦波仁者,
                                                                                                                                            • 家园 你的毛病就是,一直替对方编造论点,然后自己再反驳这种论点

                                                                                                                                              你的毛病就是,一直替对方编造论点,然后自己再反驳这种论点,从而制造自己掌握真理的伪事实。

                                                                                                                                              我是说获得霸主地位后,文化的事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我说了霸主地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前提条件了 ?还是我说了霸主地位未达成之前,就不会有文化传播了 ?

                                                                                                                                              我一直强调的是用不着费心费力耗费人力物力去搞这个推广的事,我说了不搞推广就不会有交流传播了 ???

                                                                                                                                              你拿日本韩国的事例,不正是证明当初的慕强么 ? 为什么不学越南、泰国、北朝鲜 ?韩国这么有文化,为什么上世纪初不学韩国 ?津津乐道的“四小龙”是什么年代 ?因为这四个相比中国有文化 ???

                                                                                                                                              “八”演化成“发”流行到国内,是因为香港的文化比国内强 ?野摊子的主持人咬着舌头学粤语,是因为粤语的文化性强 ?

                                                                                                                                              如果在英国叩关之后,在外交和军事政治上正式确立了对中国的强权地位,那么各种贸易包括文化是不是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呢?

                                                                                                                                              我之前提出的,“依靠霸主地位,要么强行推动,要么利用弱国的慕强心理,用文化推广来辅助巩固自身的霸权地位。”,

                                                                                                                                              “强行推动”四个字就这么被你无视,又变成是我在强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唯一性的观点了 ?

                                                                                                                                              你这么善于替对方编造论点,你咋不把自己的好好编编呢 ?

                                                                                                                                              “中国引领的全球化”不就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么,说了这么多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扯了半天的中国文化同化全球,就只能扯出个这 ?tiktok这个平台就是起到这个同化作用 ?那中国商品的全球销售,不就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么”,你用得着扯大力搞文化推广这件事么 ?

                                                                                                                                              你始终不敢提tiktok的市场就是依靠国外小视频,而这个依靠国外个人上传的视频及体现出的文化意识国内完全无法掌控这个事实,即使有零零星星的讲述中国的小视频,也改变不了绝大部分是讲述国外人自己身边的故事的事实。请问,这是你大力推崇的中国文化传播的经典事例么 ?你口口声声“中国引领的全球化”,这里面你推崇的中国文化同化在哪儿 ?

                                                                                                                                              中国在国外投标基建了一个欧美企业进驻的工业园,然后这个工业园生产出来的都是体现中国文化属性的商品 ?

                                                                                                                                              抖音上也有外国视频,那就是我们在被同化 ?

                                                                                                                                              按你说的逻辑,如果《华尔街日报》是由中国印刷厂印刷,是不是就可以说《华尔街日报》是传播中国意识形态的喉舌平台了 ???

                                                                                                                                              你完全可以在南美宣传中国高压锅焖米饭香甜可口且营养丰富,升糖指数不高又健康,这是完全可行的啊?

                                                                                                                                              “焖米饭香甜可口且营养丰富,升糖指数不高又健康”,你认为这是文化属性。

                                                                                                                                              请问,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属性么 ? 我们就依靠“可口且营养丰富,升糖指数不高又健康”去文化同化世界么 ?

                                                                                                                                              我为什么提缝纫机和高压锅 ?不就是你之前提出的没有文化属性的商品很少很少么,所以我就问问你缝纫机和高压锅的文化属性是什么。你呢 ? 一会说缝纫机和高压锅是没有文化属性的,一会又找这个找那个论证其实是有的。即便在同一个帖子,也是前面说了没有,后面马上论证其实是有的。所以我说,有没有不在于这个商品的客观性,而是在于你辩论需要的主观性。

                                                                                                                                              你好意思说别人辩品 ?

                                                                                                                                              共产主义思想是从俄国传过来的,而当时的俄国在西方列强中是最弱的一个,在东方甚至打不过日本,怎么最弱的列强的思想传到中国反而成就了新中国呢?这跟慕强逻辑不是正好冲突吗?

                                                                                                                                              你特意强调的日本,日本是什么政治体制 ?请问,君主立宪制比社会主义体制如何 ?这不正证明了慕强么 ?

                                                                                                                                              日本被炮舰打开国门,明治维新,这个是因为见识了英美的文化,被英美以德服人 ?然后日本把自己的君主制改了 ?明治维新学的是什么 ?这不是赤裸裸的慕强,是什么 ?而日本战后被美国改造,难道不是我说的“依靠霸主地位,强行推动” ?

                                                                                                                                              你这个思路很奇怪,好像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来是倾慕大唐的强大,仅限于经济和军事一样,难道文化的强大不是倾慕的理由之一吗?

                                                                                                                                              文化慕强就不是慕强了 ?文化慕强在你嘴里这么强大,那还要平假名片假名干什么 ?日本把君主制改了,是因为美国文化的强大 ?

                                                                                                                                              我强调的慕强,是指弱者的慕强在引进、学习方面会产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得强者的推动变得事半功倍。

                                                                                                                                              我什么时候强调了慕强是唯一性了 ?

                                                                                                                                              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描写的贾府生活,反映的是18世纪上半叶中国官宦人家的富贵生活,书中描写贾府追捧和消费多种欧洲产品,如钟表、穿衣镜、眼镜、玻璃屏风、玻璃杯、玻璃绣球灯、哆罗呢、西洋布手巾、葡萄酒、鼻烟、膏子药依弗哪、油画、西洋银剪子等。

                                                                                                                                              请问,这些是文化产品么 ?这些是因为文化功能才被引进的么 ?

                                                                                                                                              请问,中国的屏风上面镶嵌了玻璃,这就变成西方文化属性了么 ?

                                                                                                                                              再请问,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占比,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的慕强或者是体现了对中国文化属性的渴求 ?

                                                                                                                                              既然综合国力和商品的销售不是一比一关系,那到底是什么关系?你如此强调综合国力的作用,否定文化的作用,那除了综合国力还有什么因素有关系,它和商品销售是什么关系,你一样一样都说出来啊?说不出来别人当然按照最朴素的方式去理解,你又否认,你到底要哪样?

                                                                                                                                              “既然综合国力和商品的销售不是一比一关系,那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我该问你,这个观点是你的啊。为什么你会认为“国力和商品的销售是一比一关系” ?

                                                                                                                                              从始至终,我是“强调综合国力的作用”,认为文化大力推广是低效费比,是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重点去搞的。我哪点是在“否认文化的作用” ?就这么被你偷换概念又栽了一个 ?

                                                                                                                                              我的之前的帖子的主题是什么 ?“一不要编,二不要造”。你就用这种方式这么回复的 ?

                                                                                                                                              你一直强调的是中国文化要同化全球,在你前前后后几篇的回复中,有哪些事例体现出商品中始终不变的占据主要地位的中国特性了 ?

                                                                                                                                              大力鼓吹的tiktok,也就憋出了一个全球化。。。

                                                                                                                                              长篇大论,说一些无聊的废话,,,,所以我说,你的智商、逻辑,配不上你的打字能力。

                                                                                                                                              通宝推:凤兮凤兮,
                                                                                                                                              • 家园 你有一个特点,

                                                                                                                                                就是别人最强的那个事例和质疑,你是绝不会主动回应的,而是在周围打上一圈枪眼,显得很凌厉很犀利的样子。

                                                                                                                                                我是说获得霸主地位后,文化的事情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我说了霸主地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前提条件了 ?还是我说了霸主地位未达成之前,就不会有文化传播了 ?

                                                                                                                                                我一直强调的是用不着费心费力耗费人力物力去搞这个推广的事,我说了不搞推广就不会有交流传播了 ???

                                                                                                                                                “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已经被我证伪了,你又来了一个“事半功倍”。这个你并未证实,既然你承认霸主地位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条件,那么又有什么理由拒绝、甚至严防死守在成为霸主之前的文化发展和传播呢?你怎么知道文化传播不会给登上霸主地位带来助益甚至是事半功倍呢?你怎么知道霸主地位就一定会让文化传播事半功倍呢?

                                                                                                                                                你拿日本韩国的事例,不正是证明当初的慕强么 ? 为什么不学越南、泰国、北朝鲜 ?韩国这么有文化,为什么上世纪初不学韩国 ?津津乐道的“四小龙”是什么年代 ?因为这四个相比中国有文化 ???

