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1) -- 达雅

共:💬165 🌺847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5)

      最后,说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

      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是一种面向实践的教育思想。其基本观点就是,教育要为实践服务。我觉得吧,真照老毛的搞法,要不要学校都是问题。因为老毛一贯主张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那当然就可以是在生产中学习生产,在科研中学习科研。而具体的搞法,就是一旦有些人学会了新本领,就立即从“学”转化为“教”,去教周围的人,然后被教会的再去教不会的人。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和“教”之间的转换非常迅速,学完了马上就可以教,可以形成指数增长。所以老毛时代常常是上完小学的就教小学,上完中学的教中学。这跟今天教个小学都要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相比,培养师资的效率根本是天壤之别。而且老毛的这种搞法,所学到的“无用知识”非常少。因为一次就学一点基本的,然后再到实践中学习,那实践中用不到的当然就不用学了。

      老毛的这种搞法,在基础教育领域是非常成功的。三十年时间把不识字人口从绝对多数变成了绝对少数了。在专业技术领域也很成功,通过大量办短训班,培养了当时建设所需的各种农工兵医人才。例如很多军医,都是从基层连队的卫生员当起,不断短训提高最后成了很不错的医生的。

      但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这种搞法能不能成功,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因为在高等教育所真正要面对的科学研究和尖端工业,需要的知识体系性很强,很难通过不断的短训构造这样的知识体系。例如,微积分和概率,短训都很难学好的,确实需要一段相对稳定的时间来学习。

      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和尖端工业领域,也存在一个实践不足的问题,这对毛泽东的搞法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老毛的搞法是,学完了一点基本的就去实践,通过大量实践,犯错误改正错误再犯错误再改正来巩固提高。而在科学研究和尖端工业领域,犯错误的成本太大了,所以就很难做到大量实践。

      第三个问题是,和外部世界不兼容。照老毛的搞法,硕士、博士这种学位制度根本就不会存在,社会上大量是没什么学历但是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科学家们大多走的是华罗庚道路学历不怎么完整但是水平很高,整个一个彻底中国特色,和外部完全不兼容。这种不兼容的体系能不能一直搞下去,可能也是个问题。

      但是,也许这三个问题都只是因为我水平低才成为问题的。因为我读本科学模电的时候看过一本文革结束前后工人学技术的教材,其中讲三极管也讲得很好,比我当时的模电教材水平只高不低。

      如果老毛能活100岁,那么他的体系是有可能搞成功的。这里的关键是,如果整个高等教育战线都接受了毛泽东的思路,帮着他建设这一体系,那就能搞成;而如果大家都抵触,都觉得自己正确老毛胡搞,那就肯定搞不成。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谨以这个系列,纪念:

      1 华罗庚先生。我今天参观了他的纪念室。他的人生经历和工作,表明高等教育的毛泽东体系是有可能的;

      2 蛭石粉子。这个刚刚被删除的ID,也许正是中国未来的道路所在。

      通宝推:平平淡谈,南京老萝卜,西安笨老虎,
    • 家园 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4)

      我的看法,总体而言,“文革”的高等教育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它的失败不是因为倒退,而是因为超前到了穿越的程度。太超前了大家就跟不上,尤其是大学里的教授们跟不上,于是就失败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就越来越显现了。老毛的高等教育思想,例如重视实践的思想,压缩教学内容的思想,反对考试的思想,等等,都会越来越显示出价值。“文革”期间的高等教育,其实是个大宝库,真要搞教育改革,就应当到里面去找找究竟有哪些宝石打磨打磨能用到今天的。而凡是漠视这个宝库或者把它说成垃圾堆的,都是自以为是到愚蠢的。

      但是宝库里也不全是宝石。我对“文革”期间的高等教育也不是只表扬不批评的。我的批评是,教育好比种庄稼,而“文革”某种程度上属于“误了农时”。具体地说,就是废除高考太一刀切了,有几年大学里太混乱了,这都不好。我理想的路线是,应该保留高考,同时引进工农兵学员制度,比如说一半对一半吧,这样比较好。让应届生和工农兵学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事实上恢复高考以后的77-79里面也是有很多干过工农兵的,这也是这三届厉害的一个原因。

      但是我这个理想路线也未必可行。因为在“文革”这个大背景下面,也不太可能保留高考。事实上我怀疑当时停止高考和后来恢复高考都是很得民心顺民意的,无非是现在恢复高考的得民心顺民意被大书特书,而停止高考的得民心顺民意属于政治不正确不能说了。因为恢复高考30年后,高考的毛病我们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那么有可能大家在1966年其实也把高考的毛病看得很清楚了,我觉得毛泽东时代从上到下是比改开时代更聪明更敏锐的。当然,我这只是怀疑了。

      高等教育这个事情,同时担负着“培养精英”和“选拔精英”这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全世界都没解决好,我到美国转了一圈,觉得美国大学的培养干脆就是小作坊,还不如中国的机械化大生产呢。于是高等教育更多地其实是落实了“选拔精英”这个功能,然后反过来用学生成为精英来说自己的高等教育就是好就是好。这点中国美国都一样,都是说某个名校培养了多少多少政治家科学家所以这个学校成功。但这其实逻辑上都未必成立,因为在大学学四年到十年,毕业后干三十年,显然后者更重要。“两弹一星”科学家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参与了“两弹一星”的事业而不是因为他们念过西南联大。

      伟大的成就来自实践,来自持续的团队努力,这是毛泽东高等教育思想的精华。而反毛者的观点是,实践和团队都不重要,上个好大学才重要。不同的时代,这两者都是对的,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