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大目标》签售演讲记录 -- 马前卒

共:💬66 🌺248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大目标》签售演讲记录

    限于演讲时间和略嘈杂的环境,这个讲稿的逻辑非常直接,省略了大部分次要逻辑线,仅谈了几个典型的事实案例。当严肃文章看不够格,当广告看还过的去,给大家权做参考。

    工业体系建设决定我们的历史和未来

    ——2012年8月上海书展《大目标》现场签售演讲记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宋晓军老师和我】

    为什么大学要改名

    首先,感谢今天各位读者、网友捧场,感谢主办方和出版方提供宣传机会,当然更感谢宋晓军老师对本书的指导。这本书是对10年来网络思想的一次盘整,应该说,各个网络论坛的网友才是本书真正的作者,我们四个作者只是执笔人。今天有许多网友来捧场,我向各位表示双倍的感激。

    刚才宋老师提到我们作者的80后身份。我今天也想借80后的生活经历来谈谈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有4个作者,但今天只来了我一个。因为我这几个月凑巧在上海工作。这是我第二次在上海生活,上次是98年来上海读大学。

    在座各位应该有许多朋友也是那几年参加高考,应该记得那两年高考报志愿很折腾人,因为大学纷纷改名,改到中学老师都不知道这些新名字对应哪个学校。最典型的就是东华大学,过去的中国纺织大学,最早叫华东纺织工学院。改名之后,听起来像一个没注册过的山寨学校。西安的长安大学,过去是赫赫有名的西安公路学院,也改了一个很像民办学校的名字。

    这些几十年历史的大牌学校放弃自己很有价值的名字,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名气和招生。为了摘掉很有行业特色的帽子,混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名义。

    整个90年代,中国工业不景气,国企工人甚至工程师一起下岗,农业不行,一亩地打四五百斤麦子,扣除口粮,交了提留农业税,剩不下多少,农技站发不出工资,员工自谋生路。从普通人的观感来看,搞工业搞农业都没出路。不管什么行业,搞生产的都不赚钱,只有经商才能变大款,用上别人用不上的大哥大,开上桑塔纳轿车。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差不多10年,结果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报志愿的时候都不愿意学工学农,外语,企业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环境工程才是那时候的热门专业。我当时到同济读土木工程,按说是同济的王牌专业。但我后来才发现,整个宿舍只有我一个人第一志愿是土木工程。其他都是从工商管理、国际贸易这种热门专业调剂过来的。其他大学的情况应该也一样。

    所以那个时候大学能改名的改名,不能改名的就升级。从某某工学院升级成某某大学,主要目的就是去掉校名里那个“工”字。让自己听起来像个有热门专业的综合性大学。这样对考生来说才有诱惑力,对领导来说才值得拨款。像哈工大这种既没法升级又死不悔改的大学,在那几年生源就受了很大影响。其实我本来拟定第一志愿就是哈工大的航天电子与光电工程,最后一刻才改到同济的。

    到了学校,第一课是李国豪校长上课。开口就说我们赶上好时候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基建还要持续50年。我们在底下听着将信将疑,大一没上完,就有同学找茬出国,不学土木工程了。在我这个80后看来,这就是90年代末,21世纪初中国人对经济的普遍看法。

    作为一个工人和农民的后代,我当时对这种普遍歧视实体经济的社会气氛也有点疑惑。毕竟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不是贸易换出来的。大家都学金融,都学贸易,当公务员,就算效率再高,粮食和商品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就算外国人造的多,但我们也得有东西去换才行。大家都去学外语学外贸,恐怕没法让整个国家的日子变得更好。这个疑惑,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之一。

    工业化 有肉吃

    最近几天的新闻也验证了我的疑惑。

    今年主要粮食出口国普遍干旱。美国、加拿大、俄国都可能出现10%以上的粮食减产,尤其是玉米和小麦,都有大幅减产。过去2个月,美国玉米期货价涨了60%,玉米和大豆价格超过了2008年的最高点,而且还在继续涨。这导致一大票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因为世界上靠进口粮食吃饭的国家太多,像日本韩国就要进口2/3以上的粮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各国粮食自给率】