                                                                                                                                                韩国再强,不会比日本更强,但韩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在后来完全压倒了日本,与你的逻辑相反。

                                                                                                                                                更重要的是,韩国文化最初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因为中国人民慕强,简单说韩国那时候存在感很弱,在中央台播放韩剧之前大家对韩国普遍没什么感性认识(除了足球和乒乓球等少数体育项目)。

                                                                                                                                                并且最初播出的韩剧等也不是体现韩国高大上的,都是一些平民视角贴近生活的东西,相对来说电影比较高大上。所以当时的中国观众看韩国的影视剧并不是因为慕强,而是因为口味接近符合需求,后来才从部分影视剧中展示的韩国让国人认为“韩国很强”,因为多对准首尔的高楼大厦、展示时尚的现代生活气息等等,如《我的野蛮女友》,从而大力推动了中国人民对韩国的了解。结果很多踏上韩国的游客回来大呼上当,说韩国完全不像他们影视剧中那样,只有少部分地方那么高大上,饮食也不如中国丰富,也就是说影视剧与现实对他们的教育是相反的。

                                                                                                                                                “八”演化成“发”流行到国内,是因为香港的文化比国内强 ?野摊子的主持人咬着舌头学粤语,是因为粤语的文化性强 ?

                                                                                                                                                流行文化上那时候确实比内地强,简单说你放一部大陆电影和一部香港电影,大家会去看什么显而易见。你应该经历过录像厅时代,知道我在说什么。

                                                                                                                                                我之前提出的,“依靠霸主地位,要么强行推动,要么利用弱国的慕强心理,用文化推广来辅助巩固自身的霸权地位。”,

                                                                                                                                                “强行推动”四个字就这么被你无视,又变成是我在强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唯一性的观点了 ?

                                                                                                                                                你这么善于替对方编造论点,你咋不把自己的好好编编呢 ?

                                                                                                                                                我没有编造论点,强行推动和自然而然我都论证了,你看不见?事实上在英国叩关后,强行推动唯一成功的就是鸦片。

                                                                                                                                                扯了半天的中国文化同化全球,就只能扯出个这 ?tiktok这个平台就是起到这个同化作用 ?那中国商品的全球销售,不就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么”,你用得着扯大力搞文化推广这件事么 ?

                                                                                                                                                你始终不敢提tiktok的市场就是依靠国外小视频,而这个依靠国外个人上传的视频及体现出的文化意识国内完全无法掌控这个事实,即使有零零星星的讲述中国的小视频,也改变不了绝大部分是讲述国外人自己身边的故事的事实。请问,这是你大力推崇的中国文化传播的经典事例么 ?你口口声声“中国引领的全球化”,这里面你推崇的中国文化同化在哪儿 ?

                                                                                                                                                中国在国外投标基建了一个欧美企业进驻的工业园,然后这个工业园生产出来的都是体现中国文化属性的商品 ?

                                                                                                                                                抖音上也有外国视频,那就是我们在被同化 ?

                                                                                                                                                按你说的逻辑,如果《华尔街日报》是由中国印刷厂印刷,是不是就可以说《华尔街日报》是传播中国意识形态的喉舌平台了 ???

                                                                                                                                                看来你是真的不懂产品,不懂商业。

                                                                                                                                                你觉得什么比“掌握平台,掌握渠道”对商品销售的影响更大?

                                                                                                                                                “媒介即内容”、“媒介即信息”,这是传播学的常识。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听的流行歌大都是3-5分钟。你知道为什么?因为早期的录音碟只能录3-5分钟。即便后来技术进步可以录更长的时间了,这种影响仍然固化了下来。

                                                                                                                                                “不敢提tiktok的市场就是依靠国外小视频,”没有什么不敢提,但我前面说的中国微短剧出海的例子被你吃了?给你转载一个新闻:

                                                                                                                                                土味微短剧,为何爆火海外 - 文化 -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最近,海外网友们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社交媒体正面临一场土味微短剧的“入侵”,那些原本发源于中国的“女婿的复仇记”,正在走向全世界。

                                                                                                                                                这些微短剧通常一集只有1-2分钟,服化道粗糙又浮夸,情节突兀生硬又经不起推敲。正如我的同事所写的:

                                                                                                                                                虽然在拍英文剧,但工作人员拿到的剧本都是中文的,演员拿到的剧本是“中英双语”的,“英文的部分直接用翻译软件翻译”,其中有显而易见的语法错误。

                                                                                                                                                毕竟,一部100集的微短剧,大概5天就得拍完。

                                                                                                                                                “这些剧的故事情节大起大落,几乎无法跟上。说演员的演技拙劣,都算是客气了。”去年11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写道。

                                                                                                                                                是的,大多中国观众跟这位作者有相同的感觉,不仅土,而且劣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些欧美观众还真就好这口。去年11月11日,中国微短剧应用ReelShort短暂超越TikTok,成为苹果美国应用商店中最受欢迎的娱乐应用。短短一个月,它已经被下载了近200万次。

                                                                                                                                                如果说TikTok主要还是依靠国外用户自制视频,那ReelShort上爆火的,可是中国观众熟悉的“狂拽龙傲天”和“霸道总裁爱上我”。加上适度的本土化和算法加持下的精准投放,“霸总”们便开始在海外大杀四方。

                                                                                                                                                你必须承认,无论内容质量究竟如何,这些微短剧的确抓住了不少用户的心理,这才成了能“站在风口上的猪”。换言之,这些土味爽剧之所以能在海外网络平台大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短视频体裁的兴起,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内容精准拿捏了观众心理。

                                                                                                                                                赘婿逆袭、豪门伦理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它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观众的多巴胺分泌。

                                                                                                                                                正如外媒酸溜溜地给它们贴上的标签:“中国奶头乐”“精神芬太尼”——你可以不喜欢它,但必须承认它很有效。

                                                                                                                                                再次引用我的同事的文章里的话:

                                                                                                                                                “这和当年英国绅士明面都看《金融时报》,私下都看《太阳报》是一样的。

                                                                                                                                                如果纯粹从市场和受众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确实是网络世界的“精神硬通货”,特别是在千禧一代以及更年轻的网民中间。中国产短剧吸引人的点,无非是那种现实世界不存在的春风得意抑或快意恩仇,而这正是处于现实生活压力下的年轻人所同样需要的,可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们对缓解痛苦的文化产品的需求,就像新冠疫苗一样,也是“环球同此凉热”。

                                                                                                                                                在“短剧出海”之前,中国网文的成功就证明了先发优势——事实上,ReelShort的母公司中文在线就是靠网文起家的。此前,该公司旗下的互动小说平台Chapters便在美国市场斩获颇丰,累计收入超过3亿美元。

                                                                                                                                                从网文到微短剧,从TikTok到“科目三”,中国的一些“土到掉渣”的文化现象,竟然治愈了数以亿计、形形色色的人。为什么会这样?也是万物皆可入药吧。毕竟,人的需求本来就是多边形的。无论生活在哪里,在辛劳工作之余看一段“歪嘴龙王”,无伤大雅地爽快一把,等第二天的太阳升起,照样要努力工作、挣钱养家,做那个积极向上的奋斗青年。

                                                                                                                                                微短剧就是延续了tiktok短平快文化的新的内容模式,而这种模式由中国人首创,由中国人发展,也将由中国人推广壮大,这就是先发效应的优势,在这点上中国人正在形成自己的新世代文化,甚至已经在创造新的tiktok,这就是成绩。

                                                                                                                                                就像电影是美国人发明的,外国人当然可以拿它来讲自己的故事,但不妨碍美国人率先在这门产业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摸清了其中的规律(现如今的电影讲故事模式早在一百年前的默片时代都已经被摸透了,进化的只是服化道、特效、设备技术而已),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人才,牢牢占据了行业优势甚至主导地位,这难道不是价值?而中国现在tiktok的风行、微短剧的出海,正是自底向上稳扎稳打的结果,不能要求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我早就说过,不要老想一蹴而就。

                                                                                                                                                另外,你的思维一直局限在“传统文化”,你一直认为传播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我早就强调过数次,新时代的全球化经济基础需要新时代的文化,而中国人率先抢滩登陆就能占据最大的优势地位,不客气的讲这个时代之前90%的传统文化都将被历史淘汰,无论哪个国家那个民族,重要的是当下和未来。

                                                                                                                                                “焖米饭香甜可口且营养丰富,升糖指数不高又健康”,你认为这是文化属性。

                                                                                                                                                请问,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属性么 ? 我们就依靠“可口且营养丰富,升糖指数不高又健康”去文化同化世界么 ?

