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会议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 南渝霜华

共:💬61 🌺15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讨论】会议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今天在UCLA开了一个研讨中美关系的学术会议。来了不少学界和政界的牛人,比如:

    Gen. Wesley K. Clark (前北约盟军司令、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四星上将)

    Susan Shirk (《脆弱的超级大国》一书作者)

    Kantathi Suphamongkhon (前泰国外交部长)

    Elizabeth Economy (《变黑的河流:环境对中国未来之挑战》一书作者)

    ……

    记下不少有趣的东西,准备整理出来跟大家分享、讨论一下。

    这个会议的主标题其实是“Responsible stakeholder or revisionist superpower?”两个术语,一个是美国近来敲打中国时常用的术语,一般翻译成“利益相关者”或“利益攸关者”,另一个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术语,似可译为“修正主义超级大国”(当然这个修正的对象是什么,我还有点疑惑)。总之,会议的标题折射了近一段时间以来磕磕绊绊的中美关系,而与会者讨论的核心就是,“中国怎么想?”,或者“中国想干什么?”。

    组织者收集了一批近期发表的中国研究论文或报告,供大家参考。有兴趣的河友可以去翻一下。

    外链出处

    我主要整理一下会上的一些重要发言。

    一、 权力转移:冲突还是接纳?

    全世界都在谈这个,国内相关研究也不少。前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主任、斯坦福大学教授Stephen Krasner做了一个较为扼要的表述。这也是今天这场会议的开场白。

    一般对权力转移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零和游戏(zero-sum),你死我活,另一种则较为乐观,认为只是一个分配问题,多一点少一点而已。历史上,权力转移有好的例子,比如从英国到美国,也有坏的例子,比如德国的崛起(并不是指纳粹德国,而是说一战前德国走向强大)。

    在权力转移过程中,引起冲突的主要是三个因素:领土、势力范围(sphere of influence)和国际体制(international regime)。

    中国和美国没有领土纠葛,所以不存在这方面冲突。但势力范围的交错,现在越来越明显。在东亚、南中国海、中亚等地,都有这个问题。Krasner认为,在中亚主要还是俄罗斯与中国抢地盘。至于东亚,中国以外的国家都希望大国势力能够相对平衡,而美国自然是最好的平衡器。

    近期的中美冲突,主要在于第三方面。即美国希望中国“负责”,这里的责任说的是对于现行国际体系的责任,并非人权、民主之类。基本的训导是:你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获利者,但你又经常不遵守规则,希望你不要把这套体制搞砸(screw up),不然到头来倒霉的还是你。

    如今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不少危险都不可预知。很多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如911),危害却极大。可惜无论是911还是中美冲突,都是不能买保险的(No insurance)。为此,美国和中国需要加强合作,增加相互理解。

    (土鳖抗铁牛)

    通宝推:大眼,老坏,道孙吴,
    •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 家园 (4)一战前的德国?

      罗斯克兰斯在会上几次表达同一个观点:中国很像一战前的德国。

      这个比较不算新鲜,刘涛在《中国崛起策》里面说得已经非常详尽了。但罗斯克兰斯的中德对比,显然是一种警告。他认为,准确地说,中国很像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德国。一方面,德国大力发展外贸,经济增长很快,在国际体系中算一个stakeholder。另一方面,德国努力建设海军,挑战英国。这跟今日情势很像:中国借助经济高速发展的成就,建设“蓝水海军”,还试图插手马六甲,显然是对美国海洋霸权的挑战。现在不清楚中国到底想怎样,如果只是建六七个航母编队,那还可以接受,要是搞十多艘航母出来,那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军备竞赛了。

      罗斯克兰斯还指出,当初德国被不适当的自我期许所束缚,最终走向大战。其实俾斯麦本可以更好地控制军备建设,那样的话德国会发展得更好。不过,如今中国和美国在经贸、环保等诸多领域的相互依存,是当年的德国所不具备的。可以考虑把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部分转化为在美国公司的股份(equity,优先股)。

      总的来说,美国现在给了中国太多空间(too much scope),在伊朗问题、朝鲜问题、汇率问题上,不应该让中国敷衍了事。他最后砸下一句话:“中国已经犯错了(China already dropped the ball)!”

      • 家园 《中国崛起策》的讨论

        我觉得是中国本位的思考,也许大家更能接受:

        恰恰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才更要防止一些过激的思想的扩散,我们才更要有一种内敛和谦卑的精

        神,才更要懂得运用国际策略,为中国谋求最大的国家利益,而不是让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冲昏头

        脑,更不能得意洋洋走上军事扩张、民族复仇和新殖民主义道路。当年俾斯麦对德国人的谆谆告诫今天

        听来仍是那样振聋发聩,仿佛他不仅是在对德意志民族说话,也是在对我们中华民族说话。在一个国家

        弱小的时候,固然命运悲惨,任人宰割;当一个国家急速崛起和迅速强大的时候,我们应当小心谨慎,

        走和平崛起道路,绝不能滥用国力和透支国力。俾斯麦对德意志民族发出的呼吁是那么有远见,似乎能

        穿透时空给我们今天无穷的借鉴。德意志民族地处中欧要地,地形既很有利,又极度危险,如果不慎,

        极容易三面被合围,整个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我们今天中华民族也特别得到上天恩赐,历经苦难、战