    当然韩国日本买得起,埃及,尼日利亚、也门这种国家就未必买得起,印度干脆不买。所以,2008年粮价上涨导致半个世界进入动荡,阿拉伯之春从人口最密集的埃及烧起来。然后北约就可以有选择的干涉,帮助看顺眼的政府镇压动乱,不顺眼的政府就军事援助反对派。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国家没走出那一波动荡。新一波又要来了,还不知道有多少国家会陷入动乱。

    当然,我不是说今年接下来所有的动乱都是因为缺粮食制造的,但在生存资源紧缺的时候,所有的矛盾,包括宗教、种族冲突都会激化。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如朝鲜,恐怕是先倒霉的国家之一。上周印度阿萨姆邦已经出现了波及上百万人的种族冲突,形成了几十万人的难民潮。我觉得,这只是动荡的一个开始。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耕地只有1.3亩,比印度、尼日利亚这种国家都少得多。按说中国是最担心粮价上涨的国家。但你看不到任何中国人有囤粮食,囤罐头的恐慌,也没人担心会吃不起饭。这说明中国贫富差距还不算太夸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亩产高,在算上大批旱地、坡地的情况下,亩产六七百斤。所以粮食自给率高。能保证90-95%的自给率,而且是在人均吃肉四五十公斤的前提下做到的90%自给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粮食和化肥的关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们大不了不进口粮食,不吃最多10%的进口粮食,对中国人的健康毫无影响。甚至可能有好的影响。这就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作用。要是中国人种不出足够的粮食,农业搞不好,哪怕国际贸易再发达,我们也没有底气说这种话。

    前面说实体经济,我是把工业和农业分开说的。但实际上,农业现在不是个独立的产业。我们中国农业搞的好,不是说中国农民种地比别国农民辛苦,不是因为中国的耕地比他们肥沃,更不是中国的气候比别人好。而是因为我们是工业化的种地,我们能生产足够的化肥,修足够多的渠道和水库,让袁隆平这样的团队培养世界上最高产的种子。

    所以,虽然中国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老弱病残,青壮年都出来打工了,但是中国亩产还是从100斤左右上升到六七百斤,能生产世界上最多的粮食。这和分田到户的积极性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工业化的作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各国摄入热量】

    相比之下,印度粮食一没化肥,二没水利,三没有良种。虽然他们人比中国少,耕地比中国多,但人均粮食不到中国的一半。我书里用了一个数据,中国现在猪的存栏量是5亿头左右。每年要吃掉1.7亿吨饲料粮。印度12亿人,每年只有2.2亿吨粮食可以吃。换句话说,工业化的猪要比纯粹农业国的人吃的饱,吃的好。

    机械化不是工业化

    不过,这里有个小问题。既然工业化的效率这么高,为啥别人不采取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呢?他们种地也用化肥,也用良种、也修农田水利灌溉不就得了吗?

    印度人解释自己的粮食问题,说的是土地水热条件不好,温度高的时候没水浇地,有水浇地的时候没太阳可晒。所以亩产低。但在经历过人民公社时代的中国人看来,这就是不修水库,不搞农田水利的结果。要是他们能修一大批水库,把雨季的水存下来到旱季用。他们也可以吃饱肚子。如果他们也生产足够的化肥像我们一样吃肉。他们为啥不搞工业化种地呢?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什么是工业化的问题。

    我读中学的时候,90年代初,有同学暑假去打工,在修路的工地上挖沟。挖一方土赚几块钱,挖一方泥巴十几块钱。当时我去修路修桥的工地上看,完全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几辆拖拉机加上几百上千人挖土、装车,搭脚手架、拌和混凝土。过了10年左右。21世纪初,我到浦东的公路工地上去实习,我很意外的发现,修路已经不再是个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了。一个标段几公里,站在最高处往下一看,只能看到几个挖掘机、几个压路机,几个吊车和卡车,最多再加上几个拿着全站仪的测量人员。比起10年前至少少了80%的人。