                                                                                                                                                我早就说了,事在人为,你可以去营造啊!

                                                                                                                                                就像当初中国游客一波波人肉从日本背电饭煲、马桶盖一样,深深刺激了中国的家电制造商。其实做饭好吃的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真的有什么技术含量吗?是日本文化特有的属性么?无非是中国人没有这样的精细服务消费者的意识,结果被日本抢了先。

                                                                                                                                                那么中国人知耻而后勇,发奋赶上去,那这个不就属于中国了吗?比如现在小米以自身的优势不断占领家电的各个分支行业,并且用小米的平台将各类家电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新的模式,可以称为小米生活方式,这不过就是将苹果和小米在手机上培养米友那一套粉丝文化搬到家电行业而已。别的家电厂商难道没有这样的技术实力?无非是他们没想到这么干而已,但小米形成了这套打法就是小米的。同样,如果将这套搬到世界上并推广开来,那就是中国的,不是可以是,无中可以生有,少可以变多,文化本来就不是天生就有的,为什么不能发挥想象力并实践呢?我说来说去不就是这点道理吗?

                                                                                                                                                我为什么提缝纫机和高压锅 ?不就是你之前提出的没有文化属性的商品很少很少么,所以我就问问你缝纫机和高压锅的文化属性是什么。你呢 ? 一会说缝纫机和高压锅是没有文化属性的,一会又找这个找那个论证其实是有的。即便在同一个帖子,也是前面说了没有,后面马上论证其实是有的。所以我说,有没有不在于这个商品的客观性,而是在于你辩论需要的主观性。

                                                                                                                                                你好意思说别人辩品 ?

                                                                                                                                                我已经不想再回答类似的问题了,再说一遍,当下没有,过去有,未来也可以有,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我找到越来越多的例子显然是更证明了我的观点,而不是你的,这应该很清楚。

                                                                                                                                                你特意强调的日本,日本是什么政治体制 ?请问,君主立宪制比社会主义体制如何 ?这不正证明了慕强么 ?

                                                                                                                                                你这里是偷换概念了,“政治体制”难道等于“综合国力”?我一直让步将文化从“综合国力”里扣出去,单独考量去除文化的综合国力的影响,而政治体制,在我党的哲学语境下属于“制度文明”,非要考究的话它显然属于上层建筑,属于广义的文化/文明的概念。一个初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显然不会比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更强,俄国是当时国力最弱的,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如果是因为慕制度文化的强的原因,那这里显然你承认了文化有相对独立性,跟综合国力并没有简单对等的关系,因而简单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也就不存在了。

                                                                                                                                                日本被炮舰打开国门,明治维新,这个是因为见识了英美的文化,被英美以德服人 ?然后日本把自己的君主制改了 ?明治维新学的是什么 ?这不是赤裸裸的慕强,是什么 ?而日本战后被美国改造,难道不是我说的“依靠霸主地位,强行推动” ?

                                                                                                                                                你怎么知道明治维新没有慕英美的文化的原因?既然中国学习俄国有慕制度文化的原因,那么日本学习英美也可以有慕英美文化的原因,这和硬实力排斥吗?

                                                                                                                                                我从来没有说过不能强行推动,但是强行推动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就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一样,那么综合国力和文化传播到底是什么关系?

                                                                                                                                                文化慕强就不是慕强了 ?文化慕强在你嘴里这么强大,那还要平假名片假名干什么 ?日本把君主制改了,是因为美国文化的强大 ?

                                                                                                                                                我强调的慕强,是指弱者的慕强在引进、学习方面会产生主动性、积极性,使得强者的推动变得事半功倍。

                                                                                                                                                我什么时候强调了慕强是唯一性了 ?

                                                                                                                                                既然文化慕强也是慕强,那么文化的强是哪来的?是不是主动发展传播的结果?文化的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从物质分泌出来的,而是相辅相成、既有客观规律也有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那么主动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慕了之后才主动?你没有想过别人也有可能产生排斥吗?

                                                                                                                                                这方面韩国是主动推销最好的例子,因为韩国明白,当经济条件上来后人的自我意识会增强,反而可能排斥外来文化,所以提前进入是最好的,这样等形成规模以后别人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就像韩剧韩流在中国流行几年后中国的观众和文化产业从业者渐渐产生危机意识,但已经挡不住韩流的肆虐一样,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日本的君主制可没有改,天皇还在位上呢,无非是美国人改变了天皇的地位将其虚置,但美国也没有将其废除或者杀掉,因为本尼迪克特的报告《菊与刀》告诉他们,如果直接废除或杀掉天皇可能遭到日本臣民的抵死反抗,这就是外来强力与本地文化结合的例子,也可以认为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例子,这也是文化的作用。

                                                                                                                                                你不强调慕强唯一性,那么它是什么性?有没有文化主动传播发展的空间?

                                                                                                                                                请问,这些是文化产品么 ?这些是因为文化功能才被引进的么 ?

                                                                                                                                                请问,中国的屏风上面镶嵌了玻璃,这就变成西方文化属性了么 ?

                                                                                                                                                再请问,中国商品在美国的占比,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的慕强或者是体现了对中国文化属性的渴求 ?

                                                                                                                                                油画不是文化?玻璃制品上的图案、造型不是文化?品葡萄酒是不是文化?同样的玻璃制品我选这块不是那块,除了价格,有没有文化的作用?

                                                                                                                                                中国的屏风上面镶嵌了玻璃,那就是中西合璧呗,用今天的说法就是融合,你爱pick哪个就pick哪个,就像有的人长得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有的既像爸爸又像妈妈,难道就不能都pick?

                                                                                                                                                美国买中国产品,到底是慕强还是文化属性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定的答案,我早就说了是复杂关系,你一直否定文化属性,那么你认为应该是简单关系,但你又不承认,我就不知道你要搞嘛了。

                                                                                                                                                “既然综合国力和商品的销售不是一比一关系,那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我该问你,这个观点是你的啊。为什么你会认为“国力和商品的销售是一比一关系” ?

                                                                                                                                                从始至终,我是“强调综合国力的作用”,认为文化大力推广是低效费比,是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重点去搞的。我哪点是在“否认文化的作用” ?就这么被你偷换概念又栽了一个 ?

                                                                                                                                                我的之前的帖子的主题是什么 ?“一不要编,二不要造”。你就用这种方式这么回复的 ?

                                                                                                                                                你一直强调的是中国文化要同化全球,在你前前后后几篇的回复中,有哪些事例体现出商品中始终不变的占据主要地位的中国特性了 ?

                                                                                                                                                同上,你一直“严防死守”文化的主动发展和传播,强调综合国力的作用,当然我认为你是简单性唯一性关系,你又否认,那么到底是什么关系?你自己的关系你自己讲清楚啊,我归纳了你又不承认,你要哪样?

                                                                                                                                                你核心的东西就是这句话:文化大力推广是低效费比,是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重点去搞的。

                                                                                                                                                说白了就是你认为,文化推广占用了硬实力的时间空间精力,所以要压缩甚至去除主动发展传播文化的时间空间精力。

                                                                                                                                                既然文化的慕强也是慕强,那么就说明发展文化的时间空间精力是一点都省不下来的,你所焦虑的无非是要不要主动推广。

                                                                                                                                                显然,韩国的例子证明主动推广是有效的。其原因第一是我之前总结的提前介入减少阻力原因,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避免闭门造车。普通商品需要因地制宜,文化产品也一样需要,提前介入后可以摸清每个地域的文化消费需求,进行定制、改进、引导、构建、反哺,形成更好的生产和营销套路,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第三个,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提升认同感,培养归属意识,降低其他商品进入的门槛,因为文化产品的复制和传播比其他商品成本低得多,可能一开始门槛较高,打开之后就非常简单了,很容易形成规模效应,而其他商品很难达到类似效果,所以利用文化产品开路才是事半功倍。

                                                                                                                                                大力鼓吹的tiktok,也就憋出了一个全球化。。。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全球化都有了,你还要啥自行车?

