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新冠后遗症 -- 菜根谭

共:💬103 🌺909 🌵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整理】新冠后遗症 -- 有补充

    审度:疫情,疫苗,胶白兄再来一个后遗症?

    @审度

    审度兄命题作文,个人也比较关注这个问题,虽然材料一直不算充分,我还是抛砖引玉,写一点。目前新冠后遗症的研究报道还不多,可能也有些政治压制的因素。

    新冠病毒算是新病毒,与ACE2受体绑定,入侵人体。所以一切存在大量ACE2受体的器官都算攻击对象,定义为肺炎主要还是肺是最重要被攻击的对象,但实际被影响的器官不仅仅在肺。新冠肺炎发作时,更有些像微细血管性病症,产生微细血栓,肺部积液,进一步影响气体交换,血氧饱和度下降,症状长期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ACE2受体在心脏,睾丸中也很多,所以心脏损伤和生殖功能也可能收到破坏,还有报道说新冠病毒能穿透血脑屏障。

    我说几点我比较确认的后遗症信息:

    1, 后遗症确实存在,基本是还是跟当时症状轻重有关,但是轻症中也存在,比例在15-30%;

    2,后遗症时间:有些损伤,比如肺纤维化,激素治疗造成的骨质疏松可能会是终身的;大部分症状会缓解,部分患者的症状一直持续(有小报消息说,打疫苗有助于缓解新冠后遗症)。

    2,后遗症以肺损伤为主,主要是肺纤维化,引起病人容易乏力,头疼,心跳过速,呼吸急促等,劳动能力下降,有些症状可以持续超过6个月甚至1年,叫long COVID;

    3,心脏后遗症已经有研究用MRI确认,主要损伤还是类似于心肌炎;

    4,部分患者有脑部后遗症包括智商下降,脑雾等;这一点统计上确认了:还有些精神症状,比如焦虑,注意力下降等;

    5,生殖系统后遗症在研究中。

    另外,新冠患者存在复阳的问题,前期武汉复阳病例大多数没有传染性,国内的政策是定期健康监测即可。近期广州delta病例发现复阳病例有传染性,所以如何管理也是个新课题。

    通宝推:假设,阴霾信仰,真理,朴石,bluestarry,海峰,方平,桥上,qianji,唐家山,hwd99,回旋镖,尖石,和平共处,尚儒,宝特勤,审度,梓童,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6)
    家园 新冠对免疫力的破坏与重复感染

    [URL=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126966]新冠病毒可以形成合胞体杀死淋巴细胞,从而破坏免疫力[/URL]

    新冠的重复感染是可以发生的,并且已经发生,印度,秘鲁和巴西可能都在重复这个感染—-》免疫—-〉再感染的过程。

    两者结合是个蛮可怕的场景,每次感染都会把免疫力破坏一部分,症状可能会越发严重,直到人坚持不住。

    通宝推:hwd99,白玉老虎,审度,
    家园 【转发】不止是肺炎:新冠病毒可严重损害多个器官和组织

    不止是肺炎:新冠病毒可严重损害多个器官和组织

    血栓,凝血危机

    肾损伤

    胃肠道并发症

    多器官疾病

    通宝推:bluestarry,审度,
    家园 【转发整理】拍照稀烂帮帮主:新冠后遗症与社会负担 -- 补充帖

    这个后遗症本来是 @审度 兄给我布置的作业,一直完成不好。

    偶尔读到知乎拍照稀烂帮帮主的这个连续4章的大作,写的太好。

    我转发过来和大家共享,如有版权纠纷,请找铁手。

    为帮助阅读,我从拍总的文章中提取出一些观点,如果要追查来源,就到下面他的微信文章里去找吧。

    1. 感染新冠后,28天内死亡率1.6%;

    2. 潜在减寿年数(PYLL), 俄罗斯>2岁,美国1.7岁;

    3. 新冠危重病例(大约6-10%)即使痊愈后,在6个月内:30%患者死亡; 另有 40%失能(无法站立,无法行走,无法自己洗澡等)

    4. 轻症患者后遗症: 大批患者存在后遗症,感染30天后,患者死亡风险是对照组1.59倍,使用门诊可能性上升47%;虽然大部分后遗症会消失,但是部分后遗症会长期化,瑞典已经有3%的人口处于长期嗅觉失常。

    5.对生殖的影响:产妇死产风险是对照组>1.9倍;产妇死亡风险暴涨22倍;10%的孕期感染婴儿神经发育迟缓;IQ值从100下降至78。

    [独家原创]病死率不到1%的新冠病毒感染症,危害到底有多大?

