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飞腾的火焰-萨珊波斯四百年(不定期填坑) -- 赫克托尔

共:💬905 🌺50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巍巍乎太祖-剑指罗马-咆哮的三叉戟(1.5.4)

      在中国的传统中,非开国皇帝的御驾亲征,都意味着皇帝重视这次战争,或者敌人强大。例如唐太宗征高句丽,宋太宗两次伐辽,明太宗(明成祖)五次北征,明宣宗平汉王,明英宗伐也先,清圣祖伐噶尔丹。不过在罗马帝国,皇帝们的亲征却不一定如此,至少在亚历山大皇帝的眼中,波斯人不堪一击,这样的必胜之仗,恰好可以成就自己的不世武功。

      就像我们赛前分析一场球赛,首先要看的是双方的历史战绩一样,亚历山大首先想到的也是罗马和安息的交战记录。远的克拉苏、图拉真不提了,就说本朝塞维鲁王朝吧,开国君主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于197年征安息,安息军队望风而逃,毫无有组织的抵抗,罗马人一路顺风顺水的攻占泰西封,并饱掠而还。第二次是卡拉卡拉皇帝于217年征安息,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如入无人之境。但很不幸,行军到卡莱附近时,卡拉卡拉一时内急,跑到路边小解,被一位叫Julius Martialis的军官杀害,随后卡拉卡拉的禁卫军队长,努米底亚人马克里努斯(Macrinus,也译作马克林),趁乱当上皇帝并撤军,让这次远征无疾而终。这两次远征,至今不过30年,都充分暴露了安息帝国的虚弱无能。虽说安息换成了萨珊,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萨珊人又能比安息人强到哪里去呢。

      另一方面,对罗马人来说,波斯是最值得罗马去征服、侵略的地方。当时的罗马帝国,是一个以地中海为内湖的农业国家。南面是不可逾越的撒哈拉沙漠,非常安全。北方面临的是野蛮善战又好斗的日耳曼人,这帮金发蛮族,经济文化非常落后,所居之处多是暗无天日的森林,罗马人来了,他们会后退打游击。即使罗马人占了他们的村落或所谓城市,意义也不大,日耳曼人太穷了,根本谈不上战利品。转了一圈会发现,罗马帝国周边的未征服地区,只有两河流域有经济价值,或者说只有对波斯的战争才是有利可图的。

      波斯如此孱弱和富裕,亚历山大皇帝才会如此有信心和欲望去征服它。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别看亚历山大年过20岁,作为皇帝已经老大不小了,却一直受制于仅比他大18岁的皇太后马梅亚(Julia Avita Mamaea)之手,在臣民们眼中简直不算个爷们,所以亚历山大寄希望于以一场辉煌的胜利,来改变臣民们的看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仅比儿子大18岁的太后马梅亚,曾迫使儿子离婚,并砍下亲家的头颅,难道是 xx 情节?=====

      既然决定远征,亚历山大便下令在意大利等地征召军队。显然皇帝的乐观情绪并非孤立,广大想在东方获取荣誉和财富的百姓们,积极前来报名从军,所以亚历山大很快就召集起一支庞大、热情却缺少训练的军队。其人数,史书缺乏记载,我估计应该在8万人左右,甚至可能有10万之众。之所以我认为有这么多,是从下面的作战计划和经过中,反推回来的。

      231年,亚历山大与马梅亚太后(真是亲娘啊,儿子去哪她去哪),以及他的大军抵达亚洲之都安条克,并把司令部和大本营设在这里,安条克因而成了一座巨大的新兵营,用来加紧训练这些满脑子发财梦的新兵蛋子们。虽然从战略上亚历山大很藐视波斯人,可具体到作战,亚历山大并未胡来,他的幕僚们为他详细分析了波斯军队的优点和缺点。此时的萨珊波斯刚刚建立不久,很多典章制度仍然沿袭安息。单就军事制度而言,相比安息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与中国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此时的萨珊波斯和中国的慕容鲜卑、拓跋北魏、契丹辽国非常相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网上常见的萨珊重骑兵图。无马镫,装备长矛、弓箭,长矛两面有尖,没有盾和剑。问题是时间错了,不该是BC3世纪,AD 3世纪才对,所以这张图的可信性有折扣=====

