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写给沉默的大多数-朱令案 -- 西行的风

共:💬592 🌺2716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两篇比较新的文章

          外链出处有人根据童爱军的论文,得知清华化学系的铊盐为TINO3,浓度0.05mol/L,推出100ml含TINO3为1.3g,我不懂化学,不知道他的推导对不对。

          外链出处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我觉得写的比较严谨

          通宝推:南京老萝卜,
          • 家园 谢谢,终于看到童爱军组的96年研究报告

            计算是对的。

            具备当时中国研究论文的通病:过于简短。不过我们不需要深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所以还是有一点新信息。他们实验前大致需要准备三种试剂的纯溶液,硝酸亚铊为其中之一,浓度至少数倍于混合后浓度(比如50mM)。每一工作溶液在定容以后,总体积正好10毫升。而为了优化实验条件,需要配制好几个不同硝酸亚铊浓度的工作溶液,且认定最大浓度为100mM,这样,如果实验顺利,估计每次消耗硝酸亚铊差不多正好一克。实验目的终归是建立一种微量方法,当时童爱军组计划订购硝酸亚铊数量时,应该不需要太多。我估计大约几十或一百克。总量10克的固体试剂即使减少1克也比较显眼,总量100克就好多了。类似地,从1000毫升的溶液瓶里取走100毫升,这个体积变化会很扎眼,如果只拿10毫升,事后就不一定被注意。

            我觉得对于凶手来说,由于硝酸亚铊在致死剂量上的要求,不论固体还是溶液状态,并不易于隐蔽。(相比之下氰化物要容易得多。) 凶手恐怕更需要下工夫欺骗误导被害人,而不是刻意隐藏投毒动作。

            从三联报道的信息分析,朱令第一次就医时,医生已经考虑并专门询问中毒的可能性,但包括朱令本人在内,没有人提到铊。如果凶手有言语或行动暴露线索,最早可能在94年11月底12月初即已出现。

            • 家园 氰化物中毒迅速而明显,即使医生没见过,法医肯定不会不留意

              的,怀疑中毒的必检的几种毒物之一。另三联的文章里转述陈震阳的话说清洗过杯子就无法检测到铊可我记得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很灵敏的啊,普通清洗不大可能吧?童的文章也只是做个不强的间接证据,

              • 家园 只是用来比较

                歹徒使用铊盐时会有诸多麻烦,而这些麻烦于氰化物就没有。注意三联描述的北大投毒案,王晓龙的作案工具里有研钵一项。王晓龙为什么要用研钵?没有剧毒化学品使用经验的人,才会想当然地认为实验室的铊盐偷起来方便、用起来容易。

                三联报道的可是一“成功经验”,搞不好今后有样学样,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一直不想说得太详细。正因为铊盐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在外观上与食盐砂糖的差别不大,所以常用这些试剂的人为了自我保护,会训练特定的操作习惯,培养特别的条件反射,旁人却不容易看出来。这些细节是没有必要让每一个普通人都知道的。朱令案长期悬而未决,凶手仍然藏在暗处,更不要说其他心怀歹意的人,不一定关心毒性强弱,但恐怕会很留意实际操作中的细节。

                当时没有检查朱令个人物品中有无铊的痕迹,现在看来是不应有的疏忽。这正反映了大多数人在当时的确没有严肃考虑投毒的可能性。

                • 家园 研钵是因为那玩意容易吸湿凝固成块?

                  铊现在太知名了,杀人应该不是啥好选择了,除非个别变态是要折磨人。

                • 家园 问个问题

                  陈震阳的给的数据--血液,尿液,脑脊液以及头发和指甲中铊的含量--头发和指甲的含量单位用的是ug/l,这个单位不能很好的表示其中的浓度,因为这和当时把多少头发和指甲溶解到多大的体积有关.

                  在类似的分析报告中,头发和指甲都是用这个单位吗,专业内是不是有规定,溶解头发指甲的时候,重量体积比应该是确定的.

