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张学良的所谓生活作风问题兼复无斋主人与起轩 -- 温相

共:💬94 🌺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蒋的私德再怎么吹

        早年荒唐染上性病,因为治疗不及时而造成不育后遗症的事情,对陈洁如的始乱终弃,都是否定不了的历史事实。

        • 家园 老蒋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个,我倒不敢确认。不过,宋美龄生不出孩子来,倒不能怪到

          蒋身上,原因宋是爱美人士,怕生孩子会影响身材,所以确定和将结婚前已经作了绝育手术。宋也真不是好东西,为了过着资产阶级腐朽的生活方式,连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大事也不顾,这不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吗?

          其实,民国或者本朝有些女人生不出孩子来,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的。比如宋庆龄,因为国父年纪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邓颍超则是因为怕有孩子负累。对这样的事,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只看结果。要不然,怀疑到国父,总理头上来就不好了。

          • 家园 宋庆龄有过妊娠史

            但是孩子流产了(好像是陈炯明叛乱的时候)。另外,老蒋可结了不止两次婚,除了原配夫人给他留下蒋经国这颗独苗,就没有别的亲生子女了……

      • 家园 这么憋很容易憋出心理问题的,比如灭绝湿太
      • 家园 一切都学曾国藩 连这个也学

        整天的修身养性 动点歪脑筋都赶紧记下拉

        可惜 一没他老师父的文笔

        二来遇上的对手比他老师父可强的太多了

        再说了 一个人私德好不好 难道是看他的个人总结吗

        • 家园 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是必要的,

          这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嘛。批判一个人,不但要批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看其自我批评,这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期间就定下的规矩和原则,光荣传统不可丢。

          再说了,由其本人自我揭发,不比什么《中统内幕》《金陵春梦》等等有权威性?要允许人家悔过嘛。当然,是不是对人民还有隐瞒,是否挖深挖透了,毕竟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切拿证据说话,不赞成靠小说家言。

          • 家园 《中统内幕》与《金陵春梦》不是一路货吧
            • 家园 当然不是一路货并顺便请教温相兄

              《中统内幕》为人民者政协江苏委员会所编,其可信度大大高于无聊少儿读物《金陵春梦》。

              在下手中恰好有一本《中统内幕》,前几天看见温相作“蒋介石的私德不配给张学良做参照物”,中间提到",《中统内幕》和《中统头子徐恩曾》两本书里面介绍说蒋介石在庐山休养期间曾和一名女护士关系暧昧,徐恩曾本人就是办理此事不力而遭到蒋介石的责骂,以后逐渐失宠。(两本书均为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程思远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说到蒋介石曾经煞有介事的证明他和他的妻子之间的感情是十分坚贞的云云。“,在下出于好奇,特地查阅了一下《中统内幕》,确实没有找到相关论述,但书中对徐恩曾本人的失宠原因倒是有大量当事人追述,未见处理蒋绯闻不力是失宠原因之一的说法。(如有,请指出位置)

              《中统头子徐恩曾》一书没有找到,仅在网上查知其作者为柴夫(请教:此人是什么来历?),出版日期1989年4月1日,页数163页。请教该书中的说法的来源?

              程思远《政海秘辛》(在下手中恰好也有一本),北方文艺出版社,第164页记载: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二日,程思远参加官邸党政汇报,蒋介石和宋美龄突然联袂而至,二人看起来是刚刚发生争吵,蒋介石随后发表了一通言论,大意是:“最近社会上流传我和所谓一位陈女士在这里秘密同居,实际上并没有这一桩事,我和夫人是神圣的结合,天日可表??????。”包括程思远在内的高干们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后来才知道这是宋美龄要求蒋介石一定要在高干面前表态,因为宋美龄第二天要去美国,成为抗战期间民国官场的一大趣闻。

              从其他书中了解到:蒋介石的这个陈女士当时有三种说法,第一个是陈洁如,说是陈回归要找蒋介石鸳梦重温;第二种是陈护士一说,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腰部受伤,以后到庐山修养,和陪护他的女护士发生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第三种是陈立夫的侄女陈颖成为蒋的新欢。