    之所以人少了,是因为机械工作的效率高了。原来挖土靠人工,现在靠挖机;原来压路靠打夯,现在靠压路机;原来测量靠纯光学仪器,要有专人记录,按计算器,现在都集成到一个机器上了。过去修桥要现场编钢筋,现在都是工厂里面预制的梁板,直接用吊车吊到支座上就能用。所以人少了也能修路。

    不过,挖掘机、压路机、吊车、预制的标准梁都不是21世纪的产物。早在六七十年代,美国、日本、德国就开始制造这些东西了。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去买这些东西,提高修路的效率呢?为啥我们90年代还要用那么多人去修路呢?这个问题就像前面谈到的问题,明明世界市场上有化肥,为什么印度人宁可饿着也不全面转向工业的方式种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印度人用化肥也有用】

    因为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效率和效益往往不一致。

    国际市场上的确有化肥,有工程机械。但这些东西不是白送的,必须用钱去买。这钱还不能是自己印的人民币或是卢比,必须是别人也认的硬通货,比如美元,日元。要拿到美元和日圆,我们必须向发达国家出口一些东西。但这里就有问题了,你比别人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造出来的东西没人家好,没人家便宜,除了把资源让给别人开采之外,别人根本就不要你的东西。就连种地也一样。现在美国加拿大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所以,要换到外汇,落后国家唯一的方案是贱卖自己的货物,也就是劳动。毕竟只要你降价足够狠,没有什么东西换不到。这意味着,落后国家必须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换到发达国家的产品,比如化肥和机械。效益反而不如纯粹的手工劳动。

    打个比方,修一条路,要100个人挖土,机械化之后只需要10个人了。但是剩下90个人去做别的工作,还是手工劳动,造出来的产品出口,还不够买修路的挖掘机。需要更多人来工作,努力出口才能换到挖掘机。结果,为了修这条路,你付出的劳动反而比100个人还多了。

    印度人的问题也一样,进口化肥电泵可以增产。但增产的粮食可能还不够换这么多化肥电泵。所以还不如干脆手工劳动来的彻底。

    所以说,要想效率高,工业物资指望拿来主义是不行的。必须自己造才行。

    工业体系才是工业化

    但是,自己造,不是简单的说买机器建一个工厂。不是说我们用进口机器造了个化肥厂或是工程机械厂就解决问题了。因为工厂本身不是孤立生产,需要机器,需要配件,需要耗材,需要原材料和物流业服务,还需要技术人员操作。如果你单独开一个工厂,原材料、机器和工程师还是靠进口。问题还是和前面说过的问题一样——你进口这些东西的外汇还是需要低水平劳动换过来。为了提高你这一个工厂的效率,整个社会的效益反而下降了。这就是许多国家越现代化越欠债的主要原因。最后人家来收债,你勒紧腰带建的工厂还得给人抵债抵回去。你的工厂越多,问题就越多。

    拉丁美洲国家的问题往往就是这么产生的。人均GDP高,但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差得多。就是因为勒紧腰带建了许多现代化产业,但在技术上,工厂挂在外国的产业链下面。经济上,利润都被别人拿走。最后过的还不如过去一心种地的时候过的好。

    比如说巴西,人均gdp1万美元,正好是我们的2倍。人均资源是我们的几十倍。但是这样一个国家,最大的城市里约热内卢有一半的面积是贫民窟,而且政府根本管不到这些贫民窟,毒贩子和黑帮在事实上管着这些地方。政府要是想在贫民窟干点什么事情,往往要动用军队。去年巴西警察想控制几个街区,结果直升机被黑帮打下来,警察的装甲车冲进去被人打出来。最后还是请海军陆战队帮忙才攻占了几个街区,但也无力再往前打了,停下来和黑帮谈判

    这就好比中国上海市政府想收复杨浦区的几个街区,结果上海本地的武警被周家嘴路的黑帮打败了,只能到吴淞口,请海军帮忙。才收复两个派出所的地盘,接下来还得还黑帮继续谈判。这种国家也有很多工厂,但听起来像生活水平比我们好一倍的样子吗?

