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作为军迷想问,直升机是不是现在中国的一大短板? -- yg1993

共:💬59 🌺416 🌵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作为军迷想问,直升机是不是现在中国的一大短板? -- 有补充

    军用的先不说了,就从中国的整体环境来说,三分之二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这些地方海拔都比较高,不是说所有的地方都适合修路架桥的,出于应急需要,直升机是不可少的一个运输方式。

    现在国内呢,运输直升机主力是从法国引进的海豚直升机(直九)和超黄蜂(国产直八),还有就是老毛子那里买的米-8 米-17 米-171这个系列。无论法国还是原苏联,它们都没有中国那么多的山地和高原,所以设计直升机不会怎么考虑在高海拔地方如何如何这些,那么这几款直升机,其实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们国内的实际环境,这就要打个问号。

    除了高海拔,还有在国内南方和沿海岛屿,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这些地方和高海拔地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要求直升机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一定要尽可能大一些, 另外传动齿轮一定要给力才行,发动机是直升机心脏,传动减速齿轮就是直升机的肺,这两个一定要配合好才能发挥出最大潜力。直升机的发动机和最大起飞重量有个比值,要达到400才能算作动力比较给力,比如说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15吨,那么它的涡轴发动机别管几台,发出的总功率要6000千瓦,这个比值才能到400。

    以前国内的直升机,真的上了高原,因为动力不够,根本飞不到设计中的最大起飞重量,只能减轻载荷,不是减少燃油就是减少机舱里装的人和东西,要么两者都要减,这就非常尴尬了。

    还有美国的支奴干CH-47,以前有人提过,就是支奴干本身的特点,其实非常适合在中国南方那种环境条件下使用,本来80年代有条件买的,最后没办成实在可惜。

    咱们国家以前很长时间,都不怎么重视直升机发展,唯一重视的还是林彪元帅吧,但是受制于当时国内那个条件,也就那样了,现在有人说当时国内还想仿制从苏联买的直升机呢。后来到了2008年汶川地震,才算认识到直升机这个机种的重要性,从那以后才开始往这方面投入了比较多的资源。

    可是这次华北东北水灾,唯一看到直升机出来救灾的还是在北京山区,别的地方包括东北 天津 河北,发洪水时一架直升机也没看见(我都是看各地的电视新闻),你总不能说这些地方救灾用不着直升机吧!

    08年那时候,国内的杂志给过数据,美国全国军用民用直升机加起来9000架,大毛6000架,国内军用民用加起来才几百架。这都15年了,国内的直升机加在一起过1000架了没有?

    另外很想请教大家,直升机这个机种,实际使用受环境影响大不大?比如在下雨刮风的天气里,直升机还能用吗?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再问一个,直升机的升力大小除了动力装置,还有哪些因素? -- 补充帖

    比如说直升机要是能在高海拔满负荷起降,除了动力传动必须给力,直升机本身的气动设计关系大不大?

    直升机气动分单旋翼带普通尾桨的传统构型,共轴双旋翼,单旋翼带涵道尾桨,支奴干那样的纵列双旋翼这几类吧,哪种最适合国内的使用环境?

    • 家园 几个基本判断

      第一,直升机确实是我国一个短板,包括现在也是。

      第二,现在这个短板要解决,基本已经没有太大的技术和经济障碍了,而是直升机本身的固有缺陷了。

      第三,直升机本身的固有缺陷,最大的一条就是:直升机的运输效率太低了——直升机是能源效率最低的交通工具。直升机维持高度和向前飞行是互相独立的两个因素,所以两者同时都要消耗能源。而车辆不需要维持高度,固定翼飞机向前飞行就能维持高度。所以只要有可能,车辆和固定翼飞机就比直升机要更经济。

      第四,所以直升机唯一优势就是起降优势,除非车辆和飞机进不去,否则就没必要用直升机。

      综上所述,我国直升机需要大发展,不过应该不会发展到美国那个地步。现在无人机对直升机的替代已经很明显了。

      关于直升机的气动布局:共轴旋翼,或者说卡莫夫布局,主要好处的占地面积小,适用于舰船等部署空间狭小的场合,但是共轴旋翼的上下旋翼互相干扰是个大问题;涵道尾桨,或者说海豚布局,主要好处是安全性安静性好,缺点是功率有限,只适用于轻型直升机;纵列旋翼,或者说支奴干布局,好处是功率大地方宽敞,适合挂载大重量大尺寸物体,缺点是优点的延长,起降条件要求高。

      通宝推:yg1993,
      • 家园 回复一下吧

        1.共轴旋翼,两个旋翼容易发生碰撞,美国人研究刚性旋翼很多年了,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了。共轴旋翼,就是不清楚能不能把直升机功率搞的比较大,比如现在国内研究的40吨级直升机,那个功率,用共轴刚性旋翼能实现吗?至少可以在起降的时候少占一些地方。

        2.支奴干直升机那种布局,不觉得对地面起降场地要求高。如果是吊装火炮车辆,可能要求比较大的平坦场地,但是如果仅仅人员运输,支奴干是可以在山坡上靠一侧的机轮着地的,另一侧悬空,感觉这个蛮实用的。

        其实80年代本来国内可以买来几架支奴干的,买了黑鹰后来国内搞出了类似的直-20,如果真的买来支奴干长期用,真要研制类似的机型是很必要的。当时老美也是真想做成这笔生意,还专门把支奴干运到国内做了展示。

        说来说去,你觉得支奴干适合国内用吗?

