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归去来兮”的讨论 -- 穿越

共:💬132 🌺60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别的行业不了解,单就IT行业来说

            研究和产业化是紧密衔接的。微机和互联网的产生,让科研和产业化的成本变的非常的低。教授在实验室堆上2台机器,弄根网线出去,就可以把整个互联网上面的数据搞一块下来研究,然后如果有前景,就拉出来注册个公司,把软硬件都扩展到工业规模。最成功的,转手一个亿卖掉了。

            这些想法,其实也就是5年之前在seminar上面吹牛的东西。当时听起来是科幻,但是按照行业发展的速度去推算一下,就知道什么时间入手最合适。

            当然,最重要的不光是产业化,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人脉才是关键。

          • 家园 晨大就是在公司里混的,不重视你的意见是傻子。

            我有一朋友,小年轻,做了几年博士后,连发了两篇《Nature》,在美国大学、研究所里找教职一直找不着,可见现在北美科研岗位的严峻形势。

            这个周末给我打电话诉苦,说他开始考虑去找公司的R&D位置了。发《Nature》的大家也都知道,以基础科研为主,我是觉得他不太合适去公司里,而且他就是一书呆子。

            不知道晨大有没有兴趣把你看到的公司R&D的情况,以及个人的看法,单开个主题帖,拿出来大家讨论。这样应该能帮河里不少搞科研的,我也会让我那朋友去看。

          • 家园 借宝地,晨大所言极是

            向晨大学习了。

            公司很多依托学校和政府,R&D没有硬性需求,有的凭借政府资助招徕临时人员,即便固定位置实际也不固定,随时走人,公司核心的还是老资格的工程技师人员。

            转一个公司研发职位趋势的

            橡树村:还有一些行业有这个趋势

          • 家园 研发投入实在是大

            我接触的一些例子,完全靠公司自己弄研发的,基本上很少。现在国内更多的是学习美国,整合产学研的资源,看看高校院所有无好的专利或者技术直接引进或者买断,现在比过去好的一点是,后面一大堆投资公司,只要项目好,可以赚钱,那么投资这块多少不用太担心。

            可惜的是技术和研发哪是那么好弄的,弄个专利容易,真正弄个好的技术应用于实践那个时间啊,等不起。

            • 家园 研发投入确实大,但高校不一定是最好的基地

              还是用我熟悉的聚乙烯做例子。单一反应器生产聚乙烯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了,工艺各有不同,但使用单一反应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从大学科研角度出发,可以研究的东西有太多,从混合、催化、反应、相变、传热……,但一个很实际的本质问题就是:高密度聚乙烯强度高,但加工性不好;低密度聚乙烯则反之。这是一个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问题,几十年来,螺丝壳里道场做过很多,但从来没法根本解决问题。工业界从实际出发,提出用两个串联反应器,一个产生高密度聚乙烯,另一个产生低密度聚乙烯,然后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就可以解决强度和加工性问题。这在理论上几乎没有什么价值,但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市场,此后理论界也醒悟过来,研究双反应器的种种问题。

              • 家园 产品、工艺的问题很多时候需要综合的解决方案

                高校里专业分得很细,而且多是独立门户,彼此不服;而企业中各个领域的科研人员沟通相对要融洽得多,在综合解决技术难题方面有很大优势。企业的问题是技改的压力和动力,一般如果产品销售很好的时候,就没什么动力了。这时,就要看领导者的前瞻性和眼光了。

              • 家园 看规模,谁的规模大,谁占据研发优势

                要么大的企业,要么高校,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基本上只能靠小的产品和技术吃外围和次要的市场,上规模和档次的肯定竞争不过大企业。

                高校是另类,占据那么多研究中心、实验室,每年无数资金过来,又对接世界的先进课题,不搞出点什么实在是浪费。

                • 家园 也不要把一切推到规模头上

                  美加很多有用的发明都来自与中小企业。他们是干出来的,不一定有多少理论,或者正规的R&D,但他们的东西脚踏实地,就是管用。那么多体育用品公司、运动枪械公司、钻井公司、技术服务公司,都是几十上百人的小公司,就是这么干出来的。你要例子的话,我可以给你举上一大堆!

                  • 家园 恩,同意,我们中小企业创业这块才起步

                    美国和欧洲的优势在于不断的涌现出优秀的小公司,比如谷歌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建立在几个大学生创业的基础上,慢慢成长,背后有一套成熟的制度,比如志同道合的创业青年总能遇到一起、成熟的中小企业制度、社会的支持、风险投资基金。

                    比较国内才刚刚起步,对这块还是不够重视,尤其是扶持上,我看国内的很多政策是扶大不扶小,对广大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你不上规模根本不入法眼,而很多风投也过于注重短期的利润,或者考虑海归的创业而忽略国内的创业者,打击面很大。晨大我说的规模实际上是我自己在做项目接触的结果,上了规模以后才有机会变大变强,目前在国内就是如此,当然我接触的高科技公司少点,所以我自己的感觉是我们的创业成本高了,尤其在起步阶段,而上了一定规模以后却反而可以获得政府和各级资金的资助,唉。

                    • 家园 十分同意

                      中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亟待加强。不仅是增强技术发展活力,还是解决大量就业的好办法。这实际上是创造中产阶级最有效、最迅捷的途径,而不是所谓“城市白领”。

