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随便写 一 -- 电饭锅

共:💬57 🌺17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一

    上段时间,我家附近多了一条空中通道,从交大南门起,一条全封闭的大道由南而北跨越动物园上空,最后落在展览路,带来最明显的效果是动物园的猴山消失了,而相应的,这条道路全程都是用半椭圆形隔音屏围拢着,是为了照顾无处可躲的熊山、中型猛兽馆的所受的噪声影响,这应该是为了减轻以行路诡异出名的西直门桥的拥堵压力而作出的更改。这条飞路在交大南门附近形成的跨线桥被命名为慈献寺桥,据说是根据历史地名所订的,我于是去翻书,发现根据清《日下旧闻考》所记:“慈献寺相传为明代旧刹,本朝乾隆年间重修,后殿恭悬皇上御书额曰法云慈荫。”这法云慈荫的匾额倒好像经常流行于各大寺庙之中。又据《蕉轩随录》所记,康熙三十二年,正是圣祖仁皇帝六旬万寿之时,从神武门到畅春园的路上搭满彩廊、过街彩坊、庆祝皇棚等等,以供军民共贺,这条庆祝的路上就经过慈献寺,慈献寺的前一处便是大柳树处,大柳树之得名是因为当时有古柳树一株,其形硕大,万丝拂空,垂荫盈亩,所以现在我家附近的两个公交站一个名为大柳树南,一个便是大柳树北。在给皇上庆寿这一天,由万福攸同坊至大柳树一带,便是彩廊数百楹,间以荔墙,绣错绮分,计长三里。而过了大柳树,是一个过街彩坊,上写“华渚神光”。出坊有寺,便是这慈献寺了。自大柳树至此慈献寺,同样是彩廊数百楹,绣而云楣,曲折参差,也有三里之长。在这慈献寺前的牌坊上悬有一联,写的是:“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恰恰嵌入了几个年号,也是个妙联。想来当年这慈献寺应该也是个人头攒动的所在,只是现如今,这寺却全无一点痕迹留于人间,颇为可惜。

    说道慈献寺,这附近还有一个慈开头的寺,就是在阜城门外,叫做慈慧寺,当然了,岁月变迁,城市建设,它也只剩下个山门了,而它的旧址呢,就在现在天意小商品市场的位置,这个寺有个出奇的地方,就是它主殿佛像背后的那二进院别有玄机,如果有人经过庭院,人影就从那四扇殿门的圆孔上投射在佛像背后,而且都是人头朝下的倒影,这便是照相机的倒像原理,不过当时大家都认定是神佛显灵。所以慈慧寺又叫倒影庙,也就是因为这点,据说当时这里是寂寞宫女们的指定心理治疗机构。说是心理治疗,其实就是宫里的老妈子们故意带那些不甘寂寞的宫女们到这里来玩,然后让他们无意间发现同伴们的身影都是倒的,而在此时,老妈子们乘机就宣扬她们人影倒下,所以必是命格下贱,只能在宫中服侍终老。顺便说一下,在这庙的后面就是一个静乐堂,一个专门埋葬宫女的地方,这也好带算是一条龙的宫女治疗安置服务了。

