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中国上古史的原始资料哪里去了? -- 任爱杰

共:💬230 🌺56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有特别的证据说明上古史料的原始资料是秦始皇焚毁的。

          看你说的上古史料指的什么了。诗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过战国之前应该就失散得差不多了,跟秦没什么关系。楚灵王就因其左史倚相能辨识三坟五典而自夸,跟现在夸有人能解读甲骨文似的,看起来不像有系统传承并常见的东西。

          三坟五典接下来就是诗书了,那么什么是诗书,诗书的原始资料是什么呢?诗应该是指诗经,书应该是尚书。诗经先不管,下面是现代关于尚书的看法。

           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所以《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怎么看尚书都是书同文以前的作品,而诡异的是汉初的尚书为秦博士伏生所传,虽然残缺,但却是今文尚书。如果不是官方允许的话,很难想像会出现这种情况。在那种连坐告发的法律下,最多是有人冒很大的风险把古文尚书保存下来,而不太可能有这种系统化的翻译。

          秦始皇烧的是6国的史记,那个时候每个国家都有自已的史记,其中相互矛盾的地方肯定不少,只不过秦统一了就说以我的为准而已。像春秋时被灭亡的小国如邹国杞国蔡国郯国郑国曾国等国的史记可能也轮不到秦始皇来烧,早就被6国毁掉了。如果要说秦始皇毁灭上古史的话,你得先要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些资料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并传到了秦始皇手上才行。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背景是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要求分封土地,认为“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反驳时代不同,老调子已经失效。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禁止,不利于政令的贯彻执行,统一局面将遭破坏。这才有李斯的请焚6国史记,但注意其全部的方案是这样的:

          (1)史书除《秦纪》以外,六国史书一律烧掉;

          (2)《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藏书都集中到郡,由郡守、尉监督烧掉;

          (3)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4)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

          (5)若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

          这表明烧的是民间之书,目的是禁止百姓私自藏书,对学者所藏图书并不禁止(据载,当时秦廷专职的议郎多达万人,他们都是可以收藏图书的,按当时的教育水平,基本上包括了当时主要的知识分子),并且从当时的法律规定来看,主要是禁止以古非今,统一思想,而不是为了禁书。

          汉代王充称“秦虽无道,不焚诸子”,王充是最坚决反对秦始皇的人,他的话可信度是比较高的。正因为如此,汉初虽然有很多大儒入朝为官,但是几乎没有一个人提起过焚书之事,可见当时人们对焚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对,只是后来为了迎合汉武帝,人们才把焚书之事旧事重提的。说起来秦法严峻但并不残暴,一般总会给条活路,容易获罪但处罚多是劳役,不以伤残肢体以及性命为目的,毕竟劳动力宝贵,但架不住秦始皇用得太过太狠,这台机器终于也有其极限。

          • 家园 特别的证据当然有

            鉴于你也谈论了很多诗书,首先我要提醒你,诗书和史是两回事,是被截然不同对待的。

            如果要说秦始皇毁灭上古史的话,你得先要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些资料都完好地保存下来并传到了秦始皇手上才好。
            特别的证据当然有,就是司马迁的原话。目前为止,所有的反方人士都有意避开这个,你也不例外。

            并且从当时的法律规定来看,主要是禁止以古非今,统一思想,而不是为了禁书。
            搞笑吧,这不是禁书是什么。民间众多的藏书都不能有,难道非得天下书都烧绝了才算禁书吗?我认为你在玩语言游戏。

            相关的记载已经说的很明确了,秦烧书目的主要就是为了毁灭以往的历史记载,免得有人拿这个翻小肠。什么样的历史记载呢,就是秦朝以外的史书,能用来攻击秦的政策。那么什么样的历史能用来攻击秦的政策呢,史记里说得很清楚,五帝三代殷周之事(秦始皇本纪),这个才是秦处心积虑要消灭的对象。因为秦的弱点就是历史短,自己是外来户(戎狄),文化上自卑,不希望"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好了,这些五帝三代殷周的历史哪里有?秦史里没有(历史太短),散落在六国的史记里面,还有"独藏周室",这才遭到了毁灭的命运。

