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向孙先生致敬,并请孙先生指教一二 -- 煮酒正熟

共:💬19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向孙先生致敬,并请孙先生指教一二

    从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孙教授能来网上与我等普通网友笔谈,实感荣幸!

    孙先生在文末提到的“奸雄话题”,恰恰是煮酒想要说的,因为孙先生自己就曾举过“胡椒”与“佛教”的例子,即抛开原文作者写作本意不论,只以读者阅读时基于常理的理解和分析来进行评论。孙先生在那篇文字里不仅对流行于西方的这种读书和研究方法予以了肯定,而且还基于这种方法,对水浒及宋江等人物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分析和评论。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以为,当我们无法证明作者写作时究竟是否整体意识不强时,我们是可以抛开这个问题(作者是否整体意识强思维严谨)而完全以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分析和评论的。除非我们能证明作者真的整体意识不强,那自然不能自说自话地按自己阅读理解来分析。

    但是,我们真的能证明读者整体意识不强吗?我以为很难。

    孙先生前文曾言,“明清人写小说,尤其是写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及神魔小说之类,还相当程度地保留着宋元说话的遗风,讲究片段热闹好看,整体意识不强。” 我以为这段评论对水浒来说,非常中肯恰当,但对三国演义而言,就未必如此。纵观水浒,主要人物前后表现都存在一定矛盾,有些可以勉强为作者圆场,但另一些则属于“硬伤”,圆无可圆(比如董平、高俅之见容于鲁智深、林冲)。三国演义(罗本)则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人物性格和行事风格前后一致性非常好(有人曾以赵云之前恭后倨为据进行反驳,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再看看三国演义的前身《三国志平话》,可以看到一些不够合理不够严密的方面。因此,可以确定,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小说的整体合理性和严密性方面,是下了极大的功夫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浒的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功夫极深。所以造成了在人物塑造方面 “水浒精彩而不严密,三国严密而欠精彩”的现像。这个好象也基本上是演义迷们的公认看法了吧。

    所以,从总体情况来看,我以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在编写并创作这部巨著时,有可能具备了一个整体意识和严密的思维能力。(而水浒作者则不然)

    这是从小说总体的情况来说的。如果具体到武将单挑的细节来说,我认为也完全有可能作者是具备整体意识的。至少我们没有办法证明作者一定缺乏这种整体意识。要证明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拿出几个反常战例,如果无人能给出合理解释,那么可以证明作者在描写武将单挑时只重局部精彩而不顾整体合理。不过,好象很难找出这样的战例。不仅三国难找,水浒也难找(王庆田虎两段不算哦)。

    总之,我觉得,三国演义,无论是总体情节,还是具体到武将单挑这个细节,我们都无法证明作者一定缺乏整体意识。既然如此,那么抛开作者的写作本意而直接以我们自己的解读来进行分析和评论,我以为是个可以被接受的方法。不知孙先生认为怎样呢?

    再说说那处细节。孙先生言:“看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的嘉靖本,这一条是有,但并不是在正文里,是文中的小字注,而嘉靖本中的小字注到底是出自谁的手笔,现在其实也没有定论,倒不见得是出自罗贯中的笔下。”

    煮酒以为:

    1 孙先生所言不虚,这一条的确是出自文中小字评注。

    2 我并不需要证明这段小字出自罗贯中之笔。甚至如果能证明这段小字系出他人之笔,对我的分析也无影响。因为我的分析所依据的,并非罗贯中原笔祖本,而是那个相对最合理的版本。

    3 为何我坚称嘉靖元年本比毛本更合理呢?很简单,毛本把这三处细节一笔抹掉之后,令后文的颜良“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变得完全无法解释!一条大汉从敌方所踞土坡上直愣愣冲向你,你不思应战或闪避,反而“欲问”??实在不合常情啊!所以毛本此一删,令后文变得完全解释不通。而嘉靖元年本因为有那三个细节做铺垫(其中刘备那条细节,即小字部份,很可能是后人添加),因此颜良这种极其反常怪异的举动,就显得相当合理了。所以我说,嘉靖元年本明显比毛本更合理。而且这种情况不仅这一处,在射杀孙坚、赵云长板,以及魏延擒冷苞等多处,都明显是嘉靖元年本更为合理。

