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过敏:太干净也是错? -- 游识猷

共:💬63 🌺6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关DDT

变暖这个的确有问题,所以流行的说法从global warming 变成了climate change。

变暖骗局基本破产,所以这帮骗子转进了,从暖化变成变化,成了废话。

这两个我没看到什么反方的材料

前两次没人再注意是因为除规模小之外还有人类重新使用DDT。

先谈DDT吧:

DDT在1879年被合成出来后就一直放在那里,60年后瑞士人保罗·米勒发现其能够迅速杀死蚊子虱子等农业害虫,1940年保罗·米勒获得了DDT的瑞士专利。

1942年,商品滴滴涕面市,用于植物保护和卫生方面。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时期,世界很多地方传染病流行,滴滴涕的使用令疟蚊、苍蝇和虱子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使疟疾、伤寒和霍乱等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例如1944年,盟军在那不勒斯用滴滴涕成功阻止一场斑疹伤寒的爆发。疟疾可以说实际上已被根除。由于在防止传染病方面的重要贡献,米勒于1948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DDT的毒性之低可以从这件事看出:二战期间美军在南太平洋对海军陆战队员全身喷洒DDT粉末以杀死虱子也没有发现任何中毒效应。

问题现在来了:根据西方专利法,一般专利都是20-30年有效期保护,DDT专利到1960年代即将过期,那么阿狗阿猫都可以廉价生产DDT了,那些农药寡头的利润还能保持吗?

恰当此时机,雷切尔·路易絲·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女士写了《寂静的春天》,立刻成为DDT是生物灭绝的罪魁祸首的证据,一瞬间DDT从英雄变成元凶,不久即开始退出西方农药生产的主流,取而代之是更昂贵的如除虫菊酯类(Pyrethrin)和马拉松类(malathion)昆虫神经毒杀虫剂。

所谓新农药的卖点是低毒易分解,其实低毒是假,易分解是个好事--用户得不停地多次施用,农药公司可以不停地卖。

除虫菊酯和马拉松类农药被医学界发现是强免疫致敏剂(potent allergens )和激敏剂(sensitizers to allergens)而氯基DDT类杀虫剂(Chlorinated pesticides)则没有被发现任何对哺乳类的免疫激活作用。

在60年代以前,美国只有寥寥可数的几种过敏病,而从80年代起以前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花生过敏成了一种致命的过敏病,,现在美国小孩开生日派对,家长首先就是如临大敌地问清楚那个小孩是花生过敏。

哮喘发病率已经占美国孩童群体的5-10%。

美国有人说过《寂静的春天》判了我们免疫徒刑,这就是《寂静的春天》给人们带来的进步。

那么取消DDT还带来什么后果呢?我们可以看看南部非洲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1974年至2004年的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南部非洲的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禁用DDT后急剧上升,而新农药根本无法控制疟疾,最后在2000年不得不重新使用DDT,情况立马改善。

这个情况也发生在墨西哥:停止喷洒DDT后,疟疾发生显著上升,重新喷洒DDT,疟疾发生显著下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所以判断所谓的新技术,要看其安全性和效益性。DDT是个安全的(对比新农药)和有效的杀虫剂,只是农药公司赚不到钱了,就把它抛弃了。为了有抛弃它的理由,还写了那本《寂静的春天》兴师动众地宣传。

到了要换氟利昂时,宣传代价就高了,要出诺贝尔奖价格了;到了要限制穷国发展了,那宣传代价更高了,看看全球暖化的那个呱噪的劲头。

的确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除了要看其效应外,应该看其安全性。比如爱因斯坦同学搞出的理论给人类带来了原子能,看起来有无穷的效益,而实际上这个原子能还是给人类带来相当多的直接和非直接的痛苦。

日本人民一而再,再而三感受到这个原子能的负面效应:

首先是广岛长崎挨的原子弹,然后是高能物理学家下岗去花街,搞出用花里胡哨的数学公式推导出来的金融原子弹把日本拉入失去的20年,最近又是原子能发电厂泄漏事件。

一个民族在原子能发展过程中摊上这么多倒霉的事情,看来实在不走运。

通宝推:大黄,ylem,大脚丫,面包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