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1) -- 达雅

共:💬165 🌺847 🌵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呵呵,真是一个争鸣的时代啊,所有的陈年旧案都要翻出来重新

      重新论证一遍

      支持楼主

    • 家园 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3)

      “工农兵学员”这个事情,最后是失败了的。但是这个失败不是说教育本身失败,工农兵学员的教育本身还是很成功的,广大学员提高了水平,教授们提前研究了怎样给资质比较差的学生上课,这都是很成功的。是后来的恢复高考,把“工农兵学员”变成了一个失败。

      恢复高考,第一重要的是给大学教授们提供了一批好资质的学生,让他们教起来很爽。对比之下,就是工农兵学员不行,这几乎就成了一个定论了。但问题是,这种对比有不合理的地方。因为恢复高考以后的几届学生,等于是从66-76这十年的人中间挑尖子,那资质当然好了。事实上当这种尖子挑完以后,应届生的资质也就逐年下降一年不如一年了,到我们那阵子又退到工农兵学员这个水平了,可能现在学生的资质又都普遍不如工农兵学员了。

      另一个原因是,工农兵学员其实也给77-79年的大学新生做了小白鼠,让教授们练习了如何教资质不好的学生,提高了教学水平。那77-79的好资质学生一来,那教授们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而如果没有工农兵学员的这次训练,可能教授们面对77-79的学生也要抓瞎,因为这些学生的资质虽然好,但是知识基础其实还是有欠缺的,只要看看当年的高考题就知道了。

      第三个原因是,恢复高考以后的政策其实是对工农兵学员不公平的,各种机会都尽量不给他们而给77-79。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总体而言,个人能力其实没有“组织看上你”重要,这是现代社会的特点。而改开以后的组织,是看不上工农兵学员的。陈郢客以前写过一个关于“社来社去”的帖子,就说的这一点。各种提拔机会都尽量给参加高考进大学的,那过些年他们当然就成长起来了,而他们的成长又反过来用来论证恢复高考是个正确的政策,逻辑上是个循环论证。

      但是77-79级也确实厉害。因为他们同时兼备毛泽东时代“能吃苦”和邓小平时代“敢折腾”的优点,有这两点,想不出人头地都难。事实上工农兵学员也很能吃苦,但是“敢折腾”方面要差一点。这也难怪,你明知道自己被党中央当成二等学历以后,折腾的勇气至少要去掉80%。

      声明一下:我尽快把这个系列写完。但是鉴于我被举报了,所以也有可能被封而导致TJ。

    • 家园 蛭石粉子这个ID已经不存在了。
      • 家园 果然牺牲了啊。

        西西河越来越讲政治了。

        • 家园 说句政治不正确的话,这个人是咎由自取

          思想偏激,对邓人身攻击。

          不是说邓是完人,他的措辞和对邓的看法违背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思想,很多拥护毛主席并且指出邓不足之处的河友都看不下去了。

          见: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64232

          我曾经因为对邓的评价和这位兄弟发生过不小的争执,他都认为这个人的言辞过分了,如果毛主席地下有知,也会批评这样的人的,因为他们没有理会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唯物辩证法。

        • 家园 可惜啊,又是因观点牺牲掉的

          我看主要还是“陪审团”自己是有立场的,这会影响他们对投诉的处理。

    • 家园 说说我对“文革”期间高等教育的看法(2)

      教育这事情,很难。你问十个大学教授“因材施教好不好”,十个肯定都说好;你要问他们自己能不能搞因材施教,能对自己的研究生偶尔搞搞因材施教的就很不错了,对本科生,十个有十个不搞。因为因材施教这件事情,是需要大量时间去了解学生是什么“材”的。孔老夫子搞因材施教,那是因为他几十年如一日领着学生同吃同住同周游列国。现在大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我来,我讲,我走,作业常常是助教改的,平均下来了解每个学生的时间不知道有没有三分钟。这种情况下当然搞不了因材施教,只能是“教授讲一遍,修行在个人”。如何你跟教授的风格共振了又足够努力,那就能学得不错;如果不够努力或者和教授不能共振,那就自生自灭吧。

      这就造成了,教授这个群体,是当代中国最保守、最不愿意与时俱进的群体之一。教授们的理想状态,就是我讲一门课到退休,前面两三年努力把课备好,然后几十年就讲得很纯熟了,这样也最符合经济人原理。至于说学科发展了,那最多往里面加点东西,总体架构是不要变的。如果说学生变化了,那对不起,我几十年就是这么讲下来的,过去的学生都说好,怎么到你这里就不行了呢?所以一定是你学生的问题而不是我教的问题。当年我们念书,被N个教授痛心疾首“一届不如一届”,我们真是惭愧啊;等过了十几年,自己闲聊时也说出来:“现在的学生啊,比我们那时候差远了”,那一刻我突然觉悟了:学生被老师觉得一届不如一届不是问题,老师觉得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才是问题。

      而“文革”的工农兵学员,其实是老毛给高等教育界出的难题,就是把1995年资质的学生,在1975年突然砸到教授们的面前,而且连过渡期都不给的。那当然给教授们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冲击,教授们不适应了。不适应的结果就是,发牢骚说学生真差。但问题是,牢骚归牢骚,还得想办法去教这帮学员,得全力去教好,不然政治上有问题了。教授毕竟是教授,最后也教下来了,我们教授还留下了一份二十年后用得上的讲义。所以我本人是非常感谢当年的工农兵学员的,他们给我们做了小白鼠,让教授准备了那样一份讲义。

    • 家园 老毛搞得是精英教育

      培养混社会的能力,当代中国教育培养社会工业的螺丝钉。

    • 家园 听着像瞎编

      从线性代数听不懂(本科教材有啥听不懂的?!)

      到强于一所大学以外所有的数学系,这吹得哪跟哪

      啊。数学系可是光数学分析(非数学系都叫高数)

      都是学两年的。达雅你是哪个学校哪个系啊,教的

      能比数学系多?

    • 家园 工农兵大学生再差,也比扩招后强得多

      当年恢复高考的试题,要是给扩招后的学生做,估计分数只会更好

      • 家园 我觉得正确的说法时工农兵大学生个体差异很大

        牛的很牛,差的很差。不好一概而论。不同地方推荐的也不一样,和当地政策执行水平有关系。

        教授们觉得费劲也是正常的,你想啊,来的学生水平天上地下,老师得费多大劲啊。自然没有高考进来的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好教。

        虽然锻炼了教授们因材施教的能力,但客观上也浪费了宝贵的高教资源,同样多的老师能教的学生少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