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一说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 天马行空

共:💬187 🌺516 🌵4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一说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说起前三十年,总难免提到物质贫乏,而且即使有钱,也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还需要一系列的票证,比如买布需要布票,买油需要油票,到饭店吃饭需要粮票等。

    这确实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不便,前三十年进行否定的人,也因此对票证机制大加鞭挞,甚至认为票证机制导致不公平和腐败。然而,我认为票证却是保证前三十年相对公平的有效手段。

    和大家想象不同,前三十年,贫富差异一样存在,或者说历史上贫富差异一直存在,而且很大(当然没有现在大)。即使只是靠工资收入,大部分人工资很低的时候,也有一部分人拿的工资非常高,如五十年代季羡林的工资加补贴就是450元,梅兰芳的工资则高达2100元。更不要说由于50年代时公私合营,国家对民资资本进行赎买,一大批资本家拿到大量现金,刚靠吃利息也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当时物价极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几乎可以和民国的银元媲美。如果买什么都不用票证,这些高收入人群,不要说天天大鱼大肉,即使天天山珍海味也不困难。

    为了降低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保障低收入人群,国家采取了票证制度。简单地说,购买紧缺商品,不能只用钱,还需要票证。各种票证的流通也有所不同。以最常见的粮票为例,

    国家和地方根据粮食储量,印制了一批粮票,平时在饭店吃饭都需要粮票。粮票怎样流通到普通人的手里呢?比如城镇户口的,每人月可以去粮票低价购买30斤口粮,如果需要10斤粮票,就可以去粮站拿10斤粮票,但当月只能购买20斤低价粮食了。农村人需要粮票则更难一些,需要把余粮以国家定价卖给粮站,才能拿到等额粮票。布票,则是国家根据当年布的产量,直接发给大家的。

    这样的作法结果就是不缺钱的人,手上缺票证,虽然基本生活有保障,但想大吃大喝花天酒地就困难了。缺钱的人,一般来说还能弄到一些票证。就算自己没钱去买,有票证还是比没票证强,这玩意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可以当钱用。

    这样的做法,对比历史,才知道其中的作用。民国没有实行票证,市场上的物质,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所以,即使整个民国史,几乎没有一年不是北旱南涝,战乱不休,但那些民国范亦然可以马照跑,舞照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使在抗战期间,国难当头,饿殍遍野,在重庆依然有不少达官贵人、巨商大贾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以致爱国华侨陈嘉庚看不习惯,去延安参观之后,断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不要说在物资短缺时代,使用票证可以保证物资分配的相对公平。即使在物资不短缺时代,如果供求完全放开,由市场调节,也会出乱子。我印象中小时候,八十年代,印象中有几次由于以讹传讹哄抢购买煤油、火柴等生活品物,我家就一次性抢购三大包火柴,两年都用不完。最离谱一次是在九十年代读中学期间,原始四五毛钱一斤的大米突然被炒到一块多,价格暴涨三四倍,当时实际上大米并没有歉收,只是中间商进行炒作,赚足了差价。这些事情,在票证年代是不可能发生的。

    其实,我觉得,不但在物质短缺的时候需要使用票证对重要物资进行合理分配,即使在现在,也需要对一些重要物资使用票证进行合理分配。比如房子,现在地球人都知道,国内现在的房价炒的太高了。如果采取房票,每家分一张房票,一张房票买一间房子,房价会炒得这么高吗?

    另外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婚姻,其实现在也是票证年代,而且票证还不能转让,单身的才有资格结婚。很多男士认为放开多妻制,自己就可以三妻四妾。却不知道如果真正放开多妻制,真正的结果是只有达官巨贾可以妻妾成群,普通人却找老婆越来越难。

    通宝推:林三,阴霾信仰,北纬42度,审度,
    • 家园 乌克兰开始使用油票
    • 家园 五年之内,就会恢复部分票证

      有人对赌么

      • 家园 不敢赌,因为你稳赢

        现在就有票证。“购房积分制度”,简称房票。“私车限购制度”,简称车票。衣食住行现在就有两样有票证制度,不就已经“部分回复”了吗?还五年后。

        • 家园 实质上来说,这个不能叫票证。或者说,和改革开放以前的

          那种票证,有本质上的区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

          改革开放以前的那些票证,那是生活必需品。

          没有粮票,你拿什么去买粮食?没有布票,你拿什么去买衣服? 没有肉票,你就吃不了肉。而且啊,人人平等,没有区别。

          但是,你说的 现在这个这个房票和车票,这不是必需品。而且有地区差异。

          没有车票,买不了私家车,您可以坐的士上班啊,也可以坐公共汽车、地铁上班啊。骑自行车和电动车,也可以上班的嘛。有很多替代品的。

          但是,那个时候没有粮票,你买不到粮食,你怎么生活?没有油票,你炒菜就没油啊。用自来水替代?

