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玄武门里面的疑问 -- 沉睡的天空

共:💬51 🌺1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玄武门里面的疑问

    现代西方自出了个水门事件,后面出了什么丑闻就喜欢加个门字,比如伊朗门,拉链门。不过这些事件其实和这个门都没什么关系,就算是水门也是因为水门饭店的关系,而不是真的存在那个门,但是中国古代到是发生过一件惊动天下的玄武门事件。

    玄武门之变,其实说到底就是宫廷政变,这也没什么希奇,这中国几千年,发生了也不知多少次,失败的不说,成功也有无数,就说这唐朝,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后每位皇帝登基都有这么一两下事情出来,玄宗少时也是通过政变扶持父亲睿宗上台,才有不久之后传位于自己的,所以这宫廷政变一点也不希奇,问题的关键是这玄武门牵扯到一代明君李世民,这就复杂了许多。

    先说说这李世民,现在许多人因为李世民看史官记录而对那段历史的真实性甚至中国历史的真实性报有怀疑。其实大可不必,历史不是一个人写的,这写史之人很少是通过孤本来写史的,史官记录只是参照之一,就算李世民能改记录,也起不了作用,毕竟这只是官方记录,民间也有很多人有写史的习惯,如笔记什么的,写史者是多方面参照的。李世民要是真能改记录,也不会被人留下那看史官记录的一笔了,尤其是一些大事,根本无法修改,比如平定天下,讨突厥,这些大事到底是谁干的李世民根本没办法修改得了,最多是淡化,比如将他大哥建成的功绩淡化,但是也不可能抹杀得了。同样的道理,他也不可能贪天下之功,李世民那些平定天下,夺洛阳,讨突厥这些事总是实打实的,不可能冒领。尤其这写史的,旧唐书是后晋人所写,新唐书,资治通鉴是北宋人所写,尤其是北宋范仲淹司马光,他们和唐朝无瓜葛,也没什么象宋元明清一样的恩怨,他们的写史总是比较客观的,不会把历史颠倒过来写。其实李世民的形象就如关公一样,是借说唐隋唐这样的演义拨高的。

    但是,写史的人写天下事好写,因为史料多,证据多,不可能把败仗写成胜仗,乱世写成盛世,问题是有些东西就很难写了,比如这隐私密史密语,要是知道的人都不说,来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就留不下底了,这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到是挺多,很多谈话只有两人知晓,而两人都不说的话,那就无人知晓了,比如圣马丁和玻利瓦尔的谈话。幸好历史重视的是之后发生的史实,这密室谈话他们不愿意带秘书中间人作证,自己也不写回忆录,那也只有让小说家去猜了。

    本来这玄武门之变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毕竟参与的人多,可是问题偏偏就发生了,这李世民是个爱面子的,这玄武门是实打实的杀兄夺位,他是一心想做有道明君的,这样的事实在是个污点。所以他对此事耿耿余怀,看史官记录也八成是为了此事,毕竟这其他的错事如杀忠臣什么的是天下事,根本改不了的,你想改其他人也会记录,但是这玄武门之变却是私事,只要改了一两处,再叫当事人不说话,那就改了。

    先说说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基本的观点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合起来要陷害李世民。这到是符合基本的情况,李世民虽然不是太子,但是功劳确实很大,这是抹杀不了的,古代说是说立长不立贤,但是也没几个能作到的,要不是隋文帝隋炀帝此事在先,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也没什么希奇,要是其他没本事的王子,也用不着建成和元吉联手对付了。而且,从另一角度说,李建成也确实是个温和的人,当初李元吉要杀李世民,便是被他阻止了。(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资治通鉴.一百九十一卷》)虽然功劳亚于李世民,但是要他一个人想杀李世民,这也不容易,非要一个人鼓动不可,这便是李元吉。

    李元吉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他是李建成的谋士军师,对付李世民的办法多半是他想出来的,而且正如他所说的“为兄计耳,于我何有!”。那他图什么呢?

