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蒿素小传—1、引子 -- 快刀浪子

共:💬22 🌺2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青蒿素小传—1、引子

    一直想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青蒿素的一些事,但河里的Silvia兄珠玉在前,一直不敢下笔。

    Silvia:【整理重发】青蒿素的故事1

    这几天Silvia兄又发起了一个讨论,又勾起了我说话的欲望。

    Silvia:【讨论】青蒿素到底是由谁最先提取发现的

    下面的文字源于几年前一项工作的部分成果,内容与Silvia兄的文章既有重叠之处,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其中涉及的当事人目前很多还工作在科研一线,由于诸多原因,希望大家不要转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背景知识(专业人士就不要看了^_^)

    一: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目前是世界第二大传染病,也是流行最广、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热带寄生虫传染病。几千年前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就在《疟论篇》和《刺论篇》中记载了其症状和疗法。1880年法国人Laveran在疟疾病人血清中发现疟原虫,1897年英国人Ross发现蚊虫与传播疟疾的关系,由此开始,疟疾的发病机理被逐步认识。

    使人致病的疟原虫主要有三种: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后二者又称良性疟。不同种的疟原虫增殖时间不一致,因而临床发作周期也不一致,一般间日疟隔天发作,三日疟隔两天一次,恶性疟由于原虫发育不整齐,遂使发作不规律,且易致内脏损害。

    目前,疟疾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仍有107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疟疾传播,受影响的人口达32亿,每年发病人数约3.3亿-5亿,导致直接死亡的患者超过100万人,同时还与其他感染一起造成大量死亡病例。

    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的疟疾控制情况差别很大。其中非洲地区的疟疾形势非常严峻,是给非洲人民造成重大健康危害的主要疾病之一。全球因疟疾造成的死亡90%发生在非洲,其中大部分是儿童。因疟疾造成的死亡占非洲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0%,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0%。

    统计表明,疟疾每年给整个非洲国内生产总值造成的损失达到120亿美元。据估计,有效控制非洲的疟疾只需要每年投入20亿美元。然而对于贫困落后的非洲国家而言,每年拿出20亿美元对付疟疾,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情。

    国际社会也意识到,要实现非洲抗击疟疾的既定目标,需要国际社会、政府机构和民间团体等各方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多个国际机构都表示将加大对非洲抗击疟疾工作的支持力度,例如世界银行宣传将抗击疟疾作为其对非洲国家的贷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特别资金在非洲国家推广抗疟成功经验,为降低抗疟药物关税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这些都为抗疟药等有关产品的研发、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抗疟药的发展

    对于疟疾这种古老的传染病,人类很早就有关于其治疗药物的记载,成书于20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常山截疟”的记载。但现代对于疟疾的药物治疗是从奎宁开始的。

    (一)传统抗疟药

    1.奎宁

    奎宁(Quinine)来源于天然植物金鸡纳的树皮。金鸡纳树原产于南美洲,生活在那里的印第安人很早就知道了它的药用价值。在17世纪,随着西班牙人统治了秘鲁,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认识。大量的金鸡纳树皮被运往欧洲,高价出售。高额利润驱使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冒险者前去砍伐,滥伐使当地森林遭到极大破坏。到18世纪中期,这个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树种几乎绝种。直至100多年后,法国植物学者和荷兰政府,才将金鸡纳树种带到爪哇,发展起了专门种植金鸡纳的大工业。

    1820年,两位法国化学家Pelletier和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奎宁,随后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1944年,美国科学家伍德沃德完成了人工全合成奎宁。

    奎宁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能控制临床症状,但毒性较大。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金鸡纳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耳鸣、头痛、听力和视力减弱等)、心肌抑制作用等。

    为了提高奎宁的疗效,降低毒性,在奎宁基础上,通过结构修饰,先后得到了多个喹啉类抗疟药,其中最重要的是氯喹。

    2.氯喹

    氯喹(Chlorquine)是人工合成的4-氨喹啉类衍生物。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发明,40年代成功进行了人工合成,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抗疟药。

