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主席的馒头和斯大林的馒头 -- 副将

共:💬407 🌺3110 🌵2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给您补上1965到1972年之间的化纤工业进展

            原文来自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551724.html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周宏

            原名:铸就新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基石的40年历史回顾

            (二)煤基维纶和化纤机械工业创建时期(1962-1975)

            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发展石油化纤的条件,所以,新中国的有机合成化纤工业是从建设煤基维纶工业起步的。

            (1)引进维纶技术设备。1961年,纺织部形成了创建煤基维纶工业的设想。1962年12月中央批准,从日本引进1万吨维纶和聚乙烯醇成套技术设备,化工部和纺织部分别负责建设生产聚乙烯醇的北京有机化工厂和生产纤维的北京维尼纶厂。这是新中国首次从未建交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口成套技术设备。北京维尼纶厂于1965年9月建成投产。邓小平参观该厂得知1万吨维纶可以顶替20万担棉花时表示,要多建几个这样的工厂。

            (2)根据中央决定,1970年7月10日,原纺织工业部、第一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合并为轻工业部,钱之光任部长。

            (3)创建首家化纤机械制造厂。1968年11月,我国第一家化纤机械制造厂-国营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动工兴建。由此,纺织机械工业与化纤工业共同开辟了新中国的化纤机械产业。

            (4)采用自主研制的生产设备建设九个维纶工厂。1971年,国家决定以维纶为重点发展合成纤维工业,在福建、江西和安徽等省建设8个万吨级、在石家庄建设1个5000吨级的9个维纶工厂,当年即开始建设。江西维尼纶厂于1974年投产,福建维尼纶厂和石家庄维尼纶厂于1975年投产;三厂均生产正常、产品质量稳定,说明当时的国产维纶成套生产设备基本过关。

            (三)石油化纤工业创建时期(1965-1990年)

            (1)首次引进石油化纤技术设备。1965年4月,国家批准从英国引进了年产8000吨腈纶和年产3386吨丙纶的生产装置各1套,分别于1969年和1970年投产。

            (2)自主创建第一个大型国有石油化纤生产基地-“2348工程”。这项工程是在湘北山区,建设一家集原油炼化、化纤制造和织物织造为一体的三线工厂,以保证解放军“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的65式新军服的布料供应。工程1965年开始筹划,1969年4月动工,1971年5月建成投产。1969年9月中央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2348工程指挥部”成立。该工程可每年炼制250万吨原油,制取15万吨的20多种化工原料,生产涤纶5000吨、锦纶5000吨、腈纶1万吨,织造军服布料4000万米,可供全军每人制作两套军服。

            该工程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毛主席和党中央批准“四大化纤”的引进,提供了实践论证和科学决策的基础。

            (3)引进成套技术设备建设四个大型石油化纤生产基地-“四大化纤”。1973年3月,为加强农业、轻工业和基础工业,中央批准了“四三方案”,即用43亿美元引进26个成套技术设备项目。“四大化纤”工程就是其中的4个化纤项目。

            决策背景。“四大化纤”总投资70亿元,相当于1949-1972年的22年间国家对纺织工业投资的总和。实施如此重大的举措,一靠毛主席的动议和决策,二靠周总理的运筹帷幄,三靠举一国之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毛主席有个独特的搞调查研究的方法,就是让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节假日休息时去搞社会调查。这让他很快就知道了人民群众是多么喜爱“的确良”服装。1971年7、8月间的南巡途中,有位工作人员反映,周末排了半天队,才买到条“的确良”裤子。毛主席问周总理,怎么不多生产些?周总理说,我们没有技术,生产不了。毛主席问,买个厂行不行啊?周总理说,那当然行。

            毛主席引进国外化纤生产设备的动议,正契合了周总理的考虑。周总理一直谋划着如何突破纺织原料长期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穿衣需求的困局。建国后,纺织原料长期依赖棉花,但粮棉争地,棉花长期供应不足。为多产棉花,1962-1979年国务院每年召开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周总理都亲自主持,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多产棉花。即便如此,我国棉花产量也都长期保持在4000万担左右,距纺织工业的需要和人民的衣被需求相去甚远。1970年7、8月轻工业部成立后不久的一次会议上,周总理就明确提出:“全国重点抓轻工,轻工重点抓纺织,纺织重点抓化纤。”

