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茗谈-189:九年为期 -- 本嘉明

共:💬886 🌺7395 🌵39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0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看着本大的文章,总觉着有股子临高500废的味道.....

      可有同好感觉到了

    • 家园 国际航运的灾难

      自年初起,国际海运就遇到了极大的困境。

      由于以下原因,欧洲和北美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总数量大增:

      1) 由于欧美国家境内的疫情,大量工厂关闭或半停产,为维持社会运转,以前不大从中国进口的民生物资,也开始进口了。

      2) 防疫物资,比如呼吸机防护服,大量从中国订购。

      3) 其他国家疫情趋重,比如印度,迫使原来从印度订购的产品(如纺织品)改从中国订购。

      4) 发达国家的纾困金发放,刺激了民众消费。

      5) 发达国家的港口,运转困难,进口卸货延迟,产生订单饥饿。

      我这里重点说说以上第一种情况,就是美国现在只盯着“必须从中国移出(或搬回美国)的供应链”,而忽略了原本完全在北美本地的供应链系统被疫情绊倒的情况。比如某甜甜圈生产商,他们每天要为麦当劳等大客户提供40万份各种食品,仅包装纸盒就日耗数万个,由于每天供应的食品种类都在变化(JUST IN TIME,各连锁店每天变更订量),所以纸盒不能预先准备太多,因为无法预估订单。在以前,订20万个纸盒(当然其中有很多规格和印刷细节的不同)一周内可拿到,现在纸盒厂需要至少30天,因为纸盒厂的原料不足,而且工人要防疫分班工作。所以,这家食品厂既要防止自己的工人生病,又不敢多请设备商的技术员上门维护(怕带病毒),还要为纸盒甚至面粉发愁。而所有这些供应商/服务商,在北美这边细密的市场规范下,是无法随便增加或更换的,因为涉及很多卫生/法律的限制。

      这些情况,使得原本可以完全放心的,全链在本土生产的商品,也不得不从外部寻求原料/半成品的额外供应。这些供应链,全链在境内,两头(原料、终端市场)在境内,但是开工不足。那么企业主就会考虑把生产线搬走,搬到劳动力供应不受疫情打击的地方去。

      这是一种“逆向进口替代”。进口替代,是指先用先进的进口货打开/培育本土市场,再用国产货取代进口货,接手国内市场(比如长虹电视取代日本电视机),但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情况是倒过来的。

      而另一方面,中国从这些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则显著减少。这就使得巨量空集装箱滞留在发达国家。

      对海运公司(比如我们以前说的韩进、COSCO),从发达国家回中国的海轮,以前至少要求装1/3货,另2/3箱位装空箱。一则好歹拉点货省费用,二则船太轻航行会有危险。但目前所累积的困境,就是回程中连1/3都装不到。

      本来业内普遍预计,半年可以缓解,现在看来,要到年底,就是整整一年。由于在中国各口岸,找到空集装箱非常困难,正常年景4000美元运费的,现在大约1.2万以上,而且还在涨。

      缓解这种情况,我看只有几个办法:

      一, 多生产新的集装箱。这不是便宜中国的过剩产能吗?

      二, 中-美谈判,美国把部分进口自中国的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下来,作为对等,中国把部分美国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也降下来,促进美国输华货物量上升(中国也不希望对美顺差太大,况且美国农产品还是需要的)。中国与欧洲,基于CAI也同样操作,不过由于欧洲议会阻挠,CAI还报不上户口。这是case by case的应急操作,不是根本性颠覆原协议。

      其实归根结底要看疫情还持续多久?持续久的话,甭思前想后了,多造集装箱吧,等将来大批闲置,日晒雨淋没地方存放,中国再低价买回(就跟以前从发达国家收垃圾/收废纸一样),收废钢,从此就不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了。

      通宝推:独草,秦波仁者,孟词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