    [独家原创]病死率不到1%的新冠病毒感染症,危害到底有多大?(续一)

    [独家原创]病死率不到1%的新冠病毒感染症,危害到底有多大?(续二)

    [含焦量7.0]病死率不到1%的新冠病毒感染症,以及传宗接代……

    通宝推:hwd99,桥上,不如安静,心有戚戚,桥上,阴霾信仰,审度,
    家园 【整理】Nature: COVID-19 患者的生物加速老化 -- 补充帖

    Accelerated biological aging in COVID-19 patient

    总之,得一次新冠,要损失一定的表观遗传寿命。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刚刚发表的Nature文章。

    google机翻的摘要:

    实际年龄是感染 SARS-CoV-2 和严重 COVID-19 的危险因素。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可能会改变表观遗传年龄。然而,COVID-19 中的表观遗传老化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使用 EPIC 甲基化阵列对来自 232 名健康人和 413 名 COVID-19 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了 DNA 甲基化分析。通过将表观遗传时钟和端粒长度估计器应用于个体的甲基化谱来确定每个个体的表观遗传年龄。计算并比较组间的表观遗传年龄加速度。我们观察到表观遗传时钟与个体实足年龄之间的强相关性(r  > 0.8, p < 0.0001)。我们还发现,在健康个体和感染非严重和严重 COVID-19 的患者的连续血液样本中,表观遗传衰老和端粒磨损的速度越来越快。此外,纵向 DNA 甲基化谱分析发现,在某些患者的晚期临床阶段,COVID-19 综合征引起的表观遗传衰老的积累可能会部分逆转。总之,加速的表观遗传衰老与感染 SARS-CoV-2 和发展为严重 COVID-19 的风险有关。此外,COVID-19 引起的表观遗传老化的积累可能导致幸存者出现 COVID-19 后综合征。

    点看全图

    通宝推:白玉老虎,bluestarry,心有戚戚,审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整理】病例报告:新冠感染导致的小儿急性肝衰竭 -- 补充帖

    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 Due to Type 2 Autoimmune Hepatitis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Infection: A Case Report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最新文章...

    不知道张网红神医怎么讲?

    狗狗机翻:

    尽管肝酶升高在患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 (SARS-CoV-2) 感染的住院儿童中很常见,但小儿急性肝功能衰竭是 COVID-19 疾病的一种罕见表现。我们描述了一名 3 岁以前健康的女性,她因 2 型自身免疫性肝炎而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之前有轻微的 SARS-CoV-2 感染。病毒性肝炎检测呈阴性,患者不符合儿童多系统炎症性疾病 (MIS-C) 的诊断标准。肝活检显示急性亚大块肝细胞坏死伴有活跃的 CD3+ T 淋巴细胞浸润,没有纤维化或慢性肝病的证据。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和氨水平快速恢复正常,并且避免了肝移植。该病例强调了 SARS-CoV-2 感染与随后发展为急性肝衰竭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之间可能存在关联。

    Abstract

    Although elevated liver enzymes are common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infection, pediatric acute liver failure is an uncommon manifestation of COVID-19 disease. 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3-year-old previously healthy female who developed acute liver failure secondary to type 2 autoimmune hepatitis preceded by mild infection with SARS-CoV-2. Testing for viral hepatitis was negative, and the patient did not mee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disease in children (MIS-C). A liver biopsy showed acute submassive hepatocyte necrosis with brisk CD3+ T lymphocyte infiltration and no evidence of fibrosis or chronic liver disease. Treatment with high-dose methylprednisolone resulted in rapid normalization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and ammonia levels,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avoided. This case highlights a possible association between SARS-CoV-2 infection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presenting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通宝推:心有戚戚,审度,
    家园 【转发】美国人均预期寿命降至1996年以来最低水平:76.1 -- 补充帖

