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整理】含3味药的中药方能穷举出来吗?废医验药=废医废药 -- alphaboy

共:💬391 🌺1128 🌵42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49 / 13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瞎猫碰死耗子穷举出来的
    1/0
    3味或以上的复方中药药方是依据某种朴素系统论设计的
    48/1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不认可无关联的千人千方,按活法体质测试网站有9种体质

                                                                                其中八种体质是病态的,一种平和质算基本无病的。

                                                                                所以针对不同体质的相同病症的话,应该是一个方子有8种基本搭配方案。

                                                                                不过很多人都是混合体质,可能有几种病态体质混合起来了。这个时候也许会根据8种基本搭配方案弄出来一些混合方案,类似模仿,基本图案就6个面54个格子,不过来回组合的可能性挺多的。

                                                                                活法体质测试网站据说是根据国家研究机构,2009年搞的中医体质测试自评量表做的。

                                                                                网站网址是huofar.com,不过它是个商业化的淘宝合作网站(和一些卖养生保健品的商家有合作关系),做完测试给一些养生建议(早睡觉,忌口少吃什么食物,在某些节气吃某些食物比较好之类)后,还会给一些喝某种药草茶调节脾胃的建议,后者是否可靠,我也不清楚。

                                                                                推荐一个邻居在上面做了个测试,然后他居然真去买了点介似于草药和茶叶之间的原料,做了点药草茶喝,然后便秘就好了……因为只是个身边的个例,所以说不清是不是自愈啦,安慰剂什么的。

                                                                              • 家园 千人千方

                                                                                你用来做标准的那个fda框架,也是一直在变的,早年只接受单一成分药,后来才慢慢开始了对复合成分的检验,这方面fda还起步没多少年

                                                                                复方丹参滴丸虽然多种成分,但是成分简单,且每种成分作用清晰,所以fda才通过了实验申请。这种对个体差异不敏感的药方,都尽力做成中成药了

                                                                                真要是千人千方,如果针对药品做检验,现在的双盲实验框架肯定很困难,样本量非常大不说,对各类对照组那么多人使用安慰剂就是很难接受的。统计学要怎么解决这种问题我不清楚,但是我觉得这种事情不应该耽误治病

                                                                                • 家园 西医双盲发展下去,是针对携带有特定基因的人进行筛查,

                                                                                  筛查后再对有特定基因的人实验特定的药物。

                                                                                  英国有种肺癌的抗癌药,就实现对癌症患者进行基因筛选,找到有特定基因的人,然后只针对这些人去做双盲,如此有效率或症状缓解率可以到70%左右吧。

                                                                                  如果不做基因筛查,凡是有这种肺癌的人都拿去吃这个药,由于携带有这种基因的人大概占所有人的4%,则有效率可能加上安慰剂效应,也就70%*4%+33%(安慰剂一般固定有3分之1人感到好转)=35.8%,

                                                                                  中药如果要做双盲,感觉先得用类似活法网站(huofar.com)的中医体质测试自评量表,把受试者的体质区分开来,然后尽量找单一病态体质特征最明显的人去做实验,那么药方就可以固定,有效率可能也就会提升了。

                                                                                  • 家园 请教一下安慰剂的问题

                                                                                    如果不做基因筛查,凡是有这种肺癌的人都拿去吃这个药,由于携带有这种基因的人大概占所有人的4%,则有效率可能加上安慰剂效应,也就70%*4%+33%(安慰剂一般固定有3分之1人感到好转)=35.8%,

                                                                                    “感到好转”是什么意思?是情绪变了一下?还是1/3的人服用安慰剂就治愈了?

                                                                                    “感到好转“和治愈的差距太大了吧?是不是只能用“感到好转”来描述安慰剂,根本谈不上治愈?

                                                                                  • 家园 理论上可以,代价问题而已

                                                                                    体质测试都可以免,只要医生给开的方子是一样的,就可以放在同一组

                                                                                    只不过

                                                                                    现状就是临床上没钱也很难找人做双盲,再细分,就找不到足够的样本

                                                                                    另外,英国人心够大的,癌症做双盲,总觉得不对

                                                                                • 家园 我觉得不光是统计学的问题

                                                                                  而是医学理念根子上差异的问题,按中医这种强调针对性的做法,同病不同治,是要考虑病人的体质情况的。

                                                                                  虽说这符合生命多样性的科学观,但除了一些共性极强的疾病如流行病传染病,其它就很难在相对较短的市场专利时间内找出足够多的样本供统计之用,而不是样本量非常大因而难以统一的问题。总的来说,这种双盲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而拖长时间,成本上是难以接受的,当然如果是中医自已搞研究的话是另一回事,但时间成本是免不了的。

                                                                                  • 家园 中药真是不好搞专利

                                                                                    也就传统的秘方方式可以创造利润。如果按照专利的要求公开,大多数的药都可以自制

                                                                                    所以说专利期限这种东西就更不好谈了……其实光是时间问题还好,我觉得又是大样本又是双盲,那得需要多少愿意吃安慰剂的病人,小病还好说,大病估计要挨打

                                                                                • 家园 您似乎是行家

                                                                                  请教一个问题:

                                                                                  请问有没有什么中医理论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药方是否个体差异不敏感的?