        乱、外敌入侵和内部分裂今天我们仍然能保有这么大片领土,而且国家正在走向强盛。另外一方面,我

        们的地缘形式和当时的德意志民族颇有相似之处,三面面临世界大国和潜在的世界大国(北俄国,西南

        印度,东望日本),搞不好地缘上我们也可能面临三面合围的局面,那将对我们造成极强的战略压力,

        直接干扰到我们经济发展目标。在俾斯麦时期的德国,与欧洲大陆相分离的是当时的世界霸主大英帝

        国,当时英国并没有要干预德国,只是在俾斯麦以后的时代德英竞争才导致英国一步一步把德国视为主

        要敌人的。而这一点上我们中华民族今天面临的形式要更严峻一些,因为超级大国美国已经铁定要遏制

        中国,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更要争取和世界上一切二级强权改善关系,树立中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

        我们更要同美国抢时间,抓紧一切机会壮大自己。我们绝不能因为极端民族主义的牵制和干扰就怯于谈

        对日关系的新思维和改善中日关系,我们的国家总体战略应当是不拘泥于任何意识形态和历史冲突,与

        任何可能的次级强国建立友好关系和联盟关系,为中国的全面发展谋取最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我们今天在中国的上升阶段应该特别居安思危,为民族复兴之路未雨绸缪、打好扎实的基础。真的应

        该认识到,建立多方面的友好外交关系要花很长时间,可是外交成果毁起来却很快。我们每次都看到俾

        斯麦打胜仗,却没有看到他每场战争之后付出的心血和劳动,而这些精心维护的外交关系却在短短的时

        间被德皇威廉二世和他的将军们毁得精光。如果我们将来在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实力的时候,如果那时候

        我们都沉浸在民族主义情绪中,如果那时候我们想松动一下筋骨进行一些军事扩张的时候,出于对中国

        过于强大的恐惧会使其他国家可能和美国一起联手来对付我们。如果俄罗斯、印度同时感觉到了中国的

        威胁,不排除他们会和美国日本联手,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就将陷入地缘政治空前的大灾难了,那真

        是中华民族的大悲剧。天佑我们民族吸取德国的教训,让那样的局面永远不会出现。

      • 家园 中国又不是他一个队的,何谈丢球?

        最多是在玩同一个篮板。

        其实中国有自己的球,也从不打算参加美国队。

        • 家园 觉得你是stakeholder当然是一条船上的

          丢了球就是说你这个stakeholder不responsible,觉得你是砸大家的饭碗。

          可谁知道TG心里咋想的?我看来,砸鬼子的饭碗不是应该的么?

          • 家园 其实来自他的错误前提

            即中国必须遵守美国主导下的既定国际秩序。

            但是从中国立场,多数情况下,中国并不是自觉自愿地必须,而是被迫遵守。但是他忘记了,也不知道是真的不懂还是假装忘记了,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台湾问题,从来不是一个被遗忘的战线。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是中美力量在此激烈争夺不下而达到的动态平衡。中国的决策者时刻被美国政治家提醒着:中国过去现在将来都在台湾问题上付出代价。这样的情况下,能指望中国主动地去负什么责?

            中美两国这类学者何其多!

    • 家园 新词出来了:responsible leadership

      新战略文件中,最大的变化是美国对中国的新定位,文件首次呼吁中国要肩负起“负责任的领导角色”(responsible leadership role)。在冷战后半期,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可说是对付前苏联的“准”同盟。冷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一直随着客观情势的变化而变化,从早期的“敌人”、“竞争者”到近年来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和“负责任的大国”等。

      外链出处

      我略查了一下,没找到原始文件,不过郑永年的文章还可以信任吧。感觉这又是一根胡萝卜啊。

      • 家园 太祖在,怎么也不会答应跟美国共治的,没门!

        一山岂能容二虎?

        我们不要因为我们还弱就总觉得美国人要我们G2就跟

        占了多大一便宜似的。

        中国注定不能给人当跟班的,注定要做这个世界的主人的。

        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 家园 一、这是对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政治承认

        即承认中国力量在国际局势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这是对中国的一个战略诱惑:你我会盟,共称霸主。

        三,这是对中国的一个战略警告:朕乃万王之王,你不要有非份之想。

      • 家园 这玩意,知道就行了

        美国的行政当局隔几年一换,等下任上台,不定又出来什么新词,还是增强自己的实力最保险。

        • 家园 这样说是没错,但是

          毕竟不是一天一换。虽然是速朽的东西,但只要有个几年的有效期,天朝就不能不认真对待。对于打酱油的网民,当然是另外一回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