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张学良的所谓生活作风问题兼复无斋主人与起轩 -- 温相

共:💬94 🌺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再谈一点张学良--近复无斋兄

我说张是一条好汉,也就是个人方面的让人称赞的地方很多,比如讲义气、待人宽厚等,这都是一个人的美德,不能因为他丢了东北连这些都不承认了。也就是说张作为一个人来说还是挺有一些魅力的。

张为人豪爽,待人真诚。周恩来的办公室主任童小鹏等人回忆周恩来对张十分欣赏,叶帅也曾经做过具体的回忆,王幼平在世的时候,我去他家看他,老人家讲起张学良和周恩来的关系引用了周恩来的一句话叫“快慰平生”。周恩来一生为朋友流眼泪的时候不多,王若飞死了,叶挺死了,他哭了,以后好像其他人死的时候只有杨立三,文革中也就是贺龙那一次。他又哭过一次,但是,在张学良的问题上周恩来哭过一次,而且还是当众哭的,他自己说这个眼泪不是代表他个人的,而是代表党的,其实,这和他当时的身份有关,以后他一直代表过党,但是,流的眼泪就比较有限。能让周恩来为之落泪的人想必该不是泛泛之辈。

周恩来办公室主任童小鹏回忆一件事,周恩来在1962年以后曾经托付香港郭氏转交给张学良一个礼物,童小鹏说这是一个带有圆心的项链一类的东西,周恩来写了十个六个字,其中八个字是“保重身体、后会有期”这件事是童小鹏通过华润公司亲自办理的,所以,他的回忆应该比较可靠。(见载于《中共党史资料》原文《周恩来和张学良的交往》,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当然这里面有统战的东西在内,但是,表达周恩来私人感情也是有很大成分的。我国有句古话叫惺惺相惜,如果彼此相差太悬殊的话,应该不会具备这种感情的。张学良晚年接受郭冠英等人采访时说起周恩来是屈折而死,一句话点出了晚年周恩来的境遇,远在台海的另一边的张学良用最简单的词句来表达了对老朋友的相知,又岂偶然哉?

张在东北军中的威望张自己说是从郭松龄反奉以后开始出现的,其实就郭松龄和张学良的关系也很能说明问题,郭为人恃才傲物,不大容易亲近,奉军新老派人物在郭眼中不过土鸡瓦犬而已,不过,郭独服张,张独信郭,二人不分彼此,在发现郭松龄使用郭松龄这一点上,不仅张作霖比不了张学良,就是蒋介石帐下又有几个军事指挥能者如郭松龄者的?作为一方统帅不需事必躬亲,主要在于发现人才。刘备有一个诸葛亮就能三分天下,后人对于刘先主的眼光谁敢小窥?当然,我不是说张就是刘备,郭就是武侯,但是,张在发现郭的方面上确有值得一书的地方,何谓能力?此之谓也。

至于说到热河抗战,张学良自然有他应付的责任,不过张作相、宋哲元也一样有份,1933年2月16日晚上在顺承王府开会,宋哲元公开给张学良难堪,不执行张的命令,而张作相在开战以后集结兵力不到一半,日寇当时集中关东军精锐几乎三个师团的兵力,再加上伪军张海鹏、于芷山等部队,有十几万之众,而张学良所部多少呢?张当时号称有二十万的军队,可是,中央的支援诸如黄杰等人,张学良根本指挥不动,东北军内部也就是部分人听令,但同时一些东北军将领早被日寇吓破了胆,张作相就是一个例子。

蒋介石口口声声要北上督师,然则督在哪里呢?在恐日问题上,张学良和张作霖是一脉相承的,张学良晚年就自承说怎么打?打不过人家嘛。(人家指的是日寇),而且,张学良恐惧日本和蒋介石也有一定的共鸣,蒋本人对日本也是畏之如虎,不敢轻易言战的。此外,国民党相当一批高官诸如何应钦、阎锡山等人都是对日本恐惧不已的,张的这种心理是有一定的内因和土壤的。

此外,东北军在西北的战绩比起蒋介石来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蒋介石带甲百万、历时数年,还有外国顾问、德国装备,追击疲惫的红军几万里居然始终没有消灭。红军一旦到达陕北,虽说是喘息未定,可已经有了立足之地,这时候,张学良所部纵有再大的本事想废了红军已经不可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