      当时的萨珊波斯,没有由国家供养并领取军饷的常备军队。有战争时,萨珊的贵族、平民甚至妇女都自备武器加入军队,靠战利品做军饷、军费。但是与游牧民族不同的是,萨珊以农业为主,所以每到农忙季节,贵族和平民们都更关心自己地里的庄稼而不是战争。因而别看萨珊的军队数量多,他们的征召和服役,只有一个相对狭窄的窗口时间。这也是萨珊军队经常入寇罗马,却往往不占地统治,只满足于饱掠而还的原因之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来自伊朗高原的女性骑兵,装备长矛、圆盾、反曲弓。左后方那位的肩扛的长矛,很像罗马人使用的长矛+标枪。这么豪华的装备,说明她们是贵族。萨珊波斯的女性地位很高,帝国晚期出现了两位女皇。=====

      萨珊人的最重要装备是弓箭和马匹,他们从小就练习骑马和射箭。尤其是贵族,饱食终日之余,其余的时间都在练习弓马或者打猎。萨珊的军队是由平民出身的轻骑兵、步兵,和贵族们出身的重骑兵组成。萨珊所有的骑兵,都装备弓箭,重骑兵另装备长矛,轻骑兵另装备马刀。波斯人的弓属于反曲复合弓,比罗马弓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更高。距离敌人远时,他们可以放箭射击,一旦敌人为了躲避箭雨而阵型松散,他们又会果断的持矛冲锋并肉搏。给萨珊人的军队做总结的话,可以归纳为10个字:【个人能力强,整体组织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安息的轻弓骑,装备反曲复合弓、短剑或匕首,携带多个箭囊。萨珊波斯早期也有相似骑兵,由平民组成。主要作用是远程打击、侧翼迂回。这张图的远景是罗马的盾牌墙,应该是卡莱战役的场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努米底亚风格的罗马骑兵,远程用标枪,近战用短剑=====

      针对萨珊军队特点,亚历山大制定了一个三路进攻的计划,我称之为【三叉戟方案】。这三路分别是:

      北路,向东北挺进,途径亚美尼亚,争取亚美尼亚出动其军队的骄傲—亚美尼亚重骑兵,两军合兵一处,继续向东入侵阿卓佩蒂尼(Atropatene,伊朗阿塞拜疆)地区,然后相机而动,或者继续向东挺进雷伊(Rayy,伊朗德黑兰),或者向东南入侵米底,沿小扎卜河或迪亚拉河河谷南下两河平原。

      南路,向东南沿幼发拉底河而下,在两河交汇处以北渡过两河,指向苏萨。之所以选择在这里渡河,是因为两河交汇处以下是沼泽地,无法逾越。所以两河是世界上少有的,河口没有大城市的大型河流。

      中路,是皇帝、太后亲自统帅的主力大军,并不走马其顿亚历山大和克拉苏的故道,而是渡过幼发拉底河后,直扑辛加拉(Singara),指向泰西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历山大的三叉戟,计划本来很不错的,可惜好计划还得看对付谁=====

      这杆【三叉戟】,基本涵盖了以往的西方入侵者入侵波斯的全部路线,没有庞大的兵力是不行的。不过,【三叉戟方案】最大的特点,在于三路大军并非齐头并进,而是有时间差。北路先行,全程在山地、高原行军,吸引波斯军队主力北上。如果波斯人来战,则发挥罗马重步兵在山地作战有优势,不怕波斯重骑兵。如果波斯人不战,也没关系,只要把敌人牵制在这里足矣。

      南路后行,做出攻击泰西封的姿态,即使波斯人击破罗马北路军,千里迢迢翻山涉水过来,也是【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

      中路军最后开拔,等波斯人在自己领土上南北两头跑累了,罗马大军主力也来了,无论波斯人是否愿意决战,胜利都是囊中之物。

      232年夏,北路军首先计划出发,顺利汇合了亚美尼亚军队,沿着崎岖难行的山路,顺利进入阿卓佩蒂尼地区,随后南下,一路三光政策奔向米底。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得到情报而率大军北上的太祖。面对米底崎岖的地形,太祖没有贸然发动进攻,因为这么做就是自杀。罗马人也同样不急于进攻,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萨珊主力,只要达到牵制目的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扎下大营,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正当逡巡犹豫之时,太祖得到了罗马南路军的战报,于是他只留下步兵监视敌人,带上全部骑兵迅速南下,悄无声息的直扑罗马南路军。与在崇山峻岭中艰苦跋涉的北路军不同,罗马南路军一路没遇到任何有组织的低档,沿着幼发拉底河平原一路东南飞。这更印证了罗马人关于萨珊人与安息人一样不堪一击的想法,波斯人要么望风远遁,要么被北路军消灭或牵制住了。当这支松松垮垮的部队,遇到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真正的【寒光照铁衣】的波斯重骑兵的时候,再想组成作战队形已经来不及了,倾盆箭雨之后,波斯重骑兵居中突击,轻骑兵左右包抄,南路罗马军顷刻间全军覆没。