    另外,我以为,孙先生在评论武评这种研究方法时,是否能够先阅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拥有较多读者及较强共鸣的文字后,在进行呢?因为孙先生所举的那几个例子,诸如从徐晃战平许褚战平马超战平张飞战平吕布、颜良20合完胜徐晃而推出颜良整套三国武力第一,这种推论方法,是具有中等武评能力(或者中等推理能力)的网友都不会犯的低级错误,呵呵。还有黄忠因年长所以武艺应排在关羽之前,这个说法也是完全不为武评老手所接受的。孙先生拿这么两个不太入流的说法作为例子,一下子就让人感觉这些玩儿武评的家伙们实在有点没大脑,您说是不?和和。这就好比练八卦的嘲笑练行义的,说你看这帮家伙嘿,就那么一路崩拳,象个呆子,全不知变化,其实行义高手怎么会只练一套或几套拳法呢?

    煮酒私下里以为,最先进行比较严格系统武评分析的,是新浪三国论坛里的“京华过客”兄(似已封笔),其他曾写过比较系统文字的有辽东管宁、今宵酒醒、闻仲和区区在下。这些东东说到底,都是游戏文字,确实当不得真的,也许除了能博大夥儿饭后一哂,别无价值,跟研究正史和研究小说的朋友们没得比。但是武评的精髓是思维的严密和一致性,是分析和推测的合理性和恰当尺度。所以,在不十分了解武评内里的情况下,对武评的评论,就容易出现误区。

    草草落笔,多有不通之处。请孙先生和众年兄多多指教。

    • 家园 :)

      呵呵,偶先来纠正一下,偶已经在那个致意帖里说了,偶不是什么教授,今年不过年当卅五。写《漫说水浒》时年未满三十,所以肯定有不少疏漏。后来上网混,说来也不过是个网上老光棍儿而已,和煮酒兄一样,大家都是平等交流的朋友,所以煮酒兄以后不用说这样的客气话啦:)

      接下来谈问题,先说白马战例,若据罗本来看,老关确实有取巧嫌疑,除了煮酒兄举的三处文字以外,还有一处,就是后人有诗曰的第三首,诗云“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摆明了是为老颜叫屈,所以煮酒兄说的对,无论那小字注是不是出自老罗的笔下,但当时确实可能流传着这种说法,因为不论怎么说,这“有诗为证”不能随便断为是后人窜入。但问题复杂就复杂在,同样是有诗为证,除了这第三首,头两首却是大赞老关神勇的,这就怪了,既然老关是靠取巧获胜,罗贯中又引录这两首诗是什么意思?这里确实有矛盾。再看文中对当时经过的叙述,说河北军波开浪裂,不加阻挡,这确实怪,但《三国志》中说的是就是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的,至于这究竟如何可能,史书没说。实际上读史,常有一些今人很难以具体想象的笔墨,我读《左传》中的一些战争叙述,也曾产生过这样的困惑。回过头说罗本三国,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出于同样的困惑,在这里加一点合理化叙述?

      但煮酒兄显然不是这么认为的,在兄看来这是为后文老关跟徐晃战平手打伏笔,就是说老罗在前后文的呼应上是经过缜密考虑的。这个其实就未必了,煮酒兄让我再举些反例,那么,比如文丑,前面文丑曾跟赵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后面延津一战时,还是在追赶败逃的徐晃的情形下,何至于一见到关羽,战了两合便心怯要扭头逃走结果被老关杀掉呢?我认为合理的解释是,前面为了给初亮相的赵云增彩,就让他大战文丑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后面这时为了突出关老爷神勇,就让他没两下子就解决了文丑,至于这样一来文丑的武艺水准上下浮动太大,就不在老罗的考虑之列。毕竟这只是个过场人物,没必要为他花太多心思。当然,也许对文丑这个问题,有武评者做出过更合理的解释,只是我还没有看到。若单就这一点而言,煮酒兄教训的很对,在下确实应该全面地看一下武评者的评论,不应只根据看到的有限文字就做结论,这个确实是我需要改进的。