            周总理亲自运筹制定了史称“四三方案”的建国后第二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设备引进计划。他指示,必须引进能够解决重大问题的项目。正因如此,作为“四三方案”中的核心项目,“四大化纤”工程的建设大大提升了我国化纤工业的整体水平,初步解决了人民的穿衣问题。

            组织领导。1949-1972年国家对纺织工业总投资73.25亿元,主要用于了建设棉纺工业。而“四大化纤”的70亿元总投资,则主要是用在石油化工装置上。

            1973年2月 ,轻工业部成立了有“小纺织部”之称的成套设备进口办公室,负责“四大化纤”工程的对外谈判、计划、基建和生产准备等工作,焦善民副部长兼任主任。焦副部长1958-1964年曾任甘肃省委书记处主管工业的书记,期间,对我国石油化工工业开创者-时任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的林华同志比较熟悉。林华1961年提出,要引进技术设备,尽快将煤粮化工转型为石油化工;1962年周总理听取了林华的汇报,批准引进了12套石油化工化纤装置;年产能8000吨的腈纶装置就是其中的一套;由此,兰化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石油化工基地。焦副部长1974年初调林华任进口办副主任、1975年接任主任,主抓“四大化纤”建设。林华还带来了10位兰化的技术人员,为以石化装置为主体的“四大化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

            林华1936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化学系,1940年参加革命,曾任延安自然科学院教员和延安陶瓷玻璃厂工程师,因工作出色,1944年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甲等劳动英雄”;1981年任国家计委主管原材料工业的副主任;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工程建设。“四大化纤”的建设目标是:①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采用以原油为原料、乙烯合成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日本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涤纶、腈纶、维纶和高压聚乙烯树脂的石油化工化纤一体化企业;②辽阳石油化纤总厂采用以石脑油为原料、芳烃提取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法、德、意、日等国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锦纶、涤纶和原料树脂的大型工厂;③四川维尼纶厂采用以天然气为原料,乙炔、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制备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法国和日本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维纶和原料树脂的大型工厂;④天津石油化纤厂采用以石脑油为原料、对二甲苯制备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日本和德国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的大型工厂。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亦称“金山工程”,1974年初开工建设。到1975年上半年,6个生产工厂的土建工程基本完工;所有技术设备都处于安装或试车状态;配套的万吨级码头、黄浦江大桥、43公里铁路专用线、25公里输油管线等公用设施都已基本建成,生活区正处于建设高峰。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两次视察金山工程。1975年6月,第二次视察并给予高度肯定后,他要求国务院做好两件事:一要介绍金山经验,二要搞清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国务院1975年8月在金山工地召开现场会,谷牧副总理主持会议并要求全国所有基建工程都要学习金山经验。金山会议,极大地推动了“四大化纤”的建设进展。1977年7月金山工程打通了乙烯、丙烯和聚酯的全部生产流程,生产出了合格产品;试运行一年后,1978年12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并投产。

            四川维尼纶厂于1973年8月动工,3万多人参加了建设;1980年6月引进装置完成调试,生产出了合格产品,1983年5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并投产。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是“四大化纤”中规模最大、装置最多的项目,6.5万人参加了建设;1974年8月和1975年3月,国内配套工程和引进装置工程先后动工;1979年10月第一套引进装置试生产,烯烃、芳烃、聚酯和尼龙装置随后陆续投入试生产;1982年11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并投产。

            天津石油化纤厂1977年9月动工,2.5万多人参加了建设;1981年8月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装置试生产出了涤纶短纤;1983年通过了国家验收并投产。

            至此,“四大化纤”工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其中这句话很刺眼,”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发展石油化纤的条件,所以,新中国的有机合成化纤工业是从建设煤基维纶工业起步的。“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但从国家层面还是担心中国石油不够,因此是立基于煤化工发展化纤的。从没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进口大型成套设备,是有巨大风险的,因此早早就决策国内设备和进口设备两翼齐飞。