      南路军的败报传递到中路的亚历山大皇帝手中的时候,太祖的主力大军也到了眼前,而且包围了罗马人。面对如此严峻局面,皇帝、太后与将军大臣们相顾失色。在他们犹豫不决时,波斯大军发起了突然而猛烈的攻击。波斯人的战术仍然老套而实用,又是以倾盆箭雨做热身,大量杀伤罗马人之后,趁着敌军动摇,波斯重骑兵收起弓箭,端起长矛发起冲锋,蹂躏践踏罗马步兵。一时之间,战场变成了修罗地狱,罗马人尸横遍野,看到的是断臂残肢,听到的是伤兵们的呻吟和哀号。不过这支罗马军队毕竟人多,外围的部队被屠杀,却也给了内侧罗马人组织起战斗队形的时间。他们竖起盾牌,组成绵密的盾牌墙,仿佛一座坚固的城堡,以抵挡波斯箭雨和骑兵的冲击。

      要知道,无马镫时代的重骑兵,冲击力不够,面对组织严密的重步兵,没有太大优势。波斯重骑兵对盾牌墙,发到了几次伤亡极其惨重却又毫无进展的冲锋后,太祖下令停止无谓的进攻,改为向盾牌墙内的罗马人射箭,墙内的罗马人则用自己的弓箭进行还击。一时间,战斗陷于僵持。罗马军队毕竟是客场作战,这么耗下去,早晚全军覆没。因此亚历山大皇帝下令,保持现有队形,向边境线附近的哈特拉缓缓退却。太祖则命令军队保持现有队形一路追杀,直到罗马人退入哈特拉城内,才齐敲得胜鼓、高奏凯歌还。

      罗马那边,亚历山大和太后在哈特拉略作休整,垂头丧气的带着残兵败将退回安条克,并命令进展还算顺利的北路军撤军。经过短暂的休整,亚历山大还想再度发动入侵,却被太后坚决阻止了。

      这次【三叉戟】的战果是:罗马的一支部队全军覆没,一支被重创,一支无功而还,就战略目标来说是失败的。反观萨珊波斯,太祖虽然获胜,却并未发起追击。其原因并不难理解,连续不断的行军打仗,导致人困马乏,对罗马中路军的攻击也付出了巨大伤亡,伤亡的还是帝国军队的精英--由贵族组成的重骑兵,这种损失是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的。两河之间的要塞哈特拉仍在罗马掌控中,令太祖如鲠在喉,迫使他停止追击。

      这场战争的胜利,对太祖而言,实在是一场惨胜。他意识到,罗马帝国毕竟树大根深,地广兵强,不是他能轻易撼动的,对罗马的进犯不得不告一段落。

      至于亚历山大,虽然损兵折将,但并未全军覆没,损失的多是入伍不久的新兵蛋子,对帝国的影响有限。何况这场战争是客场作战,中路军给波斯军队造成了重创,北路军则洗劫、荡平了波斯西北部,收获还是有的。所以这位渴望荣誉的年轻皇帝,还是在罗马为自己举行了凯旋式。

      因此,战后的数年,太祖都在舔舐伤口、整理羽毛、修齐内政,等待更好的机会。亚历山大则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方的日耳曼前线,直到他死在那里。这样两国边境的哈特拉一线,出现了难得的宁静,两国的商人则在这里见缝插针,大搞边贸,于是哈特拉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不过,每个有理智的人都会明白,两个接壤的超级大国之间的和平,注定是短暂的,新的战端将随时开启,缺的只是一个导火索。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帝星陨落》

