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谁在北美的,比较清楚美国现在还有多少高端 -- 放牛郎

共:💬357 🌺2609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octeve当时感受很不好

                      我不敢说有没80%的功能(看手册目录是有的),仅仅是自己用的某几个函数,就给bug了。查网站、论坛,发现还得改某行源码重新编译。记得好像是写死了某个类型。

                      大矩阵的速度、存储上,的确比不上matlab(也是六七年前的经验了)。matlab优化还是很神奇的。感觉不仅仅是blas那么简单。

                      后来我就扭头投python了(现在用着用着,还是最老的c慢慢变多了)

                      程序不仅仅看程序员的一个点的“水平”,更要有管理来保证每个点上水平,保证一个面上的水平。曾经开玩笑的说最重要的是做到面向bug编程、面向丢异常编程、面向log编程、面向uml编程、面向业务经理编程、面向需求文档编程……算法的容忍度反而能饶饶。不是这个算法损失百分之几,那个百分之几,最后累积百分之十几;而是你块这是不是正经好好干活了,你还让不让别的模块干活了。

                      simulink、工具箱等,是省下了n多的业务经理、学校老师、工艺工程师。一定程度上,simulink扼杀了这些业务经理、工程师、教师的出现的可能,阻断了一个工作闭环,对于问题没能去深入体会。

                      去年自己写了个玩意,前两天正好发现百度的一个开源的类似东西,比较了之后很有优越感(尽管对于自己那个程序的短板、出错风险也很清楚)。问题是有没有一个管理者,指出百度东西里问题和缺陷、隐患,提出新的需求,而不是拿来用赶紧上线呢?将近20年前的《程序员》就说中国的环境浮躁,恐怕这依旧没有得到改变

                      • 家园 谈到这个,说两个笑话

                        1.

                        十年前兄弟我在某高校插班读研

                        有一门课,课堂上老师布置了用matlab实现教材上的例题。

                        我当时傻乎乎地用代码做例题,费了老鼻子劲,后来老师说用simulink可以很傻瓜地实现,吐血。

                        2. 后来参加工作,大英帝国南安普顿大学某教授到我们单位交流,在实验室看到我们有全本的matlab,就感叹了一句:你们真有钱,买了matlab这么多模块,我们学校根本都买不起,忒贵了。当时兄弟我在旁边只能讪笑

                        • 家园 但是另一方面

                          matlab的文档,要比很多教师的讲义更好

                          • 家园 这样也有个好处

                            当时那门课,我的同学都用simulink做,只有我用matlab苦哈哈写代码,副作用就是 对于那些问题的数学求解,我比其他同学的理解要深入得多

                      • 家园 百度开源的项目,可能是内部已死的项目。

                        在内部已死,停止开发。正好有开源项目数量KPI,所以就放出来了。所以就是没有管理者,没有开发人员,没有人指出软件里的问题和缺陷、隐患,提出新的需求。

                        这些年好些大公司在GITHUB上面放出这种死亡项目。看更新日期,如果自放出来后有一段时间都没有人更新代码,那就是这种为冲KPI而放出来的项目了。

                        通宝推:唐家山,
                        • 家园 可能是新kpi吧

                          去年年底更新的,正巧和我的那个几乎同时完成

                          去年年中还计划买百度的,报价服务又不理想,又不令人愉快,什么销售团队技术团队上来一堆,最后却推给我一个南开的学生。关键指标一个不告,定制要求无法满足,不知道是不是店大欺客了。

                          • 家园 如果是这样,就是没看上你了。

                            你的钱不够漂亮了😅

                            开始见面上一堆销售团队技术团队是接客操作。我们以前也喜欢拉其他部门的人来坐满会议室,戏称接客,由客户翻牌子。接客高级开发,干活实习开发,基本上是没看上,但吊着客户,有一单是一单,自生自灭。主力都在大项目那里了。

                    • 家园 真的,绝对的不可能

                      说到一些我的工作了。MATLAB里面不起眼的一个小函数足够一个专业的有工程背景的做程序的人干6,7个月了。以前做博士的时候的一个爱好就是自己写几个优化函数和MATLAB比,差个10%到20%基本上就没什么进一步提高的余地了(自己用C写的,没有进一步优化)。那种不起眼的东西大概有上千个吧。也不奇怪,MATLAB大概就雇了1000多个R&D,平均年薪10几万一周五天的在开发新功能。基础的矩阵计算谁都可以,剩下的各种模块可不是一日之功。

                      CAD不懂,但是有限元之类的软件水深多了。每一个模块都是几代人的心血。用教科书上的东西写一个,几天就够了,距离人家十万八千里。很多好的软件实际是工程人员实践之后反馈回去一点一点改出来的。是几十年数万用户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些公司里面的主力至少三分之一是中国人。缺的不是技术,是好的商业环境。当年中国差不多是和世界同时起步的,晚也就晚个10年八年(没啥影响,很多知名的大公司比这个还晚)。但是挣不来钱慢慢就都散了。

