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教育生产过剩 -- 思想的行者

共:💬42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教育生产过剩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问题出在哪里?

    ----生产过剩

    大学生的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生产,这样的生产必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当市场需求不足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

    实际上生产过剩,重复建设是我国相当多行业--特别是家电行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何新先生是第一个发现中国存在生产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问题的学者。

    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是无时不在的,伴随着市场的整个历史进程,因此教育供给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国的大学生教育供给那么快的就出现了生产过剩。

    中国的一般性产业的生产过剩的原因在于中国地方政府有着GDP冲动,为了本地的GDP数字的上升,而纵容甚至直接的推动了大量的产能的建设,另外还与中国经济的垄断程度的低下有关,在西方国家和日本,他们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出现了卡特尔,托拉斯等等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通过企业内协商调整产能,从而相当程度的避免了严重的生产过剩的发生,以后又发展出了垄断的高级形式---康采恩,企业间协调---建立在信息沟通的基础上,使得生产无序化导致的生产过剩进一步受到控制。

    中国的生产过剩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出于GDP政绩压力的投资冲动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的垄断程度---或者说企业间协调的不足有关(垄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在中国垄断被人为的妖魔化了,社会化大生产如果没有企业间的更密切的协调怎么可能精确的运行,所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先行国家不约而同的走上了垄断的道路,而美国战胜日本以后为了控制日本经济,一度严厉的打击日本财阀,以后美国对日本的态度转变,对日本财阀的垄断的恢复就睁只眼闭只眼了,而中国的喧嚣的反垄断舆论是反华势力收买某些“经济学家”,利用了中国媒体的易骗的特点,轻而易举的控制中国舆论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产业这么快的就出现了生产过剩呢?

    原因在于

    一,计划不足,一听到计划,有的人就鼓噪这是在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特别是那位吴敬琏老先生,这位被舆论尊称为吴市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的人最喜欢说了不要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不知道吴老先生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他是把市场和计划给对立起来了,好像市场和计划是势不两立,势如水火一样,其实邓小平早就说了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对美国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事情多了,这次的美国次贷危机美国政府的干预力度就很大啊。美国政府还替中小企业进行市场预测,市场分析呢

    为什么会出现严重的教育生产过剩,一方面就是因为各个高校根本就不进行教育市场分析---我这个专业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总共需要多少个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高校的主管们是不管这些的,反正到时候,学生毕业了,走出校门了,那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了。

    以前,教育部门确定招生指标的时候,还多少进行过一些分析,现在好了扩招了,市场化了,高校可以我行我素了,于是盲目扩招,这样的大量的市场不需要的大学生就毕业了。

    高校是一个特别的经济主体,他们一方面收取学生的费用,为学生们提供教育服务产品,却不需要为这个产品的营销负责----高校就是这么逍遥。

    如果是其他的经济主体,只顾生产,不顾销售,那么这样的企业早就倒闭光光了,但是高校不会,高校只需要对政府负责。

    政府要对民众负责,要对那些大学毕业生负责,要求高校进行市场预测,并且在统一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给高校制定招生指标有什么不可以?

    二,中国民间存在学历崇拜,也是高校产出迅速的出现生产过剩的原因

    都说中国人重视教育,其实中国人的所谓的重视教育是相当功利性,与古希腊发源的现代教育精神是完全违背的,古希腊哲人进行科学思考的时候考虑的就是科学本身,而不是功利,所以欧几里德用了几个金币就把那个问几何学有什么用处的学生给打发走了

    如果看中国的科学发展史---比如说数学发展史,根据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哲人的看法,中国的数学是匠人的数学---也就是完全是为了应用,或者说为了功利的数学,而这样的学问是没有办法支撑起数学发展的大厦的。

    中国人的对待教育的功利性,表现为中国家庭对大学学历的过分强调,和企业事业单位对学历的过分强调,这就导致了国人不惜挤破脑袋也要进入大学的门槛

    而大学扩招的门槛一打开,千军万马就进来了。

    对策:中国政府下辖的各级事业单位应该要做出表率,破除学历限制

    如果说彻底的破除学历限制非常困难的话,那么有一点至少可以做到的就是鼓励自学,将自学考试文凭与全日制教育文凭同等对待---特别的应该立法,如果哪家企事业单位存在歧视自学考试文凭的现象,将面临巨额罚金。

    这样,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的人渴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那么在扩招大潮中新建立的这么多的新的大学怎么办,我的建议是拍卖给技校

    政府可以把部分的高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拍卖,鼓励公营技术学校法人或者私营技术学校法人兼并这些过剩的院校。中国的技术教育供不应求,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一些技术学校确实也有了比较强的经济实力,他们是中国教育的中坚力量之一,也是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将过剩的大学院校拍卖给技校,有利于全社会形成重视技术教育的氛围,特别的是媒体也应该要发挥很大的作用,看看现在的中国教育媒体,有几家媒体对技校有足够的报道的?

