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生产管理的角度谈台积电搬迁 -- 夜如何其

共:💬85 🌺719 🌵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也聊“大转移”

      根据个人的经验,对于台积电此类:

      1. 需要全面的“人机程”三者来保障生产。

      2. 依赖稳定的高“优品率”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3. 好像是非常“耗能”的。

      真的不看好在匆忙情况下的“全迁”后的前景。

      对比整体的搬迁,中国倒是搞过的,那就是大三线和小三线:

      1. 倾国之力,长期的规划和操作。

      2. 不管是条条,还是块块,都能完全“统一”的指挥和协调:中央和地方,城市和农村,集体和个人……。

      3. 不惜成本和代价。

      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还有就是可以对比,西方列强搞到现在的“全球化”:

      从过去的“送命放”,到现在的“保命收”,已经历时数十年了,这里就没有办法详述了。

      通宝推:llama,
      • 家园 从“正品率”聊聊“百分比”

        想补充一下,和河友们讨论“优品(正品)率”的重要性,和延伸一下关于“百分比”的运用。

        对于干“实业”的人来说,这个“百分比”就是自己的命根子!因为它比其它的什么数字和指标都更重要。为什么呢?

        1. 这才是真正的黄金白银。对于有市场需求的产品,那怕是多了百分之一,也不仅是真正的“现金”,而且是会往高处升的钞票(在产品提价后),是自己手里攥得住的不掺任何水份的“货真价实”。

        2. 它代表自己的地位和声誉,既是与同行竞争的利器,也是用户心目里的“品牌”的来源。如果真正是好的东西,并且是不变的“好”,可靠的“好”,那就会是成为起步时的“后来居上”,和成名后的“一马绝尘”。

        3. 它是企业研发水平、管理效率和人心归属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历史和现状的“指南针”。如果“歪”了或者“虚”了,那日子就快到头了。

        4. 判定和控制它,必须坚持非常严肃和认真的态度,除了对人,物和事都不能松懈和马虎外,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和提高(机构、标准、项目、手段、过程等)。

        ……。

        可以具体地举出许多出问题后的案例,如:

        1. 如果出现优品率突降情况持续的话,一定会造成产供销全面乱套的。会造成原材料的脱供、生产线的混乱、市场的脱销违约、现金流的短缺等,不仅会是短期的效应,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恢复正常。

        2. 既使是被个别疏忽而漏网的“优品”的影响,在特定时间和情况下,也会带来严重后果! 过去就有过奶粉的教训,现在还有那汽车的案例呢。因为有可能不仅仅是单纯的退货或者赔偿的问题,还会带来各方面的“聚焦”和“放大”效应,“连锁”和“后续效应”等等。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千里长堤毁于蚁穴,都是很残酷的现实。

        花了许多时间写这些,就是想让大家看看能不能借鉴一下。

        例如,如何处理疫情中的“百分比”的现象和问题。

        我个人感觉,有些国家公布的“数字”和“曲线”是值得存疑的,因为从时间上看,前后不连贯和不匹配的“漏洞”会经常出现。很可能是因为这些数字实际上是“自己”的机密,是要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按照自己的需要,或者是自己的国情,而选择公布和休正的。

        就是国内,有些地方或者单位的“百分比”,现在也比较混乱:出现了误导和误解、虚实不分、真假难辩的现象。既有人为的放大后,让小“点”上的特例,盲目地铺到了大“面”上;也有故意地缩小后,而又让“小洞”变成了大洞……。

        情况不明的话,决心就难下了,措施也不能到位和见效。认真地回顾一下过去和明察一下现状,把头脑冷静下来。

        这是我与河友们的共勉。

    • 家园 成本就是代价。美国愿意付出代价是好事。

      就我个人认为,只要付出的代价足够,整个CPU产业链搬到美国也不是什么问题。

      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我个人觉得,美国人不一定等得起。现在台积电这一批人过去,估计会散到现有的美国半导体厂去指导工艺。设备搬迁要消耗的时间太多了,设备拆解搬运,到地方之后组装调试,而且不能随便盖个厂房就能安放设备。我不清楚半导体的生产,个人感觉把台积电搬过去至少要一年到一年半。

    • 家园 研发主题在美国

      估计搬一两个做做样子。也不排除未来把最先进的制成搬到美国,因为离上下游都近,就当大规模r and d 了。

      我看芯片产业有可能比代工率先实现大规模自动化。

      通宝推:llama,
      • 家园 如果台积搬米国能成功,牙膏厂过去几年就不会失败了

        作为同时支援台积和牙膏的产品工程师,俺个人觉得牙膏的人水平还高点,都是些很聪明的phd,但眼看着牙膏10nm就是做不出来,几年下来就从领先台积半代变成落后两代。。。俺只能解释为体制问题。

      • 家园 关于研发和生产的协调

        聊几句:

        研发和生产的重新协调,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

        我过去处理过在一个“屋顶”下的情况,也是要经过长期的“磨合”的,从“试水”到“稳定”,周期很长,一定要动手术的(包括人事、机构、布局、流程等)。

        全自动化生产就更不容易了,前期的设计、中期的调试和后期的保障等,也都还是人的问题,而功夫和投资都缺不了的。

        • 家园 确实如此

          芯片制造听着高大上,其实都是一些细活。主要任务就是仪器的调较。难的不是生产出来,是良率。

          台积电负责解决设备调教的技术人员基本在美国。所以每年台湾也有大量工程师要来美国现场交流。他们的优势就是和上游结合的好,有什么新设备先知道,先用(其实他们也是要大量参与的,也可以说是共同研发)。这样相当于走在前头,节省时间(芯片产业最最重要的就是时间)。从这个角度说,来美国办厂也未尝不可。在美国磨合好了再往台湾走嘛。

          但是办厂的细节,包括其他很多公司失败的教训,这是另一个话题了。应该是和技术无关了。

          • 家园 商榷,关于细节是魔鬼

            河友说得不错,“细节是魔鬼”。

            我个人的经验和教训是:

            1. 交流并不是“现场”,因为“片段”感虽然很强烈、也真实,但是往往地会忽视了“历史”(来龙去脉的过程)。而对全貌的掌握是离不开“过程”的。

            2. 生产中最难的,就是“良率”,特别是接近极限的那个零点几,那就是“天梯”。靠人是靠不住的,人不但一生会千变万化,每时每刻也在变。生产上只能靠过硬的技术积累。

            举个例子吧。

            完整地重新拆装成熟的生产线,最好是:

            “谁装的谁拆”,加上“谁改的谁补”,再是“谁操作的谁用”,才能接近原汁原味,尽力地减少“走样”。

            因为光靠原始图纸和参数,是远远的不够的;还要把数年来运行中的“添减”部分和调整的内容都补上,还有那些工夹具和测量的专用器具等(包括许多小东西)。

            最关键的是,这里面的许多东西都只在人的“脑袋”里,是那些有关人员的“私有”(保饭碗、谋生和发展)的密藏,不一定都在正规的档案资料里……。

            通宝推:llama,
      • 家园 我不太赞成你的观点。

        一般而言,要么不搬,要么大搬。

        二流人才足够多,也很厉害。真要是做事业,不是会计,那就得连灯泡和看门狗都带走。

        但我认为不会全搬,再有决心,也得给殿后的人留条活路。

        不过我不太看好他们的执行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