    氯喹对间日疟和三日疟原虫,以及敏感的恶性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的裂殖体有杀灭作用。能迅速治愈恶性疟,有效地控制间日疟的症状发作,也可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其特点是疗效高、生效快,多数病例在用药后24~48小时内发作停止,48~72小时内血中疟原虫消失。由于此药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都很缓慢,加之在内脏组织中的分布量大,停药后可逐渐释放入血,故作用持久。

    氯喹毒性小,用于治疗疟疾时,一般能良好耐受,仅有轻度头晕、头痛、胃肠不适和皮疹等,停药后迅速消失。但此药对红细胞外期无效,不能作病因性预防,也不能根治间日疟。

    3.伯氨喹

    伯氨喹(Primaquine)是人工合成的8-氨喹啉类衍生物,1950年问世,主要对间日疟红细胞外期(或休眠子)和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根治间日疟和控制疟疾传播最有效的药物。对红细胞内期无效,不能控制疟疾症状的发作。通常均需与氯喹等合用。疟原虫对此药很少产生耐药性。

    毒性较大是此药的一大缺点治疗量即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紫绀、腹痛等。停药后可消失。严重的反应是少数特异质者发生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甲氟喹

    甲氟喹(Mefloquine)是美国科学家为了解决越战时严重影响美军战斗力的疟疾问题而研究出的抗疟药,其初衷是为了解决疟原虫对传统抗疟药的耐药性问题。鉴于奎宁对耐多药虫株还保留部分抗疟作用,通过改变奎宁的结构而获得甲氟喹,和奎宁都属喹啉-甲醇衍生物。

    甲氟喹也是一种杀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滋养体的药物。用于控制症状,生效较慢。现在在在某些地区已发现恶性疟对此药产生耐药性,但与奎宁和氯喹之间并无必然的交叉耐药关系。单独或与长效磺胺和乙胺嘧啶合用,对耐多药恶性疟虫株感染有一定疗效。

    甲氟喹的另一特点是血浆半衰期较长(约30天),因而用于症状抑制性预防,但在近年美军大范围使用过程中,发现其能导致严重的精神问题,包括自杀或攻击性的行为。

    5. 乙胺嘧啶

    乙胺嘧啶(Pyrimethamine)对恶性疟和间日疟某些虫株的原发性红细胞外期有抑制作用,用作病因预防药,作用持久,服药一次,预防作用可维持一周以上。对红细胞内期的未成熟裂殖体也有抑制作用,对已成熟的裂殖体则无效。用于控制耐氯喹株恶性疟的症状发作,生效较慢,常需在用药后第二个无性增殖期才能显效。此药并不能直接杀灭配子体,但含药血液随配子体被按蚊吸入后,能阻止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孢子增殖,起控制传播的作用。

    (二)杀虫剂

    除药物治疗外,杀灭蚊虫也是控制疟疾的重要措施。自从发现疟疾是依靠蚊子进行传染后,人类开始采用灭蚊的办法控制疟疾传播。

    20世纪40年代,人类发明了高效有机氯杀虫剂,代表产品包括DDT、六六六等。有机氯杀虫剂不但对农业害虫有强大的杀灭作用,对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害虫也有很强的作用,因而很快得到广泛使用。人们一度认为可以完全通过杀虫的方法来控制疟疾,WHO也将杀灭蚊虫推荐为抗疟的首选方案,抗疟药的研究基本陷于停滞状态。