    另外,对这几年招收的超过市场需求的大学生,建议政府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一定的补助,鼓励他们重新进入技术学校学习,例如政府规定,大学毕业生重新进入技校学习的,免50%的学费。

    这样,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就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缓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人口生产过剩

      根本原因就是人口生产过剩。

      农业依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参见:“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多余。具体地见是指边际收益为零甚至为负数的那部分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即使不增减投入也不至于影响哪个农业产品的总量。”

      而农民工也持续存在超额供给。(导致曾经出现年农民工工资持续15年不涨的情况,而这15年,GDP和人均GDP增长了好几倍。)

      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从农业需求看,资本投入的增加和技术的提高,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斥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2010年预计达到1.9亿人。

      可见,不仅仅是大学生存在就业难(供给数量远大于需求),而且低端的农民工和普通工人也存在就业难,同样供给数量远大于需求。

      所以,大学生的扩招,无非就是起到一个劳动力供给的转移和稍微延迟(本科延迟4年,大专延迟2年)的作用而已。

      即使大学生不扩招,这每年的600万毕业生人数也无非就是提前2~4年,增加为失业民工而已。

      社会舆论单单炒作“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且把矛头对准扩招政策,是不是有些居心叵测啊? 难道大学生就比农民工高人一等吗?

      关键词(Tags): #人口生产过剩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太没水平,一段日子没来,这样没有水平的言论为什么会这么多

        真正的原因是国家社会发展并不需要这么高比重的人读大学,更用不到那么多人学习没有用的商科。社会底层的体力类或服务类工作是最多也是一直都很缺人的。一边缺人,一般大专,本科学生不愿意去做这类的底层工作。打个比方,前不久有地方的大专生去干澡堂搓澡工,这样的事情能成为新闻说明这样的事情比较少,就好像狗咬人不会成为新闻,而人咬狗却是新闻一样。再加上最近世界整体经济环境不好,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无论就业有多难,至少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就业了,无论是干的什么工作,无论是不是自己找的。

      • 家园 不对,中国的GDP增长率大于人口增长率

        就业人口增长是比较快,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经济也在不断的增长,不断的扩容,也在不停的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问题在于新的就业岗位更多是朝向技校生,而不是朝向大学生的,这样的就业岗位的总量的变化要求相关决策者扩大技校的招生,而不是扩大大学的招生

        扩大大学的招生,结果就造成了比例的失调

        • 家园 GDP增长主要是效率提高,所以仍然无法匹配人口增长!

          这也是我重点指出的,“农民工也持续存在超额供给。(导致曾经出现年农民工工资持续15年不涨的情况,而这15年,GDP和人均GDP增长了好几倍。)”

          至于你提到什么技校生,这个应该不是主要因素。

          技师的需求总量,肯定是无法与农民工的总量是一个数量级的。

          我觉得技工这个类别,有几十万的需求(每年)就到顶了。无论是从农民工上拔,还是从大学生下移,都不会对这两大块的就业率有实质影响。

          而且,技工总量如果充沛,则会减少一些农民工岗位。

          从全社会总量看,即使技工需求满足了,也不会改变社会整体就业率。

          人口过剩问题,才是这些问题真正的原因。

          而解决之道,也只有继续发展经济,尤其是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多的中小企业(每岗位资本要求低)。

          所以,我认为,把问题聚焦在教育体系,谴责“大学生扩招”,硕士扩招,或者“忽视技校”。都是太肤浅了,转移舆论压力目标而已。

          教育系统其实是无辜的,被当成了靶子。

          关键词(Tags): #无辜#教育系统
          • 家园 恰好相反,GDP的增加是因为人力和资本的投入的增加导致的

            技术或者说效率的提高所谓TPF还是很低的

            • 家园 罗教主又在信口开河了。 :(

              没有统计,没有分析,凭自己的感觉瞎说。

              • 家园 中国经济增长的依靠高投入来实现的

                这个是报章一再提到的说法

                至于GDP增长里面的构成,资本投入增长导致的gdp增长份额是多少,人力投入增加带来的GDP增长的份额是多少,技术进步(TFP)带来的增长占几个百分点,这个我确实不知道,我不是国家统计局的,而且中国的统计数字里面误差不小

                但是一般的说法中国经济增长是依靠高投入而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带来的说法我认为有一定的可信度,让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高投入主导转变为技术进步主导是中国的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

    • 家园 即使大学不扩招,还是有很多人要就业

      那时候可能就是高中生就业难了?

      所以还是中国的生产规模和方式,容不下这么多劳动力吧。

      • 家园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过剩是技校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失调

        如果是读技校,那么找工作就容易得多。因为社会对技校生的需求还是很大的,过剩的压力不大

        但是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就不是那么的大,导致了很大的过剩的压力。

        所以大学生扩招实际上是把应该读技校的一部分引诱去读大学了,造成了人才市场供应的结构性失衡。

        打一个比方,如果原来人才需求结构是技校生对大学生是2比1,现在大学一扩招,结果人才结构是技校生对大学生是1:1,这样就造成了技校毕业生的供不应求,和大学毕业的找工作难

        造成这样的人才比例的失调,有关决策者是需要负责的

      • 家园 就业人口洪峰到来了,工作岗位不够,和扩招有什么关系。

        不扩招的话,确实没有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是换成大专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就业难了,这是必然的。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还有那么多人不明白,不断的在扩招问题上大做文章。实在让我费解。是不是凡是改革开放后推行的政策都是错的啊

        人口问题,不也是改革前造成的嘛!

      • 家园 大学毕业,你好像还有资格抱怨几下,

        高中生,你连抱怨的资格都没有,连向某些单位递简历的资格也没有.

    • 家园 人类任何时代都是只有5%的人有好工作,尽管筛选方式不同

      筛选方式第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能够简单直接的把95%的人都踢开。

      这个方式可以是种姓血统出身,可以是长相肤色身高,可以是读经读书,可以是大刀长矛打出来,但是无论如何,总是只有5%的人有好出路。

      过去只有5%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于是高等教育就成为是否能得到好工作的标准,现在超过30%的中学毕业生都能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就不能继续为标准。就是这么简单。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