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刘跨越的热灶倒了,华主席的冷灶有人烧了 -- 种植园土

共:💬50 🌺218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偶觉得是酱紫的:老挝本身没有什么工业基础,赚外汇大概

                  靠资源和旅游。

                  和中国关系不算太好,也不算坏。

                  所以卖资源也不必都卖给中国,也不必用高铁来运。

                  旅游的话,就算国内游客特别想去看老挝的佛塔,估计看完后也不会急着马上往回奔,顺便再去瞅瞅泰国或者柬埔寨。所以现阶段单线够用来吧。

                  另:各类百科上说,老挝和泰国在08还是09通了铁路了。

    • 家园 胡扯的厉害

      按现有价格计算,财务上永远也不能盈亏平衡的高铁,已经吸引了4万亿的一半。

      真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些结论,最好拿出点真东西,这样乱喷实在是没意思!

    • 家园 一顿胡扯

      按现有价格计算,财务上永远也不能盈亏平衡的高铁

      你有数字么?凭什么肯定不能盈亏平衡?高铁要盈亏平衡只需要一个不算太大的年运量,你凭什么认为达不到?

      已经吸引了4万亿的一半。

      根本没有一半。

      而财政赤字已经让中国经济变得抓狂。

      中国的财政什么时候有赤字了?都是今年支出-去年收入,有一点赤字,当年支出-当年收入最近这些年都是大幅盈余。再说中央财政给铁路建设出的钱,远小于从铁路建设收的税。

      中国的高铁没有把民工送到沿海的工厂去

      现在有“把民工送到沿海的工厂”去的功能的高铁,只有武广一条,节后一大堆民工做高铁。再说,把民工送到沿海的工厂就是交通唯一的功能?

      高铁的运输能力极其惊人,但现在利用的运能少得可怜

      沪宁城际开通233天,客流达到4000万人,不算跨线客流。是不是一开通就饱和就好了?

      而他还要把高铁修到老挝去、伊朗去。

      媒体忽悠,你也跟着忽悠?什么是高铁你明白么?

      • 家园 财政赤字是客观存在的

        否则就不用发行国债了。

        高铁的财政问题不是太大,分段包装上市好了,其实投行的人贼着呢。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中国的高铁没有把民工送到沿海的工厂去

        菲佣在跟海外雇主签合同时,都是包含往返机票的。修改一下劳动法,雇主必须给异地雇员提供的探亲往返费用,还怕高铁没客源呀?

      • 家园 呵呵这不是那个急于给贪官辩护的么

        你是屁股决定脑袋,不值得花太多时间回答。但不回答反而显得你有道理了,挑几个简要的说几句:

        你有数字么?凭什么肯定不能盈亏平衡?高铁要盈亏平衡只需要一个不算太大的年运量,你凭什么认为达不到?

        京津高铁,平均每天发车近50对,高峰每天发车85对,平均上座率70%,够高了吧?仍然每年净亏7亿人民币。

        武广高铁--现在铁道部政企不分,财务数据根本不详细公开--实际财务数据还不清楚,仅知道严重超过建设预算了(预算大概略低于1200亿,但这1200亿是否仅仅是基建投资,不清楚)。上座率不清楚。有铁道部90%的说法,也有不足40%的说法。

        你如果有数据,自己算算高铁的EBITA/Interest Expense比例,就知道高铁的财务状况了。EBITA是高铁的售票收入减去运营支出(含电费、人工、运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但不减去折旧费用和财务费用Interest Expense按铁道部高铁项下贷款的实际付息计算。

        已经吸引了4万亿的一半。

        根本没有一半。

        4万亿还没花完呢,高铁还在接着花呢。分子分母要搞清。

        而财政赤字已经让中国经济变得抓狂。

        中国的财政什么时候有赤字了?都是今年支出-去年收入,有一点赤字,当年支出-当年收入最近这些年都是大幅盈余。再说中央财政给铁路建设出的钱,远小于从铁路建设收的税。

        你不懂经济,说外行话了吧。中国连发行国债都算财政收入的,懂么?隐形的支出--某些军费支出--是不在预算中的。除此之外,铁道部的新增贷款--根本不反映在财政部的报表中--也是地地道道的国债。

        中国的高铁没有把民工送到沿海的工厂去

        现在有“把民工送到沿海的工厂”去的功能的高铁,只有武广一条,节后一大堆民工做高铁。再说,把民工送到沿海的工厂就是交通唯一的功能?

        这个是政治问题,不能互相说服就不必讨论。

        高铁的运输能力极其惊人,但现在利用的运能少得可怜

        沪宁城际开通233天,客流达到4000万人,不算跨线客流。是不是一开通就饱和就好了?

        沪宁高速相当于全国高速总里程的比例多大?要拿全局性数据--且是有会计数据支持的运营数据说话。

        而他还要把高铁修到老挝去、伊朗去。

        媒体忽悠,你也跟着忽悠?什么是高铁你明白么?

