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教育生产过剩 -- 思想的行者

共:💬42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相对过剩,实际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有效的反馈到人力资源培训领域。

      社会企业需求根据市场调节灵活多变,而教育培训系统是计划调节,反应迟缓笨重。当产出于需求不匹配时,自然形成局部产出相对过剩。

    • 家园 大学生扩招其实是一场教育的“大跃进”

      大跃进的初衷是好的,就是尽可能快的提高生产力水平,但是大跃进失败了,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内在的支持,需要保持经济的平衡,当经济生活中的主体企业的自我创新能力还不强,管理能力还不强的时候,要求企业甚至整个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扩展,很可能导致企业的消化能力不足,以及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失调

      大跃进的失败的原因其实与当年的李立三的冒进导致失败的原因一样,当年各个根据地的红军数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质量不够好---主要表现为缺乏重武器,攻坚能力严重缺乏,这个时候李立三要求全国红军迅速攻占大城市,就是一种革命的大跃进,最终遭到了挫败。

      同样,我们来看大学教育的扩招,也是这样的

      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表面上来看是好事,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是破坏了人力资源的应有的平衡

      这里说的人力资源的平衡指的是从事技术工作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力资源之间的平衡,由于大学大规模扩招,导致耐心的投入到体力劳动中的劳动者减少,这就造成了失衡。

      扩招导致的失衡还包括,大学教育资源的不足导致了每个大学生所能够分享到的大学教育资源的相对的减少---比如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以往大学生数量少,老师可以对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指导,大学生数量多了以后,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指导平均也就少了

      特别的,这样的教育资源的失衡更加严重的表现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上,中国的研究水平在提高,但是高级研究人才队伍的扩大,人才队伍的平均水平的提升并不是那么快就可以上去的,结果造成一个现象就是一个导师带很多很多个学生,导致每个学生能够受到的指导都不足,即便是这个学生真的很优秀,由于他的导师同时要带很多的学生,导致他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受到老师指点的机会(老师的精力分散了,也难以提出更高水平的指导)减少,所以扩招不利于这些高水平的学生的成长,至于水平不高的学生,在扩招以后成为硕士生,博士生,就更加难以有多少作为了,因为做研究要出成果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本身相关的素质比较低,因为扩招才进来的,导师的指导又少,就导致了水平很难真正提高上去,所获得的除了一张文凭以外(中国的严进宽出还是需要检讨的),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这样的扩招对他们的人生的影响是负面的,仅仅是增加了他们的虚荣的资本,而不是实际上增加了他们的才干

      中国需要扩招,但是应该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步调逐步的进行,而不是一下子那么迅猛的扩大,这样所导致的人才结构的失衡就如同大跃进导致的国民经济的失衡,以及让缺乏重武器的红军去攻占坚城一样,是错误的决策。

      不要一味的指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没有摆正好,这就如同一个指挥官指挥失误了,然后就指责手下的士兵的单兵作战素质太差了一样,很多拙劣的领导者就是这样的,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了失败,总是把责任推给下面---下面的人素质太差有什么办法呢?

      如果仅仅是少部分的大学生就业发生困难,那么可以认为是这部分的大学生自己的就业心态没有摆正,因为这仅仅是小概率事件,但是如果有大量的大学生发生就业困难,那么这样的大概率事件就需要领导进行检讨了,大概率事件往往是因为决策的失误所造成的

    • 家园 你高考那么几分上的什么大学?
    • 家园 现在俺们公司只招中专、高中,原因么

      现在俺们公司只招中专、高中,原因么。。。原先招过2批大专,自我定位与公司脱离太大,跑路者众多,公司已经怕了。

      ps:同地区另外一家开新厂,刚开始号称要招1000大专的同学,后来就黄了。。也只要中专。高中的朋友

    • 家园 企业需要的中专技校甚至高中生生都没了,一律变成了大专本科

      不知道这些老爷们怎么搞成的.

    • 家园 搞教育没点前瞻性不行吧?

      搞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长期投资,在国力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尽量多投入。人生年青阶段接受,学习能力强, 在学校里面多看几年书, 有很大错么? 大学生培养起来了, 去干技工的活,有什么不可以? 以后经济就不发展了, 产业就不升级了? 错过了青年的黄金学习阶段, 以后想补课, 可就不易了。

      凡事以人为本, 人力投资是基础,没有人的综合素质打基础, 谈什么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都是无本之末。眼光放长远一点, 中国教育投入不是太多, 是太少。 市场从来都是短视的, 不能用来作为评判教育投资的标准。

      • 家园 前瞻性投资不要违背了专业分工原理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素质都不同,我说的是素质不同,不是说素质高低,有的人擅长于表达,有的人擅长动手,有的人擅长动脑,有的人擅长抽象思维能力,有的人擅长具象思维能力