    然而,有机氯杀虫剂可以通过空气、水、土壤等潜入农作物,残留在粮食、蔬菜中,或通过饲料、饮用水进人畜体,继而又通过食物链或空气进入人体。这种有机氯化物在人体中积存,可使人的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遭到损害,可引起皮肤癌,可使胎儿畸形或引起死胎。同时,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使许多害虫已产生了抵抗力,并由于生物链结构的改变而使一些原本无害的昆虫变为害虫了。随着这类产品日益广泛的使用,其危害也逐渐显现出来。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经过4年时间,调查了使用化学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阐述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用生态学的原理分析了这些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其后,卡逊的预言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实,这部著作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政府开始对书中提出的警告做调查,最终改变了对农药政策的取向,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美国各州也相继通过立法来限制杀虫剂的使用,最终使剧毒杀虫剂停止了生产和使用,这一做法随后也被世界各国接受和效仿,依靠杀虫剂来消灭疟疾的想法也落空了。

    (三)耐药性问题

    从60年代起,几乎在有机氯杀虫剂逐步在全球范围内禁用的同一时期,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等奎宁类抗疟药产生了耐药性,且日益严重。普通疟疾一般容易治愈,对人体造成的损害较少;而恶性疟疾的高死亡率,则给疫区国家带来极大损失,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出能够杀灭耐药疟原虫的新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药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由于思路局限在喹啉类抗疟药的结构改造上,虽然研制出甲氟喹等新药,但不久都出现了耐药性问题,开发无交叉耐药性的新结构抗疟药势在必行。

    关键词(Tags): #药的故事#中药小故事#青蒿素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qq97,阴霾信仰,上古神兵,闯江湖,池塘中的雨滴,胖骷髅,兰凯,frnk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几年前的帖子,现在翻出来看看^_^

      跟帖里也有一些很不错的内容

      我2005年当面采访过屠教授^_^

      不过都是是为诺华做一个项目,所以文章中关于她的内容写的不多……

    • 家园 筛选中药有效成分确实是能让少年熬白头的工作

      向那些默默无闻,努力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这大奖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人致敬。向他们中至今没有被馅饼砸中而且可能永远没机会挨砸的人致敬。

      估计,支持中医药和反对中医药的又该热闹一阵子了。

    • 家园 补充一下新的发现

      DDT的滥用,主要是在农田中大量使用造成的,用于消灭疟蚊进行的喷洒,使用量非常小。现在好像已经恢复用DDT杀灭疟蚊了。

    • 家园 嘻嘻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详实权威

      可惜我不够分,不能宝推。

    • 家园 好文送花!
    • 家园 【原创】青蒿素小传—5、国际推广

      1988年,原国家科委、国家医药管理局以及卫生部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快青蒿素类抗疟药物科研成果推广和出口创汇的通知》,支持探索全新模式,促进青蒿素类药物走向国际市场。

      各参与部门在项目初期也纷纷与世界各国进行了接洽与沟通,然而基本属于单打独斗、各自上门销售的形式,成本高、效益差,同时我国的生产工艺不达标,导致我们与国外的合作大多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虽然1986年经WHO联系,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曾对中国青蒿素制剂生产厂家进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但国内企业怀疑WHO和FDA受到美国军方“关照”,是专门来“找碴”的,这种接触的结果自然未能达成任何合作协议。

      1992年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决定,为了继续扶持、推动青蒿素抗疟疾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生产及开拓国际市场工作,特委托中信技术公司组建青蒿素开发集团以增强我国青蒿素研究与开发的整体实力,但后由于种种原因,集团并没有真正组建起来。

      正当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为把青蒿素类药物推向全球而积极筹备的时候,瑞士诺华公司的前身之一瑞士汽巴-嘉基有限公司(1996年并入诺华公司)的科学家独具慧眼,看好青蒿素类药物的前景。汽巴-嘉基公司于1979年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其宗旨是为贫穷国家大规模人口疾病找到新的治疗药物,而中国青蒿素类药品可以用于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控制疟疾,非常符合基金会宗旨。

      其实,早在1989年,中信技术公司代表中方就开始与汽巴-嘉基公司接触,后者当时明确提出合作技术是否拥有专利是谈判的前提,而根据我国当时的《专利法》,药品是不能申报专利的,谈判为此陷于停滞。发明人周义清多次奔走国家专利局,甚至费尽周折地找到了当时的高卢麟局长,但法律的滞后却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严峻现实。那时中信已帮助昆药把没有专利的蒿甲醚通过法国罗朗公司卖到了非洲,面对这种情况,周教授只好在不断的完善技术的同时,按照专利要求进行保密。