            几乎没有一个人提起过焚书之事,可见当时人们对焚书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对
            请你自己读一下,前后的逻辑有必然联系吗。另外,史记里倒是有记述: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正好和你说的相反。

            秦法严峻但并不残暴,一般总会给条活路
            陈胜吴广发来贺电

            据载,当时秦廷专职的议郎多达万人,他们都是可以收藏图书的,按当时的教育水平,基本上包括了当时主要的知识分子
            这个我挺感兴趣,请拿出证据。另外,他们收藏的图书不包括历史书。

            • 家园 我是说秦始皇焚的是6国史记啊,

              但并没有证据焚你说的什么上古史,你叫我怎么给你证据。即然你这么看重证据,那什么请你举出上古史是完整或至少大部分在秦始皇手里的证据,或者至少说说什么是原始的上古史料,如果是指三坟五典之类那与秦无关,如果是指三代之史那请证明传到秦始皇手里的都具体有哪些,秦始皇总不能烧他没有的书吧。既便是秦始皇焚尽了三代之史(那是不可能的,不然司马迁不可能了解三代的大致情况),那三坟五典是不是记录的上古史,这也要秦始皇负责?几乎彻底毁灭了上古史这种说法是不是太过了。

              当然你会说司马迁说了"独藏周室"就是证据,那么先不说到底周室有多少史料传下来,其中又有多少上古史(西周及以前的在尚书里已经有不少了,而东周更多的是在各国的史记里)。问题是假若那些史料真是毁于战火(也许跟刘邦有直接关系),那汉武帝会是什么态度?司马迁在受刑后为了让史记能流传下来能不能完全不考虑武帝的立场?

              你举的史记里原话是“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首先司马迁说了秦始皇焚的三样东西,诗,书,诸侯史记,后面却又接了一句史记独藏周室,那么该怎么理解这个话?周室史记跟诸候史记的关系是什么?当然东周到最后也算个小诸侯,整个东周史其实更像是大小诸侯史。就这样在你的眼里诸候史=东周史=整个上古史了? 那秦也是一个诸候啊。太史公这里的上古是指战国以前春秋时期还是指整个三代以至于三代之前的上古?对司马迁从没说过的"坑儒“只说过“坑术士”,倒没见你用来作证据,你这个证据的标准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 家园 你纠缠的过份了

                其实你先前一个还好,但被我前面指出了你那么多错误后,你这就开始转进来纠缠一些极其无聊的问题了

                那什么请你举出上古史是完整或至少大部分在秦始皇手里的证据,或者至少说说什么是原始的上古史料,
                首先,我之前强调好几次了,从楼主任爱杰开始,我们讨论的是上古史有和无的问题。所以你这个问题根本无关重要,本来我们有上古史,不管多少,被秦始皇一把火,烧没了。其次,司马迁的话说明上古史是有的,请记住司马家族世世代代是周的太史令。最后,没有任何证据说之前有任何人有破坏书籍的举动,倒是有很多证据证明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对典籍之类都是很尊重的,哪怕是蛮夷也是想融入华夏这个文明圈子里的。

                如果是指三代之史那请证明传到秦始皇手里的都具体有哪些,秦始皇总不能烧他没有的书吧。
                老实说我很惊讶于你能问出这样无耻的问题,我不予回答。