    美国人均预期寿命降至1996年以来最低水平:76.1

    亚裔美国人人均寿命仅仅下降0.1岁,真是标杆。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下降了近3岁,跌至76.1岁,这是自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国原住民的预期寿命前景最为黯淡,到2021年下降了6.6岁,为65.2岁,这与1944年美国总体人口的水平相当。

    戈德曼说,种族歧视、贫困和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等因素加剧了美国原住民预期寿命的下降趋势。报告显示,美国白人的预期寿命减少了1岁,黑人则减少了0.7岁,西班牙裔美国人的预期寿命轻微下降0.2岁至77.6岁,亚裔美国人的预期寿命下降0.1岁至83.5岁,是所有种族群体中最高的。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整理】论文预印本:艾滋与新冠的距离仅差一种常见的淋巴细胞

      AIDS and COVID-19 are two diseases separated by a common lymphocytopenia

      这篇文章2020年7月就预印本了,但是一直没见过正式发表。

      所以:1. 可能这篇论文有严重科学问题;2. 可能这篇文章被压制。

      读者是否相信请自负其责。

      作者们比较了184名艾滋病患者和110名新冠患者,发现新冠病毒对免疫系统破坏严重。

      机翻:

      HIV 和 SARS-CoV-2 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危险和威胁生命的两种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为了更好地分析两种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差异,我们比较了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 (FCA) 测量的 AIDS 和 COVID-19 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这些患者转诊至我们的大学医院。对总共 184 名 HIV 感染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检查,收集了 FCA 的结果,并与在实际爆发期间检查的 110 名 SARS-CoV-2 感染患者中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与 AIDS 患者相比,我们观察到两种疾病中 B 细胞的减少相当,而 COVID-19 中 T 细胞的总量减少更严重。对 T 细胞亚群的分析表明,CD4+ 细胞计数有相当程度的减少。相反,在 CD8+ 计数中观察到它们之间的显着差异。在 AIDS 患者中,CD8+ 细胞比正常人略高,而在 COVID-19 患者中,CD8+ 细胞计数显着减少。因此,CD4+/CD8+ 比率在 AIDS 中非常低,在 COVID-19 患者中高于正常值。这两种疾病的 NK 细胞都减少了,但与 HIV 感染相比,SARS-CoV-2 感染会导致更严重的减少。总之,HIV 和 SARS-CoV-2 病毒都会引起淋巴细胞计数的重大变化,它们之间存在显着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与艾滋病患者相比,COVID-19 患者的 T 细胞总数,尤其是 CD8+ 亚群的绝对数量较低,而 CD4+ 在两者中都以相似的水平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宿主免疫系统对这两种感染的反应不同,但它们对 CD4+ T 细胞群的血清水平有相当的下降作用。讨论了 T 细胞活化和血清消耗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的意义。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对这两种感染作出反应的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定义它们的作用机制并设计特定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讨论了 T 细胞活化和血清消耗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的意义。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对这两种感染作出反应的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定义它们的作用机制并设计特定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讨论了 T 细胞活化和血清消耗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的意义。关于免疫系统如何对这两种感染作出反应的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定义它们的作用机制并设计特定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HIV and SARS-CoV-2 are responsible for two of the most dangerous and life-threatening infectious diseases of our times. To better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immunological response elicited by the two infections, we compare the alterations in the lymphocyte subpopulation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FCA) in both AIDS and COVID-19 patients, referred to our University Hospital. A total of 184 HIV infected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examined and the results of FCA collected and compared to those obtained in 110 SARS-CoV-2 infected patients, examined during the actual outbreak. We observe a comparable reduction in B cells in both diseases and a more severe reduction in the total amount of T cells in COVID-19 as compared to AIDS patients. The analysis of the T cells subpopulation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comparable reduction in the CD4+ cells count. Conversely,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is observed in the CD8+ counts. In AIDS patients the CD8+ cells are slightly higher than normal, while in COVID-19 patients the CD8+ cell count is markedly reduced. As a result, the CD4+/CD8+ ratios, is very low in AIDS and higher than normal in COVID-19 patients. The NK cells are reduced in both diseases, but SARS-CoV-2 infection causes a more severe reduction compared to HIV infection. In conclusion, both HIV and SARS-CoV-2 viruses induce major changes in the lymphocytes count, with remarkabl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total absolute numbers of T cells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CD8+ subpopulation, are lower in COVID-19 patients compared to AIDS ones, while the CD4+ are reduced in both at similar level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ost immune system reacts differently to the two infection, but they are responsible of a comparable dropping effect on the serum levels of CD4+ T cell population. The meaning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of th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T cells activation and serum depletion are discussed. The knowledge on how the immune system reacts to these two infections will be useful to better define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to design specific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 家园 【整理】Nature Med: 新冠引起的长期神经系统改变

