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重新整理,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可行性分析,欢迎指教! -- 陈王奋起

共:💬105 🌺11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何必焦虑?派大量挂各中立国旗的船四处闲逛,定位何难?
      • 家园 最后5km时接受卫星目标位置修正有这么困难?

        之后由导弹自身做目标匹配和机动突防。5km的距离,7马赫的速度,几秒钟而已。航母能跑到哪儿去?

        如果这也大不了,一切反舰导弹都是扯淡,因为他们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 家园 一支步枪能打100米外的半身靶

          但打不了1000米外乱飞的苍蝇。

          普通反舰导弹,依靠舰载机、舰载雷达和导弹本身的智能识别引导系统,打敌舰就像是打100米外的半身靶

          但对于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仅仅依靠不能确保的方式进行目标模糊定位,而且敌目标还在无参照物的大海上高速前进,就像1000米外乱飞的苍蝇。

          你能因为步枪能打100米外的半身靶,就说步枪也能打1000米外的苍蝇么?

          • 家园 一支步枪可以打100米的苍蝇,就可以打1000米的苍蝇

            其实你的质疑应该表达为“一支步枪可以打100米的苍蝇,就可以打1000米的苍蝇吗”

            毕竟反舰导弹和反航母弹道导弹在距离目标5km后面临的挑战很相似:需要用雷达制导修正攻击目标位置,需要机动来规避反导弹拦截。 反舰导弹能实现的,原则上反航母导弹也能实现。

            对于你的质疑,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如果动力足够,经过900米的预制导来到距苍蝇100米处后我有信心击中苍蝇。前提条件是我正常情况下在100米外可以击中苍蝇。

    • 家园 从超视距雷达到反航母

      最近TG高调地宣布猎装超视距雷达为弹道导弹打航母提供了另外的佐证。

      外链出处

      在200Km到2000km范围是短波电离层反射雷达的覆盖范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30km到300km,还有另一种超视距雷达,就是地波超视距雷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几个岸基雷达就可以很好地覆盖东南沿海,为弹道导弹提供精度在1km左右的即时目标信息,辅以末端雷达制导,也可以引导导弹的直接攻击,整个引导体系在天气恶劣或者卫星受到攻击或者卫星飞出覆盖范围时充当卫星引导的补充。当然,这种地波超视距雷达只有300km左右的覆盖范围,在整个反航母体系中只能处于从属地位。

      • 家园 超视距雷达精度极差。

          只能知道那一片地方有东西,数量和精确位置都得不到,不足以用于导弹攻击。

    • 家园 问个外行问题。。。

      东风21c在发射前安全么?会遭到打击么?

      • 家园 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

        这恐怕是别人最早的目标,至于会不会被干掉,这就要看自己隐藏和躲避的能力了。

    • 家园 老兄好文,花!

      其他几个网友跟你争,估计是先前把你认作教主的马甲了,所以语言有些冲撞,请不必介怀。一旦知道您不是教主,我看讨论还是挺理性的。

      我喜欢看这种理性讨论的帖子,谢谢你!

    • 家园 处女通宝耶!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可否这样避免黑樟?

      导弹再入时减速到不引起黑樟 (7-8 mach),不就可以持续制导了吗?

      • 家园 感觉得不偿失,速度也是威力。

        减速之后对方也就有机会反应,这事还是斟酌吧!

        楼主说的高速导致的从末制导到击中时间很短,这也许就是不二法门。兔八哥早就打卫星了,这点高速制导问题应该已经解决。

    • 家园 其实对付航母还是有可能的

      麻烦的是如果对方在1000来海里外通过潜射巡航导弹打击我方目标的话,那目前根本没有办法打击对方的平台,而几百发甚至上千枚巡航导弹一起袭来则是很头疼的!

    • 家园 关于中轨卫星的这段不太对

      补充一下,上述长城的短板在于一万公里左右的卫星。他们很难实行全球覆盖。印象中GPS卫星就在这一高度,老美用了24颗外加11颗备用卫星才实行了全球覆盖,何况GPS卫星的任务要简单得多,无需精密的光学侦测和信号传递。中国航母打卫星的战略弱点也在这个地方,但如果把目光局限在东海和南海,这一缺点即不复存在,我们只要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目标区域的全覆盖,退一步讲,即使部分卫星被击毁,不能实现24小时的全覆盖也无关大局,航母本身毕竟是低速目标,在目标战区的存在是以月为单位的。

      我估计你说“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目标区域的全覆盖”大概设想的是三颗彼此相差120度的极轨卫星吧?

      要知道,极轨卫星是不可能总在同一经度上空飞行的,因为极轨卫星的轨道平面不会跟着地球自转。这次经过东海上空,下次再经过时就是12小时以后了。

      要想保证东海上空至少有一颗极轨卫星,你必须还要有另外三颗极轨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与这三颗成九十度夹角。

      但是即使如此,这也只是保证了地平线上至少有一颗星。对于通信卫星来说这就够了,但侦察卫星不同于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需要对地面接近垂直观测,要“目不斜视”才能达到最高分辩率,因此侦察卫星的“视野”是很小的,只有飞到目标上空时才能看到目标。你在飞机上看地面,能看清的只是脚下不大的区域,远处地平线处就是白蒙蒙一片了。

      雷达卫星视野可以比光学卫星大很多,但还是不能和通信卫星相比。

      因此,要想对东海南海实现24小时连续卫星覆盖,需要的卫星数要比你设想的多得多。

      • 家园 我的设想不要求24小时全覆盖

        航母作为战略力量,移动又相对缓慢,维持24小时的监测没有必要。理论上讲即使一颗卫星只要他能扑捉到航母位置,维持10分钟的跟踪,足以提供有效地实战信息,但实现目标区域的全覆盖则十分重要,即不能出现盲点。

        作为进攻一方,航母远离陆地1500km以外就会给攻击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威胁也大大降低。距陆地500公里以内又容易遭到陆基航空兵的攻击和廉价的弹道导弹的饱和攻击,所以航母在战争时期的活动范围是一个可以预测的区域。在中国的周边很容易画出这一保卫带,而这一区域从南海到东海再到黄海,跨越了30多度纬度线,对合成孔径雷达和光学雷达的性能不了解,故提出3颗卫星,既排除可能的盲点,又在时间上扩大覆盖率,又可以作为实战备份。

        从已知的700公里的遥感卫星公布的资料来看, 一般扫描宽度超过150km,猜测在10000Km时应该大15倍,当然这和分辨率和数据处理能力有关。如果加上静止卫星的预判断,相信1万公里的中轨卫星扑捉能力不是问题。因为航母战时编队是非常鲜明的图像特征,根本不会搞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