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整理】含3味药的中药方能穷举出来吗?废医验药=废医废药 -- alphaboy

共:💬391 🌺1128 🌵42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49 / 13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瞎猫碰死耗子穷举出来的
    1/0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依据某种朴素系统论设计的
    48/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当初甘草甜素肯定做过毒理试验和蓄积试验

                            最后定下来的剂量肯定是安全的,有心去查一定能给查到, 至少日本人不会那么胡来。 从一般剂量的安全取舍来看, 每天300mg甚至可以说只有安全上限的三分之一, 甚至还不到。

                            从甘草到甘草甜素,2钱甘草大概等于6克多,按照5%的析出率是300mg, 大概等于每天服用甘草甜素的剂量。

                            实际上煮沸析出甘草甜素的比例肯定不到5%, 具体多少我没有查到,暂且这么估算。

                            如此算来, 每天两钱甘草肯定安全,实际水平大概是安全上限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 家园 毒理试验和蓄积试验是西医的做法

                              我说的经典指的是中医的经典,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

                              请问哪本经典按照某个中医理论指出了甘草的安全上限是每天两钱?

                              • 家园 你的这个无限上纲了, 我们争论的不是中医的谬误

                                而是中医有没有可取之处

                                中草药入药, 大米小麦不入药,车前子是中药,油菜花只能是油菜花,因为中医本身就认为食物蔬菜是中正平和,五行均衡,药是五行不均衡的, 不应该长期大量服用的。药的毒副作用人所皆知,但限于试验水平,没有严格的定量测试, 但有前人的验证处方, 也就是安全处方量。

                                所谓验方, 就是前人经历大量实践的结果,有疗效, 副作用可以接受,只要不长期服用基本不用担心。你说的长期大量服用甘草, 在中医实践中,从未有人如此服用,因此我们也不必担心哪个医生突然脑洞大开,开出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处方出来。

                                每天2钱甘草, 是我个人根据现代医学试验的结果,参考长期服用,长期是指3个月以上, 再根据甘草甜素析出比率,保守再保守定出来的。 短期内即使10倍剂量, 也没有什么副作用。

                                在本楼有河友指出, 如果你真的把2两甘草用水煎了, 一定甜死你。我没有实践过,不知道,但真的75克甘草, 煎出5克甘草甜素,按照1:150的甜的中位数倍数, 等同于750克蔗糖,用一升水来煎,想来一定甜得受不了, 用5升水来煎,肚子涨得受不了。

                                方舟子牛逼, 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 我哈哈哈。

                                最后再说一下,要找中医的漏洞,那是乌央乌央的,本草纲目里面就很多。但同时代的西医,水蛭放血, 服用水银,无限稀释的顺势疗法, 荒谬的地方一点都不少。批评中医的漏洞, 我完全同意,用漏洞来否定中医的合理成分,我反对。

                                当然我不是医生,没有资格断言, 大家自己参考好了。

                                通宝推:崇山彩云,
                                • 家园 这个就冤枉我了

                                  我的原意只是既然现代发现甘草有副作用,你也承认有个安全上限,按照科学方法的思路,照道理,应该有某个中医理论在指引吧?

                                  我只是想看看这个理论指引而已,目前我指看到花大熊说:

                                  甘草,古人也不主张长期服用。传统的说法叫“恋邪”

                                  以及

                                  甘草不适用于湿邪的病人,确切的说,是不适合单独应用。配伍运用还是可以用的,这个即使放在今天,也不算作毒性反应

                                  我相信花大熊的话是有出处的,但未能完全解惑,无论是“恋邪”或者“不适用于湿邪”,想必都有理论支持的,如果中医理论真的经得起检验的话。

                                  谁能把这个理论拿出来晒晒呢?

                                  • 家园 中医对于古方确实缺少用药安全指引

                                    过去的惯例都是看名医曾经的最大量,自己酌情减少,敢用虎狼之药, 虎狼之量的医师极少。

                                    对于中成药,基本都是按照现在医学的做法,采集动物实验结果,和人体药动力学和数据相结合,得到安全数据,根本不需要担心。

                                    传统的中医是辨证施治, 把人体当成五行阴阳的博弈场所,医书就好像棋谱一样,建议你走什么棋, 但根本不会禁止你某一步不走哪一步棋, 到今天也不会有一个棋谱禁止我第一步挺边兵, 但没有人去指责棋谱不负责任。