            WG要说耽误,我看也就2年时间,甚至还不到。

            通宝推:阴霾信仰,海峰,
            • 家园 毛主席批准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

              我就是在辽阳石油化纤总厂长大的,这里简称辽化,是先有厂再有政府行政机构(宏伟区)。不少人也管这个项目叫大项(大项目的意思),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是,毛主席批准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

              任正非所在的300部队也参加了辽化的建设,记得小时候在操场上看过部队操练,还看过部队放的电影。

            • 家园 拉倒吧,煤化工路线的维尼纶也没搞好啊

              1970年化纤产量跟朝鲜一样高,觉得特别光荣吧。。。

              通宝推:副将,
              • 家园 朝鲜没走煤化工路线,苏联也没有包中国石油消耗 -- 有补充

                你的问题很好回答,为什么不如朝鲜,因为苏联没包中国石油,中国在走煤化工路线,直到油田大发现。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实际上8,90年代在科技和产业上的进取心和做为,不如6,70年代! -- 补充帖

                我知道,有人一直强调文哥耽误了产业,耽误了科技。但是他远远没有科学春天,8,90年代耽误的多!

                70年代开展的项目很多,载人航天,反导,大飞机,核潜艇,光刻机……,粮食的袁隆平,医药的屠呦呦。

                如果要一个个举例来对比,我是不怕的!那些年研发占GDP的2.2%,改开的80年代占GDP的0.6%。

                钱去哪里了?也没搞好经济,80年代后期经济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 家园 当年朝鲜要是搞煤化工,何至于苏联解体后面几十年都没爬出这坑

                  作为一个盛产煤矿的国家,整个朝鲜的化工体系在苏联影响下都维系在石油体系,以至于后来搞了几十年油改煤,水代火,都没恢复过来。

                  朝鲜也就用煤和石灰石生产维纶比较早,朝鲜没棉花,怎么解决穿衣只能另找办法,他们50年代就搞搞维纶尼了,61年就投产。

                  我们63年刚开始从日本引进一家北京维纶尼厂,65年试产成功,70年代产量赶上朝鲜有啥奇怪的,起步晚了几年嘛。朝鲜70年代可是能耕种全机械化,苏联没仆街的时候通过互经会体系交换资源还能活的比我们滋润,但老大一倒台就掉深坑里了。

                  80年代我们去朝鲜考察,回来也是一片赞扬,说我们如果能发展到朝鲜这样真不错。

                  通宝推:老老狐狸,
              • 见前补充 4637910
          • 家园 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大油田投产之后,石油才有富裕,这是60年代晚期之后。

            “中国的石油工业随着1963年大庆油田产油300万吨,实现国内石油基本自给。到六十年代后期的“三五”计划时期,胜利油田、辽河油田等大油田会战成功,不仅满足了国内高速增长的石油需求,还有很多富余,具有对日出口原油创汇的能力。这是中国农业由依靠农家肥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转向大量依赖化肥、农药、农机灌溉排涝的石油农业的能源与原料基础。”----四三方案的百科词条。

            63年才大庆油田实现基本自给,哪有富裕石油在60年代初搞大化肥和化纤?

            通宝推:阴霾信仰,陈王奋起,老老狐狸,
            • 家园 俺说的是从60年代前期开始花十年建设大化肥,怎么就不可能?

              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373万吨,63年648万吨,基本实现自给,66年1454万吨,69年2175万吨,72年4567万吨,基本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如果从63年开始花10年建设大化肥,石油会不够用?

              至于您楼下的贴,俺说了一遍又一遍,根本就不用中美和解,文革前的62-66年就从西方进口了84个项目,其中包括合成氨项目,累计花了15亿美元,您当看不见吗?根本没必要一定要中美和解才能进口西方项目,30万吨合成氨老美技术是NB,但英国汉格(90年代被美国Jacob工程收购)和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也有30万吨合成氨技术,罗马尼亚从英国引进的三套设备分别在1970年、71年和73年投产,中国文革前也进口过汉格的10万吨合成氨技术,引进30万吨技术应该没问题,完全可以参考罗马尼亚的时间表。

