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今年和长期经济的看法 -- 炎言

共:💬14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对今年和长期经济的看法

    一、关于今年的整体经济

    从整体看,今年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初期。经济长期是向好的,但由于经济结构需要转型,需要解决大量的不平衡问题,所以今年经济增长仍存在波动。

    美国需要恢复制造业,中美贸易摩擦将加剧。民主党的强硬导致共和党、华尔街与中国形成联盟。油价高有利于共和党;华尔街对油价的绝对值无所谓,他们只希望油价大幅波动;油价高对中国不利,但为了限制一下民主党,中国也可以暂时牺牲一点利益。所以,今年油价可能高见100美元/桶。高油价带来高CPI,因此,今年CPI高峰可能在5%到6%之间。

    高企的CPI将导致中国加息2次,美国加息2次的可能性也很大。

    一季度股市会出现较大的下跌,特别是美股和港股。由于ZF还不会很快收紧信贷,资金仍比较充裕,之后又会出现一轮上升,直至7月或9月。9月之后市场再转入以下跌为主。由于加息的累积效应,2011年的资本市场形势将更为悲观,而资金会更多的投入实体经济,那时做实业的人会感觉更容易赚钱一点。

    二、中国经济长期趋势

    今年进入2010年代了,195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进入退休年龄。当然,这个实际影响可能并不是特别大,因为,一方面,这个人群整体劳动生产率不是非常高——他们首先被文革耽误了,后来城市很多人又被下过一次岗,农村的人由于年龄偏大,出来打工的比例也不是特别高。另一方面,通过分散城镇化和从沿海向内地的腾龙换鸟(二次“圈地运动”),留在土地上的农民中有一部分仍会成为工人(还在务农的相对年轻的人),原来这些人还在务农,今后将无农可务,被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他们必须进城打工,这批人大约有数千万。所以1950年代人员退休主要带来的是需要抚养的人增加。

    60年代的人开始退休时,才是经济的大麻烦。那时,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效率提高的空间也不大——可挖掘的农村劳动力几乎已经没有了,经济转型到那时不知道还有多少潜力可挖。所以,中国经济还有10年的高速增长期。而2020年到2030年将是中国经济大麻烦的时期。即使现在开始改变计生政策,使新出生人口恢复增长,也需要20年这些人才就业。所以,未来20年,被抚养者的比例都是在增加的。中国经济必须保持20年以上的转型,将人员都投入到高附加值的行业中去,才有可能在2020年后维持经济不衰退。从目前看,芯片、软件、新能源、重化工(包括飞机、高铁、化工等)、金融、传媒这些行业将成为发展的重点,而纺织、电子、建筑、餐饮、零售等需要大量廉价、低技能劳动力的产业将遇到较大的困难。

    再说下分配制度和财政政策。过去几十年的情况看,经济运行总是在追求公平与追求效率之间摇摆。美国的经济,在里根之前有很多年是偏“公平”的,那时企业垄断、工会势力强大、ZF负担重,社会分配较为平均。而里根通过减税、增加政府对科研的投入等手段刺激社会分配扩大,鼓励人们创新、冒险,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之前,全国人民都吃”大锅饭”,邓公上台后,从农村包产到户,到城市“砸三铁”,直至现在的“潜规则”,都是在往追求效率这一端倾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不利于生产进一步扩大,未来很多年都会向追求公平这个方向纠正。中美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中美的手段都很相似),包括私营企业的国有化或者集体化、打击腐败或打击避税、向富人加税、提高穷人在医疗、住房等方面的福利等。原来是穷人享受不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未来该富人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了。

    • 家园 为什么生产一定要无限的扩大下去?

      人民对社会发展的期望是提升生活水平,这也是解决种种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提升人均收入,而不是经济总量。

      当然现在人均收入的提高自然也会带动经济总量的提高,但是如果只把眼光放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上却可能不利于人均收入的提高。这中间一个焦点问题就是对现有的低端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的看法上。

      如果是以无限提高生产,无限提高经济总量来考虑问题,那当然是生产越多越好,任何生产,任何职业都不应该放弃。那么现在出现民工荒了,都是人口不足了。

      如果以提高人均收入为核心,就该认识到现有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终究是要放弃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就是低收入水平以及附带的低劳动保障水平、低环境保护水平,这意味着不管你国家发达到了什么水平,人口中都有相当大的比例不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这还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大问题。

      低端产业还不光是个收入水平的问题,实际上政府为了维持这些产业-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这些就业已经付出了很大代价了。这些产业大都是面向出口的,创造了大量外汇,却并没有相应换回足够的资源,而且,正如河里忙总指出的,为了维持这些出口,还使我国的经济政策、汇率政策、甚至外交政策受制于人,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利益。这些低端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的负担,只是因为可以解决就业才不得不维持下去。

      当然,巨大的外汇贮备给中国一定的优势,低端产业也为中国提供了相当多的竞争力,这也是事实。但是这个事实要结合着我们的目标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来看,究竟有没有必要做到这个程度?日益增长的外汇贮备有没有必要?而各种各样的低端产业难道都是对我们中高端产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吗?