      1991年4月,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和领导下,由中国中信技术公司、军事医学科学院和昆明制药厂组成的“中国方阵”与汽巴-嘉基公司签署前期协议,就申请国际专利及研究复核等问题做出约定,复方蒿甲醚国际科技合作的“长跑”终于来到起跑线上。

      当时,外方专家组来华选择青蒿素类药物合作项目,中方做了精心准备,将所有青蒿素类抗疟药都拿出来介绍,但都没有被选中。专家们的理由是,这些药品虽然都是好药,但都过了专利保护期,不能在国外申请专利,他们希望得到一个有望申报专利的药品。复方蒿甲醚当时并不在候选之列,因为它刚通过我国有关部门的新药审批,但还没拿到新药证书,即使证书到手,也仅是个三类新药,而候选药中就有三个一类新药,中方觉得别人根本不会要它,谁知外方最后选中的恰恰是中方并不看好的复方蒿甲醚。

      此时,复方蒿甲醚的专利申请就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更是对合作双方的考验。而当时据国际专利申请的有关规定,这一专利的优先权日只剩45天,也就是说,在这45天之内要完成申请国际专利所要求的相关文件,并提交到各个国家的专利管理部门,而按照我国的相关规定,申请国际专利首先要到上级报批,此外全部技术文件完成后还要进行相关公证并需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出具证明。按照常规,这一套程序走下来,最快也要半年。面对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项目组的相关人员又一次发扬了523精神,军科院的同志拿着申报表马不停蹄地穿梭到各部门盖章,贸促会专利所的同志废寝忘食地奋笔疾书,中信的同志跑遍了申请国的驻华使馆,有关领导部门也“破例”为这个项目特事特办……

      1991年6月12日,在距离专利申请截止日期还有两天的时候,所有文件全部备齐,并被递交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利管理机构,中外双方的合作有了坚实的保障。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中方是一边谈判一边“补课”,包括按照国际注册标准进行补充实验等。中方参与者被瑞士方面的“挑剔”弄得伤透了脑筋,却也因此走上与国际接轨的道路,军事医科院微生物流行病所还成为国内最先按照发达国家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标准进行临床研究的单位。

      1994年9月20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信集团技术公司、昆明制药厂等中方单位(一年后浙江新昌制药厂加入),与汽巴-嘉基公司正式签署了“专利许可与合作开发协议”,开启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中外医药开发项目。项目的目标是让中国的抗疟新药复方蒿甲醚获得专利,进入国际市场。其中,中信技术公司作为政府指定的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协调和支持;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是药品的发明单位;昆明制药和新昌制药分别提供复方蒿甲醚的两种原料蒿甲醚和本芴醇;诺华主要负责药品的补充性研究、国际临床试验、专利申报、药品注册以及国际市场开发、宣传推广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并由其位于北京昌平的制药厂生产复方蒿甲醚片剂。

      将一个新药推向国际市场并非易事,根据国际惯例,要将一个新药推向国际市场,首先要完成国内的一切注册批准程序,然后向目标市场国家提交国际注册申请,在注册过程中需要在当地国家进行临床验证,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后方可进行市场开拓。

      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研究则是合作的精髓之一,诺华公司为此组织了由国际著名专家和中方合作者参加的研究队伍。复方蒿甲醚进行的研究包括20多个国家的31个临床实验,5156名病人入组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研究,受试的对象包括成人和儿童。其中在中国和印度、泰国及欧洲和非洲等地分别进行了复方蒿甲醚与卤泛曲林、氯喹、甲氟喹等抗疟药物的28天对比试验。结果证实,与对照药物相比,复方蒿甲醚清除疟原虫的时间缩短了30%~43%,24小时疟原虫几乎完全消失,治愈率达到97%。研究结果还证实,复方蒿甲醚特别适用于氯喹抗药性严重的疟疾流行区。

