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005年台湾历史考题(测测自己的水平)-集权中央? -- 阳明

共:💬90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标准答案+点评

        由甲的叙述得知,其论点很像孟子的民贵君轻,其叙述也透露出此时士人可以作为君王的导师,象征道尊于势,为战国时代的代表。

        乙的叙述得知希望推翻君王,属于近代清末新知识份子的论点,所谓民主制度的合法基础建立在多数民意上,而提倡民主。

        丙既要伸张君权又要压抑君权,并且强调天道,用天人感应约束君权,是汉代以后的代表。

        故排列为甲、丙、乙,选(A)。

      • 家园 三猜

        A

        只有A把甲放第一

    • 家园 2005年台湾历史考题-户口申报?

      某朝制度上规定地方政府必须向中央申报所辖区域的户口。该朝中叶时,有部书却记载:当时地方政府按规定申报者不到一半。这部书描述的情况应是那个时期?

      (A)汉武帝征匈奴之后

      (B)唐代安史乱后

      (C)宋初改革财政之前

      (D)清雍正改革前

      • 家园 户口申报-答案

        唐代承袭北魏、隋的制度,赋税上实行租庸调法,军事上实行府兵制,政府必须严格掌握户籍资料,才能有效控制税收及军力来源,因此规定地方政府必须向中央申报所辖区域户口的资料。

        但到了唐朝中叶玄宗时代,发生了安史之乱,人民受到大乱影响而流离失所,地方政府无法掌握户籍资料,因此无法按规定向中央申报所辖区域的户口。

      • 家园 拼了老面皮来猜一猜

        D?

    • 家园 2005年台湾历史考题-满汉石碑?

      网站上有人拍卖一块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崇祯三年奉敕立石”的石碑。对于这块石碑,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明末郑成功部队开设军屯时树立的界碑

      (B)清朝初年在台湾建立军事据点时的遗迹

      (C)这是台湾民主国成立后划定界址的界碑

      (D)这是古董商为赚取暴利所制成的假古物

      • 家园 标准答案-点评

        “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思宗年号,可知此石碑为明代产物,明代使用汉文。明末的外患为后金,后金使用满文。明与后金对立,汉文与满文不可能在明代的石碑同时出现,可知此石碑为假古物。

        选项(A)明郑时期与清对立,不可能使用满文;

        选项(B)清朝初年不可能使用明朝年号;

        选项(C)台湾民主国是清末马关条约割台后所成立的共和国,不会使用明朝年号。

      • 家园 再猜

        D? 郑成功没去过东北吧?

    • 家园 2005年台湾历史考题-卖国条约?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和约

      • 家园 卖国条约-答案

        南京条约内容包含废除垄断性的行商制度、秉公议定税则、两国文书用平行款式的规定,改变以往中国对外国贸易关系,符合题干。

        选项(B)天津条约内容包含赔款、派公使驻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人可至内地游历、传教,较与题干无关;

        选项(C)马关条约使得台、澎割让给日本,开放通商口岸给外人设立工厂,不切题;

        选项(D)辛丑和约包含赔款、驻兵北京、削减炮台也不切题,故选(A)。

    • 家园 2005年台湾历史考题-士庶之别?

      这个时代的法律并未规定“士庶之别”,但退职的官员回到家乡之后,多受到民众尊敬,有移风易俗的功能。这最可能是指那一个时代?

      (A)秦

      (B)汉

      (C)唐

      (D)明

      • 家园 士庶之别-答案

        秦汉时代,社会上士庶之别较不明显,法律上也未有特别的规定,但社会上对士人仍有一定程度的尊敬,即使是退职回乡的官员,在地方上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由于盛行士族门阀统治,因此在婚姻方面特别重视门第世家,严禁士庶贵贱通婚,强调“士庶有别”、“良贱不婚”,且在法律条文内明确规定,违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此后一直到清代,社会上仍有严格的士庶之别,故答案为(B)。

        • 家园 这个答案有问题

          秦汉分爵位21等,有爵位的同无爵位的庶民明显有区分,(比如死罪的时候可以用削爵免死),如何能叫做无“士庶之别”。

          另外答案解释中

          秦汉时代,社会上士庶之别较不明显,法律上也未有特别的规定,但社会上对士人仍有一定程度的尊敬,即使是退职回乡的官员,在地方上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秦汉并列并无作区分,为何答案是B汉代,而不是A秦代。

          我觉得应该是指明代,士人是指那些布衣读书人,虽然没有法律规定读书人比一般庶人高等,但是社会上对读书人还是很尊重的。

          • 家园 嘿嘿,这个吗。。。

            先看台湾方面的解释:

            大考中心与补教界公布的历史科答案有六题不一样。求教于北市建中历史老师黄春木,他认为第六题有关“士庶之别”,大考中心的答案是“B汉代”并没错,补教老师选的“D明代”明显错误,因明代恰有士庶之别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garden/200507/20050706517922.html

            我认为

            在题目中 士庶之别 应该指 官民之别。

            题目里:

            即使是退职回乡的官员,在地方上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这里的士并不是指春秋至秦的贵族。

            官民之别在明代是很严格的。

            明太祖建国定制,为了尊重仕宦,规定礼法,严士庶之别,做官和平民,举凡冠服、舆马、仆从、婚丧、祭祀,以及居室、器用、生活等,均有严格的规定。以冠服、居室为例,明代各品位的文武官吏,都有一定的衣官服色,庶人绝不能穿着官人的服装,庶人的衣服不许用黄色,不许用金绣锦绮??丝绫罗,只许用、绢、素纱;鞋不得裁制花样用金线装饰。在居室方面,庶民庐舍不得过三间五架,不许用彩饰的斗拱。至于器物,洪武规定庶民所用酒食器皿,只许用瓷器与银锡,不得用金器。

            缙绅(士)为明代的封建特权阶层,包括各级官吏、致仕官、封赠官、捐纳官以及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生员。他们的妻子也享有相当的特权待遇,地位仅次于贵族地主,是明代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在政治方面,缙绅的法律地位高于常人,司法部门无权擅自拘审官员。明律规定:“凡京官及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六品以下,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并分司取问明白,议拟闻奏区处。若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不得擅自勾问,只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若许推问,依律议拟回奏,候委官审实方许判决。”缙绅犯公罪可以收赎,犯私罪也得以解职、调离或降调等抵罪。

            再来说说本朝吧,本朝的士庶之别也是相当明显的。老百姓不满也有原因,看看晋就知。

            晋 梁尚书左仆射沈约论曰:“顷自汉代,本无士庶之别,自非仕宦,不至京师,罢公卿牧守,并还乡里,小人瞻仰,以成风俗。且黉校棋布,传经授业,学优而仕,始自乡邑,本于小吏干佐,方至文学功曹,积以岁月,乃得察举。人才秀异,始为公府所辟,迁为牧守,入作台司。汉之得人,于斯为盛。今之士人,并聚京邑,其有守土不迁,非直愚贱。且当今士子繁多,略以万计,常患官少才多,无地以处。秀才自别是一种任官,非若汉代取人之例也。假使秀才对五问可称,孝廉答一策能过,此乃雕虫小道,非关理功得失。以此求才,徒虚语耳。 ”

            • 家园 这个解释明显不通

              秦与汉有何不同?

              秦代有爵位不光是贵族,平民也可以有的,这同汉代一样。

              另外明代官员是有特权,但一般生员哪来的特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