                      • 家园 这块实际上只有靠地方各级政府自己探索

                        各地情况实在是不一样,中央很难给出全国性的指导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靠地方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扶持本地的企业,吸引外来人才创新创业,现在搞的比较好的基本上都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主要城市好点,欠发达城市和中小城市很难,主要集中在三块:钱从哪来,帮扶的方式,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

                        创造城市白领就太失败了,先从本地创业者入手也许更好点。不能光把资源集中到大项目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那些项目本身需要资金量实在太大,中小企业怎么成长,在中国的未来是很关键的。

    • 家园 问一下

      他认为十年,二十年以后最好的华人科学家有一半会是在中国本土培养的人。

      这里指的是博士还是博士后呢

      • 家园 都不是。他指的是PI,真正实验室的老板,就是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等。

    • 家园 想的太多不如做的更多

      因为大家在水里所以看到水外的东东都是折射过的。

      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做,以及留好退路。这样怎么都不会差的。

      做之前多想想的还是自己。回国还是不回国这和高考时报那个专业有什么区别呢,至少选择面还少点。

      多学学,多努力,凡事靠自己,朋友能帮忙的,我说谢谢,不能帮的我也说谢谢。就是那么回事。回国的有混好的有混差的,可按照国内的标准都是不错的,只是对比国外和长期的投入而言这个回报难以接受。可是即使是国内上大学的,花了无数的钱出来干个千把块钱工作的也多了去了。有很快混好的,也有很久才出来的,有好两年又下去的,也有突然冒尖的。中国有杀人的,国外也有杀人的。国外有很多炸药奖,不是中国就出不来炸药奖,只是时间未到而已。

      真正的问题还是对环境的适应吧,大家都是上学中出来的,生活很单纯,去了外边适应快,做事情想事情都是那边的烙印。回来直接就进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社会这个是最大的障碍,但只要有个一年时间,你就是个傻子也能感觉到好了,很多事情比国外要办起来快多了,有点事情直接找同事找领导直接就说了要帮忙什么的很容易就能办成很多事情,中国不看是什么事情,而是看你找什么人。这个不像在国外想的那么的难。不像外国一定要什么利益交换。就是图个人情,有些自己能处理的也会去找人帮忙,大家你帮我我帮你小圈子就出来了,在里面你有另一种的舒服,那时候就感觉外国真是冷冰冰的。圈子里是同气连枝,同仇敌忾的,有朋友了,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了,即使从来没说过话见过面,第一次电话只要说我是谁谁让我找你的。回答总是很客气的,能帮的基本都会帮,不能帮再找别人。这个就像学骑自行车,去试个几次就很容易了。国内做任何事都是有余地的,嘴上说什么什么一定不行,可多试试找找人就行了,这个心口不一也是种保护和筛选。 这么做有这么做的好处和坏处。大家都是海归除了少数不学无术的都算是精英了,在国内都是很有力量和名声的。很多人会主动向你靠拢的,只是开始没这个自觉而已。像跳楼的那位真的很可惜。这个坎就一年时间,这一年很痛苦觉得对的和错的别人都不以为然,反过来觉得你这个人很奇怪,不搭理你,你就更痛苦了。但是过一阵子想开了就那么回事么,做好我该做的,放弃自己所固执的(时间长了在那个环境自然就想开了)。别人也会接纳你,你进圈子了心情就好了,不时有人会出来关心你,即使你不认识他,他会自己说我认的那个那个,他和我说过你,你放心啥啥的,开始不在意,接着好事情就会来了,有什么事情总会有人和你打招呼告诉注意事项什么的。就是家里闹矛盾了,什么这个人那个人想象不到的人就会出面调和一来二去就好了。你坚持你的原则没问题,你按你的是非观念做事情没关系,关键是之前先和圈子里的人说说就行了。这就是人情,当自己人的情,很中国化,但毕竟是中国人,根子里流着这些,只是需要些时间去调和国外和国内的冲突,过段时间回头看真是很可笑的一年。

      在外面有外面的好,也有不好,因为这些不好才想回去,回去有回去的好和不好,只要多点时间忍耐,中国人的文化会让我们消除这个隔阂的,关键是有个开放的心态,不看你怎么说,只看你怎么做的。

      所以当你面对这个选择题的时候,必须想好自己想达成什么成就,国内是真正的唯才是举,但这个才非常的重,超乎想象的重,没达到前就是个底层,国内就是超级精英制,你有这个能力再加点时间就能进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你享有的是非常大的自由和资源,这些都是建立在底层人民的底层生活的,因为中国没有另一个中国为自己打工。这是现实。在这个圈子里你必须做出不停的贡献,否则就在止步,成为圈子里的底层。如果你想真正的做大事情而且是有这个能力的,国内在后面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全面支持,这是国外没有的。

      孰好孰坏,不一而论。最好的方式是利用国外的条件在某个领域取得很大的成就或很多老外的承认,然后用这个回国干一个真正的大项目,做领头人。此外的就是对自己真正追求的坚持,以及总要准备好退路。比如我回国前攒了两万欧元,到现在都没换成人名币,这就是我的退路。

      元宝推荐:老马丁,游识猷,爱莲, 通宝推:冰河之水,踢细胞,老树,冰雪迎梅,strain2,新楼,龙驹坝,穿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