      但话说回来,我还是认为《三国演义》,即使是罗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虽然在结构上胜于《水浒传》,但也并非十分严密,因为它和《水浒传》一样,都是累积成书的,最初的写定者即使下了相当工夫,但也很难将不同来源的材料整合的非常圆融。象《三国演义》,既有来源于正史的材料,又有来源于民间传说的,这两者未必没有冲突。这里只举一个狸子,关羽和黄忠战长沙时,战了三天,第一天战一百合不分胜负,第二天关羽用拖刀计,本可以斩杀黄忠,但没杀,第三天,黄忠一箭射到了关羽的盔缨上,也没取关羽性命。如此说来,二人实力相当,颇有英雄相惜之情。但后文刘备进位关中王,封五虎大将,关羽听到名单的反应是什么?居然是“大怒”,道“黄忠何等之人,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遂不肯受印”。黄忠是何等之人,他老关难道不知道么?设若当初黄忠一箭低上一分贯脑直入,他还有性命么?这时怎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此语岂不大伤关老爷形象?真是怪哉。但是要说不怪也不怪,因为这是不同来源的材料整合不够产生的问题,战长沙是民间传说,“不与老兵同列”云云是出自《三国志》,罗贯中在整合时对前后间的呼应考虑不充分,才出现了这种我们今天封闭阅读看来奇怪的现象。这个例子虽与这里的武评问题无关,但也可以说明对那个时代作者创作小说时的整体意识不宜过于高估。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对武评持保留态度。不过,煮酒兄说的也对,我还是应再多看一些这方面的文字,再做进一步的思考才对。

      • :)
        家园 谢谢孙兄

        倒不是因为孙兄的某顶虚衔而敬孙兄(这么着不成了袁绍了吗?),而是因为两年前就拜读过孙兄的文字,深为叹服。

        得,客气话俺就不多说啦。

        前贴中一些文字多有得罪,还望孙兄海涵。相信以孙兄之高贤,断不会介意的,呵呵。

        孙兄熟知罗本,实在是太好了!

        关羽二合走文丑一节,我的感觉,文丑没败,心怯的原因应该二合战过之后发现对方武力极高自己有点吃力,这大大出乎自己意料之外,而这时看清对方容貌特征后,猛然间意识到对方正是杀老颜的那个赤面长髯的大汉,这样两个信息经过迅速处理,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不好,这人武力肯定在我之上!

        所以,如果此时与文丑交锋的是吕布(武力比关羽还高或相当),文丑多半不会二合心怯而走;如果此时与文丑交锋的是一个容貌特征酷似关羽但武力逊于文丑之人(比如魏延吧),文丑也不会二合心怯而走。必须是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武力高+赤面长髯),才会导致文丑心怯。

        而且,从这个“心怯”二字本身,我们也无法判定文丑此战就是败了,因为后面的关兴对越吉也是个“胆寒”,可后来单挑时又砍了越吉。

        而且文丑与赵云五六十合战平,和关羽二合令文丑感觉吃力(书中没说,我推测的),这些只能说明关羽攻击比赵云强,但两人的综合武力有可能是不相上下的(因为还有防守能力这个方面)。

        关黄之战,两人实打实的单挑较量,其实就是第一天那一百合。不过这一百合的较量结果是韩玄恐黄忠有失急鸣金召回。关羽远道而来马不停蹄连战两场,却生生逼得黄忠一方先鸣金,这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场交锋哪一方更从容笃定一些。另外关羽战后的(黄忠)“全无破绽”的这番自言自语,似乎也说明关羽没太在乎老黄的攻击对自己的威胁,而是专注于如何压垮老黄的防守如何逼老黄出漏招儿。所以感觉虽然老关拿不下老黄,但心里并没把老黄当作能真正跟自己凭实打实刀法硬拼的对手。

        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许可以解释封五虎时老关对汉升之不屑。

        其实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更重要的),是老关对老黄“综合资历”的轻视。张飞综合资历肯定没问题,马超虽跟随刘备很晚,资历要打折扣,但其一镇诸侯的身份可以令其综合资历达到及格线。赵云,按演义说话,虽然出身微寒,但跟随刘备时间久,且屡建奇功(骧山救主长板扶危再加上甘露寺),所以综合资历也上线。只有这位老黄,两边都不靠,取川取汉中虽屡建殊勋,可老关都没看见,所以对老黄还是先入为主的老印象 ---- 刀法不错一老卒!更何况老关还曾让过他一刀。

        所以在老关看来,凭刀法硬拼,老黄终究不是自己对手;凭单挑中的斗智,自己又放了老黄一马;再看综合资历,老黄也弱。这么一个所有方面都比自己差一截子的老头(在关羽看来,实际未必如此),要跟自己并居五虎,关羽当然有理由感到不快。所以,似乎是讲得通的,呵呵。

