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写给沉默的大多数-朱令案 -- 西行的风
计算是对的。
具备当时中国研究论文的通病:过于简短。不过我们不需要深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所以还是有一点新信息。他们实验前大致需要准备三种试剂的纯溶液,硝酸亚铊为其中之一,浓度至少数倍于混合后浓度(比如50mM)。每一工作溶液在定容以后,总体积正好10毫升。而为了优化实验条件,需要配制好几个不同硝酸亚铊浓度的工作溶液,且认定最大浓度为100mM,这样,如果实验顺利,估计每次消耗硝酸亚铊差不多正好一克。实验目的终归是建立一种微量方法,当时童爱军组计划订购硝酸亚铊数量时,应该不需要太多。我估计大约几十或一百克。总量10克的固体试剂即使减少1克也比较显眼,总量100克就好多了。类似地,从1000毫升的溶液瓶里取走100毫升,这个体积变化会很扎眼,如果只拿10毫升,事后就不一定被注意。
我觉得对于凶手来说,由于硝酸亚铊在致死剂量上的要求,不论固体还是溶液状态,并不易于隐蔽。(相比之下氰化物要容易得多。) 凶手恐怕更需要下工夫欺骗误导被害人,而不是刻意隐藏投毒动作。
从三联报道的信息分析,朱令第一次就医时,医生已经考虑并专门询问中毒的可能性,但包括朱令本人在内,没有人提到铊。如果凶手有言语或行动暴露线索,最早可能在94年11月底12月初即已出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投毒必须要到宿舍吗? 4 cgangcm 字230 2013-05-22 13:03:10
😜那“真相调查”颇有些莫名其妙的断言 5 酸酸 字576 2013-05-15 12:58:05
🙂两篇比较新的文章 4 野狼 字289 2013-05-16 16:49:00
🙂谢谢,终于看到童爱军组的96年研究报告
🙂氰化物中毒迅速而明显,即使医生没见过,法医肯定不会不留意 szxy 字178 2013-05-17 08:14:44
🙂只是用来比较 6 酸酸 字732 2013-05-17 13:02:06
🙂研钵是因为那玩意容易吸湿凝固成块? szxy 字64 2013-05-17 22:16:18
🙂问个问题 小科 字282 2013-05-17 19: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