      通宝推:tubie,
      • 家园 马梅亚的问题大概是这样

        仅比儿子大18岁的太后马梅亚,曾迫使儿子离婚,并砍下亲家的头颅,难道是 xx 情节

        罗马的帝室,自奥古斯都屋大维起,关系混乱到一塌糊涂,马梅亚的问题大概是这样

        马梅亚首先不是塞维鲁的亲娘,塞维鲁是被收养的。

        塞维鲁的老舅就是鸭子皇帝埃拉珈巴卢斯,埃拉珈巴卢斯这个人的亲娘叫巴斯雅娜(Juila Soaemias Bassiana),马梅亚是他的奶奶。不要奇怪,那时候罗马人普遍童婚,女人十四岁结婚生子的大有人在,马梅亚立埃拉珈巴卢斯的时候也不过四十出头而已。

        马克林杀掉卡拉卡拉之后回去当皇帝,但是上任后第一把火就是要给军队减薪水,军队当然很不满,这就让马梅亚知道了(因为马梅亚的姐姐多姆娜 Juila Domna,是塞维鲁王朝开国君主老塞维鲁的老婆,因为常年跟老塞维鲁行军打仗照顾士兵,非常得军心,得了个绰号叫军营之母mother of camp,所以军队有什么风吹草动逃不过她的眼睛)这时候马克林恰好动手把多姆娜给宰了。马梅亚闻讯带着埃拉珈巴卢斯冲进军营,说埃拉珈巴卢斯是老塞维鲁的私生子,借机会号召所有人一起起来打倒马克林,于是乎不满的军队就起来把马克林满门抄斩了。让埃拉珈巴卢斯登了位。

        埃拉珈巴卢斯是个狂热的教徒,对行政一窍不通。又是借着马梅亚上的台,在台上就当了甩手掌柜,很让马梅亚失望。于是马梅亚就强迫他收养了塞维鲁,自己改为塞维鲁的娘。然后收买近卫军的亡命徒把埃拉珈巴卢斯和巴斯雅娜给砍了。让塞维鲁继位。

        所以塞维鲁前任被马梅亚砍死,自己也是马梅亚扶持起来的,他焉能不听马梅亚的指挥?马梅亚之所以能成为罗马头衔最牛轰的太后(别的女皇也就是个奥古斯塔而已,马梅亚的头衔是军队+罗马和元老院之母,最后还仿照罗马皇帝的惯用头衔祖国之父,给自己起了个祖国之母)也正是因为塞维鲁是她拥立的。

      • 家园 这个女骑兵,乍一看,倒是和阿凡达里的外星骑士有点相似
      • 家园 萨珊的铁矿和铁工来自何处?

        打造重骑兵的铠甲,需要很多很多铁矿和锻工;萨珊在这个方面是怎么安排的?

        • 家园 萨珊的铁工和铁矿,应该是国企

          安息帝国已经是个冶铁强国了,军队的核心就是重骑兵,铠甲的特征是环状甲,我手头就有安息重骑兵的图片。波斯的铁矿储备,我百度了一下,储量不少,还大量出口。

          在萨珊的经济体系中,石匠、木匠、陶匠、铁工、珠宝匠,都被组织起成各种单位,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匠户,或者国企,主要为国家或贵族服务。特别是铠甲武器工业,其工人以基督徒为主,尤其以历次战争中被俘的罗马军人为主。这些人缺乏人身自由,世代从事军工。

      • 家园 填坑速度不慢啊!送花鼓励!
        • 家园 谢谢鼓励和支持,现在头痛是缺书,希望大家提供

          关于萨珊波斯的资料,中文的几乎是空白,我看的绝大部分是股沟图书上的英文书籍,而股沟图书的问题在于书籍缺页,所以被迫几本书对照着看。希望手头有完整版书的能给我一份,列一下书单: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The Seleucid, Parthian and Sasanian(剑桥伊朗史)

          Shadows in the desert: ancient Persia at war 作者:Kaveh Farrokh

          Rome's Enemies (3): Parthians and Sassanid Persians 这是鱼鹰系列军事图书中的 #175

          上述三本是我最想得到的,后两本有大量插图。下面几本不急迫,也列一下:

          History of Iran. Routledge. Sykes, Percy (2004). ISBN 0415326796. pp 394

          The Roman Eastern frontier and the Persian Wars (AD 226-363)

          The Persian Invasion: Unfavourable Times (part 2)

          Histor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 From the Death of Theodosius I

    • 家园 【原创】巍巍乎太祖-剑指罗马-战端初开(1.5.3)

      除了亚美尼亚因素,从萨珊帝国建立之日起,萨珊就已经对罗马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了。