        再说颜良。其实罗本中还有一处细节,也表示作者为颜良叫屈 --- 关公父子归神之后,关羽不忿,找到那位高僧报怨自己死得冤,结果高僧一句颜良难道就不冤吗?老关当时哑口无言。

        不过,我是觉得此战硬说老关存心取巧,不很公允。客观上取到了巧,并不代表主观上关羽就是想这么杀颜良。这个...回头再与孙兄聊吧,反正这一点我们似乎没啥分歧

        • 家园 呵呵

          刚才翻了下这里的帖子,见到煮酒兄有好几篇武评之作,容我慢慢拜读:)

          • 呵呵
            家园 孙兄且缓一步

            那些东东又臭又长,自己跟自己较劲,劝孙兄就别看了。要看武评,本坛虎虎虎兄的文字气势滂礴,可读性远超在下拙文。要看搬杠子打架,也看虎兄的,全是煮酒跟他在打

    • 家园 我倒

      柠兄啊,这种搬杠子的东东怎么也给加精啊?这么着不是透着咱演义书场没好文吗?给点专业精神好不 赶快赶快,把那个精给俺去了

      • 我倒
        家园 嘿嘿。。。这加精的意思,

        就是要一酒一水二位仁兄各多拿出些本事么。 二位都是三国水浒评论大家, 又都是理性讨论者的榜样, 白水兄来了也就是咱书场的人了, 何分彼此。 二位好文, 都可光耀西西书场。 二位这一场好杀, 其实是两种看待演义武力问题的代表性言论, 不读实不能清楚理解双方立场啊。 煮酒兄莫怪啦。

        西柠并诸演义寨头领皆以手加额:“能见此一番好杀, 实侥天之幸也。”

    • 家园 再补充两句,和和

      我觉得,嘉靖元年本的三国,哦,其实毛本这方面也一样,它们在描写单挑时的措辞,是相当耐人寻味的。归纳一下,基本上可以分为这么几类:

      1 擒、斩和伤

      这没啥好说的,不仅胜负已判,基本上生死已知了。

      2 败,败走,败归本阵

      这些都属于完败 ---- 明显就是打不过。

      “大败”则强调了败的狼狈程度。

      类似的措辞还有“遮拦不住”(车胄对关羽),“气力不加,拨马回走”(张颌对赵云)。这些都是对“败”这个状态更为生动具体的描写。

      3 料敌不过

      这些属于当时还有的打还没山穷水尽,但已经知道自己不是对手、落败只是个时间问题,所以提前败走。

      4 胜负未分而高下已判的情况(此略)

      5 无心恋战的情况 (比如火烧新野许褚之首战张飞和长板赵云之二战张颌),都是一方见战局不利主动退却的情况,双方未分上下,更未分胜负。

      6 战退

      这个就很难讲。判为完败,显然不够合理,因为这个“退”字,多少带有对方主动退却的意思。而且结合具体情况来看,也可以看出判为完败是多么的不合理 ---- 关羽战退许褚徐晃,庞德迅速战退魏延。前一个就不说了,后一个,我想,即使是吕布复生,要击败魏延怎么也要几个回合吧?庞德能比吕布还猛?可见判为完败是不合理的。

      7 其他情况,比如文丑和关兴的“心怯”

      我以为,作者在描写单挑场景时,在运用以上这些措辞时,是相当讲究分寸的,不是随意胡来的。比如关羽-许褚徐晃之战,作者就是不用许褚徐晃败走这样的措辞;庞德走魏延,也就是不用魏延败走这样的措辞,因为这与前文明显不符(前文庞德与魏延单挑相当长时间未分上下)。还有就是关羽2合走文丑,作者既不用败走,也不用“文丑无心恋战”。所以这个地方就非常耐人寻味,似乎作者有意给读者制造一种模糊情况。我觉得这既是作者高明的方面,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严密合理及整体思维,因为如果这里处理成关羽2合完胜文丑的话,关羽此前20合不胜纪灵、10数合拿不下夏侯,后文的徐晃居然敢于单挑关羽这些事实,就容易令读者颇感费解(因为读者心目中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文丑武力高于夏侯徐晃和纪灵)。也就是说,作者在处理关羽2合走文丑一节时,不是只图局部精彩痛快,而是心中记挂着个整体全局,所以下笔相当克制讲究,所以他不用“文丑遮拦不住”(如果这样处理,徐晃日后敢于单挑关羽就变得非常不可思议),而是让文丑“心怯”了一把。