                                                                                                                                                长篇大论,说一些无聊的废话,,,,所以我说,你的智商、逻辑,配不上你的打字能力。

                                                                                                                                                显然,让你掌握一个复杂的逻辑是很困难的,但你至少承认了简单的逻辑是行不通的,这是个很好的进步。

                                                                                                                                                既然这样再给你贴一段吧,这段话其实是跟在我上一个帖子最后面的,但是因为长度限制发不了(理解媒介、平台对内容的作用了吧):

                                                                                                                                                深层次的认同必然建立在“未来是怎样”这个问题上。

                                                                                                                                                在这件事上是需要试错的,没有现成的答案。简单说,新的全球化时代,所有过去的各地域文化的特点都不太重要了。所以你反复问我中国的文化属性是什么,我说要靠发展,就是因为过去的东西,无论大红灯笼还是腰鼓,无论饺子还是煲汤,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新的全球化经济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换句话说是抢滩登陆来的,而堆枪堆炮堆塔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说一说堆枪堆炮堆塔的负面作用,就是过于迷信物质力量。如果堆枪堆炮堆塔能起绝对作用的话,那么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获胜的就应该是美军而不是我们。我最不能接受的一种情况,不是物质力量不如人,而是经过几十年发展物质力量比肩美国了,甚至超过了,却被美国用谋略给打败了。

                                                                                                                                                而这在越高端的思想文化上越是如此,就像当下中国的外交水平别说得分,简直是负分,不仅不能给中国提供纵横捭阖的支撑,甚至要硬实力倒贴过去填外交的短板。

                                                                                                                                                这就说到,思想文化不会自动随着硬实力的增长而增长,因为硬实力“暴兵”往往是很快的,而思想文化谋略等等不会像复印机一样那么容易,否则高考应该人人都是100分。

                                                                                                                                                举个例子,在谋略上,英国至今仍然是全球顶尖的水平,虽然它的硬实力早就不如美国中国等国了。这就是文化传统的衰落比硬实力更慢的例子,也是你嗤之以鼻的文化对硬实力的支持作用。我并没有说过文化对国家称霸是唯一作用,我只是说有重要的作用不能轻视,而你一再一再强调硬实力作用,贬低甚至否认文化的作用,又说没有唯硬实力论,我就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了。

                                                                                                                                                通宝推:燕人,
                                                                                                                                                • 家园 你不觉得你的惯用伎俩很低下么 ?

                                                                                                                                                  开宗明义一点,我始终反对的是搞什么大力推动中国文化同化全球的事,主张霸主地位彰显之后,文化领域的事会水到渠成。仅仅就这一个论点而已,除此,没有任何引申开来的论点,麻烦你不要替我又编又造的了。

                                                                                                                                                  这个手段真的很低劣。

                                                                                                                                                  “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已经被我证伪了,你又来了一个“事半功倍”。这个你并未证实,既然你承认霸主地位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条件,那么又有什么理由拒绝、甚至严防死守在成为霸主之前的文化发展和传播呢?你怎么知道文化传播不会给登上霸主地位带来助益甚至是事半功倍呢?你怎么知道霸主地位就一定会让文化传播事半功倍呢?

                                                                                                                                                  我从来没说过“霸主地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条件”吧,我也从来没说过要“拒绝、甚至严防死守在成为霸主之前的文化发展和传播”吧,我一直主张的是用不着特意耗费人力物力去搞大力推动,而是顺其自然就可以。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成了 “拒绝、甚至严防死守在成为霸主之前的文化发展和传播呢” ,就成了你证伪了 ?

                                                                                                                                                  是不是我不赞成996就成了我主张大家都不要去工作了 ?

                                                                                                                                                  自家树靶子自家打,还要把靶子捆到对方身上,,,你跟人辩论就只会靠这个手段 ?

                                                                                                                                                  既然文化慕强也是慕强,那么文化的强是哪来的?是不是主动发展传播的结果?文化的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从物质分泌出来的,而是相辅相成、既有客观规律也有主观能动性的结果,那么主动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慕了之后才主动?你没有想过别人也有可能产生排斥吗?

                                                                                                                                                  “文化的强是哪来的?是不是主动发展传播的结果”,,这意思是J20要主动出去打一打才是强,自个研发出来装备本国部队,那就不叫强 ?

                                                                                                                                                  你所谓的文化的强,是建立什么基础上 ?

                                                                                                                                                  姚明的个头高是因为他每天主动去和人比个头,所以才能叫个头高 。姚明没有主动走过来和我比过个头,那就我就不能认为他比我个头高 ?

                                                                                                                                                  日本派遣遣唐使,唐在其中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去日本主动传播的 ?

                                                                                                                                                  我说了慕强,然后你就把我观点扭曲成慕强是唯一性前提。

                                                                                                                                                  我喜欢美女,长相普通的我就不能看了 ?

                                                                                                                                                  我喜欢美女,长相普通的我就不能处一处了 ?

                                                                                                                                                  但是美女和长相普通的在一块了,要我二选一,我肯定选美女啊,这还要人教么 ?

                                                                                                                                                  既然“别人也有可能产生排斥”,那你还主张搞强行推动文化同化干什么 ?

                                                                                                                                                  因为韩国明白,当经济条件上来后人的自我意识会增强,反而可能排斥外来文化,所以提前进入是最好的,

                                                                                                                                                  这不就是在活生生的论证我的慕强的观点么 ?这还是你主动论证的呀。

                                                                                                                                                  咦 、?? 你是逻辑混乱了还是突然变大方了 ?

                                                                                                                                                  你怎么知道明治维新没有慕英美的文化的原因?既然中国学习俄国有慕制度文化的原因,那么日本学习英美也可以有慕英美文化的原因,这和硬实力排斥吗?

                                                                                                                                                  先教你个常识,日本的战前的君主专制和战败后的君主立宪制完全是两码事。

                                                                                                                                                  再给你教个常识,马克思主义不是从俄国学来的,只不过俄国开了马克思主义建国的头,成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先行者。这是两件不同的事,好么 ?

                                                                                                                                                  “日本学习英美也可以有慕英美文化的原因”,,,

                                                                                                                                                  请问,这个原因是在被炮舰打开国门之前还是之后 ?

                                                                                                                                                  是日本仰慕英美文化所以主动邀请英美的炮舰打开国门的么 ?

                                                                                                                                                  这个“慕英美文化”起因是英美的硬实力的因素多还是英美文化软实力的因素多 ?

                                                                                                                                                  新的全球化时代,所有过去的各地域文化的特点都不太重要了。

                                                                                                                                                  那你还来回强调要中国的文化去同化全球干什么 ?

                                                                                                                                                  在这个同化的事上来讲,中国文化就是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自身独有特点的文化。中国特点都不重要了,那你主张的这个中国文化同化有什么意义 ? 这个同化换谁来做不一样 ,不都是“各地域文化的特点都不太重要了”的全球化么 ?既然都是“各地域文化的特点都不太重要了”的全球化文化了,你又极力强调中国的同化干什么 ?

                                                                                                                                                  你核心的东西就是这句话:文化大力推广是低效费比,是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重点去搞的。

                                                                                                                                                  说白了就是你认为,文化推广占用了硬实力的时间空间精力,所以要压缩甚至去除主动发展传播文化的时间空间精力。

                                                                                                                                                  你是怎么把我的“文化大力推广是低效费比,是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重点去搞的”原话里面的“没必要重点去搞” 扭曲成 “要压缩甚至去除”这个观点的 ?

                                                                                                                                                  你不觉得你的惯用伎俩很低下么 ?

                                                                                                                                                  美国买中国产品,到底是慕强还是文化属性这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定的答案,我早就说了是复杂关系,你一直否定文化属性,那么你认为应该是简单关系,但你又不承认,我就不知道你要搞嘛了。

                                                                                                                                                  第一,我从头到尾没有否认过文化属性,我只是在问你,文化属性起了什么作用。所以,不要替我编造,不要替我编造,不要替我编造,,,貌似这话说了也白说。

                                                                                                                                                  第二,如果说是跟文化属性有关,那不就论证了我的用不着大力推动的观点了么 ?我们的商品畅销跟文化属性有关,那不就是自然而然的推动了文化的输出了么 ?

                                                                                                                                                  第三,如果说是跟文化属性无关,那不就论证了我的用不着大力推动的观点了么 ?我们的商品畅销跟文化属性无关,那文化属性对商品销售有什么值得你大力吹捧的促进作用 ?

                                                                                                                                                  所以,你说的复杂关系,是什么样的复杂关系 ?