    再说回来,我家附近还有一个极乐寺,这个寺我以前是一点也没听说过,后来上班骑车从海洋馆附近插入动物园后门的河边骑行才发现的,并且是先发现了一个叫做紫御府的楼盘而后才顺带发现这极乐寺的。这楼盘说来好玩,从外观来看,很是大气,楼盘的大门中式风格浓厚,后来一了解,居然开发商是金悦海鲜大酒楼,难怪这楼盘造的十分之气派。这楼盘距离动物园很近,借园里的大片树荫便利十分清凉,此处的风景也很不坏,所以不免动心了解了一下,结果大吃一惊。原来这里的户型都是300到500一平米的,全部是精装修,而且是一梯直接到户,所以赠送私人电梯前厅,这前厅虽然只有5平米可是也是红木做的大门,雕花工艺的地砖,再进去,是给做好的大理石鱼池,池底贴的是一水的青花瓷,不仅养鱼设备配套,连里头的鱼都准备的是名贵品种。据说到时候还要采购些明清家具来增加门面,屋内的装修更是宫廷风格,采用酸枝木来作装修,还有地下几千米的温泉入户,地板供暖,想象一下就让人向往,所以阿,光装修据说就要1万每平米的标准,看来这里住的人非富即贵了,毕竟这里的物业都是8元每平米每月,而且保姆都有自己的独立保姆电梯,直接进入带有独立卫生间的保姆房,随后当我了解到3万3每平米的价格或是1500万每套起的价格时,我就彻底崩溃了。最后才知道这楼盘只有两栋楼,这两个楼围着一个文物保护名单上的古建筑,便是极乐寺时,我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心理稍稍得到了安慰。毕竟有句俗语叫做:“有钱不住衙前庙后“。因为衙门,也包括军营爬出所公安等地阿,你住在它的对面,他的杀气太重,你就会承受不起,容易有人口伤亡。而寺庙呢,一般都是占了风水宝地,聚拢旺气给自己用,你住在它后面便沾不到什么余气了,也就是所谓的生气薄弱的格局,自然对住户还是不利。再后来又查找到关于极乐寺的一些民间传闻,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人振振有词的说极乐极乐,只有到了西方世界才能享受极乐的意味,所以阿,这极乐寺早些年是停放僧人尸体之用的,到了后来,西直门外几个村的人都用这个寺庙来停人,而后择期下葬,这就听着有些毛骨悚然了。不过民间倒是真有在庙里停灵几天以方便让和尚咏经超度的习俗,不排除西外这一带其他的寺庙拆的拆,破得破,而这个极乐寺地处偏僻,因此而受此重用的可能性。其实就算停放尸体也没啥,现在不都是新社会了么,已经进入了无神论的时代了阿。再说了,就算旧社会,也是有应付良策的。当时清朝时,杭州西湖的德生庙后面,就停放了上千个没有下葬的棺材,不过庙里的和尚从来不畏惧这个,因为他们每年给这些棺材作四次道场超度亡魂,烧上几千万的纸钱供他们挥霍,所以仓廪实则知礼节,既然心意到了,也就不会有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穷鬼来捣乱了。在庙里停灵的习俗其实很普遍,北京有个恩济庄的地名,当时就是雍正皇帝特批给给太监们作专用坟地的,所以乾隆年间这恩济庄前就修建了一个关帝庙,也就是和极乐寺差不多的用途。李莲英的坟就在恩济庄,当时他修墓时收购了大批鸡蛋,只用其中的蛋白,然后混拌石灰,外加江米粥灌浆,而筑成坟茔。关于这鸡蛋坟当日还有人吟诗一首:马鬣封头鸡卵坟,黎民血泪染石灰。可叹莲公达显宦,焉与三宝共争辉?

    前面说了宫女,现在又说到太监,这两者可差别太多了,简单的说,一般情况下都是太监们要威风一些,话说故宫西面有南池子、北池子所在,多为太监衙署和皇家仓库。而其中就有这么一个专供太监洗澡的混堂司澡堂,这里就能看出太监们的权势有多大了。为什么澡堂又称混堂呢?因为当时澡堂地建设水准已经相当高了,它的内部浴池有大管道与由砖墙隔开的巨釜相通,釜下大火不断,池中冷水就会同釜中热水交流混合成为热汤供人沐浴,故称为混堂。所以澡堂在宋朝还被称为香水行,而元、 明时期,都已改口称做混堂了。这里说到太监混堂司的级别可不低,能在明朝的四司、八局、十二监稳占一席之地,其他三司分别是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这混堂司能充分保护太监们的生理隐私,所以他们的司长是五品的官员。到了清朝,没了这个制度了,皇帝可能考虑到此地前身原是澡堂子,长期熏陶,或有别效,所以在这里建了一个凝和庙,是供奉云神的,还是紫禁城外八庙之一,不过现在么,嘿嘿,也差不多没了,剩下的一点已经被北池子小学围进去了。

