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下岗与1962年二千万城镇人口下乡,哪个牺牲大? -- 思想的行者

共:💬199 🌺2034 🌵4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生搬硬套,那两次危机与过剩有什么关系?

        59年危机,工人返乡的根源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官员制订了过高的生产指标 例如钢铁指标就定的非常高,结果为了完成指标,大量的吸纳农村人进入工厂。

        然后粮食发生问题,陈云因此建议动员工人返乡,决策者采纳了这个建议

        下岗所对应的危机主要是国企的危机,私企没有问题,即危机的根源在于国企的管理体制,与过剩有什么关系。

        很多中国做学问的就喜欢生搬硬套教材的结论,毕竟从小就背书,做理解题。

    • 家园 下岗的做法,根本是为了给干部换思想。

      林冲上梁山,需要杀一个无辜的人做投名状,执行下岗那就是要干部交的投名状,表示和之前的认识想法决裂。

      交不交,交得怎么样?就看出你是不是给他一个路线的干部。

    • 家园 那干嘛文宣一直都说毛主席搞的上山下乡?

      你倒是想说什么嘛?给主席平反么?

      建国三十年来,成就显赫的公有企业,集体化农业,一到改开,就变成千般不是万般不对的落后僵化的组织,勤奋能干忠诚的工农变成了偷奸耍滑自私自利的坏蛋。工厂还是那些工厂,公社还是那些公社,工人还是那么工人,农民还是那些农民,这么瞬间的颠覆,逻辑上说不通,道理上说不通,感情上说不通,我就不信客观事实就说得通。

      改革开放,开放本来就是新中国一直努力推进的事,为了对外交往,连香港澳门都先不回收,成绩也是巨大,进联合国了,中美建交了,法理上对外开放已完成。改革,一直都在改革,公私合营是改革,公有化是改革,文化大革命同样是改革。改开何止四十年?

      关于毛邓,我对主席是没二话,对邓也认可。但实事求是的精神总得要吧?总结经验教训总得要吧。“改开四十年”,都是成绩没有失误没有错误?怎么可能?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不是某些教徒,没有成法不可违的教条,当初主席他们就是把马恩列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同时,我们执行共产党主义理念,历史上也一直认为民为重,我们做事,理应以广大人民群众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

      通宝推:四方城,盲人摸象,鱼与渔语,陈王奋起,桥上,
    • 家园 下乡有生产资料,下岗了有什么?连生活资料都没有了。

      下乡国家给安置费

    • 家园 国企的脱困是股票上市之后的事。

      九十年代国企改革,源于企业的困难,体现在市场经济中国企竞争力的下降,国企竞争力的下降,改开派的理论是工人懒,企业管理层僵化。相应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工人下岗,另一方面是甩掉一大批国企,由私人或外资接手经营,国家只保留少部份骨干国企业。

      回头看实际效果,以东北地区为例,国企到现在还没有真正好转,东北地区的经济低增长仍然是大家这几年的热点话题,不过这次把原因归结为东北人的懒,因为不但国企没有起色,东北的私企同样没有起色。

      国企真正有了起色,还要借助于股票的上市,这已是2006年之后的事了。同时伴随的是养老等社保的全面铺开。

      从上面这两点可以看出来,国企的改革真正有效果的手段,一个是资金来源的社会化,一个是养老保险支出的社会化。

      反推九十年代国企的问题,一方面是资金的短缺,一方面是养老成本的高企。

      这两方面决定了,国企在九十年代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这是导致国企困境的致命原因。

      养老成本方面我不多说了。说一说资金方面,九十年代我在合资企业及挂牌国企实为私企里面有很深的感受。

      93年我参加工作,南京江北一个区的工业局与台湾合资的企业,注册资金一千万美元。生产不锈钢阀门与管配件等精铸件。台方以模具注资近4百万美元,及少量设备资金,占据51%股份,中方以土地厂房及设备占有股份,赶上了开发区的大潮,划出一片几十亩农村用地盖起厂房,三通一平,厂房,进口设备,线缆铺设,工资发放,资金全部来源于银行贷款,然而这个企业没有维持到新世纪。巨额资金打了水漂。

      引申出我当时一个同事,去了另一个小的区里经营不善的企业,开始是承包,后来以厂里设备为抵押,银行里贷来款项,又以这笔款项做为个人资本,收购了那个小厂,当然我这个同事后来把这个厂做的很成功,并进军房地产,亏在一个楼盘里,扔下一大堆银行贷款,不知跑到国外哪里了。

      96年我来到深圳,进入一家“国企”,老板据说有军队背景,为人专横跋扈。经历过几个项目,都是戏剧性的结局。

      只说其中一个,公司以香港公司名义企图控股西北一家电解铝厂,在当时就是外资控制国企的套路,并计划收购完成后在A股上市,当时据说上市的指标都已落实。各方面的关系手续完成后,公司里派出20多人的团队奔赴西北,这批人抱着先富的希望出发,半年后却铩羽而归。据这些同事的描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方面的关系都没有问题,却在阴沟里翻了船,西北厂里原来的领导不满意我们公司的待遇安排,组织厂里工人闹事上访,搞出了不小的动静,原由是我们公司收购的资金只有一部份到位,工人们揭开了国有资产流失这个当时大家只做但决不能说的盖子。同事们感叹,老板真蠢,出一点点的钱就能摆平原来厂里的关系,但老板自觉牛X,不屑去摆平他们。

      这个项目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转过年,国际市场电解铝价格大涨,那个厂年产几万吨,只是涨价部分,我们就能过上先富的日子了。

      这个项目以及其他的项目,所有的资金全部是银行贷款,相比于忙总描述的内地企业因为资金问题,陷入困境,真是天上地下。

      通宝推:四方城,大眼,四十千,朴石,赛昆仑,
      • 家园 非常真实

        我母亲所在南京一轻局所属的单位90年代合资给台商。台商以设备和少量资金占股51%,三天两头大骂邓小平骗他钱(河里的邓粉如副将可能会大赞邓公英明)。厂里人都说从台湾香港进的设备差不值钱,进的配件原料也报高价,总之就是转移利润那一套。如你所说,这个合资企业没有活过2000年。

      • 家园 这个故事很真实

        补充一点,一般来说,银行能贷款,是有土地能抵押,经济发展后,土地价格上升,能贷更多的钱出来。

        所以,大下岗之后,国企最终能脱困,很大一个原因,是土地价格上涨了,而那些国营单位所在的地点,由于历史原因,通常都在市区的好地段,跟政府谈条件搬迁,有不错的补偿,得以脱困。

        至于脱困之后,经营是否改善,在市场竞争中能否活下来,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 家园 东北后来好转了,然后又被李克强拖下水了

        李克强搞休克疗法,搞所谓小水滴灌,其实真正目的是要把企业的贷款卡死。

        企业拿不到贷款,生产规模肯定下降,这样对东北的钢铁机械等需求就大幅下降了。

        对李克强经济学我其他地方有批判。

        中共历史上的领导人大多还好,甚至赵紫阳早年也干得不错,就是李克强干得完全要被历史唾弃。

        通宝推:慧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