      1998年10月,复方蒿甲醚首次在非洲加蓬通过药物注册。1999年1月,复方蒿甲醚又以快速通道的方式在欧共体办理了药品注册,并在瑞士获得上市许可。至此,复方蒿甲醚迅速进入了发达国家市场。4000多个日夜的努力没有白费,复方蒿甲醚完成了从申请国际专利、国际临床试验到注册上市的“三部曲”,获得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同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发展署和世界银行共同发起了“击退疟疾”合作运动,目标是在2010 年将疟疾减少一半。在传统抗疟药物逐渐失效的情况下,从2001 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开始建议那些出现耐药现象的国家转向使用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用药疗法(ACT),目前共推荐了五种疟疾联合治疗方案,其中四种属于ACT。包括“蒿甲醚+本芴醇”、“青蒿琥酯+阿莫地奎”、“青蒿琥酯+周效磺胺乙胺嘧啶”、“青蒿琥酯+甲氟奎”,其中“蒿甲醚+本芴醇”的方案适用于全部地区。

      在青蒿素药物推广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价格。在一些国家,青蒿素类药物的市场价格远高于传统抗疟药,如果没有国际组织的帮助,一些非洲国家将不堪重负。因此一些非洲国家常常优先使用效果较差但便宜的抗疟药,而推迟了有效得多却昂贵的ACT 药物的使用。

      2001年,在全体中方合作者的支持和保证原料药合理利润的前提下,诺华公司与WHO签署了非赢利的成本价格供货协议,承诺长期为发展中国家疫区人民提供成本价复方蒿甲醚。

      2004年初,由于舆论指责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基金继续批准并资助便宜过时的抗疟药,而对虽昂贵但更有效的ACT药物支持不力,这些国际组织对ACT药物的支持力度开始显著加强。在WHO的推动下,已经有20个国家(其中7个非洲国家)更新了他们的疟疾治疗政策,将ACT药物作为一线或者二线用药。一些原来要求氯喹资助的国家,开始重审他们的药品政策以转向使用ACT药物。

      全球主要公众卫生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环球基金(G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成立了全球基金组织,准备了2亿美元来资助ACT的使用,并许诺未来提供更多的资金来为此买单。由于该组织的支持,全球对ACT药物的需求量在2004年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态势。WHO对复方蒿甲醚的采购量,由2001~2003年间的总共600万人份,激增至2005年的6000万人份。

      迄今,复方蒿甲醚已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发明专利,在80个国家完成药品注册,28个国家上市销售。在WHO的推荐下,目前全球已有14个国家指定它为疟疾治疗一线用药。22个亚非拉国家将其列入国家疟疾治疗指南,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定、在赈灾和难民救助中惟一使用的抗疟药物。

      鉴于复方蒿甲醚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循证医学数据,WHO正式发表技术报告,推荐使用青蒿素类复方疗法(ACT),其中复方蒿甲醚是首选药品。至今已有40多个国家开始陆续使用ACT用药政策。在推广使用ACT的过程中,WHO不但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还派出专家组对该药品的销售、使用和评价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

      2002年4月22日,复方蒿甲醚被列入WHO第十二版基本药物目录的核心目录,是该目录中唯一的青蒿素类复方抗疟药物,也是该目录建立25年来被列入的仅有的三个专利药品之一。WHO预测,未来5至10年内青蒿素类产品将在世界市场形成15亿美元的销售额。

      但在这种良好的形势下,也潜伏着一些危机。自从国际社会公认青蒿素类制剂是治疗恶性疟疾的首选药物,其原材料青蒿(黄花蒿)马上成为国际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药品。目前青蒿素药物的生产主要依靠从野生药材中直接提取,但野生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世界范围内对青蒿素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合成青蒿素由于工艺复杂、毒副作用大、成本高而不能投入生产。在世卫组织的帮助下,坦桑尼亚、肯尼亚及南非等国家已经在着手种植青蒿,但短期内原料紧张的局面难以得到缓解,原材料紧张问题已成为制约青蒿素产业的瓶颈。

