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讨论】该例子含有侮辱意味吗? -- 皖江吴郎

共:💬90 🌺78 🌵2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64 / 14

    A、有
    17/2
    B、没有
    47/1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你就是这种汉语阅读理解能力啊?我也是醉了!

            我在本楼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看看:在甲和乙此前无交集、无恩怨情仇的背景下,从汉语阅读理解的角度,对于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的人,“有”和“没有”的比例如何。

            如果随机大样本投票的结果是七成以上的河友选择“没有”,就说明我的汉语阅读理解跟大众是比较趋同的。以后,遇到类似局面,这样的例子我就照举不误。

            对于乙,你能做的就是投票以“有”,高兴的话,说明“有”的理由以说服看客也投票以“有”。

            所以,在你理解不了我的回复贴的情形下,按照你的逻辑,闭嘴的应该是你!你投完票,或者不投票,然后默默旁观,不也挺好的么?(本楼你跟别的河友怎么说,是你的自由。)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是说乙错了?这只是你一厢情愿的逻辑!

            如果多数人的正常的汉语阅读理解认为例子不含有侮辱意味,乙的例子就正常表达。甲对乙施以谩骂,错的是甲!如果甲是理解错了,那是甲汉语阅读理解能力造成的错;如果甲其实心里知道例子不含有侮辱意味,但例子里提到其父,哪怕是尊称,也是谩骂乙的发难机会。这里的错,一是甲的卑鄙,二是被甲迷惑的看客的愚蠢!

            这个逻辑你理解了没有?

            不要一厢情愿固执自己的逻辑,而不去试图了解别人的逻辑!

            • 家园 这不是回复你找例子的反问么

              假设我是乙,除了拿对方家人举例而再找不出其他合适的例子话,那我就闭嘴。仅此而已,不用联想。

              我所有的回复都是尽量以己度人,理解能力有限,只能参加投票捧场凑热闹。见谅

              • 家园 感谢你的回复,尤其最后一段文字。

                现在比较清晰了,我来小结一下:

                本楼是投票贴,问的是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所以,“有”和“没有”,是本楼的讨论语境或讨论背景。

                投票、观点以“有”的河友,是神秀宗的,秉持的是“时时勤拂拭”逻辑;

                投票、观点以“没有”的河友,是惠能宗的,秉持的是“本来无一物”逻辑。

                我原以为投票只是单纯的汉语阅读理解方面的客观性问题,后来才发现,汉语阅读理解没问题的前提下,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其实是主观性问题。

                对此主观性问题,神秀说“有”,惠能说“没有”。

                这就是你我之间彼此无法说服对方的逻辑之所在。

                就这样吧,彼此了解了就好。

                再次感谢你的投票和回帖,谢谢!

      • 家园 很简答啊,以己推人吗

        涉及你自己父母的回答当然要慎重,如果你自己的回答连自己父母的例子都过不了,这算个什么回答

        我只认为这是一个辩论技巧,很好的例子,防止了问题的发散,而且以中国的语文教育来理解,并无侮辱意思,网络词汇比这厉害多了,00后们一样心不惊肉不跳,网络词汇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至于说你不能接受,不也投诉了嘛,不也反击了嘛,说不定扑腾扑腾,我们对令尊这个词汇有了新的理解,也算对网络文化做了贡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类比到亲人的

          政治立场,意识形态... 很多话题还是别一厢情愿的用“对方”亲人去举例,做类比。

          又不是相互很熟的网友,保持距离,小心措辞,对双方都好。

          • 家园 那你觉得,乙已经用了该例子,甲该怎么面对和处置?

            本贴里投票“有”的河友一直说乙的不对,那甲呢?甲的反击就对么?反击也得有理有利有节吧?总不能说乙错在先甲打死乙也无妨吧?

            如果当时甲要求乙修改例子,乙会答应的,因为乙那时的目的是驳倒甲的观点。但是甲谩骂乙以“傻13、阴险狡诈的小人、这种狗”,并举报了乙的例子贴,乙就以监察裁决为准了。

            监察处理结果是“不违规”VS“违规”为3:1。所以,乙就不改帖子了。

            乙觉得样本量太少,就搞了本楼投票贴。到目前为止,本楼投票“没有”VS“有”为35:11。

            两者的比例大致接近。

            所以,我尊重你们的投票和观点,但也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立场中立、评论客观、论据完备、逻辑严密,才能真正赢得所有河友的尊重和敬意的!

