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对于温铁军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比较清楚的描述 -- 箪食瓢饮到中年

共:💬81 🌺318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那你得定义“机械化”

                  你把农民拿个手持机械种一亩三分地也叫“机械化”,那就讲不清了嘛。

                  不过单纯农业对于个体常常是不划算的。所以我主张,重建“生产建设兵团”,在没人愿意种田的地方种田,招姑娘小伙来服“农业役”。

                  • 家园 来至农村干过农活的河友有点少

                    我来至农村,现在农村根本不需要什么建设兵团,土地已经在自发向种粮大户集中,一般农村家庭如果有老人在家就种种自己的承包地混个吃菜吃粮,如果没人在家地就包给别人种,我们那好地(大田平地)大概五六百,孬地(地块小高低不平)两三百,特别不好的地不要钱给亲戚朋友种,种田大户种稻麦两季,一般一季庄稼保本,净赚一季,农田补贴归原主,种粮大户可以到县里办什么手续另外拿补贴,要是做养殖业补贴更多,我认识老家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回家种稻养虾最多一次拿到上百万补贴。总之现在种粮和以前不一样现在是赚钱的,所以有些人不打工回家专门包地种,只要包一百亩以上就胜过打工,而且还能照顾老人小孩。至于有些地没人种,我相信那都是一些偏僻地零碎地种起来不划算所以没人种,温州那地方民营经济发达,本地人不种地,地也没抛荒都被外地人包去种菜等,所以还是要相信中国农民的种地天赋,只要有利可图能种的地都会给你种上。

                    通宝推:心有戚戚,菜根谭,达雅,自由呼吸F0,
                    • 家园 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制度变化的历史

                      前段时间,深圳因为疫情搞静默,我在家陪老妈聊天,就聊到农村这个话题。

                      最初,解放后,按户分了田地,基本上就是把地主的地分给贫农,我妈这边,由于外公去了马来西亚,寄钱回家,买了点田,成分差点被评为富农,幸好大舅生了女儿,一算平均,刚好进了中农标准,那些地就自己保留,也幸好没有评为富农成分,否则我妈后来能不能读大学都难说。

                      刚开始,是农民自己种的田,到了58年,全部田都归公,然后大家都在公社吃大锅饭,刚开始的时候,伙食不错,我妈的祖母看到这种伙食,非常震撼,说:这种吃法,山都要给吃崩了呀!不幸被她言中,放开吃还不到一年,就开始挨饿,官方的说法说是自然灾害以及苏联逼债。我二舅的看法就是太多人出工不出力,收成不如以前。

                      到了61年,又搞了一个“体制下放”,其实就是又重新分了一些田给农民做自留地,分了自留地之后,可以种番薯,起码有食物可以填肚子了,不像前两年那么惨。据说这个政策是刘少奇主导的,那时他的声望还挺高的。

                      我问老妈,农民在公社的田或者自留地干活,效率是不是一样?我妈说,当时她读高中,也要干农活,学生的觉悟比较高,只要干活,都认真干,其他人就不一定,要看觉悟。

                      你这篇文章说的土地转包,在那个年代,真的不可想象。你文章里面也说到了:“土地已经在自发向种粮大户集中”,这个就是要出现大地主的现象了,当年的土共,怎么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许转包,固然不会出现大地主,但是也会导致土地资源无法通过市场配置,使土地让产出效率最高的人来耕种,这个就是代价了。

                    • 家园 院里做核酸检测认识了来看病的老俩口,其儿子当了十多年村官。

                      学的生命科学,毕业后去药厂工作了几年考了村官事业编。

                  • 家园 我在另一帖里提过

                    我个人对农业看法是这样

                    主要是产权和劳动分离。保证农民产权,但是他们不必在土地劳作。农业工人或者你说的生产建设兵团,都可以。集中使用的土地,方便机械化不仅仅是地块大,也有大规模适宜机械化耕作的改造,从经济收益上,付出能得到足够回报。

            • 家园 最近在隔壁镇看到无人机撒农药了

              距离科幻小说里的描写只有十来年。

            • 家园 上传个刚拍的稻田图片

              上传不便,我还是描述一下吧:

              水肥条件是世界上最好的,有使用不尽的江水和冬季种的蚕豆在插秧前犁入地里,插秧直接覆盖可降解的黑色地膜,害虫用灯光诱杀,田埂上埋得都是监控仪器........

              看看,这就是资本种的粮食,有一点稻田的样子吗?

              点看全图

            • 家园 是不是要杀死农民?

              现在平地种田就是机械化,没问题啊。但是农民全集中到北上广深,内卷至死?

              算了,你就是要农民进城接盘房地产嘛。对不起,农民也想进城当人上人,不过,农民买不起房。

              • 家园 我不理解你在说什么

                难道只有你慧眼如炬,指着自愿去北上广深内卷的农民说,“你们应该回家内卷,被老乡剥削高人一等?”