      这些影响,就是直到现在仍然让各国政府头痛欲裂的宗教和民族问题。熟悉罗马军事制度的人,都会知道罗马军队有使用蛮族或土著做辅助军的习惯,作为罗马兵团的补充。随着帝国版图的日益扩大,又不得不越来越多的使用雇佣军。在罗马东部边疆,包括安纳托利亚、上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其辅助军和雇佣兵,基本由库尔德人和米底人组成。

      库尔德人是西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与波斯人相同。米底人与波斯人的血缘更近,第一波斯帝国开国君主居鲁士大帝,他的母亲芒达妮(Mandane of Media)就是米底人。波斯帝国建立后,米底人是仅次于波斯人的统治民族。随着萨珊波斯的影响日益扩大,心向波斯的库尔德、米底辅助兵不断哗变、叛乱,虽然没给罗马在东方的统治带来严重的伤害,却也导致当地军民人心浮动,一种【要变天】的气氛弥漫在东方各省。

      再说宗教问题,当时在罗马东部各省中,广泛流行着密特拉神(Mithra)崇拜。这位大神,在古雅利安神话中就已经出现,印度和波斯的神话中都有他的身影,祆教创立后,他也被收编成为祆教众神中的一员。公元前2世纪左右,密特拉神崇拜在近东广为流行,他也演化为太阳神、武士神,以至于本都、安息的许多君主都叫米特拉达梯(Mitridate),意为【密特拉之子】。到公元3世纪时,罗马东部各省的军民,普遍信仰密特拉神。鉴于密特拉和波斯的渊源,那些非罗马人的东方居民心向波斯,就不足为奇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太阳神密特拉,注意周围的黄道十二宫=====

      而这种不安的情绪,很快就被证明并非子虚乌有。228年,萨珊波斯帝国的先遣队,渡过了幼发拉底河,对罗马边疆发动了试探性攻击。作为天朝上国的罗马帝国,面对过的敌人多了,在他们看来萨珊波斯人与帕提亚人没啥区别,东方蛮族、手下败将而已。本着惩前毖后、救病治人的原则,雍容自信的亚历山大皇帝,派遣信使到泰西封,劝告或者警告阿尔达希尔: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在亚洲制造不安局面(not to attempt to revolutionize Asia),打破地区平衡,否则就将面临图拉真式的征服。对于如此傲慢的警告,刚刚灭亡安息、信心爆棚的太祖,自然无法忍受。作为回应,他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使团回访罗马,于是就发生了亚历山大皇帝关押、流放波斯使者的一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太祖的首次远征=====

      既然罗马人撕破了脸皮,太祖也不含糊,先下手为强的发动侵略。主力大军围攻尼西比斯(Nisibis)和哈特拉(Hatra),显然萨珊人更善于骑兵作战,攻坚并非所长,这两座坚城都没攻下。但不要紧,太祖发挥骑兵机动性强的优点,绕过坚城,入侵罗马的叙利亚和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由于尼西比斯(Nisibis)和哈特拉(Hatra)在后方没攻下,太祖的西进有后顾之忧,所以他只是劫掠一番,以满载而归结束了征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亚历山大的胸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银币上的亚历山大=====

      这次劫掠性质的远征,并未给罗马帝国造成太大的伤害。大致相当于西汉初年,匈奴攻破右北平、雁门、辽西之类的掠夺性【打草谷】,罗马帝国几乎每年都会遇到这种事。即便如此,既然你们这些波斯蛮夷们,给脸不要脸,非要在帝国头上动土,不给你们点color to see see,帝国的天威何在,又将如何面对其他蛮夷?还从来没有上前线打过仗的亚历山大塞维鲁,决定效法祖先塞普提米乌斯塞维鲁,御驾亲征波斯,让周边蛮夷们看看什么叫上国风度、天朝气象。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节--《咆哮的三叉戟》

      通宝推:随性自在,johny,
    • 家园 【通知】下面的更新将放慢,且错误会增加

      萨珊波斯的历史,就是与罗马争夺亚美尼亚和东安纳托利亚的历史,所以不仅要叙述作战过程,还要仔细分析各方的战略意图。

      前者由于各路史书自相矛盾,我不得不做取舍,也可能出错

      后者需要我做一些分析,甚至主观臆断,这种事情见仁见智,不能说我说的就对。

      所以,我的更新将放慢,而且会比较拖沓冗长,甚至索然无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