        好象你也参与忽悠了。

        • 家园 武广高铁的赢亏平衡点

          链接出处

          结论:

          假如第一年能达到每天55对车(包括过路车), 70%上座率的水平, 项目可以赢利

          因为初期路网不配套, 没有过路车, 再假设, 过路车占一半左右. 假如第一年能达到每天28对车(不包括过路车), 70%上座率的水平, 项目可以赢利

          • 家园 这个模型考虑到飞机公路的竞争了吗?

            还有,城市化若以[每年0.8%]的速度递增,30或20年内内地发展起来之后,去广州的需求足以支持每年77或65亿的现金流吗?

            • 家园 不应该用这个模型回答实际会有多少需求的问题.

              这个模型只试图回答, 在给定票价下, 要有多少需求才能赢利的问题. 不应该用这个模型回答实际会有多少需求的问题.

              假如认为某些设定的参数不恰当, 可以修改. 然后找到由新参数而获得的新的赢亏平衡点.

              ------------分割线-------------

              30或20年内内地发展起来之后,去广州的需求足以支持每年77或65亿的现金流吗?

              这是个有关现实需求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 100个经济学家, 会有101个看法. 但, 应该有双向旅游的客流成长. 比如,广州,深圳, 香港与北京, 上海, 西安的夕发朝至. 另外, 选择参数时, 把农民, 外国游客的成长完全排除也未必合理.

              • 家园 不是专业建模人士,不过以上逻辑蛮有趣的

                [给定票价下, 要有多少需求才能赢利]且[不应该用这个模型回答实际会有多少需求]

                不知道偶的想法对不对:

                需求=[票价,竞争对手,出游习惯,etc.]

                -->票价会随各类因素的改变而调整-->利润额变动-->盈利的不确定性

                所以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预测现实以及将来需求]的原点。

                既然你说[有关现实需求的问题...100个经济学家,会有101个看法.],那偶想问的是决定一个工程是否上马,是101个看法还是1个看法?那个看法的依据是什么?

                再瞅瞅您的模型,维护成本固定,票价固定,所以觉得即使作为一个解决[要有多少需求才能赢利]的模型也是不够的。

                • 家园 没看到票价任何变化, 所以给定票价.

                  好象铁路的票价不太变动.没看到武广高铁的票价有任何变化, 所以简化模型, 锁定票价.

                  • 家园 另,求教一个问题:

                    一个工程,账面上只要公司不倒,成本总有一天会收回来,比如高铁啦,高速公路啦。但利润额若是赶不上cpi的增长,那实际还是负值,这个该怎么算?

                    • 家园 这个问题是抽换前提条件了.

                      非市场化的方式, 人为压低票价, 政府/银行再给与补贴, 对这个我不太了解.

                      应该没有一家商业银行会基于商业理由对一个破产的项目, 有兴趣再贷款, 学雷锋的银行例外.

                      相反, 长期压制票价, 比如, 每张票卖100元, 上座率为250%, 也能将一个好项目变成账面上亏损.

                      一个工程,账面上只要公司不倒,成本总有一天会收回来,比如高铁啦,高速公路啦。

                      10-12%的资本回报, 3-4%的实际贷款利率下, 要做到"账面上只要公司不倒"?

        • 家园 上来就扣帽子

          我还说你给另一帮贪官辩护呢。

          高铁的还款期是20年,世上有几个项目第一年就赚钱的?你怎么能肯定20年都不能盈利?再说,京津那个账这亏损里面好几个花账。

          1。这账是做亏的。京津城际要给北京局交委托营运费,那个京津城际公司就是个空壳

          ,实际运营的是北京局,那个委托营运费才是正现金流。

          2。还本付息里面包括了北京南和天津两个大站的造价,加起来100多亿,和路的造价几

          乎相等,等于计入的投资翻了一倍。难道北京南和天津这两个站只有京津城际用吗?

          3。跨线动车没给钱(就是比如北京到青岛,走京津城际,再转京沪)

          而且这才是第一年。实际上第一年对于铁道部来说已经挣钱了。铁道部手里的资产要劫富济贫,靠这些挣钱的去补那些赔钱的,还有其他投资,所以就把这钱都抽走了,剩下个空壳公司在那里赔。何况,20年,你知道京津城际客流能有多少?

          武广第一年收入不高,因为开始阶段车少,1天才20多对,然后30多对大半年,一点一点加到现在88对。哪第一年的数字就说一定赔那是可笑到家了,按你这么算微软google早赔得没影了。

          4万亿还没花完呢,高铁还在接着花呢。分子分母要搞清。

          搞笑,那我说现在都花了8万亿了,4万亿早没了。一年固定资产投资多少?当然得算那4万亿真正批出去的项目。

          你不懂经济,说外行话了吧。中国连发行国债都算财政收入的,懂么?隐形的支出--某些军费支出--是不在预算中的。除此之外,铁道部的新增贷款--根本不反映在财政部的报表中--也是地地道道的国债。

          你就扯吧。国债算收入,偿付国债不算支出?铁道部的贷款是地地道道的国债,你牛。那移动石油的贷款也算吧?那移动石油的收入算不算财政收入呢?

          好象你也参与忽悠了。

          还造上谣了,我什么时候说要修高铁到老挝伊朗了?我一直说到伊朗的铁路就很难修,难以上马,到老挝的铁路根本算不上高铁。

          通宝推:爱吃肉的兔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