            • 家园 如果我是甲,估计也会没心情跟你交流讨论。

              不过应该不会回帖谩骂,谩骂攻击无助交流只能自己丢脸

              每个人都同一段文字都会因为习惯,教育,背景,甚至上下文语境有不同的理解。投票中认为乙的例子不合适的也有几个人不是么?我来投票也只是表达“主观”理解,不认识甲乙,未参与他们的帖子讨论。所以无所谓立场,无法客观。水平也达不到论据完备逻辑严密的程度。见谅

        • 家园 感谢您的回复和投票!看您回帖的语境,似乎把楼主当成

          甲方了。其实楼主也就是回您这个帖子的人,是乙方。

          ——————分割线——————

          关于称呼别人父亲,大致有尊称、平称和蔑称这三种。

          尊称古代有令尊、尊公、尊君、尊翁、尊府、家尊、尊大人、尊大君、老太公、老太爷、老爷子等,现代社会书面语最常用的是令尊,口语最常用的是老爷子、伯父;

          平称有尔父、尔翁、汝父、你老子等,现代口语常用你老子、你父亲、你爸爸;

          你老汉儿,则是有点轻蔑意味的称呼了。

          ——————分割线——————

          文中您说得好,甲要是知道令尊是对其父的尊称,就不会往侮辱意味的方向去想,无端生出受辱的感受来了。

      • 家园 投票问的是甲和乙此前从无交集、彼此没有恩怨情仇的背景下,

        第一次跟帖反对其具体观点时举的例子,从汉语阅读理解的角度,是否含有侮辱意味。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愿意说明投票,那是更好!

        我在其它跟帖里说了,本来例子的对象是毛主席或别人甚至包括乙的家人,但这没卵用,甲会继续狡辩的。只有用甲的家人尤其甲父来举例,甲才会在必须尊重己父的限制下认真面对乙对甲观点的批判。

        拿甲父举例的重点不是甲父本人,而是对待甲父的两种人,问甲这两种人是不是一种人。这哪里有侮辱甲父的意味?

        难道在你看来,只要提到甲父就是对甲和甲父的侮辱?那也太荒谬了!

        此外,你也根本就没有分析过甲在事件里的行为动机。

        你这种行为叫基本归因谬论!啥意思?自己去知乎上查询去。

    • 家园 为何不设公开投票?

      BTW,我认为是主观侮辱性质的,很严重。

      • 家园 公开投票怎么设置?没找到设置选项。
        • 家园 我也不知道~

          现在麻烦了,每一次回这个帖子,都要做一遍选择~

          我不得不选两次。

          • 家园 抱歉了,我很少发主题贴,以前从没弄过投票。

            你上一帖认为例子是主观侮辱性质的,而且很严重,能说说理由吗?

            提醒一下,背景介绍里说了,甲和乙此前没有交集和恩怨情仇,乙在主观上有故意侮辱甲及其家人的动机吗?

            该例子在客观上是否含有侮辱意味,好像不是甲、乙和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了算吧?

            我觉得在客观上,该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则是汉语阅读理解问题。

            理解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汉语阅读理解,我觉得要看多数人的正常的理解,或者汉语言学专家组的共识。

    • 家园 这不是侮辱,而是辩论技巧

      不用令尊,用一个其他代称,那么对手完全可以继续狡辩。

      而一旦用了令尊,那么作为对手来说,不可能辩称父亲是好人与坏人是等价的。

      所以作为旁人来说,这不算侮辱。

      而作为当事人来说,对方利用自己家人在辩论中取得优势肯定感到受到了阴损攻击。

      所以,这种辩论技巧能不用还是不用了好吧。

      • 家园 我觉得不算辩论技巧,而是真理不避亲。

        其实,关于例子,乙首先想到的人是毛主席。乙担心拿毛举例,甲继续狡辩说其实就是一种人。

        真理面前,毛主席、甲父、乙父或其它人,都是平等的。但在这个观点面前,用其它人举例都白搭,只有用甲父才有效。为何?因为甲有可能只会尊重家严,而无视别人的。

        乙觉得用甲父替代毛主席或其他人,甲就没法狡辩了,要么正面回应,要么绕过去。

        乙无意于拿甲父本人来说事,而是假设现实中存在无条件支持其父和无条件反对其父这两种人,然后问甲:这两种人其实是不是一种人?

        甲要是在其观点上保持逻辑同一的话,就只能说:是!

        后面乙就会说甲:“既然是一种人,你报之以德,对前者是何以报德?你报之以怨,对前者是恩将仇报!你要是对前者以德报德,对后者以直报怨,那你实际上并不认为他们是同一种人。”

        后来甲的应对是以例子含有侮辱意味来发难,实际上达到了回避正面回应而绕过去的效果!

        如果例子含有侮辱意味只是甲发难的着力点,这才是辩论技巧呢。

        如果不是,那就回到汉语阅读理解上,多数人的正常的理解,或者汉语言学专家组的共识,该例子是否含有侮辱意味。

        这就是乙搞这个投票的初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