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一个问题:美国为什么生活资料不涨价? -- 达雅

共:💬167 🌺310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俺在美国呆了两年,以后几乎每年都去一次

      美国的生活品的物价是很稳定的。我的感觉是,拿上20美金,一天在外面吃吃喝喝的够花了。两口之家,一次进超市50-100美金管一两个星期的基本生活也没有问题。近10年来,不能说没有涨价,但是比之国内生活物品的价格飞涨,有很大的差别。

      02年从中国到美国,觉得美国的物价总体较高,但是鸡肉猪肉奶制品还可以接受。现在从美国回来,觉得美国中国几乎物价没有差距。奢侈品、房地产、汽车、电子产品这些东西,美国比中国还要便宜。

      老婆移民的念头陡增。

      • 家园 看你怎么用

        穷学生(比如小弟)如果不追求吃的质量而只是在乎数量的话,一周30美元左右自己做饭是够了,在学校吃的话一天15元左右。但是如果你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味道,比如买胆固醇低的鸡蛋和散养鸡的鸡蛋,比最便宜的鸡蛋贵一倍。新鲜鱼比冰冻的贵2-3倍。牛奶也是一样。比如小弟只能喝不含乳糖的,比含乳糖的牛奶贵一倍。面包之类全麦的、口感好贵。如果你想早上吃中式早点,比如想吃个馒头,两个冷冻馒头能要2美元。所以小弟同学一周30美元买菜做饭是够了,小弟最起码得50。

      • 家园 不会把,一天生活费至少要30块

        我还以学生。

        当然你天天去吃in out, jack in box,可能20块勉强够用。

    • 家园 把家奴的口粮都送去了美国,美国当然不涨价

      自家不够吃的时候,主人家自是不能少吃,于是对家奴们说,世道不好,饭钱加倍.....

    • 家园 美国尽管是泡泡的发源地,但华尔街并不

      赤裸裸地吹泡泡。无论涨跌主流媒体总会提供貌似有理的借口,但从来不会是美元泛滥,投机,市场操纵这种影响社会和谐的原因。

      可能是毕竟占人口比例太小,权力基础脆弱,某些险是不敢冒的。

    • 家园 中美通胀指标构成正相反。美国的核心通胀指标不包括

      食品和燃油价格。大头是居住价格。而土鳖的CPI构成正相反,绝对权重是食品。而居住价格比例非常小,而且是模拟的。所以无法相提并论

    • 家园 终于,问出个好问题
    • 家园 对这个问题俺也很有兴趣

      不在美国,只能谈点个人的猜测。

      1、大宗商品价格明显是在上涨的,但还没传递到终端。美国毕竟处于经济紧缩时期,商家还不敢这么大模大样地涨价。

      2、中国商品在美国的比重比较大,这批商品假设是在今年上半年采购的,还算便宜。(这条和上条类似,但涉及中国)

      3、中国的通胀中很重要是炒家闹的,中央前段又不管。而美国的资本家们大概对这种投机倒把、倒买倒卖的活不太感兴趣。

      4、妖道说的有一定道理,美国已经膨胀过了。

      5、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全球化还在推进,造成中国的通货膨胀从根源上就一定比美国厉害。

      大概就想到这些。

    • 家园 会不会是因为二者所面临的问题本来就不同?

      美国现在正在去杠杆化,面临的问题是通缩,而中国面临的问题是通胀,所以美国印钱,印出来的钱还不够填洞的,市场反应小;而中国印的钱就是火上浇油了?

      俺是外行,说错了大家千万轻拍……

    • 家园 【原创】钱都跑股市里去了

      美国自08年股市崩盘后采取的措施就是大量印钞票。一般来说,印几万亿的钞票出来,自然是要引起通货膨胀的。但这是假设这几万亿直接投入了实体经济。但美国还有个很完善的赌场机制,也就是股市。上一轮崩溃算是庄家通吃,重新洗牌。而大量印钞票就等于政府重新给大家发了赌本。

      美国印出钱来,按一般流程,这些钱应当进入实体经济,扩大社会总需求。而企业有了钱就要扩大再生产,于是就要增加对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于是经济就被刺激起来了。而导致的后果就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涨价,这些涨价最终反应到市场上就是通货膨胀了。

      但美国已经没有多少实体经济了。仅有的实体经济,自动化程度也太高。印出来的钱跑到资本家的口袋里之后,资本家不是去追求扩大再生产,而是把钱放入股市以求快速增值。而美国的股价和企业的业绩基本无关,于是股市遂成为一个巨大的赌场。大量的钱涌入后,股票指数节节上升,但并没有真正的东西生产出来。

      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美国的股市已经回升到崩溃前的水平,另一方面美国的失业率仍然高达十分之一并居高不下。

      而从生活资料来说,这些生活资料的来源大都是美国以外,最大的廉价消费品供应商就是中国。而中国采取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外汇政策。于是美元贬值多少,人民币就相应贬值多少。(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升值。例如人民币前五年中升值了大约 17%)

      而生活资料的总需求一般是不变的。而对中国生产厂商来说,一个重要的影响是国内货币投放增大造成的通货膨胀。中国前一阶段的货币宽松政策和大量政府投资是直接作用到制造业上的。所以中国国内出现通货膨胀。但由于有这个汇率因素的存在,国家又补贴出口,把实际汇率继续下降以求防止美国进入贸易保护主义,于是中国的涨价实际能反映到美国物价上,但涨幅不大。

      再打个比方。老美是个膀大腰圆但又虚胖的富户,家里已经典当得差不多了。但他是中国的大客户,也是世界的大客户。家里夜夜笙歌,消费掉世界上三分之一左右的资源。中国要想涨价的话,老美两手一摊说“我没钱,您继续赊账吧?”而中国本身内需不足,生产出那么多东西,国内民众却消耗不了。于是只好一边忍受国内涨价,一边继续给美国赊账。

      也就是说,美国通过独一无二的经济消费地位,垄断了消费品的出路,并把本该在自己国内发生的危机转嫁到了美国以外。美国以外的国家不得不节衣缩食,忍受通货膨胀来稳定美国的市场。

      • 家园 本质上不过是中国国内分配问题罢了

        老美过度消费云云,不过是蒙老百姓的胡话。同样的,内需问题叫了那么多年,结果是一年比一年严重。分配不了当然出口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因为出口实际上是转嫁危机。

        这一点老美早就看透了(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现代版),所以吃定中国,看中国像猴子一样上窜下跳 - 你丫最后不还得乖乖地过来叫大爷。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