    其实拉美的足球就是好例子。拉丁美洲外资企业给中产精英和外籍雇员都发美元,给普通老百姓发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一年贬值50%以上是常事。巴西1990年通胀率是3000%!。老百姓的收入本来就不多,通胀之下根本没法攒钱,于是就吃光喝光。既不能攒钱给孩子上学,也没钱投资养老。所以就没心没肺地去休闲,去喝酒吸毒狂欢。中国老百姓反而看起来比他们过的辛苦。当然了,辛苦是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还是比休闲强。

    休闲的多,就有足球文化。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拿到美元,改变命运只有2个选择,一是贩毒,二是踢球。在这个压力下,拉美的足球超强。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说单纯有工厂和GDP不算现代化。但我们这些年也努力建工厂,努力搞gdp,为啥我们比大多数第三世界过的好,比他们发展快,没有出现他们那种贫民窟呢?

    因为我们的工业成体系。所谓工业体系,就是这么一批工厂,他们彼此能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和技术支持。虽然不可能有哪个工厂自己制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零部件,但作为一个整体。如果这些工厂只需要开采矿产资源,不需要外国的机器、零部件和工程师支持也能运行。我们就可以说这些工厂成体系了。当然,工厂还需要人,我们还得有相应的生活区,有公共交通,有学校培养人,还要有铁路公路港口。这些东西都配齐。工业体系就完整了。

    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社会,里面每个人都以工业化的方式劳动,以工业化的方式生存,不存在某个不可缺的环节离开外国支持就立刻崩溃的情况。这样的工业体系能给整个国家制造工业物资。让我们运东西可以用汽车,抽水用电泵,吃饭吃肉。所以说,我今天话题的核心就是工业体系的重要性。

    指数增长决定我们的未来

    当然了,工业体系越大,能给整个国家提供的工业物资就越多,我们的生活就越好。所以,工业体系建成了还得继续扩大。怎么扩大呢?就是说,在每一次生产循环中,新生产的物资都可以用来扩建新的工厂,增加工业体系的生产规模。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工业的能源是煤炭,生产用钢铁制造的机器。

    所以那个时候工业体系主要指煤铁复合体。我们采煤,再用煤炭的力量去开采更多的煤炭,我们制造钢铁,再用钢铁制造的机器冶炼更多的钢铁。再加上作为中介的机械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水平的煤铁复合体就形成了。可以给工业体系之外提供钢铁农具,蒸汽火车头了。任何国家搞工业都绕不过这个阶段。

    这个煤铁复合体可以指数化的增长。指数化的扩张一开始,人类经济就从停滞的农业时代进入了迅速增长的工业时代。

    我们中国工业化起步晚,到了解放后才开始有意识地建设工业体系,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也晚。在座年纪大的人可能还记得一些当时的事情。我说的就是50年代末发动的大跃进,大炼钢铁。其实当时不止是大炼钢铁,还有大批开采的乡镇煤矿。中国从那时,终于学会了工业化的指数增长模式。用钢铁炼更多的钢铁,用煤炭采更多的煤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各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例随时间的变化】

    等到煤炭足够多了,钢铁做的机器足够多了,中国又开始遍地开花的搞五小工业。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70年代开始,中国几乎每个县都开始搞以煤炭为基础的化肥厂,用煤炭造尿素等氮肥,这对于煤多油少的中国非常重要。1970年中国化肥产量是200万吨。到了1975年以后,中国每年新增的化肥产量就是200万吨。所以粮食产量也每年上千万吨的增长。到了80年代,中国人终于不再担心吃饭问题了。这就是工业体系的力量。和包产到户,改革开放什么的都没有什么关系。

