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棍器时代:关于直立行走的扯谈 -- 迷惑不解

共:💬39 🌺2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棍器时代:关于直立行走的扯谈

    现存的猴子啊、大猩猩啊,它们脚趾都很长,我甚至觉得,与其说它们有两只脚,不如说它们有四只手,特别适合在树上活动。

    前几天网上看到这个报道:

    一名女大学生分享自己的美脚,结果竟意外爆红。她的身高只有151公分,但脚趾头却不合比例的修长,看起来就跟手指一样啊,食趾居然有5公分,……脚趾头长也是有优点的,如果懒得拿桌上的电视遥控器,能直接用脚趾头转台,就不必自己起身。……女大学生说,他们全家人都是长脚趾,甚至可以轻松用脚写字。……

    外链出处

    这个晒美脚图的女大学生,她的脚趾虽然比一般人长,但有两个特点她也和我等一样:一对有脚弓的大脚板,保证她站得稳走得稳;大拇址与其它四趾也是紧紧并列,尽管她脚趾长得可以操作电视遥控器,但叫她爬树上,用她的脚趾抓紧一根树枝,我看她也不行。

    点看全图

    附图1:美女的长脚趾

    我总觉得,直立行走其实是件很古怪的事。

    为什么那群进化成人的古猿,它们会进化成直立行走呢?

    首先,它们肯定从树上下来了,主要在地面上谋生了,要是那群进化成人的古猿一直在树上吃树叶摘果子,那它们就没有一点理由变成直立行走。

    但就算地面上谋生,也不一定要直立行走啊。要是吃草叶、挖草根、捡蘑菇,直立人每次都要蹲下来,还不如四脚爬方便。要是论奔跑速度,人也比不上四脚爬动物的奔跑速度。看电视动物纪录片,大猩猩经常会站起来走几步,但一旦要奔跑,它们还是四脚着地跑。

    考古学用打制石器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的标志。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而考古发现的直立人最早距今约2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的。

    那距今300万~200万年这一段,有100万年光景,古猿都在大量使用打制石器,这些古猿是不是直立人?会使用打制石器和直立行走有必然联系吗?

    其实,会使用石器一点不稀奇,现存在猴子啊、大猩猩啊,好多都会使。不过都还算不上是打制石器,只是捡现成天然石头,不会二次加工。

    点看全图

    附图2: 会使用石器的猴子

    我琢磨了好几天,觉得只有一种情况会迫使古猿直立行走:手里拿了根棍子。

    想像一下,假如你在荒山野岭走路,手里抓个石头更壮胆还是抓根棍子更壮胆?肯定是棍子,石头扔出去就没了,再想找一块合适的还不一定有,但棍子可以抓在手里反复使用。

    再想象一下,看到猴子用石头砸海海螺你不会很吃惊,但要是看到一群大猩猩手里抓着棍子追打野牛,你还敢把它们看成野生动物吗?

    其实,打制石器主要用来加工食物,棍子才是用来打猎的武器。

    所以,会用石头不重要,会用棍子才重要!在距今200万年以前,其实是古猿的“棍器时代”。

    那时它们还没有完全进化成直立人,但它们出去围猎,手里都抓了根棍子,手里抓了棍子,所以就不能再四脚爬了,而且要使用棍子还必须站起来对吧?然后慢慢就变成直立行走了。所以,距今300万~200万年这一段,这100万年光景,古猿还没有完全进化变成直立人,但它们已经进入了漫长的“棍器时代”,用棍子用了100万年,然后终于变成直立行走了。

    通宝推:红军迷,p47109,崇文尚武,蓝鸟,柏林墙,为什么不可以,老老狐狸,破鱼,ziotean,龙驹坝,mezhan,pendagun,Lioncat,時千峰,牛栏山二锅头,也要崛起,
    • 家园 关于人的起源

      在天涯里看到另一种说法,大意是:人类不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更不是从树上下来的,人类是从沼泽里走出来的。

      在人还是类人猿的时候,就已经是直立行走了;人的体毛也是在变成人之前就退掉了;人类的脚也是因为生活在沼泽地区而变得宽大。

      因为沼泽里的水游泳太浅,四肢行走又显太深,类人猿就只能站起来。在水里生存体毛的用处不大就褪去了。沼泽的水底比陆地软,类人猿的脚就变得宽大。在沼泽里捕获猎物比陆地上难,类人猿的大脑就得到了发展。

      后来沼泽的消失了,因为类人猿的体形更适合草原,就进入了草原。类人猿的大脑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就是聪明啊,所以就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人类诞生了。