              此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

              在下以为,既然评论人物的私德,就得证据确凿,不可有任何的”有罪推定“,尽管私德的证据不好收集,但若没有确实证据,还是不要这么快下结论。

    • 家园 【题外话】介绍一下我的朋友起轩兄

      我和起轩老兄相识于另外一个网站,那时候我还在写一个好像是胡耀邦的贴子,起轩对其中赵紫阳的表现不以为然,和我有些争鸣,当时我告诉起轩说我以后会有贴子给他答复的,以后就有了那个赵紫阳对胡耀邦最后一击的贴子。

      起轩给我的印象是不盲从,对历史的态度挺认真的,这次他和我争论张学良一事时引用了他听来的一些老沈阳的说法,我没有做过调查,所以,不准备发言。但是,以我对起轩一贯的看法是起轩是一定听过类似的说法的,因为起轩不是那些为了给论坛添麻烦甚至不惜改变转贴题目借以哗众取宠的人。说起轩传谣造谣,我以为不然。最多是听来的说法需要征信和考证罢了。

      起轩和我的有些对历史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我喜欢和他有所争论,就像我和无斋兄争鸣一样自觉有趣,因为起轩和其他的几位我网上的好友一样,只论事实不论其他,像有些人因为给林彪翻案,一旦说了一些不利于林彪的东西以后如丧考妣、破口大骂,说你是党妈妈的好儿子云云,还有因为抗战的事情不合那些蒋介石粉丝的胃口就说你是中共的网特走狗云云,起轩兄和我争论以来从不如此,于此可见其人的修养。

      所以,在张学良这件事我还希望能够继续同无斋兄、起轩兄继续争论一下,也许在我们的下一次的争论中还会激发更多的亮点。这里顺便提一句,我以前有位好朋友叫过客重重,他对张的看法更为激烈,并且对张很轻蔑,他给我的短信中集中的谈及张的某些隐私,其量级也不在起轩兄所说的说法之下,所以,有些事究竟真相如何,还待历史的进一步的澄清。

    • 家园 【原创】再谈一点张学良--近复无斋兄

      我说张是一条好汉,也就是个人方面的让人称赞的地方很多,比如讲义气、待人宽厚等,这都是一个人的美德,不能因为他丢了东北连这些都不承认了。也就是说张作为一个人来说还是挺有一些魅力的。

      张为人豪爽,待人真诚。周恩来的办公室主任童小鹏等人回忆周恩来对张十分欣赏,叶帅也曾经做过具体的回忆,王幼平在世的时候,我去他家看他,老人家讲起张学良和周恩来的关系引用了周恩来的一句话叫“快慰平生”。周恩来一生为朋友流眼泪的时候不多,王若飞死了,叶挺死了,他哭了,以后好像其他人死的时候只有杨立三,文革中也就是贺龙那一次。他又哭过一次,但是,在张学良的问题上周恩来哭过一次,而且还是当众哭的,他自己说这个眼泪不是代表他个人的,而是代表党的,其实,这和他当时的身份有关,以后他一直代表过党,但是,流的眼泪就比较有限。能让周恩来为之落泪的人想必该不是泛泛之辈。

      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回忆一件事,周恩来在1962年以后曾经托付香港郭氏转交给张学良一个礼物,童小鹏说这是一个带有圆心的项链一类的东西,周恩来写了十个六个字,其中八个字是“保重身体、后会有期”这件事是童小鹏通过华润公司亲自办理的,所以,他的回忆应该比较可靠。(见载于《中共党史资料》原文《周恩来和张学良的交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当然这里面有统战的东西在内,但是,表达周恩来私人感情也是有很大成分的。我国有句古话叫惺惺相惜,如果彼此相差太悬殊的话,应该不会具备这种感情的。张学良晚年接受郭冠英等人采访时说起周恩来是屈折而死,一句话点出了晚年周恩来的境遇,远在台海的另一边的张学良用最简单的词句来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相知,又岂偶然哉?