                                                                                                                                                  你现在已经混乱到,一定要把所有的事物都要扯到文化上,极力要给自己的论点加上点点的色彩,扯东拉西,却一直避免论证你的主要观点:中国文化同化全球。

                                                                                                                                                  扯一堆废话论证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如何,全球化的前景如何如何,,,不要忘了,你的论点的中心重点应该是如何体现“中国文化同化全球”的过程及结果中的“中国”特点而不是全球。

                                                                                                                                                  所以你反复问我中国的文化属性是什么,我说要靠发展,

                                                                                                                                                  一说文化,你除了扯现代化、全球化、未来化,,你能扯出个“中国化”么 ?

                                                                                                                                                  没有了“中国化”,你扯什么鬼 “中国文化同化全球” ???

                                                                                                                                                  “中国的文化属性是什么”,你都搞不明白,然后你在这跟大伙扯 “中国文化同化全球” ?

                                                                                                                                                  这不就跟,,我嚷嚷着要大力发展高能物理,你真问我高能物理是什么,我知道个屁啊,,,一样么 ?

                                                                                                                                                  你真的明白你扯了这半天,你扯了个啥么 ???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看,你确实就是这样

                                                                                                                                                    别人最强的点,你是绝不会主动去碰的。

                                                                                                                                                    开宗明义一点,我始终反对的是搞什么大力推动中国文化同化全球的事,主张霸主地位彰显之后,文化领域的事会水到渠成。仅仅就这一个论点而已,除此,没有任何引申开来的论点,麻烦你不要替我又编又造的了。

                                                                                                                                                    首先,你一直大力强调吹捧硬实力的作用,无视贬低文化的作用,我一说要主动发展传播文化你就急,那我当然认为你对文化的观点就是那样。结果我总结你也不反驳,只是拿一些具体的例子绕来绕去,那我当然认为我的归纳是对的。结果被反驳回去了你又回过来说你的观点不是那样,现在又来怪我,还说我手段低劣,你这是什么风格?

                                                                                                                                                    我从来没说过“霸主地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条件”吧,我也从来没说过要“拒绝、甚至严防死守在成为霸主之前的文化发展和传播”吧,我一直主张的是用不着特意耗费人力物力去搞大力推动,而是顺其自然就可以。怎么到了你的嘴里,就成了 “拒绝、甚至严防死守在成为霸主之前的文化发展和传播呢” ,就成了你证伪了 ?

                                                                                                                                                    是不是我不赞成996就成了我主张大家都不要去工作了 ?

                                                                                                                                                    自家树靶子自家打,还要把靶子捆到对方身上,,,你跟人辩论就只会靠这个手段 ?

                                                                                                                                                    问题是你的态度就是那样啊,一提文化传播发展就急,“用不着特意耗费人力物力去搞大力推动,而是顺其自然就可以”,“顺其自然”已经被我反驳了,很多时候顺其自然是低效甚至没用的。再说了,我想去大力传播文化,我想让文化产业传递更多的价值影响更多的人,哪怕多赚点钱也是好的,碍着你什么事了呢?为什么你就容不下别人的观点呢?现在你又说这一切跟你无关,你是要哪样?

                                                                                                                                                    “文化的强是哪来的?是不是主动发展传播的结果”,,这意思是J20要主动出去打一打才是强,自个研发出来装备本国部队,那就不叫强 ?

                                                                                                                                                    你所谓的文化的强,是建立什么基础上 ?

                                                                                                                                                    J20是文化么?可以用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么?衡量文化,当然要用文化的标准,不然不是对空放炮么?文化强不强,传播力影响力当然是个很重要的标准,能赚钱也是一个标准。

                                                                                                                                                    姚明的个头高是因为他每天主动去和人比个头,所以才能叫个头高 。姚明没有主动走过来和我比过个头,那就我就不能认为他比我个头高 ?

                                                                                                                                                    姚明的个头有非常简单一目了然的标准,姚明的球技可没有简单一目了然的标准,不出去打一打,永远待在CBA,奥尼尔怎么知道他有多厉害,他怎么知道奥尼尔有多厉害,文化在传播交流碰撞中本来就会不断更新取长补短自我加强,永远都像你想的那样,闭门造车,养在深闺无人知,你觉得是好的?

                                                                                                                                                    日本派遣遣唐使,唐在其中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去日本主动传播的 ?

                                                                                                                                                    之前说过,遣唐使之前有遣隋使,以下来自《日外文化交流史论》:

                                                                                                                                                    公元 607(推古天皇十五)年,日本朝廷派小野妹子使隋。转年,隋炀帝遣文林郎裴世清使目。隋使于四月踏上日本国土,日本朝廷立即大兴土木,为之筑馆修路,足足忙了四个月,直到八月天皇才正式接见。接见时,天皇说了这样一席话:“我闻海西有大隋,礼义之国,故遣朝贡。我夷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仪,是以稽留境内,不即相见。今故清道饰馆,以待大使,冀闻大国惟新之化。”①这段话有三层意思值得注意:(一)日本之所以遣使朝贡,是因为它倾慕大隋是“礼义之国”;(二)天皇自称是“不闻礼义”的“夷人”,承认自己文化落后;(三)天皇表示非常希望了解大隋的政情文化等。总之,在中国先进文化面前,其倾慕之情油然,谦卑之状可掬。

                                                                                                                                                    而当中国不那么强了的时候,日本是不是就不慕了呢:

                                                                                                                                                    我们知道,到了明治初年,中国的落伍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了,但崇拜中国文化的古风依然笼罩着日本的上层社会。关于此点,从王韬1879(明治十二)年的游日中便能观察出来。当时,日本朝野的文臣武将、学士名流,无不如饮醇醪般地争相与游,也莫不以得到他的改诗题字为天上光采。而出任驻目使馆参赞官的黄遵宪,由于诗名很高,也成为东京汉诗沙龙中的明星,经常是“户外履满,肩趾相接”。这里不排除他们个人的魅力和才气(尤其是王韬在《普法战记》中所表现出的卓识伟论早已享誉东瀛),但起主要作用的恐怕还是亘古以来对中国文化的崇拜和依恋心理。

                                                                                                                                                    既然“别人也有可能产生排斥”,那你还主张搞强行推动文化同化干什么 ?

                                                                                                                                                    别人排斥,可能是因为他不了解,可能是道听途说产生了偏见,可能是他自己有执念,并不代表他真的不能接受,这时候强行推动就是有效果的,你有对一个人没见过面就很了解他么?了解后会觉得自己的先入为主之见完全准确一点问题都没有么?所以为什么要主动?

                                                                                                                                                    这不就是在活生生的论证我的慕强的观点么 ?这还是你主动论证的呀。

                                                                                                                                                    咦 、?? 你是逻辑混乱了还是突然变大方了 ?

                                                                                                                                                    很好,我知道你会反驳这个点,终于可以进入复杂一点的逻辑了。

                                                                                                                                                    我并没有否认过综合国力对文化传播的作用,而你一直强调慕强,但你又说慕强不是唯一性,问题是你一直没有说清楚,慕强对于文化产品的传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现在就来阐述这个逻辑。

                                                                                                                                                    王小波说过,当年十部大片进入中国的时候,其他观众看的如痴如醉,但他一点也无感,因为他以前看得太多了,对那些套路太熟悉了,一看到就反胃。

                                                                                                                                                    王小波97年死的,那时候美国大片还在飞速发展之中,他就已经看腻了。我想如果他看到《黑客帝国》这样的片子,应该也会欣赏吧。

                                                                                                                                                    这儿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文化产品的慕强是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也是有限的。要说王小波去过美国所以不慕强不太成立,如果看过他的杂文会明白,他对外国文化是更有滤镜的,相对而言对中国文化多有批评之词。

                                                                                                                                                    而这种滤镜并没有移植到美国大片上,可见滤镜的作用是有限的,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文化作品自身的品质,以及对各类型观众的适配度

                                                                                                                                                    其实这就是我之前说的,慕强跟国力的强本身有一定关系,但不是线性关系,而仅仅是一层滤镜而已。

                                                                                                                                                    同样的,如果自身的实力提升,那么自我意识可能增强,那么对外国来的文化就没有那么“滤镜”,甚至自尊心强的会有排斥,或者说“反滤镜”。

                                                                                                                                                    所以看到了吗,慕强以及不慕强的逻辑,根本还是建立在文化产品自身的品质以及和具体观众的适配度上,至多加上一层滤镜或者“反滤镜”。长久来说,只要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无论滤镜还是反滤镜的效果都是会逐渐消失的,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品质上。