                我个人对农业看法是这样

                简单说,农民是必须要消灭的,但消灭的不是肉体,是身份。溥仪在植物园卖票,杀死了皇帝,但是没有杀死溥仪。类似的,张三的农民身份被杀死,张三可以当农业工人,也可以当张厂长,更可以当张教授。最不济,也可以当张股东。

                通宝推:潜望镜,
                • 家园 最后回一句

                  农民进城并不是自愿的,从羊吃人时代开始就是被迫的。

                  当年为啥叫学生去下乡当知青?因为城市提供不了就业。为啥三个人的工作五个人做?因为解决不了就业。为啥迟迟不脱钩?因为解决不了就业。你那理论上一套套的没用,这么多农民,没啥技能,也没土地,只能要么进厂打工,要么修基建。现在基建也差不多了,世界需求也就这样了,大量人口要失业,怎么办?你还在那扯什么要他们进城,进城干啥?当无产阶级,为革命当后备军?温铁军说,我有办法,建设乡村,失业人可以回乡。他的办法再不好,也比你的强。领导的选择就是家电下乡,村村通,扶贫,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党就是靠了农民卖命打天下的,也是靠了农民的牺牲坐稳天下的。农民就是党的基本盘。你们这种人就是要掘党的根。

                  通宝推:贼不走空,
    • 家园 温铁军是走公的乡建的

      他对公的好处是清楚的。

      只是在邓农业体制下想走乡建而已。

      • 家园 我个人对农业看法是这样

        一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作为基本生存资料;另一方面解放生产力,不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

        现有耕地是集体所有制,以村(大队)为单位所有,但是分地“五十年不变”,实际上私有。我的方案是以集体名义收回集中使用,但是给个人按现有承包面积给股权证书,可以继承,计息,但不能买卖。然后(若干)村集体和公有资本(如市、县级国资委)合作搞大农场,方便机械化,水利化建设。平原地区可以搞大一点的农场,不局限于乡镇一级(过去的公社)。在这种农场可以优先,但是不局限于雇佣股东(当地农民)。比如发达地区农民完全可以去做更赚钱的工作,雇外地人。这种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发展集约使用土地的高效率,同时以红利方式给与农民所有权的对价。这样在经济情况差的情况下,保证农民的最低生存需求:谷价高,红利收入高;而红利收入低,意味着谷价低,肯定有饭吃。这种土地所有权和劳动的分离,在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劳动收入远大于红利),相当于把农民从小资产阶级转化为无产阶级(农业工人)。

        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省级或者国家要严格监管土地用途改变,比如耕地就是耕地,不得他用(包括不能改作畜牧养殖)。市县级政府处于财政需求,有各种动力去搞房地产。刚开始“五十年不变”的时候,宅基地稀缺的城郊,就有很多农民以鸡鸭养殖名义在耕地盖房,给子女结婚用。对于丰厚卖地收入,这方面市县政府比普通农民动力更足,不管不行。

        @潜龙勿用 的警惕是对的,农业要严防国外资本,甚至要严防国内的私有资本。在国有资本不足的时候,这种农场可以引入国内的私有资本参股,但是不能控股。特别是土地所有方不能变。例如一个农场,可以县国资出钱入股占30%股份,若干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合计50%股份,另外来源资金股份合计20%。但是土地永远是村集体的,即使破产,也不能转让土地所有权。

        通宝推:麦喀士,燕人,
        • 家园 我认为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

          是如你所描述。土地作为股权进行投资。但是农民的土地所有权作为农业企业的权益方,赢利自然好。如果亏损,则需要一个特别方案或者法律条文来保护其所有权。这是一个挑战。

          • 家园 哈哈

            第一,只占便宜,不负责任,燕人兄真觉得资本会来做好事?

            第二,可预见的将来,所有的非自发重新集体化的农村经济组织,必然亏损,无论国资进入还是非国资。如果非国资,短期内会通过烧钱加文宣形成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然后圈钱走人,留下一堆烂摊子。

            农村的出路不在农村,不在农业。tint河友说得对,目前农村暂时维护小农状态为好,四十多年的事不要企图短时间能修正。

            农村的出路在于县域工业以及由工业带来的服务业。大概就是恢复县级的生产能力,恢复县级的人才资源,恢复县级的对外交流能力,如此方能有钱有人有渠道,着手解决三农问题。现在,县域要钱没钱,要人才没人才,要渠道没渠道,没要能力解决三农问题。

            • 哈哈
              家园 可以通过法律层面解决

              农村的发展需要资本的投入,个人资本也好,国有资本也好。

              你最后一段的意思很明白。我也同意。经济发展应该立足于本地化。从农村和县城开始。但是资本是关键。

              政府在盘活城市经济时引入私人资本,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也带来很大的弊处。农村向工业化发展,引入私人资本是不可避免的。法律保护要跟得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绝对不能受影响。只要有利润,资本家会愿意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