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匠 人 系 列:之: 砻 匠 -- 老光

共:💬38 🌺1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配照片啰,

        下面是网上用“谷砻”搜到的,很多,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用“耒子”一张也找不到,看来这个名词的应用范围比较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最后一张是俺拍的,在苏南天目湖,这个现在的旅游胜地是个人工水库。

        看来现在要看谷砻要么到深山老林,要么到旅游点去。

        要看怎么推的,见下面,怎么贴视频俺忘了,只好把优酷给的三个方法都贴上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5MDQzNjky.html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5MDQzNjky/v.swf[/FLASH]

      <embed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k5MDQzNjky/v.swf' quality='high' width='48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 家园 难得老弟热心肠,从网上搜来照片,配在一块。这一来……

        真就是图文并茂呵呵!谢谢了!花之!!!

      • 家园 配照片啰 续

          碾谷北方用的是石碾子,也许是谷粒形状不同,北方的小米、穈米外形是滚圆的。这个石碾子能不能碾稻谷俺不知道,要么就是用谷砻的地方不容易找到合用的石材?古代长途运输这么大的石料也不是件简单事,除非是皇帝老儿要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石碾子也有不同的样式。

          倒退几千年,大约要五千年以上,中国这块地方的人碾米用的工具又不同。这是出土的石磨盘和磨棒,在中国找到的不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能的操作方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更原始的就是这个了。

          在俺插队的地方,内蒙古西南部靠近陕西的地方,大石料、木料都难找,只好用小块的石料:石臼。不过也许是以前游牧的时候为搬家方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石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捣臼靠双手,俺们那里的臼杆顶上为增加重量还加了块石头。

          不过牧民一般不捣生米,捣的是炒熟的穈米,去掉壳后就是炒米,牧民的早餐主食。炒面也是用石臼捣,把青稞(与大麦几乎一模一样)炒熟后捣碎过筛。

        1972年,队上买回一台碾米机,基本上是下面这个模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要多一个皮带轮,用柴油机带动,自从买回这碾米机后,周围十几里内的石臼就半退休了。但开碾米机的人还很清闲,由开抽水机的人兼任,因为牧民住的太分散了,周围十几里人口不排过200。

          这碾米机里面就是这么个砂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面嘛是三块带齿的铸钢磨盘,长方形的,碾不同的粮食要靠周围三个手轮调节间隙,这相当危险,开动时调节不当矿轮就会被压碎飞出。俺LD插队的大队就发生了这种事故,死一牧民重伤一知青。这要放到现在怎么也得告厂家搞点钱回来,那时死了就就死了,伤的还要自己出钱治疗。

          这些图片贴上后我自己也没法从自己帖子里看到,因为翻了墙就就看不到国内的,翻回去又看不到帖子。所以有看不到图的朋友请说明是在墙里还是墙外。

        不过俺有个办法,麻烦点。就是这个帖子完成后,保留它,再翻回墙内,右键点击小xx选“显示图片”。

        • 家园 石碾等大多就地取材...

          胶东...鲁南...鲁西南都是...

          这生产生活的工具也分高低...

          石材好...卖的就贵...使用的年头也多...

          汉代的也很多...

          形状和錾迹花纹各异...

          俺找到一碾盘的盘面...约2米多直径...厚10CM...200元...

          再添仨碌碡磙子当腿...就是一大茶桌...

          俺队里油坊轧黄豆的碾...那才叫大...

          碾是竖置的...有一人多高...像巨形载重车的轮子...

          不是碾盘聊...是碾道...直径有五米多...碾道有1米宽...贴地铺的条石...用马拖的...

          去年回乡光忙着见人聊...没想起来这碾还有没有...

          下次回去一定找找...拍图...

          臼这东东有趣...

          臼都是放在家门口一侧的...用完聊...臼头(杵)收回屋...

          臼可外借...臼头不外借...

          俺这边过年时...乡下有臼的人家...都把臼头贴上红纸写的青龙...臼窝贴上白虎...

          繁衍和生产互为影响...

          • 家园 醉寺老弟:经您这么一说,俺倒长了见识,呵呵……

            “臼可外借...臼头不外借...

            俺这边过年时...乡下有臼的人家...都把臼头贴上红纸写的青龙...臼窝贴上白虎...

            繁衍和生产互为影响...”

            俺这边的“”平时就搁在屋角落里,到了腊月尾,这东西可就走俏了,家家户户都要打粑粑,没这东西不行。这臼窝重,得两个人抬才行,哪家要用,便喊人抬走,落到最后那人,得把这东东送回原处。不兴借得的,只是要自己抬,最后送归原地就是。你讲的那贴红纸,还写上“青龙”,“白虎”的,倒是没有的事儿。可见,百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啊!