      我觉得挺有道理。

    • 家园 最近看到一个染色体方面的科技新闻,和人的出现有关

      2号染色体是人类的23对染色体之一。在正常的人类体细胞中,会有1对2号染色体。这条染色体是人类所拥有的第二大染色体,拥有2.37亿个碱基对,其占有的DNA大小,大约是细胞中DNA总数的8%。2号染色体所拥有的基因数目并不确定,目前遗传学研究估计大约有1888个基因。重要的发育调控基因之一HOXD homeobox基因丛集(gene cluster)位在这条染色体上

      最早在1921年,一个叫西奥菲肋斯·佩因特的美国医生,将几个精神病人自虐切割的睾丸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那些只有一套基因组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似乎为24。30多年以后,人们运用更好的技术与仪器,清晰地看见人类的染色体只有23对。人类只有23对染色体的结论在当时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发现,因为在当时所有的猿亚目动物中,染色体数目都是24。20世纪80年代,由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可以将人和几种猿类的染色体进行详细比较了,他们发现人类与类人猿的染色体几乎都能一一对应,只有人类的2号染色体看起来完全是猿类的两条中等大小的染色体首尾相连融合后的新产物!

      人类祖先与黑猩猩的分支进化出现在500万年前的更新世。

      野猪在全世界有27个亚种。亚种间和亚种内核型都有一些差异,染色体数(2n)在36~38之间,如西欧野猪2n=36或37,日本野猪2n=38,彼此间虽然染色体数不同,但是没有繁殖障碍。染色体数为56的野牛与染色体数为60的黄牛杂交后也有可育后代,却是不同的亚种。

      这是在网络上找到的几个资料,当然我原先看的资料不全是这些,这几个基本覆盖了主要内容。

      简单讲一下这个内容是怎么回事:

      背景资料一:人的染色体有23对,其他猿类是24对。

      背景资料二:人类2号染色体是由猿类两条染色体合并而来的。

      背景资料三:染色体数目不同的物种未必会出现生殖隔离。

      背景资料四:2号染色体可以掌管人的生长发育过程。

      好了,掌握了这四个背景资料,事情就很简单了:

      500万年前的更新世,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群体中,首次出现了一个或者多个个体,他/他们体内的两个染色体融合成为“人类2号染色体早期形态”。这个时期,拥有新2号的个体与没有新2号的个体是没有生殖隔离的,可以繁衍后代。但是,由于新2号染色体的作用,新个体要更擅长奔跑(脚趾如果变短的话不利于抓握但是是有利于奔跑的),身材更加高大,在攀爬活动中固然显得笨拙一些,但是在地面捕猎活动中更加具有优势。科学家所分析的人类在森林退化的稀树草原上逐渐从树上下来并崛起,这倒也有一定可能,因为树太多了或者太少了都对新诞生的早期人类不利。随着新诞生的2号染色体的进一步变异、发展,逐渐出现生殖隔离。这个时候,拥有2号染色体的新物种开始形成,并在不断繁衍过程中,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审美观,从而越来越趋向于寻找相近血缘者(都拥有人类2号染色体)通婚,最终形成了独立的原始人类种群。在这个种群中,拥有人类2号染色体的个体越来越占据优势,没有此类染色体的越来越罕见。这个长脚趾的网络美女大概就是一个极罕见的、2号染色体表达有一定返祖现象的个体,不过由于2号染色体融合太久,已经很难重新分离,所以没有完全复原。

      所以人类的诞生应该是内因和外因同时起作用:

      很常见的染色体融合现象在人类与黑猩猩的共同祖先里发生,而不同染色体数并未导致生殖隔离,为新种群的孕育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与此同时他们的生活环境包括了稀树草原,攀爬能力稍弱但是捕猎能力更强的早期人类发挥了种群战士的作用(即便是现在黑猩猩也是一种具有很强攻击性的动物),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最终早期人类独立出来,成为非洲一种强大的新生捕猎族群。

      非洲是很富饶的,据说种个黄瓜都能发展成为多年生植物。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下,可以采集和捕猎的人发展壮大是很正常的。

    • 家园 我觉得这是进化的结果

      关于运动,我在看各种科普材料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系统性的进化过程。

      最早的似乎是海绵性质的动物群,这东西不会走,就是铺。现在的珊瑚其实也是这样。

      再比较早的,是不会动的水螅形式的固定动物。在某处固定一个小揪揪,然后用触手去干扰水流、获得食物。

      这种运动能力,我们称为“固定不动”。

      比水螅的运动能力强的是各种软体动物。比如海贝,牡蛎之类,有一些喜欢吸附在船底。陆地常见的就是蜗牛。

      我们叫这种运动能力为“蠕动”。

      然后就是各种鱼了。他们就是游。不过仔细看他们游泳的动作,其实就是一个字:“摇。”