                既便是秦始皇焚尽了三代之史(那是不可能的,不然司马迁不可能了解三代的大致情况)
                你又搞起了故意歪曲那套。

                你先来一个"焚尽了三代之史",然后用"几乎彻底毁灭了上古史这种说法是不是太过了"来偷换概念,不太厚道。"焚尽了三代之史"和"几乎彻底毁灭"完全是两个概念。前面已经说了,司马迁有其他途径能得知三代的麟毛片脚,比如民间传说,如先秦的百家著作经常拿上古的事情说事(这大概也是百家之言被禁毁的原因),可能还有竹书纪年这样的通俗读物,何况司马迁家族本身就世代作周的太史令,比别人多知道一点没什么希奇的。但是不管怎样,史记里面三代的历史几乎是零,除了一个世系谱,后来的古史辨派对这一段的历史有大量的质疑,都说明了一个事实,司马迁手里的上古史料非常少。

                问题是假若那些史料真是毁于战火(也许跟刘邦有直接关系),那汉武帝会是什么态度?司马迁在受刑后为了让史记能流传下来能不能完全不考虑武帝的立场?

                如果你不看史记,不知道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刘邦的贬损,至少王允为啥杀蔡邕那个典故你总该知道吧。

                首先司马迁说了秦始皇焚的三样东西,诗,书,诸侯史记,后面却又接了一句史记独藏周室,那么该怎么理解这个话?周室史记跟诸候史记的关系是什么?当然东周到最后也算个小诸侯,整个东周史其实更像是大小诸侯史。就这样在你的眼里诸候史=东周史=整个上古史了? 那秦也是一个诸候啊。太史公这里的上古是指战国以前春秋时期还是指整个三代以至于三代之前的上古?
                从这番话来看,你自己思维一片混乱,理顺了之后再来和我讨论吧。至于整出一个"诸候史=东周史=整个上古史"这么一个东东安我头上,应该说你挺能搞笑的。

                对司马迁从没说过的"坑儒“只说过“坑术士”,倒没见你用来作证据,你这个证据的标准是不是有点问题啊?
                我没用作证据的多了,秦始皇那么多事迹都没列上,是不是都有问题?总之,你要是能从这个坑术士出发作点文章,就直接来好了,何必拐弯抹角想影射些什么呢。至少,二千年来大家说的都是坑儒而不是说坑术士,不是没有道理的。

                • 家园 倒底是谁在纠缠啊

                  ,如果只是讨论上古史料的去向话(你认为上古史料只是诸候史记-包括周室独藏),那你直接讨论6国史记跟周室独藏就行了,却又提诗书干嘛,还拉拉杂杂那么大一篇,可比史记的话多多了。 别人顺着你的话多聊了两句诗书,你又说别人分不清诗书跟史记区别。这是你在纠缠别人还是别人在纠缠你啊。

                  前面你自已说的“任爱杰的"中国上古史的原始资料哪里去了?",而不是秦朝的全部书籍都哪去了。” 对此你的结论是中国的上古史料被秦始皇全部烧掉了,证据却是李斯请过诸候史非秦记皆烧之。那么我问你两句诸候史记跟上古史料的关系,秦始皇倒底有多少上古史料在手上可烧,你不能证明上古史料在秦始皇的时候还剩多少却说我无耻, 难道不是你先说的谁作的结论谁举证吗?难道不是你首先追着别人要证明的吗?这“无耻”两字愧不敢当,还是原物奉还吧。

                  本来嘛,就算上古史料被别人毁了99%,而秦始皇真的焚了那剩下的1%的话, 那说上古史料是在秦始皇手上彻底消失的甚至毁灭的也并无不可,但硬要说秦始皇彻底毁灭了整个上古史料并进一步推导出秦始皇处心积虑地消灭整个华夏上古史那就不仅是在玩语言游戏了。你要真这样认为,多给出一点具体被烧的史料比说别人一百遍纠缠无耻更有说服力。 禁书令是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的,却是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取消的,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到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占咸阳,加起来才执行了7年, 而刘邦到汉惠帝却一共执行了15年。你要说上古史料是在秦始皇手上烧完的,那我说还剩了0.1%是在刘邦手上烧完的,能不能就此推论刘邦处心积虑地彻底毁灭了整个上古史料? 太史公说是以故灭,可没说是灭在秦始皇手上啊,说不定还是秦保存完好,刘邦看了害怕有人以古非今,6国旧贵要闹分封,自已又没有秦始皇那样的绝对控制所以一把火烧了呢。实际上也确实没有太多的证据表明秦真的就销毁了6国的史记,焚诗书的倒是一大把。政府控制起来的东西也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就像现在国家档案馆有不少前民国的资料,做学术研究的可以去查,但如果社会上到处都是什么缴共匪几日记的政府不可能不管,档案馆里没有的收进去,已有的销毁,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吧。

