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玄武门里面的疑问 -- 沉睡的天空

共:💬51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玄武门里面的疑问

现代西方自出了个水门事件,后面出了什么丑闻就喜欢加个门字,比如伊朗门,拉链门。不过这些事件其实和这个门都没什么关系,就算是水门也是因为水门饭店的关系,而不是真的存在那个门,但是中国古代到是发生过一件惊动天下的玄武门事件。

玄武门之变,其实说到底就是宫廷政变,这也没什么希奇,这中国几千年,发生了也不知多少次,失败的不说,成功也有无数,就说这唐朝,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后每位皇帝登基都有这么一两下事情出来,玄宗少时也是通过政变扶持父亲睿宗上台,才有不久之后传位于自己的,所以这宫廷政变一点也不希奇,问题的关键是这玄武门牵扯到一代明君李世民,这就复杂了许多。

先说说这李世民,现在许多人因为李世民看史官记录而对那段历史的真实性甚至中国历史的真实性报有怀疑。其实大可不必,历史不是一个人写的,这写史之人很少是通过孤本来写史的,史官记录只是参照之一,就算李世民能改记录,也起不了作用,毕竟这只是官方记录,民间也有很多人有写史的习惯,如笔记什么的,写史者是多方面参照的。李世民要是真能改记录,也不会被人留下那看史官记录的一笔了,尤其是一些大事,根本无法修改,比如平定天下,讨突厥,这些大事到底是谁干的李世民根本没办法修改得了,最多是淡化,比如将他大哥建成的功绩淡化,但是也不可能抹杀得了。同样的道理,他也不可能贪天下之功,李世民那些平定天下,夺洛阳,讨突厥这些事总是实打实的,不可能冒领。尤其这写史的,旧唐书是后晋人所写,新唐书,资治通鉴是北宋人所写,尤其是北宋范仲淹司马光,他们和唐朝无瓜葛,也没什么象宋元明清一样的恩怨,他们的写史总是比较客观的,不会把历史颠倒过来写。其实李世民的形象就如关公一样,是借说唐隋唐这样的演义拨高的。

但是,写史的人写天下事好写,因为史料多,证据多,不可能把败仗写成胜仗,乱世写成盛世,问题是有些东西就很难写了,比如这隐私密史密语,要是知道的人都不说,来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那就留不下底了,这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到是挺多,很多谈话只有两人知晓,而两人都不说的话,那就无人知晓了,比如圣马丁和玻利瓦尔的谈话。幸好历史重视的是之后发生的史实,这密室谈话他们不愿意带秘书中间人作证,自己也不写回忆录,那也只有让小说家去猜了。

本来这玄武门之变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毕竟参与的人多,可是问题偏偏就发生了,这李世民是个爱面子的,这玄武门是实打实的杀兄夺位,他是一心想做有道明君的,这样的事实在是个污点。所以他对此事耿耿余怀,看史官记录也八成是为了此事,毕竟这其他的错事如杀忠臣什么的是天下事,根本改不了的,你想改其他人也会记录,但是这玄武门之变却是私事,只要改了一两处,再叫当事人不说话,那就改了。

先说说玄武门之变的原因,基本的观点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合起来要陷害李世民。这到是符合基本的情况,李世民虽然不是太子,但是功劳确实很大,这是抹杀不了的,古代说是说立长不立贤,但是也没几个能作到的,要不是隋文帝隋炀帝此事在先,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也没什么希奇,要是其他没本事的王子,也用不着建成和元吉联手对付了。而且,从另一角度说,李建成也确实是个温和的人,当初李元吉要杀李世民,便是被他阻止了。(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资治通鉴.一百九十一卷》)虽然功劳亚于李世民,但是要他一个人想杀李世民,这也不容易,非要一个人鼓动不可,这便是李元吉。

李元吉在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他是李建成的谋士军师,对付李世民的办法多半是他想出来的,而且正如他所说的“为兄计耳,于我何有!”。那他图什么呢?