    通宝推:人云亦云,白菜,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二十五

      当初资助育婴堂的还有姚文然、赵吉士以及他父亲赵之符,还有王熙,都是尚书、御史之类的高官。

      姚文然,桐城人,名臣、文学家;赵之符,官至左佥都御史;也擅诗文。王熙,为汉官参与军机之第一人,而且,他的女儿许配给了衍圣公作为原配夫人,这也挺牛的了;赵吉士,工诗文,当初起家是因为在山西交城剿匪颇有成绩,交城匪多是因为旁边有一个吕梁山,再加上当地本来多山区,多灌木,利于牧马,可是偏偏当时严禁民间牧马,又停了当地的木厂,所以“民困,往往去为盗。”后来赵吉士上任后先抚后剿,连着清了好几拨大匪,后来就升上了户部给事中。赵吉士晚号寄园主人,所以写一本笔记起名叫做《寄园寄所寄》,这本书的范围很广泛杂碎凌乱,随便扫了一眼,枯燥的忠、孝故事也有,鬼怪也有,官场笑话也好,在这里摘两则用药的有趣笔记。

      凡风狗毒蛇咬伤者,只以人粪涂伤处,新粪尤佳,诸药不及此。

      凡产后,不问有病无病,即用童便好酒煮热服之,百病不作。

      不知这两者是否有效,但是用药法都比较奇异,哈哈。

      育婴堂有这么多高官支持,自然名气也打开了,后来皇帝也听说了,康熙赐了一个“ 广慈保赤”的匾额,雍正赐了“功深保赤”的匾额,又赐银千两,又号召全国各地督抚学习这种行善恤孤的和谐行为,正如孔子所说的:大道之行也。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雍正后来又多次赐银,下令置产,岁收息银以充公用。还下令在崇文、宣武、朝阳、安定各门增设收婴分处,备老牛车四辆,巡行街衢,收集弃婴。而这个规定在民间传说中就传走样了。民间传说讲育婴堂的某一人负责人叫做柴世胜的,很热爱这项事业,他不仅是坐等弃婴被送上门,而且还每天赶着牛车到处去捡拾弃婴,某一次不小心或者是故意冲撞乾隆皇帝的圣驾,结果乾隆当然是免其死罪,而且又加赏银两,最特别的是,根据民间传说,乾隆还特批给柴世胜一面龙旗,允许他插在牛车上,任何人都不得阻挠,颇有点现代特权车牌的意味。柴世胜有此特殊贡献,所以也有特殊待遇,所以后继的管理员在堂内专门修建柴公祠,塑了泥像以作祭祀,而且那些送进育婴堂的孤儿,不管原先姓什么,都一律改姓柴。

      而实际上牛车的规矩是雍正当年设定的,柴世胜也还是颇有长远眼光的,他请当时的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绅设立了一个陶器工厂,以此来增加收入。清后期后,这个民间机构就慢慢转变为官方机构了,由顺天府直接管理,根据光绪年间的记载:“,经费由库帑每年支出八百余两,另 每年加恩粟米二百四十石。” 翁方纲也有诗记其事:“育婴堂后读书堂,屋字虽移地未忘。柴李遗祠仍待葺,孙冯旧迹未全荒。”诗中柴、冯前文有提到,不知道李、孙是谁,可惜这些好心人的名字已经漫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这个育婴堂在民国期间也勉强支撑,直到解放后,也是由政府管理,60年代转为小学,所以后来夕照寺破落,小学因学生增多,就自然的占了夕照寺的配殿作为教室了。这也算育婴堂正式的完结。说到这里,从1647年到1961年,这可是315年的历史了,远胜过当时300周年时英国的178年的所谓世界罕有的慈善机关。

      其实咱们国家最早的育婴堂应该可以追溯到南宋,当时因为经济问题,很多家庭,尤其是福建沿海一带,都不愿意多生子女,如果第四个孩子出生,往往会被溺死,如果家庭贫困,那更加常见了。而且因为女子要给嫁妆的缘故,女婴的命运更加凄惨一些。而这样的行事却造成另外一种后果,也就是当地男多女少的,许多男子无法娶妻,许多家庭中女性掌权,而且童养媳习俗流行广泛。这种习俗都一直可以追溯到唐朝,往后能推到明清两朝,只不过明清两朝转为专溺女婴。唐顾况曾写过“哀囝诗”,摘录如下:

        囝生闽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

        为髡为钳, 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

        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

        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及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诗中说的不举就是溺婴的意思。朱熹的父亲朱松当时任政和县尉时,就此现象作过《戒杀子文》:“予来闽中,闻闽不喜多子,以杀为常,未尝不恻然也。无故杀子孙,官法甚明。” 所以当时的高宗皇帝颁旨说:“禁贫民不举子,其不能育者,给钱养之。”而且采取了具体措施,就是设立了官管的慈幼局,因为以前的慈幼局也是民间性质,出现在北宋,但是南迁后,一度荒废。此局规定:“凡贫家子愿育者。送局置乳妪鞠养。或无子女者。来局取之。岁荒亦无抛弃。宋世矜孤之政。曲尽如此。”据说当时每年收养的男女儿童多达二万人。

      最后再说一句,在红楼梦中也出现过育婴堂的身影,贾宝玉的好朋友秦钟,他的父亲秦业当年就从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那个抱来的儿子死了,那个女儿呢,长大后生的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此嫁与贾蓉为妻,此人就是秦可卿!