      部分鱼类具备短途登陆的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运动范围。这种运动方式,大体可以称为弹跳。如果用更准确的字,那么可以叫做“拱”。

      两栖类的活动能力比鱼更强,他们的后肢具备了“跳”的能力。

      在“跳”这种爆发式的运动能力之后,陆生动物、特别是后来的爬行动物,运动能力越来越适应陆地。他们可以肚子贴着地面爬行,也可以将身体略微脱离地面爬行,甚至可以单纯用后肢直立行走,他们的行动能力越来越强了,甚至于具备了“跑”这种能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

      因为他们的后肢发生了进化,他们的“髋关节”(姑且这么说吧,其实涉及的很多)越来越发达,灵活性越来越强,特殊性也越来越强,结果他们就越来越适应在陆地上快速运动。

      这些适应性进化发展到后来,开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分化。

      一种,是以恐龙的后裔、如今的鸟类为代表的进化路线:“飞”。

      这些神奇的动物继承了从海绵以来动物运动能力越来越强、适应范围越来越广的光荣传统,将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天空。当然,昆虫早就具备了这一能力。但是昆虫和脊椎动物的演化路径是不同的,那是与我所说的系统不同的另一个系统了。

      还有一种,是以哺乳动物为代表的。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有很多类别。比如说简单的滑翔能力。一些哺乳动物是具备滑翔能力的,在哺乳动物里面是很惊艳的,当然,即便是最强的滑翔,和一般的鸟类比起来也不过就是渣渣。

      还有一种则学会了在树上荡来荡去,最不典型的会荡的动物大约是树懒,因为他们的运动速度简直可悲。而荡得最好的就是各种猿猴了。

      更多的哺乳动物,则是具备了迅猛的奔跑能力,比如用生命在奔跑的短跑冠军猎豹,跑起来不要命的马。

      与此同时,一部分哺乳动物同时进化了他们前肢与后肢。

      比如犬科动物的前肢只可以按住猎物,猫科动物的前肢则灵活性大增,可以挥舞起来,而猴子可以将石头举到头顶扔出去:

      前肢进化得最凶悍的动物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灵长类,那就是人。

      人这种动物,可以将石头举到脑后再投掷,于是,不借助工具,可以将手榴弹投掷到八十米的距离。借助工具,可以将具备杀伤力的箭矢投掷到一百五十米外的位置。而最可怕的是,在这些距离上是具有一定精度和杀伤力的。至于说某些丧心病狂的国家制造的导弹可以精确攻击几千万米之外的地点,那就不算了,因为那不是用前肢投掷出去的。

      人在具备这样丧心病狂的投掷能力的同时,他们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奔跑能力,因为他们的后肢使他们可以像两足行走的恐龙一样站起来,同时突破了跳的限制,两足可以交替行走,而不是只能跳。

      前一阵子很流行亚洲蹲,其实亚洲蹲本身也彰显出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方向,就是更加灵活的“髋关节”系统。在奥运会上,百米决赛的赛场上,现在主要只有黑人和黄人在比赛,白人已经逐渐消失在赛场上了。黑人是运动能力很强的种群,这主要源自于他们来自于人类发源地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样性。黄人的运动能力也比较强,其原因于我来说尚不明确,不过我只知道黄种人在文明史上形成了更加久远的室内生活历史。而这种久远的室内生活历史,充分展示了他们征服世界的能力。

      所以直立行走这个事情,我认为更应该认为是由于亿万年来动物界对于运动能力的挖掘和选择最终积累的结果。亿万年的量变,最终形成了人类的质变。

      所以人类具备了奔跑的能力,具备了灵活的上肢,具备了灵活的手指。

      通宝推:mezhan,
      • 家园 蝙蝠是可以飞的
      • 家园 有一个说法,说是和脑容量有关

        人类的脑容量是最大的,要想带着这个大脑袋四处移动,四肢着地爬着走脊椎平行支撑脑袋受力就不合理,必然会垂下来,最合理的支撑方式只能是垂直支撑,就是站起来,顶着脑袋走,而且伴生出一个好处,就是解放前肢,可以更多更好的使用工具,而更多的使用工具促使大脑进一步扩大容量,就更得直立行走。

        • 家园 请注意,这个想法是脑子告诉你的

          请注意,这个想法是脑子告诉你的

          这个想法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

          这个解释建立的前提是首先脑瓜有那么重,然后身体跟着脑瓜进化。但是问题在于:

          在身体可以支撑这样的脑瓜、可以这样的支撑脑瓜之前,脑瓜为什么可以变成这样?