                  • 家园 头发和指甲的结果的确有问题

                    不过我不清楚问题出在哪里。

                    猜测一下,对头发和指甲样品,当时陈震阳没有很好的定量方法。也许找不到那么灵敏的天平,或者样品处理过程引入的误差比较大。看上去,原来的化验方法是针对超微量和痕量的铊而设计的,灵敏度高而动态范围窄,不适合朱令的情况。这个方法经过陈震阳临时改进才得到合理结果。最重要的是在体液中检出显著量的铊,朱令因此才得到正确的治疗。

                    如果换了我,大概会记录头发和指甲样品的具体处理和检验过程,据实报告数据,即使微克每升这个单位在此没有比较上的意义。指甲样品中铊含量出奇地高,或因样品投入量过大。

                    另一方面,积存在指甲尖的铊含量,应该反映了朱令中毒早期的情况,虽然定量性差,但或可由此推算中毒的时间。

        • 家园 一切一切,都是为了犯罪嫌疑指向孙某。

          方舟子说的对,就是为孙维量身定做。我怀疑警方侦查时,是否也受到类似诱惑,导致最后进入死胡同??

    • 家园 这一次,很多人不再沉默,或者将要不再沉默

      复旦的投毒案再次提醒了大众,还有一桩19年的清华投毒案未了。

      以前,听到这个事儿,我的印象是,有个高干子弟给同学投毒,因证据缺乏,投毒者出国,此案永无得见天日之时。官N代的横行,岂始于本世纪?

      这次讨论,我仔细看了流传的相关信息,觉得孙维真的未必是凶手,只是理论上嫌疑程度略大一点,因为清华大学说她是唯一能接触铊的人。我觉得如果朱令身边有10个左右的潜在嫌疑人,每个人的嫌疑度大约是9-11%,那么孙维是12%。清华大学是一流的大学,因为它有国家最大力的支持,招收最好的学生;可要说清华的官僚以及学术管理人员的道德品质有多高,那就是搞笑了,他们为了摘清自己,于是名正言顺的抛出一个孙维来,否则,管理不善的恶名,以及责任,会让中国名望第一的研究型大学受累。我不负责任的猜测,北京公安局办案时受到的批示,很可能就是不能披露在调查过程中掌握的清华大学的混乱药品管理,以免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清华大学的声誉受损。

      这一波讨论,对朱令对孙维都有好处。有更多的人关注或者重新关注了朱令,她将得到更多的捐助。有更多的人看清了所谓的证据,从而孙维的嫌疑在很多人心里大大减轻。

      在如今的中国,两极分化严重,这样一个案子被大众反复咀嚼,味道肯定不仅仅是正义这么简单。下面说点儿阴暗的羡慕嫉妒恨。

      ---------------------------------------------------------

      这一波讨论,让朱家,孙家,以及贝家的家庭背景也暴露于大众的视线之内。某些正常的拼爹行为,正义的拼爹行为,以及未必是不正义的拼爹行为,若隐若现。

      朱令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她毕竟曾经有过意气风发,光彩照人的时候--步入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中国顶级的音乐厅演出。她肯定为此付出了很多,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大城市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背景是很重要的基础。她中毒后,由于中毒的特殊性,也由于她的清华学生的光环,有很多人关注她,她的清华校友自然是高收入的阶层,至今,“帮助朱令基金”这一个方面收到捐款累计超过18万美元。她家的人脉,有能力拿到高层的批示,在被毒两年之后,在嫌疑人群即将离散之时,公安机关能够再次调查此案,虽然无果。泱泱中国之大,比朱令悲惨者,何止万人!如果朱令没有这一劫,她将和目前热心议论她的大多数人不是一个阶层,甚至不仅一个阶层的差距。

      孙维的家庭背景,似乎没有传说的那么强大,否则,清华应该自己背管理不善的黑锅,大赔特赔,而不会把她抛出来。孙家的背景至少没有清华强大,但至少会保证她不被刑讯逼供,这已经很好了,那是90年代的中国,无罪推论刚刚立法,刑讯似乎算是一种正常。当然帝都公安的水平还是不错的,在没有确实证据的情况下,没有结案,这也是水平。不知道那些放出来的佘祥林们会如何看这个案子?

