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主席的馒头和斯大林的馒头 -- 副将

共:💬407 🌺3110 🌵24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服装个大问题

                      自古以来,服装就是个大问题,也不是个问题。赵武灵王,是吧,秦朝以前了。不能否认他的先进性。现在,西装是正装。不一定几十年后是不是正装。描眉画眼,俺觉得哪朝哪代都存在,半边天的力量无处不在。

                      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1976年是个分水岭。
                      至于说精神风貌,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原因始末,大家自有公论。或许300年后?

                      就中医来说,女人的任何粉饰是以恢复到她的最佳状态为目的。虽说过犹不及不好,俺坚决捍卫广大妇女同志的爱美之心😄

                    • 家园 对四人帮的妖魔化是不是该收收了?能否做到不造谣不传谣?

                      于会泳传达:首长看了这台歌舞节目很高兴,对大家很关心,希望继续加工提高。首长对剧场卫生很注意,不要一抹到处是灰。

                      就凭这个“不要一抹【到处】是灰”,你觉得江青是那种苛刻的洁癖者没有人情味的人吗?

                      你看【又】不敢穿裙子。【你们】不敢穿我就带头穿。不要把女同志打扮得灰溜溜的。

                      这条说明什么呢?

                      第一,文革群众运动中对“花枝招展”(包括你所谓的西装)【群众】是有抵制的;

                      第二,不是文革官方态度;

                      第三,更不是“一小撮”私人态度,而且,还是不符合“一小撮”的标准的。

                    • 家园 描眉涂口红

                      就先进了?高尚了?现在还流行男孩打粉、烫发呢,那叫娘炮。各个照片都美颜,给男孩介绍对象时都拒绝美颜照片,那是女孩对自己的容颜不自信的表现。

                      • 家园 描眉涂口红说不上什么先进和高尚,但是这是人民的基本人权。

                        和你说的娘炮八竿子打不着。

                        现在的中国,人民爱怎么打扮就可以怎么打扮,只要你不违法。

                        过去可不行。1976年以前,妇女要是敢于描眉涂口红,你看是什么下场?

                        1976年以前,你上街去摆个小摊子比如卖煎饼果子做早点、自己解决就业,你看可以吗?

                        不行。那是复辟资本主义。

                        一个道理。

                        在现在的中国,很多看来是司空见惯的事情,1976年以前都是禁止的。只有到了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以后,才被允许。

                        那时,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力被人为的、极大的限制。

                        这就是区别。

                        通宝推:醉寺,
                        • 家园 这不对,口红的历史不到二百年,谈何基本人权

                          当年中国老百姓穿毛装挥舞语录,毫不稀奇,你到美国去这么干试试?那后果比在中国涂口红严重多了。

                          正如方舱医院应收尽收,在中国是日常操作,而在美国人民,是必须要剥夺的基本人权。

                        • 家园 是你的亲身经历吗?

                          1976年以前,妇女要是敢于描眉涂口红,你看是什么下场?

                          你要说67/68年,我信,但要说76年以前,你见过吗?你见过因为描眉涂口红得到了什么下场?

                          1976年以前,你上街去摆个小摊子比如卖煎饼果子做早点、自己解决就业,你看可以吗?

                          我没见过做早点的,但其它的肯定有,只是规模不大,比如卖冰棍的,卖茶水的,卖甜酒的,炸爆米花的,收废品的,做裁缝的。。。农贸市场也是有的。

                          如果你是长沙的,应该听过这个:

                          大爷挑着担子慢悠悠地边走边吆喝:甜~酒~~~~~

                          然后就有小孩遥相呼应:茅屎坑里有——

                          话别说过头了。

                        • 家园 所以说你们对现实和经济一点概念没有

                          76年以前,你知道一支口红一支眉笔需要多少成本?有多少需求吗?是什么人的需求干嘛用多余的成本去满足极少部分人的非必要需求,那是在刚刚满足最基本安全需求的中国。就好比去长征的红军里面搞lv 爱马仕的皮包装文件多么结实多么漂亮一样,不知所云。四三计划之后的确良才有基本的满足大众需求。我知道你又要说怎么三十年生产力发展的这么慢,肯定是有问题。我又要说,毛主席的馒头是钢铁,是原子弹,是子弹炮弹和精神武装。改革开放以后的馒头是口红眉笔是的确良,而且改开前十年主要是花钱,乾隆行为没什么值得吹的

                        • 家园 还是问你一句

                          文革十年,你在哪里?

