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整理】含3味药的中药方能穷举出来吗?废医验药=废医废药 -- alphaboy

共:💬391 🌺1128 🌵42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49 / 13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瞎猫碰死耗子穷举出来的
    1/0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依据某种朴素系统论设计的
    48/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来讲一下中医到底是怎么找到一个方子的

中医也不是什么上古年代的东西,黄帝内经一般认为是战国年代搞出来的,这时中国已经进入信史时期。早年的张仲景还驳杂了一些传说,到金元四大家年代记录已经很完善了,他们也对自己创制的那些药方的原理阐述得比较仔细。现在中医里面专门有门学问叫“方剂学”,总结过往的经验,讲得就是怎么得到一个方子。所以中医得到药方的过程完全是有脉络可循的。

方剂的组成,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它的含义应加说明,才能了解古人处方的用意。“君”药是方剂中治疗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协助主药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协助主药治疗兼证或抑制主药的毒性和峻烈的性味,或是反佐的药物。“使”药是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或有调和各药的作用。例如:麻黄汤治疗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脉浮紧、无汗而喘,其中麻黄是君药,发汗解表;桂枝是臣药,助麻黄解表;杏仁是佐药,助麻黄平喘;甘草是使药,调和诸药。目前,有的把“君、臣、佐、使”改为主药、辅药、佐药、引药,有的把佐药改为次辅药。

中医配伍是并不是盲目地一锅煮出来的,是有顺序的,是先确定“君”药,再确定“臣”药,其后是“佐、使”。没有确定“君”药,就还没有确定适应的主证,怎么能找到针对主证之外兼证的“臣”药?没有“君、臣”之药,哪里知道有什么毒副作用,又怎么能确立“佐”药呢?而连“君、臣、佐”都没有,又怎么需要改善药物输送的“使”药呢?

那么“君”药怎么确定呢?张元素和李东垣都讲“力大者为君”。都是说,“君”药能直接显著得改善主证。比如风寒感冒,主证一是发冷,二是咳嗽。麻黄能显著得改善这两者。我们今天知道这是麻黄素的作用,张仲景不知道麻黄素的存在,也不知道麻黄素的作用机理,但是这不妨碍他知道给有发冷咳嗽二证患者麻黄之后他们中很多人的发冷咳嗽二证能显著改善,因此他很高兴,把这位药作为发冷咳嗽二证患者的“君”药。这可能是他在患者身上测试了各种1892种植物药物,发现麻黄效果最好,但是更可能的是他查阅了各代本草,圈出可能的数种有改善发冷咳嗽二证的药物后在患者身上做了测试,挑出了其中疗效最好的一种。后者相当于更早以前有人在患者身上测试了1892种植物药物的单方,并记录下被试者的反应,以减少后人的试验量。但如果你手头没有本草,把1892种药物找来,每种用量相同,比如二钱,做1892次实验,也能得到麻黄可以作为有发冷咳嗽二证患者的“君”药的结论。

这时候张仲景来挑选“臣”药。他选择了桂枝。桂枝在前一轮实验中,表现出有改善发冷咳嗽二证的特性,但是同样用量,效果不如麻黄,起效还慢,所以没有选择作为“君”药。这时如果张仲景不讲究,他可以从剩下的1891种药物里面,每种也取相同用量,比如也是一钱,与二钱麻黄组成一个复方药物,做1891次实验,看看患者的反应,是不是发冷咳嗽二证的改善比单方麻黄更强。当然张仲景没这么无聊,他不会遍历剩下的1891种药物,他会试少数几种前一轮实验表现出改善作用的药物。结果他发现麻黄桂枝的效果更好,所以他选择了桂枝作为“臣”药。今天我们知道桂枝提取物能抑菌,所以我们不奇怪桂枝可以辅助没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的麻黄,也不奇怪为什么在前一轮实验中桂枝的疗效比较弱也起效也慢。张仲景不知道这些,但是完全不妨碍他找到麻黄桂枝这个复方药物。

重复这个过程,张仲景在剩下的1890种药物里面找到杏仁作为“佐”药。

如果张仲景像我这么无聊,到这里他做了1892+1891+1890=5673次实验得到了下面这个方子:二钱麻黄、一钱桂枝、一钱杏仁。

最后一项是“使”药。病人反映药又苦又难喝了,这很正常嘛,单杏仁一味味道就不好。如果换现代中医药厂,他们想都没想,往药里面加糖,然后打上“麻黄糖浆”的牌子上架。张仲景是医圣,不能这么土得掉渣,因此他往里面添了半钱甘草。甘草之于中医,就和糖浆一样,大半用来改善口感,加了没坏处,所以张仲景连试验估计都没做。

看,传世名方“麻黄汤”就这么被我炮制出来了。

有人可能会质疑里面的用量。其实按李东垣的说法,君药要多加,臣药佐药少加点,使药最少。各种药物其实就高中低三档,没那么精确,这个“二钱”、“一钱”、“半钱”也是中医的习惯,你考虑一下毒副作用估计一个初始量,出了问题再调整。如果你不放心,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还可以背中医的配伍规则,就是哪种药不能和哪种药一起吃,哪种药对哪种药有加成作用,现场调整。这些配伍规则来自以前的病例观察。不过你不调整也没有大问题,因为这些配伍规则在后续研究中被发现绝大多数不靠谱,其靠谱程度和报纸上“某某食物和某某食物不能一起吃”一样。

如果张仲景复生,我会告诉他一种土壤中分离的菌的培养液对发冷咳嗽二证改善更好更持久,是治本之药,更适合作为君药,而麻黄只能治表,但可以作为“臣”药。糖浆可以提供能量,是上好的“佐”药,酒可以改善药物输运,可以作为“使”药。我估计张仲景会对我大为嘉许,并收这个方子为“复方红霉素麻黄糖浆”,传之后世。当然,张仲景也会大大地鄙视我一番,说我把他写得太脑残,神农都尝过百草了,药物大致特性都知道,哪还需要每种药物都遍历一遍,几十次实验足够了。

通宝推:empire2007,jboyin,hwd99,广宽,林风清逸,Ace,明心灵竹,王小棉她妈,az09,豪哥的江湖,桥上,mezhan,三笑,实事求是,梓童,strain2,年青是福,石狼,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ziotean,陈王奋起,文化体制,柏林墙,何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