和李世民有仇?那是什么仇怨惹的非要杀李世民不可?要夺位?正如他所说,即便杀了李世民也是李建成做太子,锦上添花对他有什么好处?而且这样还不如帮李世民夺位,雪中送炭更好一些。那他图的什么?李世民的幕僚说李元吉是先帮李建成杀李世民,这样剩下一个温和的李建成,就好办多了,无论是等(李建成答应事成封李元吉为太弟,就好比赵匡胤赵匡义故事。)或者再谋害一次,都可以得到皇帝位子,也许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李元吉要一心帮助李建成。两者合起来,要不是李世民有功劳在身,只怕早就身死了,而且这样下去等建成即位也是要死,所以来次反击,一点也不希奇,只是这次反击真是太猛烈而且太神秘了。

新旧唐书对玄武门之变的介绍都不详细,都只是说在玄武门诛杀建成元吉,其他的都没说,最多是多了几个人名,估计他们对此事也是很迷惑,只有资治通鉴记录得很详细,只是看了之后更加迷惑了。

先是在李世民向李渊申冤,并告状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李渊传旨建成元吉入宫,此时,李世民已经安排好了:

“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乃俱入,趣玄武门。上时已召裴寂、萧?r、陈叔达等,欲按其事。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杰,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A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张公谨多力,独闭关以拒之,不得入。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君弘,显俊之曾孙也。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

李世民的伏兵看来很隐秘,张婕妤能向建成通风报信,居然连伏兵也没发觉,还是元吉警惕,要是按他说的,只怕他们就躲过一劫,万一被发生了伏兵,李世民反而成了乱臣贼子了,到时别说李渊,就算建成太子府的兵力也够李世民受的。但是建成元吉好象都没想到李世民会这样做,看来他们对李世民兵变还是准备不足。是对自己太有自信?还是认为李世民的个性不会做这样的事?这是第一个谜。

建成元吉进来发现不对劲,要回去,此时李世民“从而呼之”,然后引得李元吉“张弓射世民”李世民喊了什么?要让李元吉这样紧张?怎么说也是兄弟,就算是对头,也没有一下见到就射的道理,尤其他们也知道李世民告状,他的出现不至于让李元吉这样惊慌,一定是还有其他的情况,比如李世民全副武装,带了几个人出来,说要生擒活捉什么的,才会让李元吉这样冲动,但是具体说了什么呢?还有,李元吉这弓是哪里来的?要说打猎用弓还正常,平时佩剑也够了,哪有入宫也带着弓箭的道理?尤其看下面的文字,李元吉没有带剑,那这弓是怎么回事?这是第二个谜。

“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这李元吉一直想杀李世民,这弓都拿出来了,怎么会这样?要说是紧张,这李元吉也是有本事的,李世民也不是他的对手,只怕尉迟敬德一人,这紧张也不至于这样吧,难道李世民真是真龙护体?而且此时其他人呢?就眼看着李元吉这样?而且说起来,这伏兵去哪了?要李世民先冲出来?怎么说也要跟着一两人啊。这是第三个谜。

“世民射建成,杀之”,大家都知道李建成仁厚,要杀李世民的主要是李元吉,当初李建成还阻止过,李世民也认同这点,怎么一下子变的这么狠心了?当然这不是关键的疑问,毕竟要李建成的人头来阻止太子府的人,问题是在李元吉正对自己瞄准的情况下,不对李元吉射,还对一边的李建成射,这是胆子太大,杀李建成的心太急,还是另有缘故?这是第四个谜。

“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杰,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 尉迟敬德的伏兵总算到了,那这么说前面是李世民一对二?当真了得,而且这骑兵到是也怪,射人先射马,这李世民一箭就中李建成,这其他人也是精选出来的吧,怎么只能射中马呢?难道这王子真是真龙护体?只有王子才能杀?当然也可能是李元吉武功高强吧,不过后面的挺搞笑的,李世民的马在林中失足,李世民落马,这左右都上来了,还要李世民亲自去,也有些过了吧,而且这失足……难道是李建成的冤魂这么快就报应了?或者还是李元吉设下的埋伏?就当巧合吧,那下面有一个问题怪了,李元吉看李世民落马这样一高兴啊,跳出来想反败为胜,“夺弓将扼之”,还是那个弓的问题,这李元吉是不是弓的狂热爱好者啊,都离的这么近了,还要夺这个弓,而且还要用弓绞死李世民。这杀人有几种办法,用刀剑砍,用拳头打,拿他的头撞树,最后几下才轮到掐啊绞吧。