                                                                                                                                                    就像我现在也不喜欢看好莱坞大片,但看到《奥本海默》这样的片子也会真心叫好一样。而对于国产影片,我有适度的滤镜,但也不会太厚。

                                                                                                                                                    就像有人认为《流浪地球2》比《星际穿越》强,在自我意识上升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可以理解,但这终会随着时间消散,现在知乎比起一年前质疑流浪地球的声音越来越多,说明滤镜的作用本身就不是长久的。

                                                                                                                                                    同样的,即便我们今天国力很强,你觉得把《上海堡垒》这种片子推出去,老外会认么?滤镜有用么?连《流浪地球》都不太好使,结果不言而喻吧。

                                                                                                                                                    所以,你所说的因为国力而慕强,跟我说的因为自我意识上升而排斥,作用无非就是一层滤镜和反滤镜,是作品品质上的一种波动因素,就像价格随着价值波动一样。

                                                                                                                                                    那么为什么要主动传播,第一是之前说的,在自我意识上升之前占位。九十年代末期国内的流行文化刚刚起步,非常孱弱,然后韩国大力推广,结果就占据了原本属于日本的生态位。所以文化市场就是你不占领别人就占领。等2016年因为萨德开始限韩令的时候,韩国文化在中国已经树大根深,还引起了很多韩粉的不满。

                                                                                                                                                    所以,别人的文化发展和自我意识,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控的行为,你没法通过不让人发展而多接受你的文化,只有尽早进入才能占据更多的生态位,这么简单的道理不难懂吧?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让别人多了解自己。你要出去跟别人做生意,别人都不了解你,对做生意有没有益处显而易见吧。

                                                                                                                                                    再加上,你的东西还有可能被别人拿去包装了当成自己的,就像韩国把自己的江陵端午祭申遗一样,明明是中国人的东西却成了韩国的,你不去宣传好啊,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别人说自己才是原创,你怎么说理?

                                                                                                                                                    先教你个常识,日本的战前的君主专制和战败后的君主立宪制完全是两码事。

                                                                                                                                                    再给你教个常识,马克思主义不是从俄国学来的,只不过俄国开了马克思主义建国的头,成了社会主义体制的先行者。这是两件不同的事,好么 ?

                                                                                                                                                    不用跟我“秀常识”,你这两个常识都是错的。首先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就标志日本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1946年公布的《日本国宪法》,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领袖。虽然这两者差别很大,但君主立宪并不是1946年之后的事。

                                                                                                                                                    其次,现在所有的历史教材和党史书上都会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如果你想说在十月革命之前中国就有零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那也不是不可能,但不重要,因为:第一,你要翻这个案,请先向中宣部或一尊去说。第二,之前的传播即便有,也没成气候,真正推广开来还是靠十月革命的影响。而且那时候传播的已经不是单纯的马克思主义,而是加上列宁改造的,尤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所以称之为马列主义或共产主义思想,你这两个秀常识除了浪费版面和时间之外别无他用。

                                                                                                                                                    “日本学习英美也可以有慕英美文化的原因”,,,

                                                                                                                                                    请问,这个原因是在被炮舰打开国门之前还是之后 ?

                                                                                                                                                    是日本仰慕英美文化所以主动邀请英美的炮舰打开国门的么 ?

                                                                                                                                                    这个“慕英美文化”起因是英美的硬实力的因素多还是英美文化软实力的因素多 ?

                                                                                                                                                    这个问题,首先要注意到历史上日本的几次外来文化传播活动,

                                                                                                                                                    一方面是十六世纪以来耶稣会在日本传教活动,不仅带来了天主教等宗教文化,也带来了一些世俗文化,即所谓南蛮学,这些纷纷渗入日本社会,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

                                                                                                                                                    (以下内容来自《日本近世与近代文化史论》)

                                                                                                                                                    其实这段日西文化的接触并非狭义的宗教传播史,耶酥会传教士既是传播天主教的主体,同时又是传播欧洲世俗文化的媒介。因而,西方天主教在日本近一个世纪间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不惟在其信仰之流布,还涉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至生活方式等诸多欧洲世俗文化。总的说来,南蛮文化的性质尚属欧洲中世纪末期文化,但是由于它是一种不为日本人所知的异质文化,因而强烈地吸引着处于文化饥饿状态的日本人。这一时期传教士带来了一些西方文学作品,刺激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发展。在美术方面,西方绘画中的透视技法也为日本人所采用,日本学者三木多闻认为,狩野派的屏风画就是受到了欧洲风格的刺激②。再有在日本人的一般生活中也兴起了一股葡萄牙热。据统计在日语中来自当时葡萄牙语的外来语单词仅沿用至今的即达4000余个。当时的医向井元升在《知耻篇》中勾画了南蛮文化溶入日本人日常生活的世风图画:“岁月时节之风习、冠婚葬祭之礼仪、宾客朋友之交际、道德节仪之心操、饮食衣着之调度,皆取南蛮风。”总之,南蛮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

                                                                                                                                                    以及江户时期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学问:兰学:

                                                                                                                                                    早在16世纪后期,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到达东方各地,日本人也接触到了前来通商和传教的荷兰人。故此,他们把西学称为“兰学”。由于幕府大搞锁国和禁书,兰学在日本中断了近百年。1720年以后,幕府弛禁了,于是兰学又开始兴盛起来。在19世纪前期,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兰学启蒙学派,这是日本新兴的先进知识分子集团。他们不仅对西方近代文化(社会制度、学说、技术等)有相当的了解,而且从倾慕、了解、介绍、传播西学走向学习、引进、仿效、发展西学,使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例如,绪方洪庵在大阪创设“适适斋”,从1832年到1862年传授西学培养出了 3000多人,分布于日本各地;佐久间象山(1811~1864年)提出“东洋道德西洋艺术”,要求学习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来发展日本。他的著名学生吉田松阴成为幕府维新志士之师表。绪方洪庵的学生桥本佐内是维新志士的主要成员之一,于1859年与吉田松阴-同在“安政大狱”中就义。吉田松阴(1830~1859年)也曾于1854~1858年创办“松下村塾”,招收下层武士、农商弟子,传授西学,教导维新主义,培养了门生 80人,其中许多人成为维新志士,如高杉晋作、久坂玄瑞、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后来在倒幕运动和维新运动中功勋卓著而获得爵位并且担当国家政权之重任要职者就达37人。

                                                                                                                                                    兰学是指江户时代中期到幕末开国前, 日本引入的有关西方的学问。 它包括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兵器学等方面的知识。 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兰学是日本近世移植、研究西方学术的第二阶段,它上承南蛮学,下衔幕末洋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1774 年,由杉田玄白、前野良泽等人译述的《解体新书》日稿的完成,标志着兰学的产生,此后,兰学“如滴油入水,布满全池。 ”

                                                                                                                                                    1603 年, 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1603年-1867 年),史称江户幕府或德川幕府,这统一政权的建立为兰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社会条件。 在经济方面,自江户幕府建立后,国内统一,政治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和平的环境。 政府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发展农业技术,使全国耕地面积在一个世纪内增加了 80%以上。同时,商人和手工业者向城市聚集,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农工商的进步促进了对产业技术学问的追求, 为兰学的兴起创造的社会经济条件。 在政治方面,以德川幕府的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改革作用最为巨大。 商业经济的发展使依靠年供供奉的幕府的收支失去平衡, 即年供兑换货币的过程使幕府发生了财政危机,加之“轮流参觐”制度耗资巨大(大名需要在江户和领地内各设邸宅,开支巨大。 )迫使德川吉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内容是:例行节约,反对浪费,鼓励开荒,殖产兴业。 德川吉宗的改革侧重于实学,以达到增加生产的目的。 为此,他于 1720 年放宽了禁书令,以便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并提倡学习荷兰语。 这样,作为实学代表的兰学则受到了官方的许可,这成为兰学勃兴的社会政治条件。在文化方面,至德川幕府统治时期,荷兰书籍成为传播西洋学问的主要媒介,继葡萄牙、西班牙人之后,荷兰人带给日本的新学问更为全面和直接。 日本人称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南蛮人”,由他们所带来的学问—— — 南蛮学则主要包括西洋的物质文明和基督教文化。 物质文明主要指西洋的生产技术,如枪炮术、造船术等,而随着基督教文化传入的还有天文学、历法学、地理学等。 不过,天主教所宣扬的对上帝的“忠诚”与日本国内的对幕府将军的“忠诚”思想形成矛盾,此外,“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对日本的封建等级制和世家思想造成极大地冲击, 由此则出现了上文中提到的“禁教令”。 尽管如此,南蛮学作为日本吸收西方文化的初次体验,仍具有很大的意义。 至德川幕府时期,尽管日本官方实行锁国禁教政策, 但先进的西方文化却早已打开了日本人的视野,并吸引着日本人向更深层次探索,即为兰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准备和精神动力。

                                                                                                                                                    那你还来回强调要中国的文化去同化全球干什么 ?