                                                                                  就拿复方丹参滴丸为例,我很难想象中医理论会认为同一副药方,大多数心脏病人都可以用。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医学的本质是实践

                                                                                    实践中发现的药物多了,需要根据药性的相似性,进行归纳分类

                                                                                    根据实践发现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对分类细化记录这些相互作用

                                                                                    实践中药物对个体作用或许有所不同,就要对人类个体也做分类,在两个分类体系之间建立映射

                                                                                    这么多复杂的经验,需要抽象成理论,不然以后不好用,这是自然而然的。但是这一切的本源都是实践

                                                                                    中医尝百草建立了理论体系,但如果草药药效因为气候产地等因素发生变化,理论就得做出修正去处理这些新情况

                                                                                    发现了新的药物以后,就算和现有理论不兼容,那也只是超出了从前的实践经验。有用的就要用,工业产品也好,草也好,粪也好,简单的也好,复杂的也好。任何地方的医学都是这样

                                                                                    • 家园 医学确实是实践中来的

                                                                                      你说的理论要发展,我100%同意。

                                                                                      但你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检验。

                                                                                      如果那些方子,不拿去检验,反而珍而重之地保留着,信誓旦旦地说肯定有用,嗯,是难怪有人要嘲笑的。

                                                                                      • 家园 又说回检验了,检验一直在做,只是不是按照你的标准

                                                                                        之前强调实践,是针对那种对理论对原理的迷信而说的,医学中实践是核心,理论原理什么的不是必需的。而检验不检验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检验也是一种实践

                                                                                        那就再把检验这个问题认真说下,其实之前已经说过了

                                                                                        首先是检验的几个难题,一是成本高,二是现有统计框架针对复杂对象的解决方法在现实中可行性很低,三是很难找到大量的愿意吃安慰剂的愿意被实验折腾的病人

                                                                                        (前面说到的复方丹参滴丸,fda检验心肺功能的方式是跑步。于是一帮70岁的老人,还有心脏病,时不时拉出来跑步,直到跑不动为止。这些老人里很多啥药也没吃,就吃了安慰剂。在中国要这么搞,估计要挨揍)

                                                                                        其次,就算需要解决这些难题,也不是中医要做的事情。中医自己做的检验你们也不信。中国在医学研究上的投入,中医的部分太少,临床检验这种事做不了。很多西药做了检验,那也是因为外国人做过,因为外国人有专利而已

                                                                                        • 家园 是该捋一捋

                                                                                          整个过程大致如此:

                                                                                          1. 河友史节亮出中医吃x药方

                                                                                          2. 我取笑中医吃x

                                                                                          3. 有人说西医也吃x,批评我双重标准

                                                                                          4. 我提出两点:性质不同,动作不同,不算双重标准

                                                                                          5. 你提出新疗法动作一样,我不纠缠,自认学艺未精,此招认栽。

                                                                                          6. 于是辩论的焦点转到第一点,性质是否一样。我认为不一样,因为西医是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吃,而中医是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是吃了也白吃,所以不一样。

                                                                                          7. 然后你说,医学就是实践,不停地找药,所以性质是一样的。

                                                                                          8. 我同意你的实践说法,但强调检验,如果不验证,性质就不一样了。

                                                                                          以上的总结,你没有异议吧?

                                                                                          本来跟你过招是挺开心的,但你这个贴就让我失望了。在第8点那里,我说的验证,虽然没有明说,但当然指的是第1点里面那些方子啊!

                                                                                          你居然就换成中医的检验了!这样太不厚道了吧。。。

                                                                                          这样吧,我还是先把话题扯回来,问两个问题:

                                                                                          1.第1点提到的方子,自古以来,有没有人做过试验?

                                                                                          2.有没有什么经典古籍推翻那些方子?

                                                                                          4.

                                                                                          • 家园 之前说了,现在那些方子没人理会
                                                                                            • 家园 呵呵,这个我知道没人理

                                                                                              请问,为啥会没人理会呢?

                                                                                              是太过可笑呢?还是几千年来已经做了无数试验证实无效?亦或是违反了某个中医理论?

                                                                                              • 家园 想了想,还是回你一下

                                                                                                绝迹百年的疗法各国都有,要不要找个西方几百年前的例子讨论一下?

                                                                                                这种问题我已经不再回你,因为都不了解具体情况,只能嘴炮对嘴炮,没建设意义

                                                                                                但是你居然说我不厚道?我们这一串难道不是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例,讨论fda这样的检验体系和理论的地位么?你说我不厚道?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4217426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4216961

                                                                                                如果继续下去,这还是个有价值的话题。如果你愿意,不妨说说你想要的中医药检验体系是什么样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