          现在,没有房票,您可以租房啊,而且可以到处租房,东城区、西城区,您想租哪里都可以。和父母一起住也可以啊。

          而且,现在的中国,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需要房票和车票。绝大多数的城市都不需要。需要房票和车票的,都是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你现在去小城市或县城买房买车,要啥子票嘛。。不要的。 但是,改革开放以前,请问哪个城市不要粮票、布票、肉票、菜票的? 没有一个!

          改革开放以前,谁结婚就单位可以分房子、然后和父母分开住的?这都是现在娇惯了,年轻人结婚就想独立门户、想和父母分开住,所以才有“刚需”、才有“住房难”。毛泽东时代,城市的年轻人结婚(农村的情况,我不清楚),大多数都是和父母挤巴挤巴住,哪有什么“住房难”啊。。没有的。不信? 去问问你们父母亲去。。

          结论:您这说法不对。哪怕您举的这个房子和车子的例子。

          对比:哪怕您举的房子和车子,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在中国都是过剩的东西。只是在局部不足。比如,房子在北上广不足,因为土地面积不够,饱满了。而在全国各地,大多数地方房子绝对是过剩了,而不是不足。比如广大的小城市和县城。那也是中国啊。

          车子也是,全国绝大多数的城市,买车是不限号的,越小的地方越是如此。北上广等巨大城市限号而已。

          但毛泽东时代不是这样的啊。那时,绝大多数消费品,比如我们用的那些票证,都是因为产品短缺啊。所以,才要使用票证来限制消费啊。

          一个是局部短缺,比如汽车限号,有很多替代品,而且是个别城市;一个是绝对短缺,东西不够,比如粮票,没有替代品,是全国一样的。两者性质完全不一样。这很容易让人迷糊。

          要房票,是因为要买房子、要车票,是因为要买私家车,这本身就是“富裕”的象征,对不?这和毛泽东时代的那些个票证(本身就是贫穷的象征)有本质的区别,不是吗?

          计划经济就是短缺经济,没有例外。所以,最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都死得差不多了。悲哀啊。

          • 家园 我再补充几句。汽车票、房票和粮票等票证的区别

            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朝鲜和古巴还是实行票证经济。在这两个国家中,很多的生活物资还是配给或凭票购买的。

            比如说,据说啊,据说古巴现在给每一个人每个月供应3个鸡蛋(未经证实,请拿确切证据来驳斥我)。这就是票证经济的典型,其实质其实就是因为生产不够,没有足够的供应量,只好限制消费来平衡。

            每人3个,很平均,没有一点贫富差距。

            可是,在这样贫穷的社会,需要汽车票么? 需要买汽车的时候摇号么? 需要单双号限行么? 显然不需要。

            可怜的古巴人民,他们哪里知道,在地球上还有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她的某些城市,人民由于富裕和钱多、都想买车,买私人小汽车,居然要抽签摇号才能买到。买到了车,还要单双号限行。(我想加一句:要是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小平同志他们泉下有知,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是应该哭还是笑啊?)

            这和王震同志一样。王震同志1979年访问英国,他看到英国人民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他不敢相信,他以为是英国人作假欺骗他。不可思议,是因为没见过,不理解。

            怪不得说,古巴人民的卫生条件好。怎么会不好嘛。。脂肪肝、酒精肝、高胆固醇、高血糖、糖尿病、肥胖症等等,都没什么机会得,人民身体多健康啊。。

    • 家园 票证只能进行扶贫

      作用是在商品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保障分配的基本公平。

      也可以用来扶贫,就像美国那样。发食品卷,只能用于购买食品,保障穷人起码不饿死。

      不能阻止商品交换。那时候也有人买卖粮票,饭店也收粮票。所以发粮票某种程度也是发货币。或者说那个年代的人,不能只看工资,还得看手上有多少各种票。农村人票少,所以比实际更穷。