    自己的工业体系或许粗糙,或许落后,或许浪费巨大。但至少保证了工业效益都归中国人自己。再浪费的工业化劳动,效率也比农业社会高。但只要把几亿中国人都卷入工业化生产。中国人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这就是整体工业化的力量,是工业体系的力量。

    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历史很复杂。但中国人有两个原则是不变的。一是坚定的搞工业,生产立国,而不是搞金融立国或是贸易立国。二是建设工业体系,在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领导下,有规划地建立工业,让工业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体系。这两个原因,就是我们日子越来越好的现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人均gdp相对于世界的位置】

    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为啥其他国家不走这条路呢?世界上还有许多比中国更发达的国家,他们比我们发达几十年,先发展几十年。为啥他们不发扬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反而逐渐被我们中国追上来呢?

    制造财富 而不是定义财富

    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实现工业化的方式是资本主义方式。资本主义是需要利润来驱动的。在过去的一二百年,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曾经结合的很好。因为工业和传统农业不一样,效率可以不断提升,创造出来的财富远大于投资。这就是利润的基础。所以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那些国家,一度工业化都走的不错。

    但是,随着工业化进步,财富越来越多。有越来越多的利润需要用货币体现。过去的货币是金本位,或者干脆就是金子。货币不够多,这个利润就体现不出来,经济就萧条。所以,在大萧条之后,大部分国家都转向了信用货币,发行和黄金脱钩的纸币。

    纸币是怎么来的?是银行体系根据信用创造出来的。从用途来说,纸币多了少了都不影响社会的财富总量,只影响经济的运行方式。应该说,纸币不是工业社会运行的汽油,而是帮助工业社会运行的润滑油。

    但是,对于社会里具体的企业和个体而言,纸币就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还有许许多多的证券、金融衍生产品,这些东西都可以换真实的财富,都可以当企业的利润。这意味着,这个社会里有许多行业可以通过定义财富,而不是制造越来越多的东西赚钱。最典型的就是金融业,房地产业。只要他们能说服别人相信炒作的结果,相信那些次贷、股票和炒起来的房子是财富。这些企业就能越做越大。甚至国家都可以靠这个越做越大。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就是走的这个发展路线。

    但是,归根结底,金融业是不创造真实财富的。从长期来看,投机泡沫一定会破,只有工业的增量才能填上泡沫。我书里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造出了东西,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才能买到东西,各国富人拥有的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第纳尔才能看起来还是原来的钱,用钱买的房地产、债券、黄金、宝石、古玩、红木家具才能保值、增值,才是所谓资产。金砖不会下金币,大楼不会生别墅,黄花梨桌子长不出黄花梨板凳,所谓的资产能够增值,正是因为我们的工业品生产在指数增长,土地、金银这些不能指数增长的东西价格就会上涨,看起来就像增值了一样。”

    过去几十年,美国走上金融道路。之所以泡沫没有破,就是因为中国和一些新兴国家的工业在发展,然后美国印出纸币和国债,到中国和这些国家买走了我们新造的产品。我们现在也很苦恼这个事情,我们辛辛苦苦制造的产品,很大一部分被美国白白拿去消费了。支撑了美国的房价。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们干的很辛苦,但起码我们的工业在增长,我们基本的社会发展能保障。美国人拿走的是我们的工业产品,但工厂和技术人员都留在中国,我们的工业生产能力有实实在在的扩张。美国人也担心这一点,担心早晚有一天我们会强大到他们控制不住。2011年,中国发电量超过了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过了美国,钢铁产量等于世界一半。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实体经济里找工作。新毕业的高中生不再像90年代那样绕着工业走,都愿意到理工科学技术,到实体经济里当工程师。这种发展势头,美国人没法不着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钢产量】

    美国人着急怎么办?前两年他们也逼着人民币升值,想减少我们的出口。但美国是个净逆差的国家,没有廉价产品填进他们的泡沫。他们的泡沫就会破。所以,2008年就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戳泡沫的针,我们中国经济的泡沫最小,所以我们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最好。有机会看着美国欧洲传统帝国主义在一代人里要完蛋。