      此外,由于青蒿素类制剂主要应用于世界贫困地区,绝大多数产品只能以成本价供应。但对于其使用者来说,价格仍然较高,产品更大规模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WHO又提出了低价格要求,导致生产商面临降低成本的沉重压力,如果在此品种上难以获利、甚至长期遭受经济损失,那就会使得生产商失去继续生产该品种的动力,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将成为生产商长期的课题。

      总体看来,青蒿素类制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是抗疟药物的主力军,但对青蒿素类抗疟药的耐药性问题保持足够的警惕,特别是随着其使用范围的快速扩大,更要对此给予重视,注意科学使用,防止滥用,并继续对这类产品做好研究工作。

      关键词(Tags): #药的故事#中药小故事#青蒿素
      • 家园 成本要降其实很快

        美国人已经可以用细菌表达青蒿素了

        原理就是把已经完全分析好了青蒿素的合成途径

        把需要的酶转入细菌 就可以诱导表达了

      • 家园 这篇写得好

        快刀兄不愧是业内人士。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再整理加工一下可以成为青蒿素发展史的权威文献。

        一点感想,俺们的制药业实在是太落后了!而且这种落后的状况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的。

        • 家园 过誉了

          现在只能算“前”业内人士。这点文字无意中成为我在这个行业做的最后一项工作。

          至于其内容,用于介绍一般情况则可,作为“权威”文献,我自己知道,差的太远了。

          这项工作的相关记录应该还算基本完整,只是由于圈子内的不合,导致各方叙述差异较大。估计再过些年,大家消了火气,这段历史会有个定论的。

      • 家园 现在的防疟药还是太贵

        以前在疟区工作。公司要求每天吃malarone 据说有70%防治疟疾的几率。一盒12片装的就要大概50欧。一天一片还撑不到两个星期。一年下来费用可观。如果不是保险涵盖的话,简直吃不消。根本不可能推广。就是这样还有同事死于疟疾。

        不知道青蒿素类药品有没有可以用于长期服用防治功能的?

        • 家园 这就是西方把DDT赶出去的下场,也是《寂静的春天》的杰作

          有关DDT

          不知道青蒿素类药品有没有可以用于长期服用防治功能的?

          如同其它抗疟药,青蒿素也有了抗药性问题:

          泰柬边界地区出现的对青蒿素具有耐药性的疟原虫可能会严重影响全球疟疾防治工作成果。

          疟疾等很多传染病本身是经济社会现象,在贫困地区疟疾才得以流行,在旧中国流行的疾病如疟疾血吸虫霍乱结核病梅毒在新中国就基本被控制住了。

          如果不是保险涵盖的话,简直吃不消。

          联合国有个项目控制疟疾,就是蚊帐:

          世卫组织发布使用驱虫蚊帐预防疟疾的最新指南

          一顶长效驱虫蚊帐价值5美元,是简单而成本低廉的疟疾预防用品。

          • 家园 没办法,现在只能做些被动防御

            给所有的当地同事发防蚊喷剂,蚊帐。虐蚊日落后才活动。这些措施还是比较有效的。

            不过婴儿因为抵抗力的原因,一旦染上,送医不及时的话死亡率还是相当高的。为了抗衡高婴儿死亡率,又不得不多生,然后陷入贫困,不能保证医疗。死循环啊。

            在这种地方呆久了,才知道当年太祖的伟大。

        • 家园 据我的了解,不建议将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预防性药物使用

          滥用的话,有可能诱发新的耐药型疟原虫的产生。但更具体的研究我不太清楚。

          你说的那个药,是两种化学药的复方制剂,价格昂贵,反正是给有保险的人吃的。非洲穷人吃不起啊。

          长期应用是否会产生耐药性,不太清楚。

          青蒿素因为结构特殊,理论上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比较小。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