      如果物资相对充足,票证就会失去作用。八十年代粮票并没有退出市场,但是有粮票没粮票的差价已经有些微不足道。即使是收入不太高的家庭,也不是那么在乎用粮票了。粮食多了,你的定价要是太不合理,直接从市场上,农民手里买就是了。

      就如河友所说,房地产的最大受益人是政府。相当于房地产商作为中间商代表政府从人民那里收税。 说实话其实是双赢的。人民雇政府用钱改变了城市面貌,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条件。而城市面貌变好,工作机会变多,人民收入也会增加。但是用的过了,就造成现在局面,房价太高有价无市,实业被房地产打压,人民收入受影响无钱买房,政府收不上来税执政能力下降。这是执政能力低造成的。或者可以说需要通过这些教训找到房地产政策的边界在哪里。票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政府不想保证你有一个房子住,希望你尽力买能买得起的最贵的房子住。

    • 家园 支持原创

      需要指出的缺陷是,票证是产品短缺时的一种临时手段。对于经济发展并无益处。

      至于房价这末高,难道没有办法治理吗?

      办法是有的。市场问题用市场手段解决。

      市场供给小于需求,价格自然要涨。国有开发商大量推出平价房,工薪公寓,增加市场供给,产品价格必然跌落。

      开发商硬挺不降价?好说,控制新增贷款。看他有多少自己的钱可以支付利息,人工和材料等等费用。

      怕的是开发商不赚钱,平价销售,市场上仍然供大于求。

      那就是他的开发成本太高了。

      分析一下开发成本。这里肯定有市场定位问题所导致的高成本,如高档地产供大于求。恐怕也有硬核地价成本。

      结论是市场必然要经过坍塌,造成大量开发商,银行和各级各类工作者的损失。然后房价回到正常市场水平。

      • 家园 政府和地产商一起捆绑在高房价的土地财政上呢

        怎么可能大搞保障房和自己政绩过不去。

        今年受疫情影响经济不好,又有好几个地方要搞货币化棚改了。

        全国有一个城市曾经造的保障房廉租房超过全国其他城市的总和,但是那是文革余孽在位那几年搞的。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赞成,坍塌是市场应有之义
      • 家园 一个政策就够了

        问题实施的前提条件、牵扯的利益关系太多。市场解决也是如此。何况这不是市场问题。

    • 家园 当年搞票证也是给相对短缺的民用品产量和暴增的人口逼出来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搞统购统销时候陈云的两筐炸药的说法和后来大仁政,小仁政的争论。

      看了这些过去的资料,我的感想就是不是因为计划而短缺,而是因为短缺才计划。

      比如衣布匹,棉花在80年代以前一直面临棉花粮食争地的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南疆到北疆逐步培育棉花品种也搞了很久。

      一直要到70年代末杂交水稻,杂交小麦大规模推广以后,粮食播种面积才开始下降。省出来地给经济作物让路。

      化纤的引进也因为大三线建设而推后了。最后果子全给80年代摘了,然后一堆白眼狼出来埋汰辛苦种树的60,70年代了。看这些白眼狼就可笑,那么能耐,干嘛不去造个时光机给过去送送五鱼二饼呢?

      • 家园 人口都爆增了为啥不赶紧发展民生工业

        人口暴增消费品短缺算什么借口?做计划要是连这个都不知道还做什么计划?既然早就知道棉花跟粮食争地,为啥不赶紧搞基于煤化工的维尼纶,注意啊这玩意用煤不用油,朝鲜61年靠自己的力量就搞定了,中国是61年知道朝鲜成功了才打算搞,63年从日本进口的生产线,结果国产化的九大维尼纶厂投产要拖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么慢当然让80年代摘果子。既然国际上也没封锁,难度也不高朝鲜早早就搞定,拖了十几年发展这么慢到底怪谁啊?事实就是化纤发展得连朝鲜都远远不如,70年代中期九大维尼纶厂建厂时还得需要朝鲜提供技术支持,这叫什么事儿。朝鲜也就相当于中国一个省,要是维尼纶厂能早早象朝鲜这样60年代每省建一个,70年代初就能超过79年的化纤产量。至于说被建设三线耽误了,说得好像人家朝鲜不建设国防不发展军工似的。。。

        通宝推:笑看风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