    • 家园 呵呵,有这等好事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关闭

      惊喜:你意外获得【乐善】四点

      2 枚 通宝已收。通宝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二十四

      当时出资援助育婴堂的还有当时的礼部尚书龚鼎孳,此人是个名家,诗古文俱工。在清初与钱谦益、吴伟业齐名,称为江左三大家。而我们对他最感兴趣的方面,却莫过于最古老的才子佳人话题了,就是龚鼎孳当时和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发生的那档子事情。

      顾横波,本名顾眉,字眉生,所以她住的地方也就叫做眉楼,不过这眉楼也被人戏称为迷楼,迷楼原是隋炀帝建于扬州西北郊,据说这个迷楼“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楯,互相连属。帝大喜,顾左右曰:‘使真仙游其中,亦当自迷也。’”,而顾横波所居住的眉楼是“绮窗绣,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所以以迷楼代称眉楼,是指此处乃是仙境般的地方,顾横波自然是仙境其中的仙子了。她不仅是“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而且画艺出众,尤其擅长花兰花,她十七岁时画的《兰花图》扇面现在还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呢。

      龚鼎孳,字孝升,号芝麓,明、大顺、清都做过官,闯王期间做官是有些不情愿的,本来是要跳井的,后来被捞上来,不得已投降,按照他本人的说法是:“我原欲死,小妾不肯。”,后来清兵入关,自然也降清了。不过降清之后,他还是继承他在明朝做官时的传统,到处给别人挑错,尤其维护汉人大臣的利益,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满臣,连当时的掌权人多尔衮都看他不爽,于是乘他丁忧期间来个大清算,直接找了些罪名让他赋闲在家了。后来顺治上台,敬爱汉族士大夫,所以他就被召回,颇受重用,很快从左都御史的职位升到一品大员,而顾横波呢,因为龚的原配不肯接受清朝的诰封,所以便宜了顾横波当上了一品夫人。

      当时除了满人不喜欢龚鼎孳,很多汉人学子也不喜欢他,为啥呢,因为他降大顺、降清,其实他在任还是为黎民百姓作了不少实事的,而且他还暗地里帮助那些抗清人士,比如傅山,在傅山与南明总兵宋谦策划起义而被捕后,就是龚鼎孳出面周旋才得以释放;还有史可法军中参谋阎尔梅,到处招人一起,亡命天涯十多年,也是龚鼎孳出面让刑部尚书结了此案,当时清兵有一次追捕阎尔梅时,他正好跑到金陵隐园,也就是顾横波住的地方,这个时候龚鼎孳正好是被多尔衮赶出北京比较落魄的光景,不过此时顾横波还是毫不犹豫的把他藏到了侧室躲过清兵;还有丁耀亢,写了反清复明的著作,却安了一个《续金瓶梅》的标题,结果事发,被下狱,如此看来看色情文学的人也是有政治觉悟的阿,后来也是龚鼎孳出面给救出牢狱。龚鼎孳一直活到了康熙十二年,所以康熙元年时建立的育婴堂他也出资了不少,他死后清廷给的谥号是端毅,只是这谥号在乾隆朝就被剥夺了,还被乾隆下诏指入明朝贰臣行列,这乾隆真是喝水忘了挖井恩哪。