      我觉得,作者在处理关羽的武力表现时,既要让他能他人所不能,又不想让他超然于吕赵马之上。特别是赵云这个人物,可以说是作者心中深爱的一个人物,在武力表现方面拔高成份相当多,隐隐然与关羽分庭抗礼(见长板曹操那段“吾若得此虎将,何愁天下不得!”的惊叹,直逼其对关羽的赞赏)。

      也正因为作者有意识地要照顾整体,而不是只图眼前局部痛快,所以他只能将正史中一段实打实表现关羽武艺过人的万马军中刺颜良,给改编成正面突袭的战例。您想啊,如果他让关羽以严格单挑的方式数十合之内干掉颜良,他以后徐晃抡动大斧逼战关羽那一节可怎么写啊?谨慎如公明者,怎么会怎么敢去跟数十合干掉颜良的主去硬拼呢?

      所以作者只好搞成个正面突袭(请注意:不是“偷袭”)。而且为了令这种奇迹般的战果合理化,作者又特意加入了两个细节:置盔于地和倒提青龙。第三个细节或者是这位作者所设,或者是后人所添,总之,嘉靖元年本在不止一位作者的集体创作不断精进之下,对于这个情节的处理基本上做到了滴水不漏,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这就是煮酒对三国演义中关羽刺颜良一段描写的粗浅理解。请孙兄和其他朋友们多多指正。

    • 家园 呵呵,老酒啊,多余写这个东东啊

      孙先生写正经东多了,这样的文章大凡应是不甘寂寞的东,专业研究和俺们平时瞎侃完全是两回事。孙先生说的网友杂篇若以正经学问论,都是不堪一提的,但若纯属以此寻乐,就另做别论了。

      老孙写这玩意本有冒傻泡之嫌,再写帖正经回就哈哈

      • 家园

        “孙先生说的网友杂篇若以正经学问论,都是不堪一提的,但若纯属以此寻乐,就另做别论了。”

        这话是我说的吗?这从来就不是我的态度,网上认识的谈文论史的朋友,叫在下佩服的可说非常之多,我从中学到的东西也可说非常之多。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论论者年长年少,不论是发表于报刊还是网络,达者为师,这是简单的道理,也是出来混的人应有的理念。这位兄台先将在下置于这样一个狂妄狭隘之地,不免有失厚道。

        • 家园 孙兄孙兄,您误会老萝啦

          这家伙虽然很坏,但还不会公开挑拨,最多也就是趁人不备抽冷子使个拌子啥的

          老萝那句话,我敢肯定他不是说是您说的。我觉得老萝说的是个实际情况,就是一个再严肃做学问的人,也有想轻松一下的时候。所以我们也时不时地看到有研究信史的高手来演义武评里客串一把,有的客串相当幽默精彩,自然也会收入文集。但在整理文集时,这类东东和那些严肃的文字,肯定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吧?老萝就是那个意思,呵呵。其实这家伙蛮厚道的 ---- 脸皮厚

          • 家园 是我的不是了

            还请老萝担待则个。其实对学问,我最服膺的就是孔子的那句话,“游于艺”,读书应是件快乐的事,所以正说也好,戏说也好,见道为高。比如偶刚看了几个老萝的恶搞帖子,就十分羡慕,我也想那么搞,但没那种本事,那也需要一种功夫的:)

            另外常泡网的人,其实都有点坏,我已经说了,自己也就是一个网上老光棍,在常混的地方,冒坏水儿的时候多了去了,只是初到这里,还多少得有些收敛,以后大家熟了,就有好看的了:)

            • 家园 可可,孙先生误会我的意思了

              其实俺的初衷是很推崇您的。您那文章里面说的话很对,我的意思只是此前特别是专业学者没人肯在坛子里很正经的说这个话题而已。

              俺的工作与专业研究相隔甚远,只是对三水有点爱好,喜欢胡乱的插科逗贫哈哈。以前拜读过您和陈洪先生共同署名的《漫说水浒》,很喜欢您的风格,在写贴的时候也曾借鉴过您的观点,真诚的感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