    发展到这个地步。中国人要想过的更好,必须坚持过去几十年的道路,建设工业体系,升级工业体系。拒绝投机,不管是金融投机还是房地产,把钱都留下来搞工业。

    但是,就像前面说的。工业社会很复杂,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感受不到工业就是财富这个千真万确的事实,只能感受到财富就是钱。而工业体系还不完美,还有许多问题,比如污染,干起来也辛苦。所以普通人如果对工业体系没有理性的认识,很容易认同反工业的言论。比如说我们要进入后工业社会,要追求“农业时代的美好生活”,愿意搞金融,搞贸易,就是不愿意搞生产。我这本书就是想站在80后的视角,从普通人的利益出发,谈谈以工业为本的大战略。

    不管将来的中国采取何种政体,推出哪一个执政集团,都必须用以工业为本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个绝对化的标准。搞不好工业的统治集团搞不好中国,养不活中国。和钓鱼岛、十八大,甚至[**]事件比起来。工业战略实施的好坏,是一个重要100倍的事情。

    80后的工业化直觉

    至于说为什么要强调作者的80后身份。并不是为了强调作者年轻,好作为书商的卖点。我是认为,80后的大部分中国人,是第一代生在工业时代的中国人,这个时代特征对我们个人观点有很重要的影响。我生于1981年,我出生的时候,中国已经有了初步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还没来得及提供丰富的工业产品,但到我30岁的时候,这个工业体系已经足够大,大到把中国全部年轻人都卷入了工业化生活。

    我小的时候,工人是一个值得拼命争取的身份,招工农转非吃商品粮是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但到我30岁的时候,20岁的工人觉得富士康的生活很绝望,要自杀。自杀当然是很可怕的事情。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说明中国人的生活跨了关键一步。富士康工人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元高于当年的青工。但他们依然不满意,这说明挣工资,消费工业化产品的生活从奢侈品变成了所有人的默认权利。这说明中国的年轻人需要更发达的工业社会来支撑未来。

    这个转变,在80后看来,等于把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历史浓缩到了一代人时间里。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在青春期,在塑造世界观的年龄看到这段历史,可以充分认识到工业化的力量,认识到工业化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我们的父辈年轻的时候虽然也建设工业,但那个时候工业还不成体系,所以他们没法在塑造世界观的年轻体会工业化改变生活。我们的弟弟妹妹,我的孩子,出生就在工业社会,也没法体会农业时代的穷困。所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最适合写这样一本书,告诉所有的中国人,要把工业化道路走到底。如果这本书能在宣扬工业化思想上起到一点作用,能让大家给弟妹报志愿,给孩子讲历史的时候多提一句“工业的作用”。我觉得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是我从个人视角出发,对这本书感性化的一个总结。希望大家多谈谈意见,也希望大家能一起来塑造工业化时代的文化。

    谢谢大家,我的介绍完了。

    任冲昊 2012 08

    通宝推:南宫长万,空格,南渝霜华,深圳呆子,本嘉明,diamond,契毖何力,桥上,西行的风,海峰,xiaobailong,三力思,发了胖的罗密欧,
    • 家园 什么时候来长沙啊?我一定请你签上你的大名:

      变色龙——附注:以前做民运,后来扮托派;先做情怀党,再装工业党。

    • 家园 不要把金融业和工业对立起来

      美国不是因为金融业过度发展压了工业

      实际上,对于高技术、高利润的工业风险投资很重要

      一般的大工业 也离不开股市融资、信贷提供的融资上规模、降成本

      金融和工业是互相支撑的关系

      美国工业空心化其实就是一个唯一的原因 --成本

      环境和工资成本,没法和东亚国家比 工业空心化了 金融业只好炒房地产facebook了

    • 家园 转一个陶杰先生的高评价

      【掏腰包三四十元人民币来买这册大部头/大制作,还是把钱留下买几张日本AV,了解中国的人都会有判断】

      据我所知,用接受度、亲和力来衡量,还没有哪本时政书能和AV相提并论;比美女热辣照更受欢迎的印刷品只有钞票。诚惶诚恐,不胜感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该文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没有提,会成为一个大bug