                  太史公仅凭民间传说与通俗读物来作史?你也太小看太史公的专业精神了吧,竹书纪更是晋太康左右才发现的,太史公应该无缘得见的。虽然太史公的东西有时候在细节上可能是借鉴了些传说的事情(象鸿门宴中那么多人物对话,难道每个人身边都有个速记啊?),但在历史的大事上却从来没含糊过的,都是有过硬的史料为凭的。他老人家作史记也是继承孔夫子的春秋之意,自承是一家之言,并不是认为自已的东西就是圣经而一字不能动的。而当时汉武帝罢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重新发动尊儒,太史公做为一个继承儒家史观的作者收录一些为儒生说话的资料很正常,而且后世有人剪辑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也只是强调焚的诗书哈。而比起齐楚的动不动就削足挖眼法律,陈胜吴广的失期当斩很残酷吗?有人用刀剐人有人用刀捅人,同样是刀,你是认为剐人的那把刀要残酷些还是用刀的人残酷些?当然,你讨论的是上古史料的去向问题,这些都是无关的。

                  • 家园 真理和面子

                    我不保证我的观点都正确。如果有人能翔实正确地批倒我的观点的话,我是乐于承认错误的。但是就目前来看,你的最新的帖子还是完全在玩语言游戏。

                    前面说你的问题无耻,一点也没冤枉你。你让我给出秦始皇焚书的具体名单,你自己想一想,你的做法有多无赖?打个比方,历史上白起坑赵军40万,清兵屠扬州80万,假如某人来抬杠,非要人提供全部死难者的名单,否则就说这些事实不存在,这不是无耻是什么?

                    你新的帖子还在纠缠这个问题,以为逮到了我的罩们。其实是你这种手法太低级,这才是我不屑于回答你的理由,并不是怕了你。

                    我前面说了,其实你上来还是像模像样,有板有眼地凑了不少资料,只是可惜自己的思维和分析漏洞太多,被我随便两下戳得像筛子一样。这倒不算啥,但是你不想着怎样补自己的漏洞,却另辟蹊径,专门在歪门邪道上做文章,不光是整出了前面那个无赖问题,还玩起了偷换概念,用"焚尽了三代之史"来偷换我的"几乎彻底毁灭"(尽管我已提醒了你,可你在最新一篇长文中仍然毫无改正,反而变本加厉地运用这一手法)。最后还躲躲闪闪地对我来个含沙射影,总之,网上辩论中那些下乘的做法,你差不多都全了。

                    总之,我们之间已经没有讨论的基础了;我是为了真理,你是为了面子,这就是你所玩的语言游戏的意义所在。西西河不提倡打嘴仗,何况这种嘴仗赢了也挺掉价的。所以如果你拿不出有分量的东东出来,还是在这里玩这些语言上的小伎俩的话,请原谅我不再回复你的帖子了,反正就算你赢了吧。

                    • 家园 你就直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大家就都闭嘴算了。还来个真理面子论,我这个打酱油的都看不下去了。

                    • 家园 指责别人无耻狡辨纠缠是你讨论问题的方法吗?

