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孟买断魂路(牛X的印度铁路) -- stably

共:💬204 🌺33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没错,通勤铁路的前提是都市区的铁路网本身够密集

        而且大的车站都要在市中心附近,这也就是欧洲日本米国甚至印度100年前就基本成型的都市区规划。中国不幸错过了上一次的工业化和大修铁路的时机,等到现在城市形态已经不容许了,再新建人家那种通勤线跟现有的地铁轻轨有啥区别?比如上海目前就沪宁沪杭2条干线,上海站和南站2个终到站,也加不了几趟通勤车了。芦潮港和谈论中的金山支线开行通勤车意思其实不是很大。当然,俺是不赞成现在地铁建设上一味要走地下,而且片面要求小编组高密度的模式。

        • 家园 30年前的中国和100年前的美国,有区别么?

          自己错过了时机,如今城市化的盘子大了,交通让人头疼了,怨谁?

          怨100年前铁路修少了?老祖宗不好?

          不如老老实实怨自己不好,错过了前30年的机会。现在开始补救,争取别错过城市化的下半场

          • 家园 就铁路里程来说,30年前的中国还真不如100年前的美国

            30年前的中国铁路刚刚5万公里出头,美国早就超过20万公里,估计在30万公里上下了,更不要说1979年中国人口接近10亿而1909年美国还不到1亿。

    • 家园 我也不明白你们瞎吵什么?

      孟买铁路又不是印度人修的,是英国修的,1847年就开始修了,在英印时期运人就上百万了。印度人手上加了条连接线, 连车站过街桥都没多修,但凡多修几个每年都可以少死上千人。

      运力为什么那么大,看看地图就明白了。孟买一个小半岛,金融区在半岛的头上,而居住区在半岛根部,所以上下班通勤都要从半岛根部到半岛头上来。孟买有点象曼哈顿,但比曼哈顿还狭窄,对面是大海,没有泽西,没有隧道什么的,人流都是从上城过来,你想这流量能小吗?说实在我不知道中国那个城市是这个样子。而且如果成了这样子,政府肯定会建设新区,把部分城市职能移出去,减少交通瓶径。上海埔东不就是这样吗。

      而且孟买铁路是包揽了通勤和公交的,要比较什么流量的,还是综合比较一下比较好,孟买的那个公交best实在不能恭维, 孟买又没有地铁,加上地形奇特,所以稍微远点的还是做铁路比较方便。

      • 家园 我也是一头雾水,总结一下。

        lz说印度孟买的铁路每年伤亡很多,超出常理了。

        于是redbee老兄就说了,中国根本就没有通勤铁路,所以才没有伤亡的。

        然后我说,中国城市有大量的轨道交通。

        redbee说那个不是通勤铁路。

        之后就是他一直在说通勤铁路多好多好,中国的思路(修城市轨道交通而不修通勤铁路)怎么不对。

        我呢,是外行,觉得他可能行内人,于是就想搞清楚他说的通勤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区别,但是到现在还是搞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国外的城市轨道交通就是通勤铁路,中国的就不是,好像是因为中国的铁路归铁道部管,城市轨道交通归地方管,也许如果可能大概,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都归一个部门,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就可以定义成通勤铁路了。

        • 家园 以前看过Redbee

          的发言,我的理解是,通勤铁路指大车厢、大编组、低密度、少站。比如回龙观半小时一趟,一站到西直门,一趟车就来个10000人这样。

          • 家园 Redbee就是《反对党八股》里面的“钦差大臣”

            就是那种“不做调查研究、下车伊始就伊利哇拉”的“钦差大臣”——说得尖酸刻薄点,他完全是对着地图在指点江山……整个北京地铁13号线沿途,望京、天通苑、回龙观等几个城郊大规模住宅区,每天人流的规律,根本就是需要一条典型的地铁、而不是劳什子通勤铁路——以回龙观为例,大量的居民分布在上地软件园北区、上地、五道口等地上班,或者是到知春路去换乘地铁10号线(去中关村上班)、到西直门去换乘地铁2号线(在二环附近工作),地铁5号线开通后,也有大量的人朝霍营方向走、到立水桥换车朝市区方向走。

            • 家园 我看了他的发言

              感觉其实他说的主旨不在“通勤铁路”上,而是在城市发展上,他的意思似乎是城市发展应该先修路,修铁路,再布居民点,居民点应该布的稀疏,而不是往一块挤。对于已经发展起来的地段,是没有办法的。

              • 家园 他的立场只需要看一点

                那就是他对北京地铁13号线、以及与之平行的那条京包铁路支线的态度……其实,北京地铁13号线是非常典型的、照抄日本城市通勤电车模式的案例,在他口中却被批得一塌糊涂——与此同时,他又对日本的通勤电车大加赞誉,实在有点自相矛盾啊。

                • 家园 京包线代替不了13号线

                  但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比如每天早上发两班,作为补充。

                  • 家园 说实话,发两班顶个鬼用
                  • 家园 得不偿失

                    那条支线,车站的布置并不是为沿线后来发展起来的居民区而设计的,在回龙观根本没有站,霍营的那个站以货运为主、客运设施简陋得惨不忍睹、交通也非常不方便,上地那一站也是一样的。清华园车站,算是除了北京北站以外客运设施最完备的一个站、客流也算是比较多的,但是离日常上下班的人群的主要流向(清华、北大方向)还是太远,地面交通也很是不便。

                    而且在上下班高峰期,线路经过的市区路口,车流、人流非常密集;为了避免给市区交通带来严重堵塞,目前在那个时间段都尽量少安排列车运行——这还是这么多年来、不惜工本、尽量让铁路交道口实现立交化以后的结果。

                    • 家园 那我估计从西直门到上地这一段交叉道口

                      必须全部实现立体交叉,要不然和铁路平面交叉的道口必然全面拥堵,特别是五道口和双清路那两个道口干脆就不用走了,以前上班的时候对早上和晚上的过路火车恨之入骨,要没有它们,这两道口也不至于差不多一天到晚什么时候都堵。不过要立体交叉的话,现在五环以里的大多数道口已经没有空间了。

                      • 家园 能改的交道口都改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都是实在没有空间、没法改。虽然北京在这方面下了血本加以改造,京包路的这条支线还是给北部城区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地面道路的规划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与困扰。如果要把铁路线改高架,别的不说,用地恐怕也是比较紧张的……幸好铁路线旁边长期以来发展迟缓,那些破破烂烂的房子拆迁成本还不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