      这一对恩爱夫妻其实还是很让人羡慕的,比起来当时的秦淮八艳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陈圆圆、马湘兰、卞玉京、寇白门、顾横波,只有她和老公一直厮守到最后,除了董小婉和冒辟疆小日子过得浪漫美丽外,剩下的那六艳就比较凄惨了。其中马湘兰,因为爱人王百谷不敢娶青楼女子而白许了那么多海誓山盟;卞玉京呢,和吴梅村也是白白的缘定三生,最后成了道人;柳如是先和陈子龙互为知音,而后被对方抛弃,最后入了钱牧斋门下,结果钱牧斋早死,她自己投缳自尽;李香君,倒是嫁人了,可是侯方域不敢接她回家,也不来看她;陈圆圆,大家都知道其经历,最后自沉于五华山华国寺外莲花池;寇白门呢,嫁的倒是好,对方是保国公朱国弼,婚礼场面也隆重,当时对方派了伍千士兵手执红灯武定桥开始,沿途肃立到内桥朱府,可是过了几日就把她丢在一边了。

      龚、顾两人好归好,也有一点唯一的遗憾,就是她们没有后裔,后来横波夫人想了个精神寄托法,用香木找能工巧匠雕刻了一个男婴,小胳膊小腿、周身关节都能活动,顾横波不仅用棉被抱着孩子疼爱,而且还让乳母每天给她喂奶,自己为他把尿,让家里的下人称呼这个男婴为小相公,据说当时民间都颇为耻笑此事,讽刺那个木头小相公为人妖。可是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想成为母亲的女子极度的无奈和心酸。

      后来顾早死了几年,龚还特意请假护送她的棺木返回江南,后来又在北京长椿寺为她专门作了一个妙光阁,每年生辰都到此礼诵佛经。这个妙光阁在乾隆时倒坍,不知道是否和乾隆对龚鼎孳的不公待遇有关,后来嘉庆年重建,改名浙寺,一直到民国期间都还存在,期间李大钊就义后,遗体先后在长椿寺和浙寺停厝过,不过现在这个浙寺已被拆除了。

      顾横波死后,不少人写了挽诗,比如被她所救的阎尔梅,就写了《桃花城挽辞》,摘录全文如下:

      《桃花城挽辞》(地在庐洲西南,龚尚书葬顾眉处,眉生即徐夫人)

      金台铁井路茫茫,千里秋帆引妙光。七夕才过星不见,满天明月苦牛郎。(是秋眉生柩自燕至庐,故用金台、铁井两地名。铁井在庐洲城内)

      月霁云收万色空,蟾光沙树碧玲珑。依稀仙子临妆去,花影空留宝镜中。

      栭叶空山落一声,西风萧瑟最关情。夜来吹冷芙蓉帐,寂寞秋窗月独明。

      共谁欢笑共谁愁?生死相怜二十秋。恰好归来筝笛浦,明月三满忌辰周。(浦在庐洲城内,眉七月十五日终,至今七月十五恰三年)

      子夜歌沉响不还,六朝金粉一时删。秦淮月落眉楼暗,此后何人画远山。

      工书工画复工文,何可妆台失此君。愁杀仙魂招不返,优昙花下礼慈云。

      花满江皋月满船,琴声才好短朱弦。陆郎不解情痴事,犹自题诗慰彦先。

      柏梁金屋已成尘,落叶哀蝉一曲新。岂谓汉宫无国色,钟情偏是李夫人?

      眉楼相访夏初时,赠我开元一句诗。二十五年赓和断,翻来江上写哀辞。(壬午四月客金陵,王穆如、周吴肪、王衡之诸君招饮秦淮,乘月过访眉生,眉生问余为谁,诸君才说姓阎,眉生即应声云:“此古古先生耶?”余曰:“何以见识?”眉拱手云:“天下何人不识君?”诸君大笑,此亦一时快事,故志之。)

      佳人难得是怜才,心死尚书万事灰。送到桃花城内去,银屏金斗作香台。

      顾横波过世后几年,龚鼎孳也逝世了,也有很多人为他写挽诗,比如吴绮在挽诗中写道:“当年遇主偏辞宠,此世何人更爱才”,朱彝尊写了《龚尚书挽诗》八首,其中有“寄身逢掖贱,休作帝京游”,“檀板柳三变,金荃温八叉。”等句。又有杜浚的《哭龚孝升先生文》竟写道:“世界虽大,人物虽众,求一人焉如先生之怜才笃友,恐断断然不可再得也,断断然不可再得也。呜呼,痛哉!”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二十三