            • 家园 臼头不外借...俺猜测是臼头易损...

              一只臼可用上百年...见过一臼...臼窝都磨大聊...那是奶奶的奶奶嫁过来时置的...

              臼头本身就小...又是越磨越小...是主动撞击...稍有疏忽...撞击到臼内壁上或臼内无物就碎掉聊...

              木匠的斧子...瓦匠的刀...跑腿的行李...大姑娘的腰...都是不能乱摸的...

              青龙白虎...追根溯源...臼是古代人类受生殖活动影响而发明的一种生产工具...

              木器的榫卯结构也是...这类影响海了去聊...

        • 家园 歪个楼问下:你这个是怎么搞定的?比铁大还牛,他才一次俩花

          点看全图

          我能聘你为献花专员么?专门给我献花

        • 家园 第二张真亲切!

          点看全图

          姥姥家院子外面就有这么一个,小时候到姥姥家就爱去推,美其名曰帮姥姥干活,弄一堆玉米粒,推几下就推不动了,然后姥姥就赶姥爷去碾。

          要是需要碾的东西多了,就会弄头小毛驴套上,还给带付墨镜,那个家伙就很无辜的在那转啊转啊。“懒驴上磨,卸磨杀驴 ”都是这里来的。

          点看全图

        • 家园 呵呵!想不到老弟搜来这一大堆,配发在一起,越发让人大开眼

          俺得补充一点:你搜来的那石碾盘,只能适用于北方,用来碾包谷,麦子或小米之类的粮食。用在南方碾稻谷,那是万万不行的!!!为嘛呢?北方用这石碾盘是把包谷,麦子,或者小米,糜米要碾成面粉。而南方只是要把稻谷外面的谷壳去掉。你想,倘若是把稻谷搁那碾盘上,来来回回地这么一碾压,嘿!嘿嘿!那岂不全都碾成了粉么?而且还是连谷壳的米粉子。都成了粉末,这谷壳又如何能分得出来哟!故而,稻谷脱壳只能用谷砻,也就是“耒子”了。

          再就是你寻来的那照片中,有极小的舂碓,这东西在湘西多,好多人家都有。湘西人喜爱吃辣子,尤其是干辣子。山里人把干辣子搁铁锅儿里头烧火一炒,直炒得交交的(很干的意思),再把这辣子搁那舂碓里头,寻个长长的鹅卵石,充当是工具,便用它使劲地捣那炒交的干辣子,直到把这干辣子舂得如细粉,用来酌菜拌饭吃。也用讲究的,往锅里倒些香油,把它烧滚,再浇这干辣子。

          无论是哪种法儿,这干辣子都是香喷喷的,吃在嘴里,那是没的说了!好一个爽啊!!!

          • 家园 根据我用石臼舂米的经验。

              米铺厚些就不易碎,如果要冲粉就放少些。

              石碾我没用过,但我想也是这样,石碾应该是处于谷砻和石磨之间的工具,磨粉去壳都能用。

              这里有张照片看上去象是碾稻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坛老辈人办起古代民俗博物馆

            • 家园 那不呢!石碾是专门用来碾粉子的……

              俺这地方从前多榨坊,就是专门榨油的榨坊。家家榨坊里头都有这么一副石碾,俺们称之为“碾槽”。油匠(榨油的人)们把油菜籽,油菜籽,芝麻,棉籽等凡能榨出油脂来的籽料,放到锅里头炒熟后,便把这炒熟的料搁到碾槽里头,牵头小毛驴或者是黄牛,给它蒙上眼睛,扎上套,随手就是一鞭,打得它绕着这碾槽打转转,这碾盘子转来转去,便把里面的油料给碾成了粉末,油匠们把这粉末搁锅里头一蒸,蒸得热气腾腾,便可以打出油来了。挨着流水的榨坊,便利用流水的力量,做成水碾,冲动叶轮,叶轮一动,那水碾便吱吱呀呀的转动起来。

            • 家园 这个像俺队里的大碾...构造差不多..

              黄豆硬...粒也大...要轧成薄片...碾就比碾米的要大要厚...看聊这些工具...觉得古人挺气势的...

              就是70年代还在用着它...时间也太久聊...

              一分为二吧...

              比如说面条...挂面极少吃...最好吃的却是手擀的...最不济的也要水面(机器轧的湿面)...

    • 家园 为嘛呢?“有新的回复 需要你确认 显示”和“待认可”……

      始终显示不出来呢?河里可进了,难道这点点小事儿还成个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