说这个刀剑,看来李元吉是没有,不然他就拿出来了,而且这也涉及到那个问题,他没事带着弓不带剑的?用拳头打,也许这李元吉一时没想到。但是这撞树或者没树撞地总可以吧,这至少比掐啊绞啊快多了吧。也许是想要这样做而还没作到?但是既然说了这个“扼之”,即便加了“将”,这是有这个意图了吧。这是第五个谜。

“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这段问题不大,李元吉据说最怕的就是尉迟敬德,一见到就跑,被尉迟敬德杀了也正常,不过这和上面对起来就有点问题,假如李世民真的在李元吉掌握里,他可以把李世民作为人质,或者先杀了李世民,用不着跑,毕竟这两条腿的比不上四条腿的。这样一看,这李元吉还没有能掌握李世民的生死,或者说尉迟敬德出马就把李世民救了。当然不管怎么说,这问题不如前面五个谜团大了。

后面是建成的太子府攻打秦王府,险些攻下,这说明建成还是很得人心的,即便属下知其已死还要为之报仇,而且这样看李世民如此做是很冒险的,万一没杀了两人,只要逃出去一个,就要身首异处了。

玄武门之变里面的谜团和巧合实在太多,虽然这其中发生了什么并不妨碍李世民做一个好皇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些不合情理常识的谜恰好证明了一点

即目前俺们看到的所有关于玄武门事变的记录都是经过李世民修改润色过的,《资治通鉴》也是根据唐代史料编的,否则就是司马光凭空想像了。古代信息传递不发达,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直播,没有数码相机,没有现代的印刷术,事变的传播很容易被控制。

即使从这些已经被有意修改的史料中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完全出于李建成、元吉包括李渊的意料之外,由此可证,那些关于李建成、元吉事前要谋害李世民的记录也完全是李世民的编造和栽脏,为此次事变作铺垫,找借口。

很难想像,刻意谋害李世民的李建成会对此次事变毫无准备,就这样傻瓜一样受死。更好笑的是,李世民居然喝了毒酒,吐血数升而没死,莫非李建成买的毒药也是假药厂生产的?

家园 嗯,有可能。奸商什么时候都有啊

刻意谋害李世民的李建成会对此次事变毫无准备,就这样傻瓜一样受死。

这也是有可能的,历史和小说中都有这些故事嘛。比如战争中常用的骄兵之计,比如上官金虹和小李飞刀的最后一战,交战双方谁不想置对方于死地呢,而中计的一方往往是措手不及,死得不明不白。

如果李建成对那次事变有准备,那么太宗就要改名字了,呵呵。

家园 自己来试着解释一下

我上文说五个问题,其实最关键的是2,3,4,5个,第一个只能说李元吉李建成一念之差,但是元吉为什么带着弓,一见到李世民就射箭,还三不彀,最后还差点反攻倒算,但是程序不对,磨蹭得很,导致被尉迟敬德追上呢?

我觉得这是根本就没元吉这张弓,也没这三不彀,李世民是对建成暗杀的,根本就没有给什么元吉的弓,也没元吉射的机会,之所以这样写,完全是因为暗杀实在太过,现在这样写等于是元吉先动手,等于现在说的先开第一枪的问题。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元吉有弓,而且还会三不彀了。这样其他就好解释了,李世民一开始暗杀目标就是建成,另外说一下,李世民的箭术确实很好。此外,元吉的功夫相当了得,能在被暗杀的情况下暂时逃生。