      夕照寺为什么在解放后会被幼儿园、小学所占用呢?夕照寺原本的职能是停放周围灵柩的,而且在寺内大悲殿后院,还特地建造有三间瓦房,上题“骷髅聚所”四字,专门收集附近无主的荒冢白骨,待到这三间瓦房放满之后,寺中僧人就把这些骨头转移到园西墙外,一座丈二高的普同塔下穴内,据说此处地穴深不可测,建塔之后常年堆积骨头,从来没有满过。这个地穴装不满的奥秘倒不是骨头的数量太少的缘故,因为当时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四日,地藏王菩萨圣诞的那一天,寺中照例会作善会,寺内僧人都会挑着箩筐外出捡拾骨头,而且附近的村民也会帮忙收集,因为帮忙拾骨的人都可以得到一枚铜板,二顿素膳,如此可见,搜集的骨头数量应该是颇为惊人的。这样说起来,那座塔的地穴还真是颇有古怪,不过这塔解放前早就自然倒塌了,如今自然更加不可寻了,这个秘密自然也无法破解了。夕照寺收有大量灵柩兼尸骨,为什么幼儿园、小学还争先恐怕的往这里搬呢?很简单,因为夕照寺旁边是一个育婴堂,也就是清朝的孤儿院。

      这育婴堂起于康熙年间,乃是当时的一个大学士金之俊和学士胡兆龙一起创办的。金之俊乃是明朝兵部右侍郎,李自成攻陷京师后,立即投降,却被闯王勒令出钱犒赏军队,不过也给了个兵政府侍郎的头衔,后来清兵入关,又马上降清,官复原职,后来一直升到太傅、秘书院大学士,百年之后,谥号文通。时人自然对他颇有鄙视,称之为“从明从贼又从清,三朝元老大好人”,不过金之俊某种程度上也算作了一件好事,他向多尔衮提出了十从十不从的条约,摘录如下:一,男从女不从。(男人从满人衣冠,而女人仍着传统汉家服饰,并不放小脚。)二,生从死不从。(人死后,仍着汉家衣冠。)三,阳从阴不从。(所敬鬼神仍是汉家模样。)四,官从吏不从。五,老从少不从。六,儒从而释道不从。七,娼从而优伶不从。八,仕官从而婚姻不从。九,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十,赋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并附带提出了诸如:满人不得经商、皇族不得随意出京、阉宦出宫者斩等条陈。多尔衮不仅一一答应而且把这几条都作为祖制一直保持满清近三百年,所以我们所熟悉的清宫戏中山东巡抚丁宝桢斩了太监安德海所倚仗的祖制就来自于此。很难说这十从十不从在满汉民族融化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起码在清初对于稳定清朝统治是很有效的,只是金之俊却一直被人鄙视,告老还乡后还有人偷偷的给他家帖对联写上“仕明仕闯仕清三朝之俊杰,纵子纵孙纵仆一代岂凡人。”加以讽刺,最后他还被苏州恶霸书办施商余欺负地得了膈症而死,我估计如果让他得知以后乾隆皇帝还把他划入了《贰臣传》的行列之中,他还不得更加的抑郁了。

      胡兆龙,山阴人,内阁学士,礼部尚书,此人升迁的颇为凑巧,当时他还是普通的翰林院一名庶常,因为独自在院中学习满文,被微服私访的顺治皇帝发现,站在他背后观察良久,胡兆龙回头一看是万岁爷,吓得赶紧磕头下跪,顺治皇帝就问他:“其它人那里去了?为啥你一个人留在这里?” 胡兆龙颇为乖巧得回答:“其它人的满文都学成了,今天他们都有事情外出了,微臣我比较苯,所以独自留下补习。” 顺治皇帝就当场驳斥他的老好人做法说:“诸臣何事?惟博奕饮酒耳!”于是当场就传旨超升胡兆龙三级,升为侍读。这件事情和李昌钰的经历颇为相似,当时李在美国求学,在纽约市医学院打工,好像就是其它工友都比较懒惰,唯独他颇为勤劳,于是被一位拿诺贝尔奖金的生物化家看中收为弟子,可见,勤劳很有用,要是被大老板看到了,那更是了不得。

      金之俊、胡兆龙这两个人在当时就能以民间身份创办育婴堂,这可真了不起,而且这育婴堂屡经波折,一直维持到民国、解放,怪不得民国三十六年(1947)时,在育婴堂成立三百年纪念大会上出席的欧美慈善家都不得不赞叹道:“ 盖英国有一慈善机关,自建立至结束仅一百七八十年,已誉为世界罕有,以视此堂之具有三百年历史者,实瞠乎后矣。”