      张在东北军中的威望张自己说是从郭松龄反奉以后开始出现的,其实就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也很能说明问题,郭为人恃才傲物,不大容易亲近,奉军新老派人物在郭眼中不过土鸡瓦犬而已,不过,郭独服张,张独信郭,二人不分彼此,在发现郭松龄使用郭松龄这一点上,不仅张作霖比不了张学良,就是蒋介石帐下又有几个军事指挥能者如郭松龄者的?作为一方统帅不需事必躬亲,主要在于发现人才。刘备有一个诸葛亮就能三分天下,后人对于刘先主的眼光谁敢小窥?当然,我不是说张就是刘备,郭就是武侯,但是,张在发现郭的方面上确有值得一书的地方,何谓能力?此之谓也。

      至于说到热河抗战,张学良自然有他应付的责任,不过张作相、宋哲元也一样有份,1933年2月16日晚上在顺承王府开会,宋哲元公开给张学良难堪,不执行张的命令,而张作相在开战以后集结兵力不到一半,日寇当时集中关东军精锐几乎三个师团的兵力,再加上伪军张海鹏、于芷山等部队,有十几万之众,而张学良所部多少呢?张当时号称有二十万的军队,可是,中央的支援诸如黄杰等人,张学良根本指挥不动,东北军内部也就是部分人听令,但同时一些东北军将领早被日寇吓破了胆,张作相就是一个例子。

      蒋介石口口声声要北上督师,然则督在哪里呢?在恐日问题上,张学良和张作霖是一脉相承的,张学良晚年就自承说怎么打?打不过人家嘛。(人家指的是日寇),而且,张学良恐惧日本和蒋介石也有一定的共鸣,蒋本人对日本也是畏之如虎,不敢轻易言战的。此外,国民党相当一批高官诸如何应钦、阎锡山等人都是对日本恐惧不已的,张的这种心理是有一定的内因和土壤的。

      此外,东北军在西北的战绩比起蒋介石来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蒋介石带甲百万、历时数年,还有外国顾问、德国装备,追击疲惫的红军几万里居然始终没有消灭。红军一旦到达陕北,虽说是喘息未定,可已经有了立足之地,这时候,张学良所部纵有再大的本事想废了红军已经不可能了。

      • 家园 关于小张能力

        这点是我和相爷的最大分歧。其他关于小张的为人什么的,我们看法基本相同。

        下面再探讨一下,

        1)张与郭松龄

        张能放手郭松龄,是他的过人之处,(我也不同意小张是草包的看法)。老帅不是不知道郭的才干,但从奉军小集团的利益来看,郭又不可大用。作为老大,老张是从整个集团的角度来看问题的。

        小张与郭最终还是有始无终,郭最后还是反奉。

        2)热河抗战

        当时,华北受张学良节制的部队,包括东北军和西北军等其他杂牌部队,人数应该有二三十万吧。热河第一线的部队有,万福麟的53军6个师、汤玉麟的55军1个师、4个旅、张作相的41军3个旅和第63军等将近10万人。关键不在这里,而在于东北军一触即溃,毫无斗志(对比一下年初宋哲元的29军在喜峰口的表现),让日军128人就占领了省会承德,创下了记录。

        相爷提到了张作相、宋哲元,不错,但是这两人当时又是谁的部下?宋哲元也就罢了,西北军出身,张作相可是东北军老人,老张的把兄弟,小张出道的第一个位子就是在张作相旅下面当团长。小张连汤玉麟和张作相都指挥不动,不符合前面相爷前面提到的小张在东北军威望很高的说法。这不正好证明了小张的无能吗?

        3)对红军战绩

        我强调的是东北军对红军未有一次胜绩,相反成建制的被消灭。而当时的红军应该是最弱的时候。

        相爷提到老蒋的例子恐怕没有说服力。相爷应该知道我不是老蒋的粉丝,我一直觉得老蒋虽战略上有大局观,但军事能力恐怕连个师长都未必能胜任。论军事能力,他不如手下多矣,本身没本事,又喜欢越级瞎指挥,不放手让有本事部下干,所以最后败亡也是正常的

        所以相爷要论证小张能力强,不能光说老蒋也差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