        因材施教,就是考虑到每个人的素质的特性的不一致而进行不同内容的课程的教育。

        中国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学习微积分的人----很多大学课程主要是抽象课程,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

        我在船厂工作的时候,就体会到了,有的人数学能力不好---简单的数学题都做不来,但是现场的解决能力很强---这就说明他更具备具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更差

        还有的人文笔非常的好,但是理科思维非常的差,技术问题几乎是完全搞不懂,他这样的人做宣传的话就很不错。

        大学一扩招,由于大学生比中专生技校生更风光,大家一股脑儿的进入大学,但是大学课程对于很多的人来说真的是没有用处,在大学里学习那么多抽象的课程最终是浪费了他的青春年华

        我们这个社会是专业化分工的,只要根据自己的禀赋特长找到自己的岗位都是值得尊敬的,一味的拥向大学其实是违背了专业化分工原理的

        • 家园 关键点是大学教育是不是精英教育的问题.

          如果认为大学生就是精英,以后中国是个精英社会. 那这么扩招是错了, 精英有一小撮就够了,不需要那么多,大部分人会干活就行了. 如果认为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 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有个基本要求, 这有赖于在人力上普遍投资, 大学生只是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条件要求. 那大学扩招这个方向本身没有错. 至于时机对不对, 教育质量问题, 内容问题, 都是可以操作改进的内容.

          这个题讨论起来就深了, 似乎也不适合在这个版面, 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 因为现代社会的技术普及程度和工作方式需要人有更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知识. 这不光是工作要求, 还有更广义的比如社会形态, 生活方式的要求. 上大学不是为了多学哪项技能, 不是人人要学微积分, 美国大学毕业生里学懂微积分的人有多少? 在我看来大学教育关键是思维开阔性, 思维方式,自学能力等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 换句话说,从小学到高中,基本上是人云亦云, 大学开始才训练怎么自己管理自己. 而这种能力对现在的公民社会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社会的提升和进步, 教育要先走一步, 在这方面宁可浪费一点, 不能仅仅看当前企业需要什么人, 而是要考虑是否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有好处.

          • 家园 微积分就是精英教育课程

            这个题讨论起来就深了, 似乎也不适合在这个版面, 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 因为现代社会的技术普及程度和工作方式需要人有更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知识. 这不光是工作要求, 还有更广义的比如社会形态, 生活方式的要求.
            更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知识一可以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学习,二在社会上学习,在企业中学习---企业内培训。

            依靠大学来培养人的更开阔的思路和丰富的知识其实很难做到,大学中汇集的主要是抽象的前人已经解决了的知识,大学肯定有其狭隘性。

            就船舶工艺方面来看,我比较了我在学院里学习的据说是获过奖的精品课程和技校所使用的船舶工艺课程,在很多方面技校课程比大学课程要翔实很多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算是“人才储备”吧,毕竟培养周期还是很长的

      机会来了,急需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的时候,有那么多藏在卖猪的人中的大学生拿了培训半个月就能用了,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大学生可不像丸子,半个小时就能搓出一箩筐的。

    • 家园 这是国家有意识的一种引导,只是没想到遇到了经济危机

      高考扩招实际上已经埋下了今天大学生失业的种子,而当初之所以开展扩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的情况是我国正面对80年代产生的第一个生育高峰带来的教育问题,如果仍继续原有的精英教育体系,则社会上将出现高中毕业即失业的社会青年,这批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政府担心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开始扩招的目的一个是将叛逆期的高中生素质提高,另一个方面是利用教育产业化拉动内需。以至于出现了教育成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大学生遍地开花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浪潮。

      这个问题在台湾曾经被形象地描述为:“博士满街走,硕士多如狗”

      • 家园 如果是大规模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就不会有严重失业问题

        当时的情况是我国正面对80年代产生的第一个生育高峰带来的教育问题,如果仍继续原有的精英教育体系,则社会上将出现高中毕业即失业的社会青年,这批学生正好处于青春叛逆期,政府担心其对社会的稳定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开始扩招的目的一个是将叛逆期的高中生素质提高,另一个方面是利用教育产业化拉动内需。

        用教育来拉动内需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也没有拉动,因为一个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减少,意味着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减少---特别是对于某些收入不高的农民

        而且这样的拉动内需没有能够产生乘数效应,--也就是说拉动教育支出不能够带动多少其他产业的发展。如果某个行业的内需被启动了,其他行业也相应的被带动,这就类似于一个不断拉动的经济链条,一个内需启动带动好几个内需的启动,这就是乘数效应,依靠家庭教育开支的增大来带动内需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