                                    当然我不是医生,至少我不知道中医在什么地方设立了安全上限。这个要咨询花大熊等河友。

                                    • 家园 安全性上的指引还是有的

                                      像十八反十九畏什么的,而且好像古中医(汉以前)与后来的中医有点不一样,中间有断代。

                                      君臣佐使也没有上面说的那么简单,还包括协同作用,抗拮作用,调动作用,双向调节,逆转作用等各方面的因素。

                                      总而言之,中医认为药是用来清除妨碍人体正常功能与不谐条因素的,所以药都有偏性,无偏性不成药,偏性即为毒,古人甚至有用毒来代指药的。所以在中医来说,对药性的研究就是对毒性的研究。转一个说法

                                      幾千年來中醫藥臨床實踐、具有獨特理論,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無可質疑。但中藥的毒性是中藥藥性的組成部分,為古今公認事實,關於中藥毒性認識,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有關中藥起源→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之甘苦,→一日遇七十毒。《周禮:天官家宰》:醫師掌醫之政令,聚毒藥以供醫事。表明先民認為毒是中藥治療作用密切相關的特徵內涵,毒與藥是相通的。

                                      古人之所以將毒作為藥物的代稱,是因為毒反映中藥的偏性和治療疾病功能,人體之所發生疾病,是由於陰陽偏勝偏衰的結果。中藥之能治病,就是利用藥物的偏性(毒) ,調節人體陰陽的偏性,而達到陰陽之間的相對平衡,使疾病痊癒。

                                      凡藥皆有毒(偏性)的說法是正確,只是毒的大小不同而已;故偏性(毒)是中藥最基本性能,用之得當,可發揮治療效果,用之不當則對身體發生種種損害,即現代醫學所稱〝不良反應〞。

                                      古代藥物毒性含意較廣,認為毒藥為藥物總稱,毒性是藥物的偏性,毒性是藥物毒副作用大小的標誌;按毒性強弱分有毒、大毒、小毒、無毒等記載。

                  • 家园 有个疑问

                    第一个例子:‘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可十合为升,一升半只有十五合,三次就服完了。还怎么每天服两次呢,难道原文有误?

                    第二个例子'二两+一两+半斤'最少等于八两80钱,每服五钱约16次服完。那么二两甘草20钱除以16次,每次约1.25钱约7.5克,与50克相差甚远啊

                    所以用这两个例子来反驳大量服用H2O似乎力道不够啊

                  • 家园 陈王还真说得对。

                    你的例子,第一个,一升为10合,每服可合。第二个,总共12两,每服五钱。

          • 家园 可如果君臣佐使这么好使还要梯度下降算法做什么?

            你一直在回避使用搜索算法去进行优化的条件,那就是正确性。

            减少遍历所有选项的前提是得保证剪去的“枝条”不包含最优答案,保证我们所需要的枝条不被剪掉,如果不能做到,那么一切优化也就都失去了意义。

            所以,对剪枝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正确性,即必须保证不丢失正确的结果,这是使用搜索算法的前提。对正确性越肯定,你就能越快地排除其它无关选择。在这里什么是正确的?无非是重复有效的结果。如果能重复验证的东西是“伪科学”,那难道不能重复验证的才是科学?

            当你用搜索算法来解释中医配方的时候,你就已经自动承认了其“正确性”,而这与你前面的伪科学提法相矛盾。

          • 家园 HAL兄这个过程描述得很精彩,我相信

            早期的中医应该就是类似如此发现治病的药物和配方的。包括大象,猩猩等动物也有生病后找特定植物实用的例子,那也是它们不停尝试后总结流传下来的。

            后来中医逐渐发展,一个是对前期的原始药物发现进行总结,并做了分类,归纳和整理,寻找的方法不像以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以扩展到新的药物;二是对人体的运行模型也复杂化了,到了清朝黄元御搞了个“圆运动模型”,因此针对性的药物组成味数也增加了(又爆炸了),我的鼻炎就是靠他的方子治好的。

            中医确实是个宝库,是我们的祖先以智慧,身体和生命做实验得来的宝贵经验,值得好好整理和发掘。

      • 家园 5673?

        我想至少应该是几十亿次,而且每次搜索都需要做很多次试验,还需要有特定疾病的人做试验对象,而且甘愿冒着死的危险让你试验,而且医生的诊断也可能错误,还有剂量问题。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和水不会死人,医生不可能这么做,你这个比喻就像是一维世界的人看不起五维世界的难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