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马英九 -- petriv

共:💬61 🌺107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谢谢专家意见,小岛生活早就正常了

              谢谢老虎兄对这次台风的讲解.我就是来自瓯江里的一个小岛.其实92年8月份的一次台风就已经冲破了江堤,但是没造成什么损害,所以对台风的防范措施并没有多大的加强.

              老虎兄说的对,不是身受其害的话,人们很快就会忘记曾经的灾难,但是灾区人民不会这么轻易忘记.那次大台风来的时候,我已经返回学校暑期实习.等我回家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见面必定会提起这场大灾.基本情况是,瓯江中下游两岸,飞云江中下游两岸全部进水达到三米以上的高度,小岛上的人只能求菩萨保佑水位不要再上涨.由于倒灌进来的是咸水,灾后家禽和家畜,老鼠,蛇和青蛙基本死绝,腐烂发臭,井水和河水半年内不能饮用,山边的亲戚来探访的时候带的礼物是干净的溪水.不过半年后生活就差不多正常了,江心还是发展它的旅游业,灵昆和七都的农业和渔业也恢复正常.

              • 家园 嘿嘿,咱这种小虾米专家就太抬举咱了,叫砖家就可以了。

                真正的专家是向前看的,咱一般只能八卦老皇历,而且还只能是书本上,真正亲历过的屈指可数

        • 家园 跟体制无关,跟人有关

          上次921做的不错,可是这次用了上回表现最差的上官鼎当院长……就这样了

      • 家园 台湾死人都可以死得这么自由,我很佩服。

        马英九不就是不粘锅和无能吗?

        连话都不会说,英国记者问他台湾是不是没准备好备灾,他一气说了六个they(灾民),

        灾民说,我找不到你啊。回答,我这不是来了吗。

        看到被泥石流掩埋的小孩说,你很厉害啊,能闭气两分钟。

        跑到养猪场视察灾情,在屋子里一幅幅看起了小蒋当年在此的视察照。

        真是够经典够让人回味。

        说要救灾,打电话给台北市消防局让他们调橡皮船。

        最有意思的是外援,开始说没有拒绝外援,后来又爆出是婉拒外援,被舆论批,于是又接受。

        然后你猜怎么着,老美的军机最快今天就能到台湾啦!

        我们这还在忽悠让人捐款呢。呵呵呵呵。

      • 家园 上次921地震当天就出动军队了

        这次的行政院长上官鼎,上回是副院长,李登辉叫派他驻扎灾区,他找了若干理由,拖了一星期才去。

    • 家园 可不能这么说

      台湾媒体比较开放所以你才看到这么多。大陆也是一样,大陆的官兵也有要请假回家救灾的,对于突发事件如果没有精确的预案,都会这样。

      和马英九没有关系,反倒是媒体开放有助于下次做的更好。

      • 家园 下次做的更好,下次?从来没听说过人死了还有下次的。

        三天下了一年的雨,五十年来不是第一次;气象预报报错五十年来绝对不是第一次;至于泥石流、滑坡,台湾天天地震,高危地点还会不知道么?你说台风来之前,这媒体都到哪里去了?人的警惕性是不是都叫媒体的那些“和谐”言论给吹跑了?媒体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算是不开放的媒体?

        想逃避责任?上至“总统”下至百姓,包括记者,没一个可以逃的。我不知道台湾那边的防灾体制如何,但是大陆这边汛期值班体制可不是靠什么“开放的媒体”建立起来的。

    • 家园 也不能全怪马, 个人觉得台湾的救灾体制有问题

      不知道是否是错觉:地方上各县乡里在灾难发生时和发生后惊慌失措, 没一点自救能力。 问河里的台湾童鞋,台湾地方有专业的救灾编制和装备没? 非义勇。。。。

      • 家园 是人的问题

        921地震的时候台湾的反应速度相当快,当天就进入紧急状态,各路首长亲赴灾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顺便说一下,上次的副院长上官鼎,这次是行政院长。李登辉叫派他驻扎灾区分管某事,他找了千般理由,拖了一个星期才去……

    • 家园 给咱说说陈水扁如何?
    • 家园 李克强与他的七个引路人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0291/7362169.html

      这篇不错,提纲挈领,呵呵。八卦一个

      2月2日晚上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李克强到四川查看雪灾灾情的消息,在众多的活动镜头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被一位网友发现。那就是李克强吃方便面的动作特别熟练:只见李克强接过方便面随手一扯,面团部分就非常准确迅速地落到纸碗里,然后是挤作料汁,也是直接到位,再然后就是刷刷刷快速解决战斗。这位网友感叹:看那个动作的熟练程度,也许一些手脚麻利的家庭主妇都要自愧不如。

      李诚(1906—1977)是仙寓镇南源村人,是饱读儒经的史地学大家,是名副其实的学者,著有《敬夫杂著》、《池阳杂俎》、《合肥军事概论》等。李诚多年从事教书生涯。民国38年即1949年回归原占大(今仙寓镇),后来任占坡小学教师。1953年携其幼子高兰离开家乡,入省文史馆担任图书管理员兼做采编。

      他专攻地理学,研读经史广泛,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慧眼识才。在他晚年识得少年李克强(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历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团中央第一书记、河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等职),少年李克强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李诚视其为门生,谆谆教诲,向其讲授中国的国学、治学的方法及古今逸事。

      李诚常说:“吾为一生有四个得意门生(马茂元、舒芜、吴孟复、李克强)而欣慰”。

      李克强于1997年5月15日在《安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追忆李诚先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追忆了与恩师交往的点点滴滴,“李先生每天总是端坐在桌前,手不释卷。或执笔圈点,或颌首低吟,日复一日,年年如此。”一个饱读经书的儒雅之士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过目难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