                                                                                                                                                    在这个同化的事上来讲,中国文化就是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自身独有特点的文化。中国特点都不重要了,那你主张的这个中国文化同化有什么意义 ? 这个同化换谁来做不一样 ,不都是“各地域文化的特点都不太重要了”的全球化么 ?既然都是“各地域文化的特点都不太重要了”的全球化文化了,你又极力强调中国的同化干什么 ?

                                                                                                                                                    我已经讲了N多次了,这就是抢滩登陆的作用,一个新时代展开,那么谁先抢到算谁的,日本抢到了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和小而美的消费电子产业潮流,所以日本占主导。美国抢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潮流,所以美国占主导。今天是中国以新的流媒体文化占据了全球化的潮头,你却一点兴奋度都没有,为啥你不知道朝前看,却总是往过去看?

                                                                                                                                                    你是怎么把我的“文化大力推广是低效费比,是没必要耗费人力物力重点去搞的”原话里面的“没必要重点去搞” 扭曲成 “要压缩甚至去除”这个观点的 ?

                                                                                                                                                    你不觉得你的惯用伎俩很低下么 ?

                                                                                                                                                    我提到主动传播发展,你就不断抨击,我给了理由你想尽办法反驳,你这个态度不是否定是什么?至于具体的分析和理由,我前面给了,下面会继续总结。

                                                                                                                                                    第一, 我从头到尾没有否认过文化属性,我只是在问你,文化属性起了什么作用。所以,不要替我编造,不要替我编造,不要替我编造,,,貌似这话说了也白说。

                                                                                                                                                    光一个缝纫机和高压锅都扯了多少轮,你现在说从来没有否认过文化属性?白眼,白眼,白眼。。。。

                                                                                                                                                    第二, 如果说是跟文化属性有关,那不就论证了我的用不着大力推动的观点了么 ?我们的商品畅销跟文化属性有关,那不就是自然而然的推动了文化的输出了么 ?

                                                                                                                                                    你觉得这个文化属性的推动会是自然而然的么?你觉得别人的反应一定跟你想的相匹配么?给你一个例子:

                                                                                                                                                    美国和英国的高层对“索尼”这个名字仍持保留意见,并且认为他们无法销售一个有着“不符合语法的名字的产品。在这样的评价之下,随身听在美国发布的时候用了一个不同的名字--“流动音响”(Sound-About)。但是,公司又面临另一个问题:“流动音响”在英国已经被注册了。所以,产品在英国发布时被叫作“偷渡者”(Stowaway),在亚洲、中东和拉美地区仍以“随身听”(Walkman)推出,在瑞典发布的名称是“Freestyle”--索尼公司瑞典分公司的员工拒绝接受“偷渡者”(Stowaway)这一名称认为这是具有违法意义的词汇。

                                                                                                                                                    连一个产品的名字都改了这么多回,你觉得推动文化真的跟用复印机复印东西那么容易么?

                                                                                                                                                    第三,如果说是跟文化属性无关,那不就论证了我的用不着大力推动的观点了么 ?我们的商品畅销跟文化属性无关,那文化属性对商品销售有什么值得你大力吹捧的促进作用 ?

                                                                                                                                                    所以,你说的复杂关系,是什么样的复杂关系 ?

                                                                                                                                                    商品销售当然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全世界所有的销售和创业者都在研究这门学问,没有人敢说自己完全搞懂了。我只是强调没有简单的关系,比如国力强文化就畅销,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你明白了?

                                                                                                                                                    你现在已经混乱到,一定要把所有的事物都要扯到文化上,极力要给自己的论点加上点点的色彩,扯东拉西,却一直避免论证你的主要观点:中国文化同化全球。

                                                                                                                                                    扯一堆废话论证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如何,全球化的前景如何如何,,,不要忘了,你的论点的中心重点应该是如何体现“中国文化同化全球”的过程及结果中的“中国”特点而不是全球。

                                                                                                                                                    这里,你终于触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什么叫“中国”?

                                                                                                                                                    首先肯定一点,“中国”的也可以是全球的。就像可口可乐是美国的也是全球的一样。

                                                                                                                                                    具体的下面再说。

                                                                                                                                                    一说文化,你除了扯现代化、全球化、未来化,,你能扯出个“中国化”么 ?

                                                                                                                                                    没有了“中国化”,你扯什么鬼 “中国文化同化全球” ???

                                                                                                                                                    “中国的文化属性是什么”,你都搞不明白,然后你在这跟大伙扯 “中国文化同化全球” ?

                                                                                                                                                    这不就跟,,我嚷嚷着要大力发展高能物理,你真问我高能物理是什么,我知道个屁啊,,,一样么 ?

                                                                                                                                                    你真的明白你扯了这半天,你扯了个啥么 ???

                                                                                                                                                    我的逻辑很清晰:世界在发展,全球化在进入新的时代,必然需要构建新的文化体系,而中国在这一轮竞争中已经占据了领先身位,进一步加大发展传播力度可以加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占据优势地位,将中国的产品传遍世界,为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服务。

                                                                                                                                                    而你一直将中国文化拘泥于传统文化,这是非常狭隘的思维。

                                                                                                                                                    很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全球消费大量的美国文化,都是近一百年内创造出来的,美国有什么“传统文化”?

                                                                                                                                                    无非是他适应了最处于当下的经济基础,从而创造出适合于这个经济基础的文化而已。

                                                                                                                                                    你还有一个惯用的反驳,就是这个商品如果里面用了A国,B国,C国的东西,那么它的属性就复杂了,就不是本国的了。

                                                                                                                                                    拜托,有这么天真吗?还拿可口可乐来说,中国境内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自己灌装生产的,美国只提供原浆而已,有谁会认为可口可乐不是美国的而是中国的饮料?

                                                                                                                                                    就这么一些很容易辨析的问题,你扯了这么多轮,所以其实你不是在辩别人,是在耗别人,你自己承担的辩论义务极少,而别人承担的极多,这不是你的问题,难道是别人的问题?

                                                                                                                                                    最后,再来说一下,你把辩论立场“退回”到了原初的说法,但你也依然没能证明你的论点,你无非是说,你的那种靠硬实力带、加滤镜的方法,在某一段时期某些产品身上,是能够起到作用的。

                                                                                                                                                    但你始终没有能证明,为什么主动发展传播的方法不是更好的,以及,我要把这个主动发展的精力和时间省下来干什么?

                                                                                                                                                    你既不能说明你这种经济性思考的合理性,又不能说明它的动机,那只能说明这是来源于你个人的执念,就是你的“硬实力缺失恐惧症”。

                                                                                                                                                    这个倒也不难理解,河里有此问题的也不只你一个。不过,你显然是特别严重的。

                                                                                                                                                    你对于发展软实力的条件反射式的恐惧,只能来源于这种对于硬实力缺失的焦虑。但事实已经无数次证明,单纯的硬实力“爆兵”、堆塔逻辑,并不能起到如你所愿的效果,硬实力的堆塔到一定程度后是边际效应递减,甚至反噬自身的。

                                                                                                                                                    古罗马后期的物质主义泛滥已经是前车之鉴,如今中国在各个地方插秧一样种高楼大厦的结果也已经被看见了。硬实力和软实力应该是相辅相成,而硬实力120软实力20的结果,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衡。

                                                                                                                                                    你不能解释你的这种焦虑,其实做再多的辩解也是无效的,心病须从心治,这是爆再多兵堆再多塔都弥补不了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碰的不是你最强点,难道我碰的是你的G点 ?

                                                                                                                                                      自然的文化交流传播和强力推动的文化交流传播完完全全是两码事。

                                                                                                                                                      而交流性质的文化交流传播和同化性质的文化交流传播也完全是两回事。

                                                                                                                                                      不要故意混淆这些。

                                                                                                                                                      别人最强的点,你是绝不会主动去碰的。

                                                                                                                                                      你的最强点是什么 ???你的最强点实质就是我上面说的有意的混淆不同类型的文化交流传播,把几个类型混到一块说。

                                                                                                                                                      ,,,

                                                                                                                                                      开宗明义我就讲了,我反对的是耗费人力物力重点去搞,然后你把我的论点归纳成:我反对文化传播,,,

                                                                                                                                                      你既然逻辑、文字能力这么强,为什么每次主动替别人归纳的时候,总是把别人的观点归纳的改头换面,以方便自己打 ?这是有意还是无意 ?