                      指责别人无耻纠缠的总不是我吧。你不能说了别人无耻纠缠还不让别人辨解啊。现在改说真理跟面子了?我什么时候让你拿出过具体名单了,我问的是你认为秦始皇倒底焚了什么样的史料,以及这些史料是不是就能代表整个上古史料。而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朋友的观点是秦始皇只销毁过诗书,及6国的诸候史,而这三样并不能代表并包含整个上古史料, 并且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没有在官方留存原件或副本。可你并不正面地讨论这个问题,反而一味地指责河友狡辨,无耻,纠缠,现在又转进到真理和面子了,我有让你提供过秦始皇焚过的每一本书的名单吗?我有否认过秦始皇下过禁书令吗?如果我有哪句话让你产生了这种认知,请指出来,可能的话,让我知道怎样改动才让你没有这种感觉。

                      阁下可以自已数数下面你有多少个贴子在指责别人纠缠,狡辩跟无耻的,这就是你所谓的好好讨论吗?老实说,我很不喜欢你这种交流的风格,但很高兴你能认识到大家没有交流的基础,这个基础并不是现在才没有的,而是早在你指责对方无耻,狡辩跟纠缠的时候就消失了。

                      PS:

                      刚才又多看了一下你下面的帖子,看起来你不止指责过我一个人歪曲你的观点,而被你这样指责的都是跟我一样对你的结论提出不同看法的人。这样就有两种可能性:

                      1。我们确实误解你了。那么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已的结论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相同的误解,可不可以适当修改一下自已的表述来消除这个误解,而不是一味指责别人歪曲自已的话,这样讨论不是就可以更顺利地进行了吗。其实你的证据我大部分是认可的,只是提醒过你做出的结论是不是太过了。

                      2。你有勇气作出结论,却没有勇气接受别人对你结论的质疑。就我个人来说,从来没有想过强迫你改变任何观点,网上讨论交流,大家表明自已的观点即可,不是非要争个输赢。你当然可以保留自已的观点,愿意的话,可以说出保留观点的理由,不愿意的话也没人会强迫你,所以你不用以指责别人无耻狡辨或以诛心的方式来捍卫自已的观点。你说过不保证自已的观点都正确并乐于承认错误,这很好,但确实没有人一定要你承认什么错误,而且这种事情是用来做的而不是用来说的。

            • 家园 《史记》的内容只能参考,不能绝对

              今天留下来的《史记》并不一定是司马迁的原话,而是经过后人的剪辑,筛选,中间不同篇目的史实,记载中经常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 家园 del
        • 家园 你才是狡辩呢~你倒是很有分析,可你的分析全建立在臆测之上

          对别人的资料和分析全不当一回事。

          第一你死口不认秦始皇坑的是术士,非要说大把儒生也跟着倒了霉。可扶苏为其说情时是怎么说的?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他们都诵法孔子哟~看孔子的份上,陛下是不是多考虑一下呢?从扶苏这话就可以看出:一,秦始皇对孔子是尊重的,不然也不会封赐孔子后人,所以扶苏才敢拿孔子的面子来求情;二,从两个糊弄皇帝的方术士背后的非议来看,他们还真是诵法孔子呢!“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但这改变得了他们方术士的身份吗?

          第二,你口口声声秦记史不详,所以毁史完全是秦的罪过。但是秦史也不详,谁毁了秦的史?秦始皇自己毁的?太史公毁的?

          里耶出土的秦简是官署档案,非常之详细,细到了年月日,这还仅仅是一个县的资料而已。如果没有弃置废井,没有淤泥保护,它们的命运就是跟其他郡县的官署档案一样,不知所踪。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

          太史公能亲眼见到秦记的历史,只是大劫之后保留下来的,没有保留的除非穿越啦!

