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求助】关于人口和生育的一些疑问 -- 审度

共:💬595 🌺3013 🌵5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来,骂一下翟振武给我看看

            你写500字一篇文章骂翟振武,我就承认你不是卧底。

            否则的话,天天骂死掉的邓小平和高龄的宋健这俩死老虎,却

            对刚刚误导了最高领导人的翟振武这个活老虎坚持不骂,你怎么

            解释呢?

          • 家园 我呸你是你硬把幸福生活强按我等头上

            关计生什么事?那个贴没人谈计生。

            • 家园 你是因为人口问题恨我,我没强加你幸福,不要何患无辞!

              谈前30年的贴多的是,我说的是你爬过的楼。认可前30年成就的帖子,比我突出的多的是。 只有我这个贴,你上来啐口水。我也可以把我这个贴子复制在这里,看看这个是不是所谓的“强加”你“幸福”,看看这个帖子是不是实事求是!

              该贴讲的是70年代的福利,全部内容见下

              “没有三座大山!

              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比改开时候高。

              医疗:公费医疗,但农村可能水平低。

              住房:钢铁水泥没有大爆发,在低水平程度上保障。”

              该贴内容只是事实描述,你能看出这贴有“强加”你幸福?你是何患无辞嘛。再说这贴,在西西河里,讲70年代的,在你爬的很多楼里不算很突出吧,结果你史无前例地 呸起来,不装理中客了。我如果不是用东东山发这个贴,用”西山“名字来发这个贴,你也就放下了,否则你爬的楼不够你呸的。

              为了人口转向问题,如此情绪化。我当然能够推测你的身份。既然屁股这么重,烦请你以后不要再装理中客来忽悠河友讨论人口问题了,直接亮屁股就是了。

              • 家园 我恨你?我不恨你,我恨你干吗呢?

                我只是不同意你说重奖快生。这就恨你?如果意见不同就恨,人没恨完我就死翘翘了,我还没60呢,目标都没完成。想多了。

                在别人责骂前三十年时,我站出来反驳。你把前三十年说得如花时,我也同样驳。你说的那三个“没有三坐大山”,没有限制条件,我当然认为包括我在内。第一个,六七十年代农村失学缀学儿童很多,第二三个我不知道何物。所以我呸你,呸你不知民间实情。

                前三十年穷,跟前三十年伟大,不矛盾,事实上是并存的。不妄自菲薄,不文过饰非,这是应有的态度。

                • 家园 数据:70年代的就学率是高于80年代的

                  你说的”6,70年代农村的辍学率高“,其实70年代的入学率是高于80年代的。你就是不信,带着有色眼镜看那个年代。告诉你真实情况,你还难以接受,可见那个时代黑的多惨。

                  七十年里,最无法被否定的一点,是在基础教育。如果更准确的说,是”农村基础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教学场所,二是师资力量。农村小学和初中的校舍问题,其实并不算大问题,可以因陋就简。真正让农村小学建立不起来的,是缺少农村小学初中老师,主席动员知青下乡,下乡的知识青年,很多成为了农村的小学初中老师,这才解决了师资问题。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66779568/

                  这个表里可以看到,各个年代的入学率,小学升学率,1970-74是94%,1975-79是96.8%,1980-1984是93.9%,掉下来了。更为显著的是小学升初中,1970-74年升学率是71.5%,1975-79年是90.6%(是个农村初中广泛开办的时期),1980-1984年是75.9%,1985-1989年是68.4%,掉到新低。

                  不看数据,不知道80年代在教育和科研上的倒退,就不知道之前被黑多惨。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坦率说,在某些人眼里,农村人不知算不算人。

                    我一向说中国共产党第一大功德是真正的普及教育。

                    从我的经历,包括小时和后来读书工作了解的情况,我估算80以上,90以下。很简单的,一两块钱学费对农村来说不是小数目,少了一个劳动力又会导致经济损失。对农村人来说,能走路的就是劳动力。

                    当然,从数据上来说,以你的为准。

        • 家园 再理一理计生时间线

          1962年国务院发文提倡计生,64年成立国务院计生委,72年明确提出实行计划生育,73年要求晚稀少(我认识的独生子女最早为74年)。

          80年提出一胎化,并于82年立法。90年代计生达到严苛的顶峰。04年取消农业税后计生力度放松,11年全面双独二孩,13年全面单独二孩,15年全面2孩,21年3孩。

          红尘河友,“急匆匆3孩”一说,怕是出自媒体报导的所谓“普查数据一出,就急匆匆开放3胎”的说法吧。

          也不要小看天下英雄,现在的人口结构,不在意料之中?计生导致养老问题,应该说计生导致养老金问题可能更合适点。大规模提出养老金支付问题,是2000年前后,当时社保远远还没普及,相关机构一直说养老金支付没问题,媒体一直说有问题。这里多说一句:一直有人推动社保资金入市,说是让社保资金增殖。

          红尘河友,“谁说人口自由发展,从六十年代末就开始提倡计划生育,合着在你眼里一胎化极端生育政策才是计划生育政策,其他都是自由发展人口。”是说我(跟达雅)吗?

