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房地产危机的责任银行要负一半 -- 独立寒秋HK

共:💬267 🌺1171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央行的货币政策报告提到

          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没钱市场垮了,就不是健康发展了。

          所以,央行的倾向很清楚,对房地产的高压政策大概率放松,现在的不确定只在于这个放松到什么程度,目前市场主流的看法是:边际放松的可能比较大。就是不大放水,而是针对性放水,例如支持刚需、改善性住房,缩短银行放款时间等。

          • 家园 房贷指标红线还要不要?

            这个事情是花了很大权威去推动的,不要指望管理部门会唾面自干!继续推动炒房。最多就是鼓励刚需,但是也不能超过房贷指标红线。

            • 家园 不是推动炒房

              政策放松也不是为了支持炒房,而是为了“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政策紧或者政策松都不是决定的,而是要跟着时势变化,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否则不就成了教条了吗。

              过去收紧房地产市场融资是对的,因为高杠杆占用了太多资源,制造了贫富分化,损害了市场公平,抑制了创新能力,只会造成经济的虚胖,内里其实不堪一击,对中国的长远发展不利。现在放松房地产政策也是对的,因为过于急促和严厉的政策实际上有可能造成房地产市场的危机,进而威胁经济和金融系统,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对中美博弈中的中国地位不利,对稳定私营企业信心、凝聚人心不利。

              因此,审时度势,把中国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国家利益放在一切考虑的前面,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顾虑。

    • 家园 还真的不关国内银行的事

      国内银行自十年前就开始严控房地产开发贷。 银保监会对银行向地产商贷款制定了严苛的监管条例。地产商出钱拿地,银行出建设资金,地,在建工程及将建好的房子都要抵押给银行。卖房款也必须优先还银行。

      房地产开发贷也不是各大行的主要贷款方向。以建行为例, 房地产贷款只占总贷款的百分之四。

      点看全图

      恒大的上万亿贷款中, 国内银行只占大概1600-2000亿。 其中300亿来自风控极差的民生银行。

      点看全图

      由于国内银行被严控,恒大大部分的资金来自信托 (~3000亿) 和国外债券 (~2000亿)

      通宝推:老调重弹,外俗内正,愚弟,白玉老虎,潜望镜,普鲁托,
    • 家园 厚颜请教寒秋兄

      都说货币棚改推动房价翻翻。想请教一下货币棚改如何推动房价翻翻?还有你提出银行放贷导致高杠杆,怎么得出的结论?

      • 家园 理解这个需要了解一点市场心理

        棚改主要是货币化,过去拆迁一般是补给同样面积的房子。棚改是算个价给钱,那些拿了钱的拆迁户就用钱去买房,市场心理一般倾向羊群,一看这么多的钱出来买房了,投机者就跟进炒房,于是房价就飞涨了。

        银行房贷导致高杠杆,主要是银行自己放得很松。譬如说地产商买了块地用了一亿,然后过了几个月隔壁一块同样面积的地涨到1.5亿,开发贷一般可以贷到评估值的70%,1.5亿的70%就是1.05亿,就是说只要地价上涨,理想情况下房地产商是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完全套回第一块地的投入资金的,这个游戏玩多几次,杠杆就越来越高了。

        假如说银行只能贷给评估值的50%或者干脆只贷给实际投入资金的50%,地产商根本搞不起来杠杆。

        • 家园 棚改一开始并不是货币化

          政策有个过程。

          棚改一开始就是个民生工程,主要是为了改善危旧住房、破房烂院,户距拥挤不堪,公共设施无法配套,消防出行、生产生活存在明显公共安全隐患的旧村旧城。小强在辽宁搞棚改用过货币化政策吗?

          棚改政策是小强的政绩,在他当上总理之后,准备把棚改经验推向全国。

          一开始,棚改的思路和辽宁棚改一样是置换思路。就是把主要危旧住房的人搬出来,异地安置。

          但是在推广全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阻力,原因很简单,不是每个地区都是辽宁。有些地方危旧住房根本就不住人,就是占着地皮等拆迁。各地的土地性质很复杂,你见过一栋楼,一半是国有土地一半是集体土地的吗?

          在2015年的时候,棚改已经走进了瓶颈,各地因为拆迁造成的社会矛盾特别大。

          然后,权威人士出手,棚改从1.0变成2.0,思路很简单,就是“涨价去库存”,国务院在2015年颁布文件,要求提高货币化补偿的比例。

          一开始货币化的步子迈得比较小,各地开始学习的是代币政策,就是房票政策。拆迁户可以用房票去换购现房。这时候房价受到刺激,开始上涨。

          再后来,权威人士觉得不过瘾,多次开会,房票直接变成现金,房价一飞冲天。

          现在整个政策的走向,就被人简化成,棚改=涨价。

          通宝推:veridical,四十千,
          • 家园 购买社会服务,谁推的?