    和李世民有仇?那是什么仇怨惹的非要杀李世民不可?要夺位?正如他所说,即便杀了李世民也是李建成做太子,锦上添花对他有什么好处?而且这样还不如帮李世民夺位,雪中送炭更好一些。那他图的什么?李世民的幕僚说李元吉是先帮李建成杀李世民,这样剩下一个温和的李建成,就好办多了,无论是等(李建成答应事成封李元吉为太弟,就好比赵匡胤赵匡义故事。)或者再谋害一次,都可以得到皇帝位子,也许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李元吉要一心帮助李建成。两者合起来,要不是李世民有功劳在身,只怕早就身死了,而且这样下去等建成即位也是要死,所以来次反击,一点也不希奇,只是这次反击真是太猛烈而且太神秘了。

    新旧唐书对玄武门之变的介绍都不详细,都只是说在玄武门诛杀建成元吉,其他的都没说,最多是多了几个人名,估计他们对此事也是很迷惑,只有资治通鉴记录得很详细,只是看了之后更加迷惑了。

    先是在李世民向李渊申冤,并告状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传旨建成元吉入宫,此时,李世民已经安排好了:

    “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r、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杰,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A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君弘,显俊之曾孙也。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

    李世民的伏兵看来很隐秘,张婕妤能向建成通风报信,居然连伏兵也没发觉,还是元吉警惕,要是按他说的,只怕他们就躲过一劫,万一被发生了伏兵,李世民反而成了乱臣贼子了,到时别说李渊,就算建成太子府的兵力也够李世民受的。但是建成元吉好象都没想到李世民会这样做,看来他们对李世民兵变还是准备不足。是对自己太有自信?还是认为李世民的个性不会做这样的事?这是第一个谜。

    建成元吉进来发现不对劲,要回去,此时李世民“从而呼之”,然后引得李元吉“张弓射世民”李世民喊了什么?要让李元吉这样紧张?怎么说也是兄弟,就算是对头,也没有一下见到就射的道理,尤其他们也知道李世民告状,他的出现不至于让李元吉这样惊慌,一定是还有其他的情况,比如李世民全副武装,带了几个人出来,说要生擒活捉什么的,才会让李元吉这样冲动,但是具体说了什么呢?还有,李元吉这弓是哪里来的?要说打猎用弓还正常,平时佩剑也够了,哪有入宫也带着弓箭的道理?尤其看下面的文字,李元吉没有带剑,那这弓是怎么回事?这是第二个谜。

    “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这李元吉一直想杀李世民,这弓都拿出来了,怎么会这样?要说是紧张,这李元吉也是有本事的,李世民也不是他的对手,只怕尉迟敬德一人,这紧张也不至于这样吧,难道李世民真是真龙护体?而且此时其他人呢?就眼看着李元吉这样?而且说起来,这伏兵去哪了?要李世民先冲出来?怎么说也要跟着一两人啊。这是第三个谜。

    “世民射建成,杀之”,大家都知道李建成仁厚,要杀李世民的主要是李元吉,当初李建成还阻止过,李世民也认同这点,怎么一下子变的这么狠心了?当然这不是关键的疑问,毕竟要李建成的人头来阻止太子府的人,问题是在李元吉正对自己瞄准的情况下,不对李元吉射,还对一边的李建成射,这是胆子太大,杀李建成的心太急,还是另有缘故?这是第四个谜。

    “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杰,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 尉迟敬德的伏兵总算到了,那这么说前面是李世民一对二?当真了得,而且这骑兵到是也怪,射人先射马,这李世民一箭就中李建成,这其他人也是精选出来的吧,怎么只能射中马呢?难道这王子真是真龙护体?只有王子才能杀?当然也可能是李元吉武功高强吧,不过后面的挺搞笑的,李世民的马在林中失足,李世民落马,这左右都上来了,还要李世民亲自去,也有些过了吧,而且这失足……难道是李建成的冤魂这么快就报应了?或者还是李元吉设下的埋伏?就当巧合吧,那下面有一个问题怪了,李元吉看李世民落马这样一高兴啊,跳出来想反败为胜,“夺弓将扼之”,还是那个弓的问题,这李元吉是不是弓的狂热爱好者啊,都离的这么近了,还要夺这个弓,而且还要用弓绞死李世民。这杀人有几种办法,用刀剑砍,用拳头打,拿他的头撞树,最后几下才轮到掐啊绞吧。

    说这个刀剑,看来李元吉是没有,不然他就拿出来了,而且这也涉及到那个问题,他没事带着弓不带剑的?用拳头打,也许这李元吉一时没想到。但是这撞树或者没树撞地总可以吧,这至少比掐啊绞啊快多了吧。也许是想要这样做而还没作到?但是既然说了这个“扼之”,即便加了“将”,这是有这个意图了吧。这是第五个谜。

    “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这段问题不大,李元吉据说最怕的就是尉迟敬德,一见到就跑,被尉迟敬德杀了也正常,不过这和上面对起来就有点问题,假如李世民真的在李元吉掌握里,他可以把李世民作为人质,或者先杀了李世民,用不着跑,毕竟这两条腿的比不上四条腿的。这样一看,这李元吉还没有能掌握李世民的生死,或者说尉迟敬德出马就把李世民救了。当然不管怎么说,这问题不如前面五个谜团大了。