第五个问题估计是李世民和李元吉在树林里大战,完全处于下风,那个被树枝落马是为了掩饰败绩,直到尉迟敬德来了,此时还没有达到李元吉可以掐李世民的地步,最多是打昏的时候尉迟敬德就来了。这个扼和前面的三不彀一样是掩饰,你想啊,这李世民被打的浑身是伤,但是没有重伤,不然也不能过一会就进去见李渊了,但是这伤怎么处理?说李元吉打的,这好象丢脸了点,虽然李元吉功夫很高,但是李世民一直看不起这个小弟,怎么可以说被他打的而且还打昏了呢,尤其前面这李元吉还三不彀呢,一下子就这么强,尤其是在被追杀的时刻,就说是落马比较好。至于为什么没死,那怎么说呢,李元吉为什么不用石头砸你头,这样一看就算不死有伤痕啊,一想,就说不是砸的是想扼我没成功吧,这样也可以表现我洪福齐天呢。哈哈,这是开玩笑,不过我倾向李元吉没有先动手,是李世民先动手的杀了建成,被李元吉逃脱的。

或者,想狠一点,李元吉控制了李世民,要挟尉迟敬德放他走,尉迟敬德同意后,李元吉放了李世民,但是被反悔的尉迟敬德追上杀死。不过以李元吉这样有心计的人,相信这种许诺可能性太小。

家园 后来的事情好说,估计差不离。只是一开始这个事情问题大大

根据你上面的理由,假设《资治通鉴》相对比较客观的情况下,我似乎觉得这个事情是事出突然,可能根本就不是按照计划来的,至少是时机不太对。

疑点有二。

1、至少李世民没必要首发。

这个事情交给尉迟做比较好。一个自己没有风险,二个既便有什么差错,还可以拿维持挡在前面。

2、尉迟的70骑是后来赶到的。

这说明当时尉迟不在现场。

这个不在场有两种两种可能。

1、当时李世民还没有下决心怎样,是因为什么事情,仓促发动。比如说,元吉向世民透露他已经掌握了他的一些秘密,将在李渊面前分清一二。世民感觉到威胁。

2、元吉他们预先发现李世民的埋伏。世民不想功亏一篑,只好提前发动。“预定”的地点不是当时发生冲突的地点。

瞎猜,反正猜错了也改变不了历史

家园 我还是倾向于李世民暗杀

假如是被李建成他们发现,基本就和资治通鉴上差不多了,这样那些疑问还是不能解释,李元吉掌握了什么证据,这个确实可能有。

玄武门之变我觉得资治通鉴上的东西疑问是很大的,因为此事属于秘史,公开的历史不容易作假,秘史就容易了。不过尉迟迟到和李世民杀李建成此事我觉得是真的,因为没必要隐瞒,尉迟迟到到是没什么,他可能不是和李世民在一起埋伏的。李世民杀兄应该是真的,这事毕竟不光彩,以李世民的性格,不会主动承担不是他做的杀兄的罪名。而且李建成毕竟是太子,他不杀,别人也不敢杀。

我觉得玄武门主要的问题是李元吉的弓和先动手这点估计是编出来的,其他到是没什么。

家园 史家眼里无好人,皆以成败论英雄
家园 :)

李世民是当时著名的骑兵将领,出了这个问题的确有点儿奇怪

家园 会不会唐时在马上佩弓的,下了马进宫就没武器了
家园 有可能,但是不能解释李元吉为什么箭术如此垃圾
家园 也许是头天吃坏了肚子,头昏眼花,手无力
家园 拉不开弓却差点在肉搏中干掉李二?

不可能吧。这些情节显然是李世民的胡乱编造。

家园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李四拉肚子拉不开弓,单挑李二也应该不会太难吧

呵呵

家园 哈哈,原来《说唐》中的天下第一条好汉

原型就是李元吉啊,不是李元霸!否则李二也太弱不禁风了,由此证明史书中关于李二冲锋陷阵的记载全是这小子胡编乱造的,此人毫无诚信可言,再证所谓的什么贞观盛世全是这小子胡编的,死后还留下个武氏祸水,弄得唐都灭亡了,败家子一个!还什么千古明君?俺都被他骗过了,还排在中国帝王的三甲之列呢!

家园 好,把他拉出来革去探花,该赐为同进士出身,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