                    • 家园 【整理】你真厉害,不过咱说的是两回事,再补几张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王太久是厂里宣传部的。

                      通宝推:桥上,
          • 家园 我补个四川维尼纶厂的背景介绍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四川维尼纶厂(以下简称 川维厂)是在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时期,于1972年1月22日,经当时负责全国经济工作的三位副总理李先念、华国峰、余秋里联名报告,由周恩来总理审定、毛主席圈批同意建设的以长寿川东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生产维尼纶短纤和甲醇,聚乙烯醇等系列产品的化工、化纤的大型骨干企业。川维厂1974年8月动工兴建,1983年7月经国家验收合格并正式投入生产。

            1970年11月,根据中央和四川省的规划,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川东天然气资源,解决当时急需的全国性“穿衣难”问题,国家正式确定在重庆长寿新建一座维尼纶厂。在重庆天然气化工研究所年产100吨维尼纶试验性生产线的基础上,拟扩大规模为年产10000吨,并被正式立项确建。当时国内利用天燃气生产维尼纶的技术和设备还不成熟,所以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均需从国外引进。

            在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主持下,1973年5月,在北京同法国斯贝西公司签订了引进碳酸乙烯和甲醇联合工厂合同;1973年6月、国家计委以(1973)计字第225号文件,下达了<关于四川维尼纶厂计划任务批复意见>,批准同意在重庆长寿建一座以天燃气为原料年产4.5万吨维尼纶和9.5万吨甲醇的大型石化项目。

            1974年6月27日,在北京又与日本可乐丽公司签订了引进<年产4.5万吨聚乙烯醇成套设备>合同。整个川维厂建设项目,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纺织部、四川省和重庆市政府直接领导下、依靠全国40多个勘探设计和施工单位,近3万多建设者,经过艰苦奋斗,并依靠近万名川维厂自己的员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于1979年12月全流程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维尼纶产品的。

            1986年,最鼎盛时期的川维厂,有正式职工10335人,各种专业技术干部1861人;下设化工厂、化纤厂、热电厂、机修厂等4个分厂和23个职能处室。主要生产的产品有甲醇、聚乙烯醇、甲醛、醋酸乙烯、液氯、液氮、维尼纶短纤维和维尼纶牵切纱。1985年底建成的年产2500吨涤纶低弹丝生产装置投产以后,为重庆和西南地区纺织行业又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档纺织原料。

            截止于1986年,川维厂基建总投入为10.5亿元,形成固定资产8.2亿元;自1979年底投料试车以来,经过三年多时间的生产,累计生产出维尼纶短纤维100069吨,甲醇295945吨,聚乙烯醇165831吨,维尼纶牵切纱5824吨,创造出来的工业总产值92454万元,实现利税20808万元。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桥上,老老狐狸,
          • 家园 能把占当时中国人口82%的农民的生活场景也贴点图不?
          • 家园 这才是聊前三十年的正确姿势啊,大家跟上

            上图!

        • 家园 说得很好,化肥化纤很重要,但咱再讲讲进口技术是如何被打断的 -- 有补充

          中国啥时候开始从西方引进化肥化纤技术的?可不是四三方案哦。现在河里说得好像是西方一直封锁我们,到72年尼克松访华放松技术封锁后才有了四三方案。

          大错特错!三年自然灾害后痛定思痛,加上石油产量喜人,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化学工业,62年定下来引进15条化工生产线,分别来自日荷英意法和西德,比如日本引进生产化纤的北京维尼龙厂(65年投产),从英国荷兰引进的中型合成氨和尿素工厂--泸州天然气化工厂(66年投产)。试水成功后发现西方并不怎么卡脖子,所以又陆续扩大到其他行业,文革前一共引进了84个项目,后面这批大部分是65年搞的,然后文革就来了。

          本来60年代前期中国石油实现自给,然后大力发展化纤化肥工业,有个十年时间就能把化纤化肥产量提上来,做到吃穿不愁。很不幸,后续引进计划被文革打断了,直到72年国内形势趋于稳定,国外形势又出现了有利变化, 这才重启引进技术,有了著名的四三方案。

          如果没有文革,对于类似四三方案的化纤化肥技术引进,60年代中后期就能定下引进方案,70年代前期就能投产,而不是拖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革大约耽误了五到十年。。。

          通宝推:醉寺,mezhan,普鲁托,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对比一下罗马尼亚化肥工业发展 -- 补充帖

          四三方案所谓的大化肥就是年产30万吨合成氨工厂,该级别的工厂罗马尼亚从英国汉格公司引进3套,分别位于克拉约瓦市70年投产,图尔努默古雷莱市71年投产,斯洛博齐亚市73年投产。中国对于英国汉格公司也非常熟悉,上文提到的66年投产的泸州天化10万吨合成氨就是从这家公司引进的,所以如果没有文革,中国在70年代前期实现大化肥投产是非常有可能的,而现实中四三工程大化肥投产是77年之后的事情,用罗马尼亚做对比可以看出耽误了7年。。。

          • 家园 你没看到最重要的两点

            1964年以后没有继续从国外引进化纤化肥工程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文革,而是以三线建设为主的战备经济。