          因为碗大,所以“可以”盛得多。因为盛得多,只能“说明”碗大。

          脑瓜重,“说明”身体结构可以承载这样的脑瓜,也反映出身体“可以”承载这样的脑瓜。但是反过来是不成立的。

          因为二者之间具有一个先后关系。

          水可以承载船只,所以可以航行大船。水如果不能承载船只,那么造了大船也就只能看着。

          对于生物来说,身体不能承受的东西一定是不能出现的,出现的东西哪怕再怎么窘迫,也一定是可以承载的,只不过承载的效果有所不同。

          目前来说,人能有这么大的脑瓜,说明人体一定可以承载这么大的脑瓜,然后才真的有了这么大的脑瓜。否则的话,脑瓜过大,身体承载不了,那么人只会变成用头钻地的钻地怪,不会反而变成了昂首挺胸的仰头怪。

    • 家园 DEL

      发重了。

      关于运动,我在看各种科普材料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系统性的进化过程。

      最早的似乎是海绵性质的动物群,这东西不会走,就是铺。现在的珊瑚其实也是这样。

      再比较早的,是不会动的水螅形式的固定动物。在某处固定一个小揪揪,然后用触手去干扰水流、获得食物。

      这种运动能力,我们称为“固定不动”。

      比水螅的运动能力强的是各种软体动物。比如海贝,牡蛎之类,有一些喜欢吸附在船底。陆地常见的就是蜗牛。

      我们叫这种运动能力为“蠕动”。

      然后就是各种鱼了。他们就是游。不过仔细看他们游泳的动作,其实就是一个字:“摇。”

      部分鱼类具备短途登陆的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运动范围。这种运动方式,大体可以称为弹跳。如果用更准确的字,那么可以叫做“拱”。

      两栖类的活动能力比鱼更强,他们的后肢具备了“跳”的能力。

      在“跳”这种爆发式的运动能力之后,陆生动物、特别是后来的爬行动物,运动能力越来越适应陆地。他们可以肚子贴着地面爬行,也可以将身体略微脱离地面爬行,甚至可以单纯用后肢直立行走,他们的行动能力越来越强了,甚至于具备了“跑”这种能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

      因为他们的后肢发生了进化,他们的“髋关节”(姑且这么说吧,其实涉及的很多)越来越发达,灵活性越来越强,特殊性也越来越强,结果他们就越来越适应在陆地上快速运动。

      这些适应性进化发展到后来,开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分化。

      一种,是以恐龙的后裔、如今的鸟类为代表的进化路线:“飞”。

      这些神奇的动物继承了从海绵以来动物运动能力越来越强、适应范围越来越广的光荣传统,将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天空。当然,昆虫早就具备了这一能力。但是昆虫和脊椎动物的演化路径是不同的,那是与我所说的系统不同的另一个系统了。

      还有一种,是以哺乳动物为代表的。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有很多类别。比如说简单的滑翔能力。一些哺乳动物是具备滑翔能力的,在哺乳动物里面是很惊艳的,当然,即便是最强的滑翔,和一般的鸟类比起来也不过就是渣渣。

      还有一种则学会了在树上荡来荡去,最不典型的会荡的动物大约是树懒,因为他们的运动速度简直可悲。而荡得最好的就是各种猿猴了。

      更多的哺乳动物,则是具备了迅猛的奔跑能力,比如用生命在奔跑的短跑冠军猎豹,跑起来不要命的马。

      与此同时,一部分哺乳动物同时进化了他们前肢与后肢。

      比如犬科动物的前肢只可以按住猎物,猫科动物的前肢则灵活性大增,可以挥舞起来,而猴子可以将石头举到头顶扔出去:

      前肢进化得最凶悍的动物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灵长类,那就是人。

      人这种动物,可以将石头举到脑后再投掷,于是,不借助工具,可以将手榴弹投掷到八十米的距离。借助工具,可以将具备杀伤力的箭矢投掷到一百五十米外的位置。而最可怕的是,在这些距离上是具有一定精度和杀伤力的。至于说某些丧心病狂的国家制造的导弹可以精确攻击几千万米之外的地点,那就不算了,因为那不是用前肢投掷出去的。