      就是效率问题,或者说工业的竞争力问题。该文仅仅把工业的竞争力与工业体系联系在一起。

      当年巴西等国搞进口替代工业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最后导致工业化的失败。

      反过来看,中国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工业体系是健全的,但是我们在80年代出口产品却仍旧主要是农副产品。如果工业体系是健全的而导致工业品低价的话,我们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应该是物美价廉的。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工业体系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有机器设备是一回事,组织生产是另外一回事,更为高效和保障质量的生产更是艰难的事情,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研发出自己的独门绝活是工业化的最后阶段,是工业化的顶峰。

      通宝推:自以为是,
      • 家园 规模是个重要的原因

        工业体系的完备度还要和规模挂钩,小麻雀和天鹅较力,明显会略逊一筹。

        然后才是工业体系所处的位置,但那会已经是老鹰和天鹅较力的时候了。

      • 家园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

        何况没有国际竞争力,不等于不能革命性地改变生活

        小化肥工业没有竞争力,但用的是本土煤炭,本土劳动力,国产钢铁。能让农民开始吃肉

        • 家园 所谓竞争力就是价格和质量

          假如说,本地生产的化肥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也就是价格和质量不如国际市场上的产品。那么凭什么让本国农民来买本地生产的价格和质量不好的东西呢,而不使用进口产品?

          这种让本国人民使用性价比不高的东西,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是可能的,那就是这个国家的外汇短缺,无法从国际市场上购买。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钢企用的铁矿石在八九十年代都是国产的,而

          到九十年代以后,就逐步扩大进口国外物美价廉的铁矿石,虽然他们不断涨价但是仍旧比本土铁矿石有价格优势。这就是典型的外汇短缺到外汇充足变化导致的现象。

          所以,搞本土工业体系最根本的推动力,不是为百姓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而是解决进出口的逆差问题,是保护本土工业的一个手段。如果说,对农民使用化肥有什么好处的话,更多的是保证稳定供应,而非价格优势。

          换句话来说,如果印度放开进口化肥的大门的话,中国廉价化肥肯定能灭了它的小化肥工业。

          • 家园 继续——工业体系建设实际上不是必需的

            还是继续上面帖子。是否短缺外汇决定了,农民所用的化肥是进口还是自己生产。肯定有人说了,如果没有工业化,哪里来的外汇呢?实际上,作者是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问题的。很多国家是没有外汇的困境的,比如说形形色色的资源大国,尤其是生产石油的大国。

            反过来说,有的国家虽然有完善的工业体系,也不见得就拥有国际竞争力,比如说苏联——俄罗斯。即使苏联在其鼎盛时期,其出口仍旧是在军工产品和石油上,直到现在的俄罗斯也是一样。

            所以说,工业体系化不等于工业产品有竞争力。但是反过来说,工业产品有竞争力一定需要工业体系化么?

            也不见得!

            首先明确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是有内部分工的。以瑞士为例,其生产钟表就很有竞争力,但是其不需要有钢铁冶炼行业。

            说来说去,工业化 != 工业体系化 != 产品有竞争力。它们之间或许有些联系,但是之间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那我们为什么要搞工业体系化呢?这个实际上是政治相关的,谁叫我们要成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呢!这里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独立自主”,另外一个是“大国”。独立自主表明我们需要工业体系化,大国表明我们有能力进行工业体系化。

            除此之外,工业体系化和工业化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前提是,我们认可了美帝搞的全球化,也为美帝认可是全球化的一员。