            1963年初,在开始酝酿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本来重点是要解决吃穿用问题,随后在主席的推动下,又改为吃穿用+三线建设并重,最后在1965年,确定为以三线建设为主,吃穿用延缓解决的三五计划。

            三线建设给当时的国民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64每年全国财政收入2800亿元,三线投资就计划1000亿元,所以只能从各个口子挤投资,农业挤25亿,国防挤15亿,文教挤10亿,工业交通挤10-20亿,各行各业过紧日子,即使如此,仍导致了国家财政支出的积累率增加了2个点。三线建设尤其是对当时的一线城市影响大,不仅没有新的投资,还要搬迁大量企事业单位到三线地区。

            三线建设要快上,吃穿用只能往后放了。主席对此作了相应指示,大意是:计划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是老百姓,不要丧失民心;第二是打仗;第三是灾荒。他还说:“农轻重的次序要违反一下,是倒过来了。搞农业要靠学大寨,农业投资不要那么多”,“吃穿用,不要降低现在水平,每年略有增加就好。”

            三线建设的高潮期是65-70年, 刚好跟文革高潮期重叠,所以三线建设对一二线城市的影响、对农业的影响、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很大程度是由文革背锅了。另一方面,没有文革的政治狂热和高压,三线建设也很难做到这么大规模,完成这么快。

            至于三线建设是否必要,有何利弊,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不过可以列举一下当时国内国际的态势,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的一份报告认为,国防安全问题突出:一是工业过于集中。全国1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二是大城市人口多。全国有14个百万人口以上和25个50万至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四是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1962年,中印战争;

            1961-65年,台湾启动反攻大陆的国光计划,65年相继发生五一海战、八六海战、崇武以东海战

            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美国军队大举进入越南,并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至1966年8月,在越南已有43万美军,但到了68/69年,最反共的菲律宾都能看出美国在逐渐从东南亚脱身,亚洲地区的国家将不得不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第二个主要原因就是外汇。

            四三计划需要43亿美元,从哪里来?引进所需外汇大部分来源于外贸收入,而当时中国出口创汇的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土特产,二是手工业品,1970 年,全国出口总额仅为22.6亿美元。

            感谢大庆,使得中国石油从60年代初一直到70年代末高速增长。1949—1965年,中国是石油净进口国,绝大部分时间维持着很高的进口依存度,最高时达到60%,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是前苏联,中苏关系破裂后,石油进口量急剧下降。1965年,中国石油产量达到1100万吨,基本上被国内消耗,这一年石油进出口都极少。

            1966—1972年,中国石油产量保持了年均21%的高速增长,年产量从65年的1100万吨增加到1972年的4500万吨,而这一时期石油进出口量都非常小,出口也是到朝鲜、北越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这些产量基本上就在国内被消耗掉了。(所以说不知道文革时工业发展速度有多慢,但石油消耗量是以每年21%复合增长速度在增长。)

            1972-1978年,石油产量仍然高速增长,1978年突破了1亿吨。1972/73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尼克松访华,中国与西方关系缓和,日本首相田中紧随尼克松访华,访华时田中提出进口中国原油的想法,随后两国展开谈判,并于1973年4月达成协议,中国同意在1973年向日本出口100万吨原油。二是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国际原油价格从长期的2美元上下,一下子飙涨到13-15美元,这个时间点,也真是没谁了。于是1973年开始中国石油出口开始飙涨,短短3年即突破100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出口到日本,以1972—1975年为例,出口到日本的原油占同期中国石油出口总量的比例依次为:24.69%、54.95%、92.80%和73.72%,中国一度成为日本追求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同时,这一阶段中国的石油出口也扩展到了菲律宾、泰国等刚刚建交的国家。

            所以,没有65-70年的战备经济,就未必会有美国在东南亚从大举增兵到脱身的过程,就没有尼克松访华以及随之而来的与一系列西方国家建交,也就没有石油出口的大市场。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随着油价攀升,石油出口成为国家重要创汇来源。1980—1985年,石油出口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第一支柱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石油出口积累了大量的外汇资金,说起来,四三方案,以及大规模的石油出口,都是六十、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民做出来自己没怎么吃,留给了后人的馒头。

            石油出口积累的大量外汇,也许这就是70年代末敢于发动洋跃进的底气所在,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13-15美元飙涨到30美元以上,81年最高冲到39美元,此后缓慢下跌,但也都在26美元以上,86年油价跳水,从26美元跳水到10美元,然后一直在20美元以下波动,突然发现,这个时期也正是国内高通胀、大事件以及苏东事件的酝酿期,也许这里有什么关联。

            通宝推:老老狐狸,青青的蓝,瓷航惊涛,呆头呆脑,潜望镜,高粱,落木千山,赤之忤逆,阴霾信仰,空中吴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