                                                                                                                                                      结果我总结你也不反驳,只是拿一些具体的例子绕来绕去,那我当然认为我的归纳是对的。结果被反驳回去了你又回过来说你的观点不是那样,现在又来怪我,还说我手段低劣,你这是什么风格?

                                                                                                                                                      合着不是你归纳的问题,是我的问题喽 ?

                                                                                                                                                      “我造谣了你不反驳,回过头来又怪我造谣,这难道不是你的错 ?”,,好强大哦。

                                                                                                                                                      ,,,

                                                                                                                                                      我之前提出的我们产品在美国畅销,我问你:是文化属性因素发挥作用么 ?你说“原因很复杂”,,,再怎么复杂,它这个事总得体现下你一直特意强调的文化属性因素吧 ?

                                                                                                                                                      那我的问题还是:

                                                                                                                                                      “如果说是跟文化属性有关,那不就论证了我的用不着大力推动的观点了么 ?我们的商品畅销跟文化属性有关,那不就是自然而然的推动了文化的输出了么 ?

                                                                                                                                                      如果说是跟文化属性无关,那不就论证了我的用不着大力推动的观点了么 ?我们的商品畅销跟文化属性无关,那文化属性对商品销售有什么值得你大力吹捧的促进作用 ?”

                                                                                                                                                      你能不能回答 ?

                                                                                                                                                      J20是文化么?可以用文化的标准去衡量么?衡量文化,当然要用文化的标准,不然不是对空放炮么?

                                                                                                                                                      记得我之前的帖子说过么 ? 一个物品有没有文化属性,不在于这个物品的客观性具有不具有,而是在于你辩论需要的主观性。

                                                                                                                                                      就像缝纫机和高压锅,说它们没有文化属性反驳我的是你,转过身提出各种论据证明它们是有文化属性的反驳我的也是你,,,缝纫机和高压锅是否具有文化属性,不是它们客观说了算的,而是你主观需要说了算的,,你好意思来回提缝纫机和高压锅 ?

                                                                                                                                                      看看你前面的帖子,你的论点里面的产品、物品,哪个不是在你嘴里具有文化属性的 ?

                                                                                                                                                      J20这就没有文化属性了 ?

                                                                                                                                                      光一个缝纫机和高压锅都扯了多少轮,你现在说从来没有否认过文化属性?

                                                                                                                                                      麻烦告诉大家,这句话的含义,是说有文化属性呢还是没有 ?

                                                                                                                                                      商品具有文化属性是你提出来的,没有文化属性的商品基本没有也是你提出来的。我只不过问问,既然你这么说,那缝纫机和高压锅的文化属性是什么,,,怎么就成了我否认文化属性了 ?

                                                                                                                                                      那你嘴里的一会有一会没有是什么 ?

                                                                                                                                                      ,,,

                                                                                                                                                      我只是强调没有简单的关系,比如国力强文化就畅销,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你明白了?

                                                                                                                                                      我再一次风中凌乱,,,合着你的归纳水平不总是针对对方呐,急眼了连自己也打的那种 ?

                                                                                                                                                      但你始终没有能证明,为什么主动发展传播的方法不是更好的,以及,我要把这个主动发展的精力和时间省下来干什么?

                                                                                                                                                      我一直不明白,“把这个主动发展的精力和时间省下来干什么”这句话里面的“精力和时间”是什么 ? “省下来”是嘛意思 ?

                                                                                                                                                      你还有一个惯用的反驳,就是这个商品如果里面用了A国,B国,C国的东西,那么它的属性就复杂了,就不是本国的了。

                                                                                                                                                      这个话不是针对我提的计算机那个例子你做出的回答么 ? 你的回答是“体现的是全球化的文化属性”,,,怎么这才过去几天呐,这个观点就又被你用你的归纳能力归纳到我这儿了 ?

                                                                                                                                                      拜托,有这么天真吗?还拿可口可乐来说,中国境内所有的可口可乐都是自己灌装生产的,美国只提供原浆而已,有谁会认为可口可乐不是美国的而是中国的饮料?

                                                                                                                                                      同样逻辑,中国境内所有的计算机都是自己组装生产的,美国只提供芯片而已,,,,接下来这句怎么说 ?

                                                                                                                                                      中国境内所有的手机都是自己组装生产的,美国只提供芯片而已,,接下来这句怎么说 ?

                                                                                                                                                      说美国还是说中国,你告诉我。

                                                                                                                                                      今天是中国以新的流媒体文化占据了全球化的潮头,你却一点兴奋度都没有,为啥你不知道朝前看,却总是往过去看?

                                                                                                                                                      所以我问你啊,你这个“占据了全球化的潮头”的、能起到同化作用的“新的流媒体文化”的有别于别国文化的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啊 ?难不成又是设在中国的服务器 ?

                                                                                                                                                      ,,,,

                                                                                                                                                      世界在发展,全球化在进入新的时代,必然需要构建新的文化体系,而中国在这一轮竞争中已经占据了领先身位,进一步加大发展传播力度可以加强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占据优势地位,将中国的产品传遍世界,为中国引领的全球化服务。

                                                                                                                                                      请问,河里的哪一位在这段体现的是“中国文化同化全球”的话中,在把句中的中国换成俄国、法国后,能看出什么不同么 ?

                                                                                                                                                      一旦问起具体,永远是“未来”、“全球”、“新时代”、“新的文化体系”等各种听起来高大上实质上虚无的自个也说不上名堂的词汇,,,

                                                                                                                                                      “新的文化体系”是什么?

                                                                                                                                                      ,,,

                                                                                                                                                      ,,

                                                                                                                                                      我一直追问:“中国文化”的中国特色是什么 ?如何把“中国文化同化全球”过程及结果中的“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出来,,,?

                                                                                                                                                      既然是“中国文化”同化全球,那就必然是以“中国文化”特色为主吧。

                                                                                                                                                      你给出过明确的回答么 ?

                                                                                                                                                      你能给出明确的回答么 ?

                                                                                                                                                      或者说,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同化么 ???

                                                                                                                                                    • 家园 中国共产党来自日本,有啥依据吗?看了来自日本的书

                                                                                                                                                      就等于中共来自日本?这种说法实在太惊人了吧?

                                                                                                                                  • 家园 达闻奇鼓吹中国派兵攻击俄本土——以实现联俄制美的目的。

                                                                                                                                    达闻奇:

                                                                                                                                    我反对联俄制美了吗?但联俄就不能对俄强硬了?

                                                                                                                                    凤兮凤兮:

                                                                                                                                    欢迎达闻奇的“鼓吹中国对美强硬同时对俄强硬“以联俄制美大法。

                                                                                                                                    请问,如何对俄硬?

                                                                                                                                    达闻奇:

                                                                                                                                    派一支兵北上,从俄罗斯手中接管海参崴,反正俄边防不堪一击。在全城将所有关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标志、logo、牌子、书包刊物等,全部改成海参崴,或者丢入大海。

                                                                                                                                    派另外一支兵护送勘探队、考察队,对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进行资源、地理、水文等等的考察,并形成报告,在国内向大众传播,并在黑龙江、新疆召集内地移民准备开垦新土地。

                                                                                                                                    然后等着俄罗斯来找你。

                                                                                                                                    你要是再问:万一它发怒了怎么办?万一它打我怎么办?万一它不理不睬怎么办?万一……

                                                                                                                                    怎么办?凉拌。

                                                                                                                                    大家再努把力,争取将这个一维线形动物、逻辑混乱怪 养成西西河版宠。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葡萄牙语也还行啊

                                                                                            不知道你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葡萄牙语虽然没像英语那样流行,但世界上包括非洲的几个国家,还有中国的澳门,东南亚的东帝汶都在说啊。它也是世界上第五大语言(按使用人口来说),从使用国家和地区来说,也排在前面啊。还远远看不到没落。

                                                                                            我个人觉得巴西的葡萄牙语听起来很好听,据说比欧洲的葡萄牙语也好学,一直想学,可惜没有太多时间。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