                      关键在于挣钱,如果军工出钱,非中国国产软件不用,砸个几十年什么都出来了。然后再慢慢民用化,还是有机会。

                      通宝推:本嘉明,达雅,
                      • 家园 优化是没有尽头的,拿这个来说意义不大

                        因为一个优化,可能也就是速度提高了5%,对于使用者来说意义不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已经放弃Matlab,改用Python,就是因为Matlab的不开放。

                        有限元分析,中国在文革时期就独立开发了,和EDA,CAD一样的路子。至于您说的那些单元打造了几十年,大家听听笑一笑即可。Cadence成立于1988年,这些Spice软件真的能够实际使用,发挥作用,已经是90年代后期的事情了,早期就真的是辅助工具。我的老师去香港读博士学位,一个素人毕业后区去美国搞EDA,几年后1亿多美元卖给Cadence,其中的门槛肯定有,但是说有多高,大家自己掂量。

                        摩尔定律时代,什么东西都飞快地贬值,不贬值的东西都是数学研究的结果,就好像MPEG2之类的东西,几十年前就发表了。所以不要把这些东西的价值估计得太高。

                        就算要抄也不难。苹果的操作系统MacOS内核,就是仿Unix架构,自己用代码重新写一个。那些模块,分离出其中的算法,用代码重新写一个。Matlab那些东西,找1000个工程师干1年,能够实现95%的功能或性能,我看没有问题。

                        还是那句话,美国商务部最懂产业。他们每季度调整对中国的禁售禁运名单。如果禁用工业软件能够take China down,他们早就干了,之所以不肯这么干,就是明白现在还能赚钱,还能利用优势地位继续发展生态圈,巩固自己的业界地位。真的禁了,1年不到就完了。以美帝宁可错杀1万也不放过1个的心态,迟迟不对工业软件动手,大家心里就应该明白。

                      • 家园 写一个我知道的工程软件的故事,也谈谈其难度

                        写一个我的老师的故事吧。

                        我的那个老师是当年公认的北大学霸。成绩几乎科科满分而其他人大概是80分就算好学生。他呢,大概上研究生就在做一个计算方面的程序,去美国了还做,后来回国当了教授还在做,我认识他的时候大概做了10几年了。据说后来也还是一直在做。

                        是什么呢?就是解线性方程组,叫AX=B。方法教科书都有,高斯消元。还有什么稀疏矩阵这些细节就不谈了。这个领域新方法层出不穷,但是一般来讲越新的可能很有效率,但是不够稳定。这个老方法效率还可以,但是公认最稳定。所以软件上还是倾向于使用这个老方法。

                        这个东西编程,如果找一个本科生,大概几个小时到一上午,大概不到100行程序。如果找一个研究生,可能做一个多月,成千到上万行程序。做计算这行业的,除非是瞎搞,一般的规律是程序写的行数越多,水平越高,效果越好。 他写了十几年,大概是几十万行,就这一个程序。效果嘛,大概就是如果拿出一个真正的工程问题,几百行的当场崩了,上千行的算几天然后崩了,他的大概十几分钟就做出来。

                        最后的结果呢?很多比他平庸的都很快顺利的评上教授了,就他40好几了还一直副教授。没办法,文章不够。最后还是系主任帮忙,硬是带着他弄了几篇水文章给提上去了。

                        一个程序就是10几年。而在有限元这个领域,这样的东西多得是。 没有一个好的回报机制就谈很快就能赶上是太自大了

                        通宝推:放牛郎,方平,花大熊,东海后学,epimetheus,达雅,
                        • 家园 工具软件背后是三观

                          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体现出的是设计师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路和方法,就好像忙总说的,搞懂一门课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这门课讲一遍,你能讲明白,就证明学明白了,讲不清楚,就证明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

                          • 家园 这个学习的方法最早提到的应该是费曼

                            简单来说是以输出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这一点搞软件开发的体验特别深刻,对某些新技能的学习,做一个项目下来就行,见效非常快!

                        • 家园 再讲一个软件的故事

                          这个有点太具体了,但是也算不错的一个例子。

                          数值计算需要划分网格,这在很多软件里就是点一个按钮的动作,后面的水可是太深了。具体就不说了,就说一个美国老头的故事。

                          他做的软件名字叫Truegrid,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他这一辈子的工作就是写这个软件,改这个软件,成立一个公司卖。公司就他一个人加上几个负责IT或者销售的(我的感觉)。

                          他这个东西写了至少大概40多年了吧。方法很独特,界面做的极烂无比。一眼就回到了90年代初鼠标还不太普及的年代,基本和window 3.0一个效果。 但是有几个绝活,有时候还真的得捏着鼻子用。一次我见到他本人,大概60多,快70了。随便恭维几句,就说“您的软件的XX功能真的是很厉害啊,是怎么做到的啊?”老头一听激动了,少侠好识货啊,我写了七,八年,好十万多行呢。啥?我还真没想到就那个功能要这么费劲。我还想着自己花一个星期写一个呢。

                          其实这些例子还有很多,我所用的那些工程软件,了解的越多,敬畏之心也就越甚。

                          通宝推:放牛郎,方平,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