      因此,这些低端产业是必然会逐步放弃的,这是一件好事,我们要从这方面来认识人口问题。中高端产业虽然生产力强,但是并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力,从低端产业释放出的劳动力是很充足了,这还不算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说,为了防止把人“推向社会”而引进不稳定,很多国家机构改革无法进行。

    • 家园 2011年可能没这么悲观,但现在还看得不是很清楚

      由于加息的累积效应,2011年的资本市场形势将更为悲观,而资金会更多的投入实体经济,那时做实业的人会感觉更容易赚钱一点。

      。现在的关键要看各国的退出政策的进展和效果。退出是一定的,但什么效果,还看不清,都怕二次探底,所以我觉得资本市场在退出的早期不太可能有好表现,具体说就是今年上半年。

      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并不是对立的,象去年那种背离式发展,是个别的。实体经济才是真正产生财富的,从长期看,应是正相关的。

      去年之所以背离,主要就是各国实际都是强力注入资金,托住资产价格,以此来刺激实体经济,这种疗法,如果实体经济真得复苏,那资金过多,不是产生大通胀就是大资产泡沫,所以货币在判断实体经济有能力自我运转后,退出是必然的。现在的问题是退出的时机和程度,若早或大了,实体经济还没那个能力,则二次探底;若晚了或小了,则是通胀和泡沫。所以现在要赌的是这个。

      • 家园 对2011年资本市场保持悲观看法

        在资金一定的条件下,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会争夺资金,因此出现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实体经济的繁荣有时差。

        如果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同时繁荣,那往往是资金面过于宽松的结果。这种状况是不能延续的。2000年以后这10年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现在全球都知道该适时退出刺激计划,收紧银根。

        而2011年后,无论产业升级,还是产业转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实体经济将向资本市场要资金,我甚至怀疑ZF会出台抑制资本市场的政策,例如印花税改回双边。那时资本市场能不大幅下跌就不错了。

    • 家园 转型将是十分困难的

      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是抓住了历史机遇,欧美发达国家不介意中国成为劳动力密集的中低端制造业大国,但如果要向高端发展,抢他们的饭碗,欧美国家会重重设限,很多专利是绕不过去的,技术封锁也会加大研发成本,失去占领市场的空间。完全的自主创新,中国目前的教育科研体制让人看不到希望。

      • 家园 再困难也要上

        日本80年代以后本来想搞产业升级,但第五代计算机等大项目失败了,现在所从事的产业和80年代没什么差别,生产工具也没大的改进,劳动生产率上不去,这是人均GDP原地踏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教育科研体制有问题,那就必须改革这种体制。

        • 家园 有决心是好事

          但看看国内的情况:

          1.教育。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严重不足,这种体制培养出来的老师能教出来创新型的人才?不是没有意识到这点,但没有看到实际行动,各个学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在升学率上做文章,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2.科研。少数学霸把持了科研领域。作为科研核心力量的大学,教授们博导们忙着挣钱,把带的弟子当打工奴隶,打压有才干的人,论文造假满天飞,算计的是官位,学术只是一个跳板。科研界泛政治化是最大的恶果,把大学还给做学问的人而不是让政工干部来统领大学。

          • 家园 这个状况应该在好转

            科研造假等情况,大约3~5年前比较严重,而这几年有所好转。

            教育方面,应试教育虽然还普遍存在,但也有好转的迹象,例如建立推荐制度等非考试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城市开始出现非主流的教育体系,例如华德福教育。这说明社会各界开始行动起来,改变原来的教育体制。

            我感觉这次新上任的教育部长,可能是期望他在基础教育和改变应试教育方面做出些成绩。以往的教育部长往往是名仕,适合抓大学教育,而这次的教育部长是师范出身,他自己的名望恐怕还不如很多大学的校长,直接去管大学的很多事物,未必合适。所以,我估计他主要还是抓基础教育。去年教师节,温家宝的系列行动也感觉是在向基础教育倾斜。

      • 家园 教育最关键

        去年的四万亿里面居然没有多少是给教育的!

        • 家园 这是救急与救穷的差别

          去年是救急。

          而教育是救穷。平稳的时候才能救穷,教育活动往往是投入下去很多年后才见产出。

        • 家园 去年那种形势下给教育增加投资才是糊涂。

          而且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加薪不少。

          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增加拨款,更在于改变教育理念培养会学习的人而不是会考试的人--在于改造教师!

    • 家园 估计三月份的两会应该能定调吧

      这个定调也可能是下届政府的路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