      人在具备这样丧心病狂的投掷能力的同时,他们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奔跑能力,因为他们的后肢使他们可以像两足行走的恐龙一样站起来,同时突破了跳的限制,两足可以交替行走,而不是只能跳。

      前一阵子很流行亚洲蹲,其实亚洲蹲本身也彰显出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方向,就是更加灵活的“髋关节”系统。在奥运会上,百米决赛的赛场上,现在主要只有黑人和黄人在比赛,白人已经逐渐消失在赛场上了。黑人是运动能力很强的种群,这主要源自于他们来自于人类发源地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样性。黄人的运动能力也比较强,其原因于我来说尚不明确,不过我只知道黄种人在文明史上形成了更加久远的室内生活历史。而这种久远的室内生活历史,充分展示了他们征服世界的能力。

      所以直立行走这个事情,我认为更应该认为是由于亿万年来动物界对于运动能力的挖掘和选择最终积累的结果。亿万年的量变,最终形成了人类的质变。

      所以人类具备了奔跑的能力,具备了灵活的上肢,具备了灵活的手指。

    • 家园 据达尔文进化论,人是先拥有直立的能力,然后才使用工具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生物变异是多样性的,只有更适应环境的存活了下来。

      爬在树上的猿,基因突变了,有的变得更善于爬树,有的变得更适合直立,但适合直立的猿才有可能上下肢分工,才有可能去利用,发明工具,才有可能演变为人。

      放弃爬树下地行走的猿们,不是因为他们愿意这样,而是身体结构天生就和普通猩猩有差别,只好采用不同的生活方式,包括捡树枝做棍子和打制石器。

    • 家园 棍棒的刺杀效果更厉害

      楼主的思路真是一个很新颖有道理的方向。我再延伸一下。

      棍棒的刺杀效果更厉害,而刺杀必须要双手持棍棒,从而必须直立。具有双手持棍棒刺杀能力的古猿人不仅能更好地狩猎,更重要的是能杀掉没有这个能力的古猿人,从而使直立行走能够很快地进化。

      如果只是用棍棒击打,一只手就可以了,没必要双手。同时棍棒击打虽说可以防身,却很难造成致命伤。突刺就不一样了,可以很快给对手造成致命伤。但是突刺就需要双手握棍棒了。

      看人类进化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同种竞争。可以说人类是同种竞争最激烈的物种。古代部落间的争端往往是以灭族为结局的。一个可以双手持棍棒突刺的部落可以轻易灭掉只可以用棍棒击打的部落。

      通宝推:迷惑不解,
    • 家园 很棒的想法。不过,我猜应该还是石器时代。

      很棒的想法。不过,我猜应该还是石器时代。

      基本想法我是认同的,就是手里要有东西。手里一直有东西,才会逼得他们直立行走。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我觉得应该还是石器。石器不是只有石头的。还要有棍子。呵呵

      我们已经观察到了猩猩和猴子是会使用石头的,也观察到了它们可能会使用棍子。

      不过,问题是,这两种东西都不够珍贵,他们会用后即弃。这也是我们现在观察到的。猴子用完石头就把石头丢了。猩猩用完一些树枝后也会丢弃。如果这样的话,并不会导致他们手里被一样东西束缚,逼他们直立行走。

      但是,如果有一天,某只古代人猿,在同时使用石头和棍子的时候,掌握了将石头和棍子结合的技术呢?比如用藤条捆绑。那这将是一个跨时代的发明。因为这样的工具在物理学上有倍增效应(mechanical advantage,机械增益)。

      因为这种新工具的复杂度稍高,而且对石头的形状也有特别的要求,这个工具便开始显得珍贵起来了。拥有这个工具的个体,不管是对种群内部,还是对于外部防卫或者狩猎,都将有竞争优势,人猿可能不舍得随意将其丢弃,于是,人猿从此不能四肢行走了,它需要学会用脚行走,因为至少一只前肢已经被工具占用了。另外,它的后代可能也因此学会了这个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并获得传承。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进步,古猿发现了让石器变得更加锋利的方法,而手中的工具也因此变得更加珍贵,因为工具本身已经有了附加的劳动,而劳动本身是会对工具产生附加价值的。

      长期对工具的使用,也使得古猿产生了对工具的依赖,并使得人类的演化和和工具的使用捆绑在了一起。就如同我们的大脑会学习新东西一样,工具本身拓展了我们的四肢,并和我们的四肢,乃至脊柱,当然,也包括大脑一起演化

      最后的发展,便是恩格斯的一句老话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呵呵

      通宝推:迷惑不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