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棍器时代:关于直立行走的扯谈 -- 迷惑不解

共:💬39 🌺2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觉得这是进化的结果

关于运动,我在看各种科普材料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系统性的进化过程。

最早的似乎是海绵性质的动物群,这东西不会走,就是铺。现在的珊瑚其实也是这样。

再比较早的,是不会动的水螅形式的固定动物。在某处固定一个小揪揪,然后用触手去干扰水流、获得食物。

这种运动能力,我们称为“固定不动”。

比水螅的运动能力强的是各种软体动物。比如海贝,牡蛎之类,有一些喜欢吸附在船底。陆地常见的就是蜗牛。

我们叫这种运动能力为“蠕动”。

然后就是各种鱼了。他们就是游。不过仔细看他们游泳的动作,其实就是一个字:“摇。”

部分鱼类具备短途登陆的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运动范围。这种运动方式,大体可以称为弹跳。如果用更准确的字,那么可以叫做“拱”。

两栖类的活动能力比鱼更强,他们的后肢具备了“跳”的能力。

在“跳”这种爆发式的运动能力之后,陆生动物、特别是后来的爬行动物,运动能力越来越适应陆地。他们可以肚子贴着地面爬行,也可以将身体略微脱离地面爬行,甚至可以单纯用后肢直立行走,他们的行动能力越来越强了,甚至于具备了“跑”这种能力。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呢?

因为他们的后肢发生了进化,他们的“髋关节”(姑且这么说吧,其实涉及的很多)越来越发达,灵活性越来越强,特殊性也越来越强,结果他们就越来越适应在陆地上快速运动。

这些适应性进化发展到后来,开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分化。

一种,是以恐龙的后裔、如今的鸟类为代表的进化路线:“飞”。

这些神奇的动物继承了从海绵以来动物运动能力越来越强、适应范围越来越广的光荣传统,将活动范围扩展到了天空。当然,昆虫早就具备了这一能力。但是昆虫和脊椎动物的演化路径是不同的,那是与我所说的系统不同的另一个系统了。

还有一种,是以哺乳动物为代表的。哺乳动物的运动能力有很多类别。比如说简单的滑翔能力。一些哺乳动物是具备滑翔能力的,在哺乳动物里面是很惊艳的,当然,即便是最强的滑翔,和一般的鸟类比起来也不过就是渣渣。

还有一种则学会了在树上荡来荡去,最不典型的会荡的动物大约是树懒,因为他们的运动速度简直可悲。而荡得最好的就是各种猿猴了。

更多的哺乳动物,则是具备了迅猛的奔跑能力,比如用生命在奔跑的短跑冠军猎豹,跑起来不要命的马。

与此同时,一部分哺乳动物同时进化了他们前肢与后肢。

比如犬科动物的前肢只可以按住猎物,猫科动物的前肢则灵活性大增,可以挥舞起来,而猴子可以将石头举到头顶扔出去:

前肢进化得最凶悍的动物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灵长类,那就是人。

人这种动物,可以将石头举到脑后再投掷,于是,不借助工具,可以将手榴弹投掷到八十米的距离。借助工具,可以将具备杀伤力的箭矢投掷到一百五十米外的位置。而最可怕的是,在这些距离上是具有一定精度和杀伤力的。至于说某些丧心病狂的国家制造的导弹可以精确攻击几千万米之外的地点,那就不算了,因为那不是用前肢投掷出去的。

人在具备这样丧心病狂的投掷能力的同时,他们同时也具备了良好的奔跑能力,因为他们的后肢使他们可以像两足行走的恐龙一样站起来,同时突破了跳的限制,两足可以交替行走,而不是只能跳。

前一阵子很流行亚洲蹲,其实亚洲蹲本身也彰显出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方向,就是更加灵活的“髋关节”系统。在奥运会上,百米决赛的赛场上,现在主要只有黑人和黄人在比赛,白人已经逐渐消失在赛场上了。黑人是运动能力很强的种群,这主要源自于他们来自于人类发源地所具有的丰富的多样性。黄人的运动能力也比较强,其原因于我来说尚不明确,不过我只知道黄种人在文明史上形成了更加久远的室内生活历史。而这种久远的室内生活历史,充分展示了他们征服世界的能力。

所以直立行走这个事情,我认为更应该认为是由于亿万年来动物界对于运动能力的挖掘和选择最终积累的结果。亿万年的量变,最终形成了人类的质变。

所以人类具备了奔跑的能力,具备了灵活的上肢,具备了灵活的手指。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