    后面是建成的太子府攻打秦王府,险些攻下,这说明建成还是很得人心的,即便属下知其已死还要为之报仇,而且这样看李世民如此做是很冒险的,万一没杀了两人,只要逃出去一个,就要身首异处了。

    玄武门之变里面的谜团和巧合实在太多,虽然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并不妨碍李世民做一个好皇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没什么谜团和巧合的

      所谓谜团,不过是遗留到今天的历史记载,被太宗修改,或删除了,后世没有办法查得所以细节明明白白。所谓胜者为王。。巧合,听了央视的百家讲坛,把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到其中,就有些明了。 比如,元吉“再三不彀”,的确因为事发突然,在意料之外,临阵紧张所置。 据所听,所看, 元吉比起世民,尉迟敬德,不能算是驰久沙场的老将,他的功夫也比起两位,属泛泛平平之辈,而且我读书时候,没有一种感觉:“战场,就是瞬息之间的事,”估计,也就一,两妙,元吉就被射下马了。如看了《Gladiator》, General Maximus 在被处决时,Maximus一秒内跳起,把筷子手杀了。这也是瞬息之间的事,筷子手也是无法把剑从剑鞘抽出,这就是心理原因,和缺乏临阵反映。

      其实,“世民射建成,杀之”,我估计,这也是李世民一贯的战场经验所致,是一种本能反映在战场上,第一箭就是他的目标。等建成被杀,他才有一刻反映,所以此刻他心里很乱,导致连马都没法控制了,才有后来“世民马逸入林下”,这不该是一个军事天才,和将军的作风。

    • 家园 李元吉的角色确实很奇怪。

      因为无论如何他没有直接好处。新唐书里好像说他有野心取代两个哥哥,不仅仅是对付秦王一人。

      还有如果对比李世民在玄武门以前的事迹和杨广的早期功业,我们会发现这两个人简直如出一辙。这段历史非常有问题。

    • 家园 关于建成他们带武器进宫,李渊是有过特批的

      “自武德初,高祖令太宗居西宫之承乾殿,元吉居武德殿后院,与上台、东宫昼夜并通,更无限隔。皇太子及二王出入上台,皆乘马携弓刀杂用之物,相遇则如家

      人之礼。”

    • 家园 关于玄武门的猜想

      假设玄武门这事是太宗有预谋的.

      先控制了老头子和后宫,然后让张婕妤身边的人对太子说,"老二正在老头子那给你和元吉上眼药呢,说你俩和后宫的MM经常XX.".由于有了杨文干的案例,太子准备哭二回.

    • 家园
    • 家园 我看多半是李世民做的戏

      有一种可能是建成、元吉根本没有反抗,一进玄武门就被世民的伏兵杀了(也可能是一拥而上绑了让世民亲手去杀,毕竟让小兵杀王爷他也是很忌惮的)。然后再嫁祸给建成和元吉。

      这样看来后面关于玄武门之内发生的事情几乎可以肯定是世民和他的属下们编撰出来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前后矛盾之处)。

      我的根据是(是我自己分析推理的):

      1、作为目击者双方之一的建成元吉之党最后不是被杀就是逃亡,这样就只剩下世民一党了,这其中他的亲信自然是不会说出去的,那些伏兵和下级军官多半事后也要杀了灭口,即便不杀他们也不敢随便说出口。

      2、当时显然不可能有史官在现场目击,史官的材料多半是事后(而且可以想见是事态平息之后,那距事变已经很有一些日子了。若是世民登基以后再调查,那么可信度更要打折扣了。无论如何,反正有足够的时间让世民一伙人编造事件经过了。)调查得来的。找谁调查呢?多半是世民一党人。这时建成元吉一党已几乎被屠灭殆尽,无据可查。而世民的属下们也早已统一好了口径(实际上就是形同串供),众口一辞,自然是滴水不漏。但由于与事实终有出入,因此无论如何圆也圆不完满。楼主认为世民不可能改动史官的纪录,这是不错,但假若史官得来的史料本身由于查访的原因而出现错误(一方面当事人少,另一方面只有一方当事人缺少另一方当事人的证词),那么世民根本改都不必改纪录。可能当时的史官都因为得到的证词太过牵强而不得不对玄武门之变的详细经过一笔带过。