      此事不幸,涉及了两个清华的学生,也幸好是两个这样的清华学生。

      • 家园 我有个想法

        调查下物化2班,以及贝那个班级学生的背景。我记得去年有个寒门学子仅一成的报道。说现在名校里出身寒门的学生少。当时我还在河里发帖子来着。我不相信那个报道的结论,但我没什么过硬证据。朱令的案子,受害人至少是高知(显然不止,要不能上书国家领导人?)两个嫌疑人,一个家里是高官,一个是民主党派。辩护律师是官二代(WB上说什么名门,靠!官二代或者高知二代,什么鸟名门,美化说法),而且,这些人之间的关系,贝和朱令是初中同学,那个辩护律师和朱令的姐姐是高中同学(方舟子说法),朱令和孙维的父亲是同事。然后,在十九年前,这么一群显然不属于普通百姓,更不属于寒门的子弟,抱团进北大清华了。我真想知道当时的名校里真正寒门的子弟,到底有多少。

        • 家园 现在大学生还种树么?

          我校种树时(哪儿?不告诉你)挖坑最快的,肯定是农村寒门子弟。当然,不能抡动的人不一定就不是寒门。当年我校的寒门子弟还有其他几个特点,衣装简单,吃饭时主食多菜少而肉更少,不买书,不买车。毛估估百分之三四十。

          其实寒门子弟在校生活未必一定困难。我系人数天下第一,每年的困难补足居然发不完。盖因寒门子弟家境固然困难,却是全家骄傲,决不能丢了人去。并且出身寒门而入我系者,各有过人之处,包括横扫奖学金的本事。初时,困难补足与奖学金且不互斥,可想象个别人之优裕

          任其一代如何,在我校我系,二代算鸟。

          • 家园 我大学时种过树。

            我挖坑最快,我大学里光穿军训服,我吃饭时主食多。但我的确不是农村来的。从我爷爷那辈就是城里人。挖坑快是因为我实在,我穿军训服是因为好洗。我吃饭主食多是因为我胃口大。

            所以还是不要看外表。你说的申请补助的人少,那可能是过去吧,现在我面临的是TM学生大范围申请助学金。现在手续还麻烦,但就是一群人申请。真希望国家取消助学金,光设奖学金,名额多点。这样我们也好工作。

        • 家园 作为清北孩子的父亲回覆你一下

          寒门子弟进清北或著名高校越来越难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但官二代、富二代、······更容易进著名高校我觉得不能成立。

          现在寒门的定义是家境贫穷的子弟,拿不出钱来对孩子进行额外的培训并且父母忙于生计,无法抽出时间在学习上帮助、督促孩子。

          以我孩子为例,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三,大约每年有1万元以上费用补课,同时我家LD在学习上经常与孩子同做一套题,分析孩子做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一阶段,我经常周六或周日一大早带着孩子去奥数班或其它班,他上课,我在边上教室干我自己的活,傍晚才带他回家。以上这些都是寒门子弟做不到的,但官二代、富二代也不一定能做到。

          大学学院老师介绍同年级新生时,一半是省级学科一等奖以上获得者,很多人进校前就认识,如省队甚至国家队队友。我孩子同寝室两个外地学生就是国家选拔队队友,两个北京的孩子倒是高分考进来的。四个孩子没有一个有官二代背景,也不象富二代家庭。

      • 家园 不是没有人呼唤正义,而是没有人真心在乎正义

        之所以拼爹存在,无非是因为反对拼爹的人,大多只是因为没有一个可拼的爹。大多数人的关注也不是为了真相或者正义,不过是些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人们的呼喊中,“真相”真的还重要么?无论对当事人还是旁观者来说。在人们的呼喊中,“真相”真的还存在么?无论是被发掘出来还是被发明出来。也许,只有沉默才是正义,为了当事人,也为了旁观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