            货币化棚改不过是房子问题上购买社会服务。

            还说过治病要靠商业保险,大力推进医院非公化。

            购买社会服务当然爽,一方该干事的不用干,一方权钱两得。

          • 家园 2014年4月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2014年3月底,李克强视察辽宁。他去了中国农业银行,离开中国农行时,李克强回过头来,叮嘱中国农行负责人,要求加大对棚改的支持。全程陪同李克强考察的,还有时任辽宁省长陈政高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

            回到北京,2014年4月2日,李克强召开了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策棚改加速。对于此前棚改的不温不火,各方反应是没有资金,本次会议决定在实物安置(拆迁后给房子)之外加大力度货币安置,即先给拆迁费再行拆迁,这一资金由中国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以贷款形式发放"

            会议强调,加快棚户区改造,让亿万居民早日“出棚进楼”,是改善民生的硬任务,也可以有力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今年要更大规模推进棚改,必须抓住资金保障这个“牛鼻子”,把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尤其要发挥好依托国家信用、服务国家战略、资金运用保本微利的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为棚改提速提供依法合规、操作便捷、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保证棚改任务的资金需要,并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会议确定,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通宝推:秦波仁者,陈王奋起,
            • 家园 我查找了当时的新闻报道

              又翻阅14年的相关文件。

              可以很明确的说,在14年的时候,棚改还是实物安置为主。

              14年的国务院会议,提到棚改,只说抓住资金保障。这和货币化补偿完全是两码事。

              另外,还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棚改货币化比例提高是在2015年,当时的提法是两条腿走路,货币化和实物并重。

              你正文部分提到的,

              本次会议决定在实物安置(拆迁后给房子)之外加大力度货币安置,即先给拆迁费再行拆迁,这一资金由中国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以贷款形式发放"
              找不到出处。

              • 家园 原文出处

                《李克强力推民生铁项 中国棚改现重大纠偏窗口》

                发表于2018-07-19。

                如果点不开,原文部分截图:

                点看全图

                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其实是截图中最后那段,及展开的分析:

                前述中国国开行负责人称“中央对棚改有一定的看法”,就是指的上述两点考量,因而可以说,中国棚改重大纠偏窗口已经出现,只待中南海下最后的决心。

                中国棚改将数以百万千万计的贫困民众安置到了窗明几净的新家,其成绩不容否定。但为什么有着惠民生初心的棚改项目到头来在执行层面却严重走了样呢?

                这当中有两点原因。一是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国国有企业一样,存在预算软约束顽疾,因而存在资金饥渴症,正是这一内在动机使得地方政府将什么不沾边的项目都包装进了棚改篮子,以获得资金。二是中国地方政府存在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因而千方百计推高地价,在此机制之下,棚改货币化安置所释放出来的资金就极其巨大,这又怎么可能不推高房价呢。

                因而,要使中国棚改不变形不走样,需要斩断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以及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这已经是涉及财税改革和中国系统化改革的事了。自江朱谢幕以后,中国这一系统改革停滞已久。

                实际上,这段论述就是把棚改走样、推高房价的板子,打在地方政府屁股上了。

                至于“中央对棚改有一定的看法”那句话之前的不到一年半,国务院尚自公开为宣传棚改为德政、民心工程,其中提到的中央领导人,唯有李克强:

                点看全图

                而2014-2015年,还是习李体制,从相关中央人事任免即可看出:

                《李克强得力干将履新住建部 或改变楼市调控思路》:

                原辽宁省长陈政高日前履新中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一职。分析指出,辽宁较早开始棚户区改造,一直在辽宁从政的陈政高此次就任住建部,意味着住建部门工作重心可能将更多向棚户区改造倾斜。

                  “陈政高同志任中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免去姜伟新同志中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职务。”住建部网站5月4日发布的上述消息引发关注。

                  新任住建部“掌门人”何许人也?公开简历显示,陈政高出生于1952年,辽宁海城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辽宁省内任职,自2008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党组书记。

                  值得注意的是,2004-2007年,在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任辽宁省委书记时,陈政高曾任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等职。李克强在辽宁省任职期间,曾大力开展棚户区和工矿采空区住房改造工作。陈政高在任职辽宁省长之后,其在全省范围内也推行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作。

                  “辽宁是中国进行棚户区改造最早的一个省份,每年改造的规模、数量和面积也最大,其取得棚户区改造经验也比较多。”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路兴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一直在辽宁从政的陈政高此次赴任住建部,可见将有助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推进。

                  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作为李克强的旧部,陈政高应该会比较好地领会和执行李克强对房地产调控的思路。

                通宝推:老调重弹,燕人,秦波仁者,
                • 家园 铁板钉钉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科长还是那科长

                • 家园 海外报道,我就不讨论 -- 有补充

                  我只做参考,不做证据。

                  就以你引的这篇海外报道来说,和国内正式报道以及相关文件存在一定偏差。我只能以国内报道为准。

                  以棚改作为成绩的,不止是小强。一些相关的报道,政绩已经是算到11身上。类似这样的宣传,比比皆是

                  在11的直接关心和推动下,棚改工作在全国各地扎实推进,短短几年时间,上亿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充一句 -- 补充帖

                  海外报道分析里,有些话算有些道理。

                  比如说地方政府将什么不沾边的项目都包装进了棚改篮子,以获得资金。

                  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是要说什么都不沾边,就看怎么理解了,都是为了民生。

                  资金饥渴,确实是痼疾。我不好说是好是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