      育婴堂在康熙元年建立后,已经颇有制度,当时是“收育弃子,有姓名年月日,时可稽者注于册,雇乳妇乳之。有愿收为子孙者,亦详其姓名里居于册,而后与至本家有访求认领者讯,与原注册符令其归宗。”摘自《清文献通考》,而其经济来源呢?一部分是兴隆街出租房屋的收益,其他基本上还是靠着两位学士出钱,还有部分官员主动捐资。比如其中就有内阁大学士冯溥。冯溥,出自于北海世家,有一则流传已久的小故事就和他有关,说的是青州市有冯、房两大家族为邻,垒墙时发生纠纷,寸土必争,各不相让。后来冯溥得知后就写了一首诗:

      千里捎信为一墙,各让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于是冯府退后数尺垒墙,结果对方也被感动,也是退后数尺,所以就行成了一条伙巷街。这个为人熟知的故事多少也说明了冯溥是相当圆滑的人,另还有一则民间传说,也更说明了他的这一特点,据说年轻时的康熙有一次为妹妹对镜梳头,妹妹问:“兄长要娶个什么样的皇后?”康熙也是无心,随口就回答:“如镜中者即可”。妹妹于是马上下跪,口称:“谢主龙恩!”结果康熙皇帝随口一句玩笑话,就惹来了大麻烦。

      按照民间故事的通行规则,皇帝金口玉言,是不能悔改的。于是康熙只好向大臣们征求意见,众大臣们自然都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只会摇头说不可,康熙自然就十分恼怒,可这时候正好问到了冯溥,冯溥就回禀道:“亦可,亦不可。”最为股市配角的众大臣们自然都嗤笑他的油滑,只是冯溥解释说:“兄娶其妹,有悖人伦,则不可;假若使公主为臣的义女,则可也。陛下有三宫六院,只将公主闲置就是了。”结果,冯溥占了康熙一个大便宜,康熙还认为冯溥回答很合心意。民间故事虽然不止一晒,但是多少也反映出在民间对于冯溥的个人印象了。

      最后再摘几首冯阁老的诗词吧。

      秋日饮酒诗

      秋色从西来,吾斋何潇洒。凉飔拂襟袖,老眼作小楷。念此筋力微,自笑如童騃。又容净远眸,天清暑已解。重曝晏子裘,莫怪侏儒矮。高朋正满座,樽空更须买。取乐少年同,顿忘吾体惫。况有吹箫人,取材谷之嶰。华灯宜高张,梁尘凫凫摆。不醉未云达,遑恤旁观骇。试看战士苦,甲披犹重锴。

      芦沟桥行

      芦沟之桥走百货,柴车阻塞断人过。前车脱轭扶牛立,后车挨帮骑马坐。须臾十车五车横,千车百车不肯行。日中相望愁日暮,九衢遥瞩走峥嵘。豪贵驰来鞭挞厉,回辕让路开复闭。念子气骄衣裳单,天寒露宿真拙计。都城百雉开九门,九门亦复如云屯。侯家应有车千辆,牛马风尘日月昏。忆昔子针来奔晋,华轩炙毂夹道进。观者惊愕未敢言,雷轰电掣公卿震。富贵事君莫等伦,不见诗咏车辚辚。寄言行役冠裳客,好避驱车独力人。

    • 家园 随便写 二十二

      前文说金台夕照,重点都落在金台之上,而夕照呢,却是缘由当时太阳西下,正好映射在金台之上,显得额外夺目罢了。如此想来,当时此台周围必定是空旷一片,以便阳光无有阻挡,又要加上这金台不能太晦暗惨淡,起码稍稍能反射、散射一二出来,才能有此胜景。

      说道这里,便顺便提一提同在南城,同样因为夕照受益的夕照寺吧。此寺在山门前有一大块大红色的影壁,太阳夕照之时,大红影壁想来是擦拭得铮亮,所以借着阳光就闪闪的发出红光,因此也就稳稳的占了夕照寺这个名字。此寺建于明朝初,当时于谦就去过此寺留下法宝。此寺也有好几处出奇的地方。其一,这座寺庙供的人物比较出奇,在山门殿,一左一右,他供奉的是蔡伦和关羽,关羽倒是不稀罕,乃是武圣人,经常到处享受香火,只是这样供奉蔡伦有些少见,据说当时这寺庙所在的街上有很多做草纸的匠人,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而进入大殿,中间供奉的千手观音右面站的还是关老爷,只是左面换成了文殊菩萨。