              而且就是煤化工技术也被文革耽误了,比如维尼纶化纤,可以大量替代棉花,而且100%从煤炭和石灰石生产,用不到石油,隔壁不产油的朝鲜搞得红红火火。本来1965年投产的引进日本技术的北京维尼纶厂是个很好的发展契机,结果被文革耽误了,直到71年才决定复制9个厂,结果又因为大搞自力更生,决定核心零件不用进口的高级不锈钢,最后迟迟无法量产,折腾到70年代末还是换回进口不锈钢才搞定。

              1970年中国合成氨产量244万吨是罗马尼亚的2倍,化纤产量10万吨,跟朝鲜差不多,罗马尼亚和朝鲜当时人口只有一两千万,中国七亿,尤其朝鲜工业基础并不比中国好,丢脸不?

              • 家园 麻烦你穿越回去给土共送点钱,或者送点东风快递回去

                这样当年就不用花大本钱搞大三线建设了。

                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投资占国家财政超过三分之一被华丽地无视了。

                60-70年代中国绝大部分的小规模的合成氨工厂的产品是氨水和碳酸氢铵,尿素大规模生产要等到80年代四三方案投产以后。这些原来的小氨水厂升级成生产尿素也快90年代了。

                国防以及吃穿用等等问题,大国问题多,一个一个解决。有先有后有啥丢脸的。

                当年经过大跃进的教训,对于扩大投资一直很谨慎,哪像80年代,胡乱花钱,胡乱重复引进,搞得票子都毛了。

                看到这种无病呻吟就想起过去河里有这么一句话:

                很多事情都是老毛那代人抢着干成的,错过了就很难了,可叹很多人把老毛他们干成了的事情当作天然的自动的跑不了的,把老毛他们没机会干或者尝试了没能干成的当作罪过,于是就出现了无数比老毛还要高明的网上评论家。

              • 家园 我插一句: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了我们

                156个工业项目(据说1957年最高达到了271个项目,不知道真假),你这里说:“俺说了一遍又一遍,根本就不用中美和解,文革前的62-66年就从西方进口了84个项目”。。

                感情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有相当部分(不知道占多大比例)是这么来的。。呵呵

                不是说要批判“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洋奴哲学”吗?怎么买了这么多的外国的项目和设备啊。。

                • 家园 中国这40年从国外买到了哪些关键技术

                  你不如好好把这个论述一下。如果你能证明中国这四十年引进的关键技术大大超过了自己研发的,那么就可以证明造不如买是正确的国策。

                  • 家园 你们总是走极端。造或者买,要看具体情况

                    该造就造,该买就买,怎么有利就怎么干。

                    但是,文革中拿这个买外国设备和技术来批判刘少奇和邓小平同志,显然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因为什么历史时期都在买!刘少奇和邓小平下台了,不还在买吗?

                    要批判的是这个欲加之罪。

                    我说清楚了吗?

                    通宝推:醉寺,
                    • 家园 我难得赞成你一次,但有保留。

                      造或者买,要看具体情况。该造就造,该买就买,怎么有利就怎么干。

                      这话很对!

                      但是如何操作,哪些该买?什么情况下该买?哪些该自己造?这个太讲究了。

                      80年之前也买了很多,说明也不是坚持什么都要自己造。操作要灵活,但是指导思想要坚持。

                      否则很容易滑入被人控制的境地。改开后这样的领域很多,贸易战一战下来就露馅了很多。

                      关键是要有以我为主独立自主的指导思想,先进的东西能买到自然要买,但是不能一味的买,买来是要消化吸收的。看看高铁和汽车这两个领域,还不明显?

                      人都是趋利避害,人都有惰性,人都好走捷径,所谓大道易简而民好径。买着多简单,自己造多难啊。

                      该买买该造造,怎么有利怎么干,这话对,就是说着简单,干起来也简单,但是很容易就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就变成大家都走捷径了。联想那种路子不就是么。这个度很难把握。

                      左的过头有害,右的过头也一样有害。

                    • 家园 什么时期都在买东西没错

                      但是问题是买的比例是多少。我问的是这四十年买到的多还是自己研发的多。我的问题难道不够清楚吗?你先明确回答这个问题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