      Long-term neurologic outcomes of COVID-19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原文。

      总结下:

      数据来源: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

      参与人员:

      1160万参与者

      --其中15万4千新冠感染者

      --560万同时段控制组

      ---580万历史控制组

      结论:

      长期神经系统病变风险上升42%,到7%左右的发病率(原为5%左右)。

      • 家园 观察者网也注意到这个论文了

        比我晚了一天

        [URL=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2_09_24_659366.shtml] 最新研究:以此推算,美国660万人因感染新冠出现脑损伤[/URL]

        【文/观察者网 周弋博】

        据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9月22日,美国研究团队报告称,与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相比,感染过病毒的人在一年后出现脑损伤的风险要高出7%。

        据报道,这项耗时一年的研究分析了数百万份隐藏个人信息的医疗记录,共评估了44种不同疾病患者的大脑健康情况,研究报告现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

        该团队估计,大约660万美国人的脑损伤与曾经感染新冠有关。该研究报告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齐亚德·阿里(Ziyad Al-Aly)表示,“研究结果显示了新冠病毒破坏性的长期影响。”

        点击查看大图

        路透社报道截图

        经检索,这篇研究报告题为《新冠病毒对神经系统的长期影响结果》,作者为埃文·徐(音译)、谢燕(音译)与齐亚德·阿里,研究单位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退伍军人医院。

        据报道,该团队研究了从2020年3月1日到2021年1月15日期间被检测出新冠阳性的15.4万名美国退伍军人的医疗记录,并将这些记录和与560万名在同一时间段内没有感染新冠的其他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比较。

        此外,该团队还使用另一组580万名在美国疫情爆发之前的患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对照分析。

        据阿里介绍,在此之前的相关研究所的疾病范围更小,研究对象也主要为在住院患者,而他们团队的研究对象同时包括了住院和非住院患者,共评估了44种不同疾病患者的大脑健康情况。

        相关结论显示,与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相比,感染过这种病毒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要高出50%;癫痫发作的可能性高出80%;出现焦虑或忧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高出43%;罹患头痛的可能性高35%;出现震颤等运动障碍的可能性高出42%。

        此外,记忆障碍是新冠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与对照组相比,感染过新冠的人出现记忆问题的风险要高出77%。

        总得来说,与从没感染过新冠的退伍军人相比,处境类似但曾确诊新冠的退伍军人发生脑部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机率要高出7%。

        该团队表示,这意味着大约有660万美国人因感染新冠而出现脑损伤。

        “我们的研究全面描述了新冠病毒对感染者的神经系统的影响,为越来越多的(新冠后遗症)证据提供了补充。”阿里说,“研究结果显示了新冠病毒破坏性的长期影响。”

        “考虑到新冠疫情庞大的规模,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协调一致的全球、国家和区域应对战略,但到目前为止,这种战略是缺失的。”

        • 家园 相当不错的研究。既然是学术论文,

          当然可以按照学术圈的方式较真了。

          这个研究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特别是最重要的图5、图6给出了什么线索?