            • 家园 你这个论述可以延伸一下

              工业化 != 工业体系化 != 产品有竞争力。

              体系化那是必须的,现代工业从一开始就是体系化。

              一个高铁的轴承,中国不会造,要进口。做高级特种轴承,对设计,材料,制造中的每道工艺必须有一个要求。如果整个轴承体系牵涉到5000个上述要素,每个要素的可靠性要求达到99.99%,最后的轴承整体系统可靠性也不过60%。

              如果轴承的合格率只有60%,那产品的竞争力就达不到别人高合格率的产品(比如90%以上)就有竞争力,就出现所谓的“自主高铁”的行走部件中的轴承,轮轴,轮对却是进口货的怪现象。

              什么是现代化?就是这个口号:“多快好省”。如何保证这些要素的完成?就要使用好机器而不是好把式。怎样造好机器?就是用一个好的制造体系才能造出来,好的制造体系就是工业系统化--如果造一个机器要有N道工序,那么每个工序的机器制造必须有标准,不能出现差不多主义。

              我一再说体制就是造什么和怎么造的反映。造裤子打火机和造777或70万瓩机组必然而且必须采用不同的体制。

              • 家园 看怎么定义“体系化”了

                高铁我不太熟悉,就手机为例吧

                手机用到的线路板、芯片、按键等等的零部件的生产,做到这些内容算不算“体系化”?

                如果认为这些不够,那么生产线路板的材料、芯片的设计、芯片的材料、按键的材料,等等,这些也都包括在体系化里面么?

                还有为生产零部件所需的机床,以及生产机床的材料和工艺。

                如果把从铁矿石、石油和石英砂这种原材料开始,制造出手机,叫完整的工业体系化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哪个国家拥有这个所谓“工业体系化”

                • 家园 当然应该从原材料开始计,还要包括设计,专利

                  如果把从铁矿石、石油和石英砂这种原材料开始,制造出手机,叫完整的工业体系化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哪个国家拥有这个所谓“工业体系化”

                  我谈的就是 De novo。美国就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不想拥有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就是为买来的工业化做借口,是偷懒的表现。

                  苏联的工业化很大部分是买来的,苏联的解体也是因为这个买来的工业化的不完整性,不适合苏联国情所致。TG的工业化从156项目开始就是二道贩子的成分不少,更是买来的典型,所以20年后有了四三方案的买来项目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到后来就是统统买来改革开放。

                  买来的工业化一定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毛病,”嗟来之食,吃下去要拉肚子的“。

                  四三方案是个尝试,其实应该给了TG一个提示:能够提供这样的设备地国家是美国,法国,荷兰,日本。这个法国荷兰日本都是中小国,能够造这样级别的化肥装置,其工业体系的完整程度应该值得研究。

                  改开后引进70万瓩机组,能够制造这些机组的是法国德国日本挪威瑞士加拿大,你又得想想这些中小国的工业体系的整合能力了。

                  对中国要求不高,不要能够制造所有的东西,能不能全部用自己的工业能力,把一件像样的东西从头到尾自己造出来?比如飞机,军舰?

                  • 家园 美国能全头全尾制造出手机么?

                    起码现在手机没有一个是在美国制造,即使IPhone.

                    也许你会争辩,美国有“能力”制造出手机来。但是这个“能力”就代表工业体系化吗?

                    如果你认为美国这种能力就叫做工业体系化的话,我们就应该讨论“有能力工业体系化”,而不是“工业体系化”本身,对不对?

                    更何况,美国根本就没有能力全头全尾制造出“iphone”这样的手机出来,比如手机中的电容,电感这些东东,需要从日本进口(这是日本的独门绝活),还比如锂电池里的材料很多都是日本的独产。除非消费者肯降低标准,接受以前那种大个的老式手机。

                    那么,美国还叫工业体系化么?

                    • 家园 就按你说的来讨论“有能力工业体系化”跟“工业体系化”本身

                      如果没有实现“工业体系化”,那怎么理解“有能力工业体系化”?

                      美国送人上过月球,于是他说“有能力送人上月球”;

                      印度也说自己“有能力送人上月球”=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