          • 家园 时代就是这么变化的

            首先老兄就不应该人云亦云说当年计划生育等于一胎制。事实情况是城市一胎制,大部分农村实行合法1.5胎,就是头胎是男孩就此打住,头胎是女孩可以马上或拖后几年生二胎,二胎之后就属于非法生育了。我的八九十年代生育的堂表兄弟姐妹几乎都这样合法生了一胎或两胎,唯一例外是大伯父家的小女儿,她先生了两个女儿,后来逃生了一个儿子,害得我大伯父被抓进乡里蹲了两天。

            其实当年制定政策想法也简单,城真居民往往有退休金,可以不指望儿女在经济上养老,所以儿子女儿无所谓,一个够了。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按传统依靠儿子养老,所以依靠1.5胎政策能相当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当年的退休金和现在的退休金制度完全不一样。80年代的退休金是从工作单位拿的,只要工作单位能维持下去,就可以拿退休金。工作单位能否维持主要看经营情况,工作人员的补充从来不是问题,工作人员的子女想顶替进来,社会人员也想进来,就算这些都没有了,还可以去农村去招工,农民被招上工了那可得谢天谢地。所以当年国家工作单位的退休金发放和人口增减几乎脱钩。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逐渐推行社会统筹式退休金,这种退休金模式就和人口增减息息相关了。说白了第一批拿社会统筹退休金的人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但是并没有交养老保险金到现在这个系统,所以他们拿的钱是第二批人交的,第二批拿第三批的钱,以此类推,如果前一批的数目比后一批大,这系统就出问题了。解决办法不外乎一增加生育,永远让后一批比前一批人多,二推后退休年龄,三降低退休金。二和三都是得罪人的事情,当政者都想避免,所以就在一上想办法,但是一也不容易。

            说实话,不管老邓还是宋健,我认为他们没有料到中国的退休金制度会发生这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宝推:普鲁托,
            • 家园 你确定九十年代

              农村可以大部分都是1.5-2孩吗?那些残忍的百日无孩的事可是发生在九十年代

              • 家园 我说的1.5胎,不是1.5-2胎

                具体是一胎或两胎,平均下来是1.5,我不知道你从我的帖子里怎么会读出1.5-2胎?百日无孩这些事在我老家没有发生过。我在网上查了一下1991年发生在山东聊城的一些县。说实话,我这几年去过好几次济南,山东人自己都反映山东执行中央政策非常严格,经常还超过中央的要求。

                • 家园 知道幸存者偏差吗?

                  你身边发生的事不代表计生全部,整个九十年代计生一直处于高压状态,那帮计生发明准生证,哪怕你符合计生条件如果没有准生证也不容许生孩子。山东服从组织高,那么遍布全国那些九十年代计划生育红旗县又如何解释呢?

                  • 家园 我们讨论的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是执行中的偏差

                    你自己去网是看看,当时政策是什么样的。我看到的信息是,全国城市实习一孩政策,各省市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差别。其中四个直辖市和四川,江苏实习一孩政策。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甘肃等19个省区实行一孩半政策。

                    海南、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5省区实行二孩政策。你说是不是大部分农村实行一孩半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中当然有偏差,既包括各地的土政策,也包括各地的执行严格程度。有的地方很严格,有的地方超生现象很普遍。你主要看到了严格甚至残酷执行的例子,也要看看超生的例子。比较著名的如排球女将朱婷家,她来自河南,1994年出生,是五个女儿里的老三,大概可以估计她妈妈在整个90年代生了五个孩子。我就顺着2016年的奥运冠军随便找找。跳水林跃,广东潮州,91年出生,城镇人口,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这可是两个男孩。举重邓薇,福建龙岩农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符合一孩半政策。举重石智勇,广西桂林农村,1993年,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也不符合一孩半政策。举重向艳梅,湖南保靖农村,1992年,四个姐妹,就算她家是土家族,也超过政策规定。举重孟苏平,安徽马鞍山农村,1989年,下面还有一个弟弟,符合一孩半政策。竞走刘虹,江西吉安农村,1987年,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不符合一孩半政策。

                    根据我对里约奥运冠军的不完全统计,一孩半政策当年确实在广大农村执行。在南方农村还经常有松动或者执行不严格。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