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二战苏德战场,德国的坦克机动性是不是都普遍不如毛子的t3 -- yg1993

共:💬34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二战苏德战场,德国的坦克机动性是不是都普遍不如毛子的t3

    不清楚实际情况怎么样,反正看毛子二战电影,t34开起来感觉很快,但是德国的坦克总是慢吞吞的,就算你的火力强,装甲厚,机动性差也是致命的缺陷吧?

    另外毛子坦克技术简单,便于大量生产,这个汉斯怎么就学不来呢?最近看一个二战纪录片,那里面说t34坦克换挡的时候坦克手要用锤子帮忙,但是用起来确实很皮实。

    • 家园 德国坦克兵是唯一不怕磕头而戴军便帽的

      原因就是德国坦克非常平稳

      • 家园 非常平稳有两种可能,一个防震搞得好,一个是慢

        那个年代越野车也不能在野地上非常平稳,没有那个技术

      • 家园 也不好说,早期是有一种锅盔式坦克帽的

        不懂得贴图,所以就不上图了,基本在IV号C型之前很多宣传照都是能看到这款大毁形象的防撞盔的,基本就是一个平底锅扣头上。

        非常平稳不好说,但是主要的撞伤发生在急停的时候,这点上确实德国坦克异常注意,甚至为此不适用大负重轮和扭杆悬挂,中后期用了交错负重,确实不用装备专用坦克帽

    • 家园 《兵器》上的文章

      苏联的B2全铝发动机,1931年研制成功,以后一直到70-80年代,T系列的大部分发动机都是这个家族的衍生型号,一用就50年,够成功的了吧!

      德国人不是不想搞,没那么多铝,好像是说德国铝矿少。

      • 家园 感觉与缺铝相比,V2更大的问题是德国人用不惯

        印象中V2的祖辈是容克斯的柴油机,但是德国人虽然在海军上面用柴油机多年,按说技术储备也足够。二战的德国海军还是用了不少柴油机。所以我觉得更大问题是德国装甲兵的某些思想。柴油机又吵又震,那就是虐待坦克乘员。

        同样的,别家都不胜其烦的交错负重轮,德国人死抱着一直到二战结束,确实生产难,维护难,但是就是适合短停射击,与克里斯蒂系统比,人家也稳的多,成员坐久了也舒服些。试试让德国兵用T34,可以忍一段,但是要设计生产一款这样的东西,德国武器局必定骂娘。

        • 家园 有资料说是 B2 的燃油供应系统设计参考了某款德国汽油机
        • 家园 不适用不惯,是德国没有多余的柴油资源

          正常的石油分馏过程同时产生汽油和柴油。德国二战期间有相当一部分汽油是煤液化得到的,德国国内没有石油资源,二战主要是靠罗马尼亚油田陆运,供应量有限。和二战其他主要国家不同的是,德国的水面军舰很多是柴油动力,德国海军的潜艇更是只能使用柴油,加上农用柴油,这些需求使得德国军用车辆只能选用汽油作动力,飞机用的高档汽油,跟陆军实际上不构成竞争的,即使陆军不用汽油,空军也不能把所有档次的汽油都用于飞机。苏联有自己的石油供应,数量就不是那么富裕,计划经济么,海军规模不大,不影响分配。苏联的才有发动机最开始是给飞机设计的,只是柴油机不适合飞行才落到陆军手上。美国则是财大气粗,石油多到有些公司通过西班牙向德国走私,有现成的汽油机,没必要再去设计坦克柴油机。日本陆海军的资源不共享,又都很紧张,陆军也设计柴油发动机。

        • 家园 我的想法是

          全铝发动机应该比铸铁的轻不少呢,这个对坦克的全重就会影响不少,进而影响速度和装甲等指标。

          当然,也包括您说的那些东东。

          我是外行,说不清楚。

          • 家园 大学时候学过的,记得铝缸比铸铁缸轻30%左右

            这个算起来很困难,之前和他们讨论过关于汽油机系统和柴油机系统谁容易减重的问题,大致提几点

            首先是燃料比重,柴油比重比汽油大15%左右,但是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10%~15%。

            其次,柴油机的缸体更重,但是扭矩大。比如B2,这东西500匹马力,IV的HL120貌似才300匹马力,当然B2是铝缸,不过就算换成铸铁缸,估计德国人也顶得住,何况铸铁缸果如好好设计,质量还可再降一些。真的说换了发动机对德国人有多大意义,也许只是在坦克行程上,比如在IV早期的一些型号上,210KM的行程比T34的300KM差的可怜,最后干脆取消炮塔驱动,才把行程提到320KM。但是这个比较式理论形成,真打起来,苏联的变速系统远不如梅巴赫的玩意皮实,这也是柴油机带来的一个问题,变速箱不做的生硬就扛不住主机的糟。

    • 家园 苏联购买了美国人克力斯丁的独立悬挂系统的专利

      改进后应用在T34上,使得T34的越野性能远盛德国坦克,这样做苏联道路远差于德国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 家园 在IV号F2之前,德国坦克都是顶不住T34的

      不过到了巴巴罗萨,I号已经退居二线,III号数量也装备上百了。II号的辉煌是在法国战役,但是隐患也来了,面对B1这样的重甲,德国人还真没办法。

      机动性问题我印象中主要出在对东线糟糕路况的毫无准备以及油箱容量有限。德国人之前太专注于中西欧的宽阔平路,到了苏联那种干时坑坑洼洼尘土飞扬,下雨干脆一地泥浆的据说是公路的东西,自然趴窝。不过问题最大的捷克的几款,35(t)\38(t)基本都被苏联的干草拌泥浆放倒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