          第三,秦要毁史,毁的也是春秋战国史,他毁上古史作屁,他就不要祖宗了?错,这个祖宗不但要,而且要完全把自己描绘成正溯。所以,秦要做的不是毁史,是重修史。肯定是倾国之力,收集资料,咸阳进行。

          第四,你大概认为在那个生产落后的年代,你所谓的上古史的原始资料也是人手一本,百分之三十的人都是大学本科水平。没有焚书坑儒,今天我们就能得见了。

          凡此种种,不去怪项羽那把火倒来怪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简直是颠倒黑白是非。

          连宋人都知道:诗有六亡篇,乃六笙诗,本无辞。书有逸篇,仲尼之时已无矣。皆不因秦火。自汉已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非秦人亡之也,学者自亡之耳。

          (宋·郑樵《通志卷七十一·校雠略第一·秦不绝儒学论二篇》)

          • 家园 sigh,老兄到现在还没搞清诗和史的区别

            sigh,老兄到现在还没搞清诗和史的区别

            诗和史的区别我前面已经说了好多次了,你现在还是糊里糊涂,简直是鸡同鸭讲。

            连宋人都知道:诗有六亡篇,乃六笙诗,本无辞。书有逸篇,仲尼之时已无矣。皆不因秦火。自汉已来,书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非秦人亡之也,学者自亡之耳。

            你得意洋洋引用的这一段,其实说的还是诗书,和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东东。焚书辨里面说的也是经书,不是史书,"项羽不烧,则圣人之经尤在也。”诗书并没有被秦火烧光,是人都都知道,上段话说得也没错,秦火剩下的诗书,在汉朝以后又大部丧失,但这个和我们讨论的上古史毁灭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我就说了,像你这样读书却不加分析是不成的。

            证明秦毁灭上古史的,是司马迁六国年表的那段话,这段话太有力,你一直在逃避之,然而如果不击倒太史公的这段话,无论你怎么狡辩,也否认不了秦毁灭了上古史的事实。

            你质疑的第二条所谓"秦史也不详,谁毁了秦的史",证明你仍然困在自己的逻辑误区里出不来。说了多少次了,秦史之被毁和后世的毁书灾难,无论怎样,总能存留一些文献使得我们对秦之类的时代知道一些起码的轮廓, 虽然我们对秦的资料知道得虽然不如明清之类的多,但也不能算少,大事谋划和时间地点之类的还在,相当可以了。但这与与秦的毁上古史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是有和无的区分,懂吗?

            第四,你大概认为在那个生产落后的年代,你所谓的上古史的原始资料也是人手一本,百分之三十的人都是大学本科水平。没有焚书坑儒,今天我们就能得见了。

            这条太可笑了,A杀了B,然后在法庭上为自己开脱说,反正我不杀B,B也很可能被其他人杀个半死的,你以为法官会因此认为A无罪或者减刑吗?

            你一开始提到的秦始皇坑儒,秦始皇坑的是术士,我迄今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这个我在某人的回帖里有详细论述,我这里不想重复,有兴趣可以接着我那个回帖讲,因为这个与我们上古史毁灭的论点关系不是很紧密。但是我还是想指出,你漏了"益发谪徙边", 结合扶苏的求情,"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证明了存在对儒生的大规模迫害,这个和秦始皇是否尊崇孔子完全不矛盾。

            你说我的分析"全建立在臆测之上",可是你知道吗,虽然到现在你还是不肯给出项羽烧书的证据,但我对你已经是佩服之极。

            第三,秦要毁史,毁的也是春秋战国史,他毁上古史作屁,他就不要祖宗了?错,这个祖宗不但要,而且要完全把自己描绘成正溯。所以,秦要做的不是毁史,是重修史。肯定是倾国之力,收集资料,咸阳进行。
            你看,我所做的顶多算是在还原历史,而你已经开始甩开大步在创造历史了。

      • 家园 基本上是牵强附会,误导群众。说是项羽一把火烧的还差不多

        先有结论,后找证据。

        你那么信太史公讲的话,太史公是怎么说的焚书坑儒这两件事的?

        首先说焚书。

        李斯说“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者,以吏为师。”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再看“坑儒”。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药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於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於是乃亡去。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坑儒这事很明白,根本坑的就是术士,坑那几百个术士,灭绝得了什么文化?