      3、当然在野史中也不是不可能通过一些当时参与其事的双方底层兵卒(更可能是逃散的建成、元吉的部卒)的口传得到事件的经过。但更可能的情况是,当事人讳莫如深,三缄其口,毕竟是有倒脑袋的危险的,这样的事有胆子干的人不多。而且久而久之以讹传讹,野史的可靠性更加值得怀疑。

      基于以上几点我认为所谓元吉箭射世民完全是世民一党硬栽在死人头上的,反正也是死无对证。很有可能建成、元吉只是带了士卒以备不测,他们很有可能没有带武器(包括弓箭)入宫,要不然不会见了全副武装的世民如此慌乱,历朝历代的规矩,王亲大臣是不准携带任何武器进宫的,包括弓弩在内,否则就是叛乱。正因为有这一条铁律的存在,所以他们没有带武器,也没有思想准备,不知道世民居然敢在宫门内携带武器劲卒(他们认为他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如果他们确乎也是跟世民一样也是完全有备而来的话,不可能只有元吉带了武器而建成不带,须知建成也应该清楚自己对于世民而言危险性远大于元吉。而且他们都是有过实战经验的,要带武器也不会只带弓箭这样的轻武器而不带贴身肉搏用的刀剑,而且他们若也是来寻事的,更没有道理冒险把兵士留在宫门外而让自己孤身犯险。因此很有可能他们一入玄武门便即遇害,根本没有经过后来那场“子虚乌有”的“抵抗”。反正后来说话的都是世民的人,他们要说元吉带了弓也没办法。

      玄武门之变后仅过了几个月,被立为太子的世民就急不可耐地逼父亲退了位,实际形同篡夺。他即位后为了掩盖自己得位不正的污点,就在民间舆论上发动了造神运动,一味拔高自己贬低兄弟,甚至连父亲也不能幸免。所以通过后世《说唐》、《兴唐》等演义,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近乎仁君圣人,在争储斗争中处处处于被动,被压制地位而不得不奋起反抗才得黄袍加身的李世民;看到了功勋被极大地淡化,形象被极大地丑化的李建成和李元吉(要知道李建成虽为太子之身,若是不可扶的庸才,若无军功在身,有那么多人愿意为他效死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那么多能人不会把宝押在一个没有德望、做不稳江山的主子身上的,那样风险太大了)。而李渊则被刻画成了一个信馋昏庸的开国之君,甚至胸无大志,是被儿子裹胁着起兵造反的。以后他在兴唐的各种演义中就一直隐匿在儿子的光辉形象的阴影之下。这同汉、宋、明、清这些大一统王朝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相比显得有些另类,不可思议。我没读过两种《唐书》,但我相信李渊之才能绝不会象演义上所说的那么平庸。

      这种对前任君主的形象有意识的破坏,在外国也存在。在古埃及的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一继位就派人到全国各地的建筑物去凿掉埃及唯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名字,还几乎捣毁了她所建的一切建筑,只为发泄自己长期被她压制的怨恨,只是由于害怕引起阿蒙神的震怒才没有折掉她修建的那座著名的神庙。后来第十八王朝的末代法老霍连姆赫布更是把他之前的三位法老埃赫那吞(就是那位叛逆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图坦卡蒙、埃耶(图坦卡蒙的宰相,据说就是他谋杀了图坦卡蒙并霸占了他的王位)的名字从所有建筑物上抹掉,以至于当图坦卡蒙重见天日、举世闻名之前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法老了。

      • 家园 这个说法解释得不错,不可能有那么多曲折。

        从事前密招房杜,事变当时在李渊身边的也都是他的人,随后尉迟敬德赶去控制李渊(这么卖力,难怪凌烟阁排名那么高,远在秦二哥之上,军事上更有成就的李靖、李绩都不如),李世民可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决心很大,甚至不惜干掉老爹(要是他不识相的话),所有描写看来只为一个目的:谁先开第一枪。

      • 家园 夺得好,李世民这么牛的人不当皇帝太没天理

        李家的人不管有没有鲜卑血统可的确继承了鲜卑英才辈出的传统,李建成有点本事不奇怪,但要说比李世民牛俺不认为。但要说夺位不义那这种传长的制度更没天理,往高了讲李世民也算是挑战万恶的旧制度吧

        再说李世民武功盖世没当上皇帝不是太遗憾了,一把强弓挡住上千敌人网上各类魔神帝王传里的主人公也不过如此吧。中国的皇帝能镇住游牧民族的不多,好象被尊为可汗的就李世民一个(皇太极算半个,铁木真算四分之一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