        • 家园 纵列双旋翼布局适合大型重型直升机。

          国内长期用不起重型直升机。 原因就这样简单。

          另外纵列双旋翼布局 自身重量大,不太适合高原飞行。

          再加上Mi171 实在太便宜,所以,就这样了。

        • 家园 好像是研究过,当年是技术太差造不出。现在是技术太差用不上

          中国军队一直是大陆军主义,直升机却是属于空军和陆军交界的边缘。技术上是空军,使用上却是陆军。使用上是要在掌握制空权后,在低空当运输工具或者压制火力。大陆军的预想战场却是最好也是只有局部制空权,敌方也是有单兵防空武器。使得直升机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只能用来后方救援使用。直升机驾驶员也是和飞机驾驶员一样宝贵,消耗不起。就拿最近的俄乌战争,除了一开始的基辅突击外,直升机在前线出现频率并不高,都是当远程武器发射平台来用。机降突击基本没有。

          • 家园 俄乌战争显示出了两大传统武器受到很大限制

            第一是直升机,第二是坦克。

            直升机受到肩扛式导弹的威胁,生存能力不高了。而现在这些导弹遍地都是,导致直升机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甚至无法在有少量游击队的地方自由通行。

            坦克则受到无人机的威胁,几乎只能作为厚装甲运输车。被无人机盯上,就很麻烦。传统的装甲和大炮,面对无人机都没什么意义。

            更糟糕的是本身价格高昂,而导弹和无人机却价格很低。99式坦克之后,中国的坦克没有什么重大升级,估计就是发现了坦克的这个重大缺点。

            通宝推:铁手,
        • 家园 支奴干那个不但来过中国,而且还上工地干过活

          我记得是在长江还是哪里要做跨江工程,那架演示推广用的支奴干就用来吊装了。好像是刷了中国民航的涂装,型号名称也不是CH47,而是波音XXX。

          我国直升机的几个重大限制因素:动力、传动、桨叶,目前是刚解决不久,传统的单旋翼加尾桨布局就有很多型号的空缺刚不上,后续改进任务也很多,短期内估计不会重开一个新的布局方式。所以虽然支奴干确实挺实用,但是可能不会有自研型号。毕竟常规布局也可以搞出重型方案,比如超种马和米26。

    • 家园 抖音看天下

      ,别的地方包括东北 天津 河北,发洪水时一架直升机也没看见(我都是看各地的电视新闻),你总不能说这些地方救灾用不着直升机吧!

      视频发布者张教官的有趣人生驾驶直升机参与了在涿州的救援,你可以看看

      点看全图

    • 家园 之前非常不重视直升机

      连续几十年每年产量十几架,单个型号的年产量在个位数,直到08年以后才大幅度增长。产量现在大约能占全世界的1/5左右,但之前的存量太少。目前美国直升机军用的五千架,民用的一万,中国军用两千民用一千。

      但是,电动载人无人直升机方面(eVTOL,简单来说就是用来跑空中出租车的无人机,自动驾驶没有飞行员所以算是无人机,但因为有乘客所以仍然需要按照民航标准拿适航证),这几天有个大新闻,亿航宣布完成全部试飞工作,即将拿下全球第一个eVTOL的适航证,剩下的就是走程序,C919大约用了两个月,但这次是全球第一没有先例,所以不好说要等多久。不过深圳已经打算尽快开通深圳珠海航线,单程40公里15分钟。同时中美军方都已经开始大力推进eVTOL从军,相比之下,俄乌战争用大疆互砸就是小儿科。。。

      通宝推:何求,领班军机,心有戚戚,
      • 家园 恐怕不是不重视

        而是没有突破技术,也没有打通产业链。

        大规模生产,只会便宜了欧美。

      • 家园 唉,年产量个位数,这简直是手工作坊

        中国汽车一年销售两千多万,哪怕直升机达到这个数字的万分之一,也是年产两千架,总保有量在五万架左右,这才像样子嘛。

        咱们还是穷惯了,对于直升机这奢侈玩意弄不来。

      • 家园 华东无人机空港已经建成了

        点看全图

        奋进的春天 | “大虹桥”华东无人机空港进展如何?核心区已聚集44家无人机产业链企业

        截止目前,该基地已拥有陆上70平方公里空域、海上200平方公里空域、杭州湾区7条试飞航线、两条800*30米的试飞验证跑道、金山、舟山和嵊泗多个起降点、开发华东无人机基地空中交通与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无人机飞控、纯电动力检测实验室等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据悉,基地已累计引进各类研发制造型、应用服务型、研发测试型无人机产业链企业44家,总投资53.5亿元。

        碰巧,我还拜访过其中的一两家公司,亲眼目睹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

        通宝推:何求,史料推理,梓童,广宽,心有戚戚,
      • 家园 eVTOL 从军还有比较大的问题

        就是电池的能量密度不够,还不支持长时间的飞行。大家现在实际都是做初步的市场开发,为未来做准备,现在的畅想是:如果能量密度提高一倍,那就会是多么广阔的一个市场啊。。。。

        • 家园 旋翼起飞,固定翼常态飞

          可以大幅度降低能耗。今年宁德时代的4C电池发布,已经打通了这种飞行器的最后一关,续航600km不是大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