        再说回焚书这事,也很清楚,实用工具书不焚,其他的书实际上史官和博士是可以收藏的。非秦记的历史,完全可以改为秦记的历史。就好像TG得了天下,就从TG的立场去描述历史。所以,清刘大魁作《焚书辨》,毫不客气地指出:“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设使萧何能与其律令图书并而藏之,则项羽不能烧;项羽不烧,则圣人之经尤在也。”

        《汉书·艺文志》所载677种著作,其中约有524种,即77%,现在已不复存在。这个事实说明,汉以后的几个世纪,特别在印刷术流行前,文献损坏所造成的总的损失,也许远大于秦代的焚书。

        秦的律法在中国历史算得上空前绝后的严苛,对诸多事情的记述那也是极为详尽的,但有关秦的资料却是少得可怜。又是被谁焚了呢?

        举个例子:里耶秦简,被称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这个考古发现,颠覆了很多对秦朝的固有印象。这批珍贵的官署档案如果不是在被匆忙弃置废井中,估计又是毁于战火。

        里耶秦简是2002年6、7月间在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这批埋藏了2200多年的秦代简牍,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而在此之前,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录不足千字。专家认为,里耶秦简是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它是继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

        里耶古城出土的简牍约有三万多枚,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极大地增添和充实了秦代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

        • 家园 我们难道不是在谈论谁毁灭了上古史吗?

          首先要注意这个系列话题的核心是楼主任爱杰的"中国上古史的原始资料哪里去了?",而不是秦朝的全部书籍都哪去了。对此,史记里已经写得很清楚了,秦烧掉了。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秦始皇本纪)

          问题一,项羽烧了史书吗?

          没有确切证据,大家不过都是在猜测。但是司马迁却看到了秦的史书——秦纪:

          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

          秦纪的存留,至少某种角度可以说明,所谓项羽烧书,其事尚可商榷。

          至于刘大魁的焚书辨,不过是后世某些人标新立异玩翻案的把戏而已:

          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

          问题二,秦有留副本吗?不知道。有人说李斯的话隐含这一点,但我看不出来。李斯原话在这里: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只有博士官可以藏诗书,这里没有说是留副本,博士只有70人,完全是个摆设,

          特备员弗用
          。我们可以对照后来的清朝乾隆的禁书的做法,也是鼓励大家把书送到官府,说让官府留存一份副本,而实际上呢,2/3以上的都被损毁了,没有什么副本,就是一个欺骗手段。抄录副本费钱费力,又没有舆论压力,政府根本不屑于做:要么留存孤稿,要么损毁,最省事。

          退一万步,就算是留副本,李斯的话也说明,这个副本也根本不包括官方或者私人的史书,只是诗、书而已。

          问题三,后世的书籍散失毁坏和秦的程度相若吗?

          汉朝以后有多次书籍大毁坏。但是没有一次对史料的破坏能和秦相比。因为后世有了纸张,民间藏书相对容易,即使一次毁灭七七八八,但总有一些漏网之鱼,就好比太史公的史记,虽然也因为书籍毁灭而丢失了十篇,还有前三史的东观纪大部散失,但至少大家还能对过往的历史知道个麟毛片角。

          只有秦的焚书,是几乎彻底毁灭了上古史: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司马迁这里说的很清楚,在秦朝那个时期,史书和诗书不一样,在民间没有副本,所以被毁灭了。他自己都找不到多少资料,槌首痛惜之余,安慰自己说,其实没有上古史也没啥,战国那些故事也够了。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司马迁之前有一个大规模抢救图书的行动,古文尚书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掘出来的,即使这样,上古的史书也没见有什么发现,可以想见秦对上古史毁灭的彻底了。

          至于坑儒,里面别有隐情,我在前面的回帖说了很多,不多重复。只说一点,秦不光坑儒,还对其他的读书人进行了大肆迫害,"益发谪徙边",而且因为这个事情太子扶苏遭了殃,他仅仅说了"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注意这里的"皆"字,结果被贬到边塞,给秦二世制造了上台机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