          • 家园 那是相当可以讨论实验设计啊

            不过我可不是这个圈的

            😁

            对我来说,这个文章就是个科普文

            我自己又不搞这种文章,也不做数据挖掘

            简单瞅一眼结论我行,仔细分析实验设计就不是我这种半外行能干的了

            坐等 夕兄专业分析

            • 家园 我们讨论后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对照的选择

              对照组的样本数量是感染新冠组的50多倍,是极为罕见的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的是美国退伍军人的医疗数据,由于是单一的(军方)保险支付,是美国可以得到的最好的医疗大数据。

              单看2019年数据有600多万人次就医记录,从其中选取15万多新冠感染病人做病例组,剩余的基本上都纳入对照组了。这造成两组的基线健康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比如新冠病例组的肥胖比例达到54%,而对照组只有42%;病例组高血脂占59%,对照组只有46%。这些都是发生脑血管意外的高危因素。

              另外,新冠病例组在研究前有两次以上门诊看病经历的高达80%,相应对照组只有57%。总体来说,新冠病例组在感染新冠以前,基础健康水平比较差。

              基线健康的差异,加上对照组样本量远远大于病例组样本量,极大地拉低了对照组中发生神经系统疾患(neurologic outcomes)的比例,相比于病例组加大了两组差异,所以这个研究发现的很多显著性结果都是不可靠的。

              由于数据库样本量极大,更好的研究方法是使用巢式设计(nested design),从大量数据中挑选尽可能与新冠病例组健康水平匹配的人做对照,但这么设计会带来极大的额外工作,研究时间至少延长3-6个月。

              通宝推:梓童,桥上,菜根谭,
              • 家园 夕曦兄这个分析专业,佩服 -- 有补充

                下课后赶紧回复下,一会儿忘记了

                作者还是偷懒了,这么对照的话,实际上没法准确控制条件,高估了风险上升的比例

                论文的重要性大大下降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这个组二月还发过一篇心血管疾病分析 -- 补充帖

                病人分组应该是完全一样的

                也是在Nat Med上

                @夕曦 可以去找来探讨下

                • 家园 这个问题已经见怪不怪了,尤其在临床科研领域

                  涉及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医学信息学多个领域的知识,能够掌握好的人才不多。所以你之前想讨论人才的话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五年前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给国内合作单位开展学术论文报告讨论的培训,每周1-2次,大部分线上进行,小部分面对面做,非常受欢迎。

                  这其实是基础的研究生训练内容,国内在临床科研领域对研究生的培养极差。这几年坚持下来,反而给我收获多多,一篇学术论文,我需要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主要的东西,做得好的地方在哪里?有问题的地方在哪里?结合被培训医生自己临床工作和科研,这篇论文的结果结论是否可以应用等等,如何开展自己的临床科研等。

                  • 家园 确实是,这是基本的paper critic的内容

                    我这个训练是博士课程在生理学和基因工程等课上学习到的

                    受益良多

                    国内的医生,看病经验极多,科研基本不懂怎么做

                    跟国内的医生合作很头疼,在国外和医生的合作更多的是医生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国内的医生基本上需要别人带着走

                    • 家园 也有好的

                      我和协和的医生合作过,他们对科研有热情,有想法,水平高于美国医生平均水平。

                      但的确,国内大部分医生,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医生们评职称、升职需要论文质量和数量,这个要求简单粗暴,导致灌水等一系列不理想的情况,但客观上对提高科研热情、科学素养有所帮助。

                      另外一个遗憾的事实,当用科研做敲门砖,升了职,评了职称,一些医生也就那样了,不再对科研投入很多精力。包括协和的医生,也不能完全免俗。

                    • 家园 医生的临床职业培训与科研培训是完全相反的

                      临床职业培训要求按照流程、指南,不能逾越;而临床科研培训强调创新,打破原有规矩。

                      我发现把两个目标截然相反的培训整合在一起的切入点,就是从提出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开始。虽然“国内的医生基本上需要别人带着走”,只要带着走过几次,就会有很大进展。

              • 见前补充 4793506
                  • 家园 查到了这篇之前发表的文章,确实

                    病例对照的确定方法一样,分析方式类同。也就是有相同的设计问题。

                    由于对照样本量远大于新冠病例样本,怀疑使用多因素统计分析,也不能消除选择偏差(selection bias)对分析结果的产生的影响。

                    这种大数据分析,不是样本量越大越好;而是病例、对照匹配的越合适结果越有价值。甚至可以玩儿出花儿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