      这夕照寺另一出奇的地方是它有两幅壁画端的有名气。在大悲殿内,东壁上是乾隆年间王安昆的草书《高松赋》,西壁上是陈松画的《古松图》。王安昆,字平圃,书法好,诗也不差,摘录他几首诗如下:

      墨竹:几个琅玕几点苔,胜他五色笔花开。分明满幅萧萧响,似带江南风雨来。\n

      买竹:南郊过雨绿生香,底事劳人买竹忙?我一出城君入市,两边风味各分尝。

      送罗两峰归邗上兼示舍弟瘦生:别时冰雪到时春,万树寒梅照眼新。邂逅若逢江上客,已归须劝未归人。

      至于陈松么,字寿山,却没有王安昆这么知名,此人性格豪爽,少年时曾游历南方,后来入京客住,算得上是外来人口。每日里只是靠画画糊口,所以没多少余钱,只能暂住在客邸之中。至于他的画技么,时人评价是:“笔多匠气,观之令人胸次作恶”,又加上陈松特爱学习郑板桥的画风,所以不喜欢他的人就更多了,因此上他的画作销路主要针对商贩阶层,不太能打入文人阶层。可偏偏夕照寺的这幅古松图确实是特别的出彩,据清昭裢《啸亭杂录》记载“壁间画大松数株,枝干长数十尺,夏日观之,谡谡有声,如身立深山中,人争爱之”,怪不得作者紧接其后又写了一句大实话:“以先生终身笔墨,以此为最云”。后人俞青源作《陈寿山传》时,也极力称赞这幅画,书中写道:“独夕照寺五松,离奇天骄,苍翠浓郁,恍闻谡涛声起,檐际而置身千岩万坠间,俞每入寺,心瞻玩移晷不忍去”。为啥这幅古松图会让陈松如此超水平发挥呢?其一,陈松本人就最擅长画松,其二,京中居,大不易,估计陈松是在画这幅图的时候,把心中的郁闷都发挥出来了,据当时在场的僧人说陈松作画时,正好是在夏天,他乘热把自己脱的赤条条的,然后磨了好多墨水,储蓄在瓦瓯之中,而后连饮几大杯酒下去,斜着眼睛,也就是所谓的睥睨许久,然后就爬上案几作画,皴擦勾研,端得是飒飒有声。正好此时赶上了晌午天的一场雷阵雨来助势,这雨下得颇有疑是黄河破九天的架式,庭院阶下乃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形态,庭院之中积水尺许,待到雨停,陈松恰恰画好,成就了这么一副精品,这也算是“作古人所为,胸有成稿,意在笔先者”吧。三十年代的时候,曾经就古松图拍过照片,画面上有五颗古松,四颗向外,一颗靠内,营造出空旷的空间感。据后来观者叙说,枝干虬劲,松针密复,笔墨浓厚,如见风雨,使人见之心生清凉。而且在观音座前观看,图中树为三棵,但树种类不可辨,如果退后几步再观,就变为五棵树,三松两柏,纵横交错,其类分明。而且殿中越暗,看得越是清楚,反而在大晴天不容易分辨清晰,惟有关闭殿门,才能见其奥妙,这也算得上是此画的奇处了。

      不过现在咱们去,是看不到这幅画的,因为这座寺庙在建国后,一直被幼儿园、工厂、育锋小学分校占用,大部分建筑都拆毁的差不多了,在1971年的时候在庙里施工,还挖出了一座三四米高的释迦穆尼铜坐像,工艺精美,不过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实在是很难说清楚最后这座铜佛去了哪里。最后大概在06、07年的时候,夕照寺也被拆毁了,不过主事者颇有文化眼光,也有可能是他注意到了俞青源作《陈寿山传》里的这段文字:“京师万柳堂之西北隅,有古刹曰夕照寺,或谓即燕京八景金台夕照之遗址也。”,所以他们认定此处才是真正的金台夕照原址,所以夕照寺修缮之后,转身一变成为了金台夕照会馆以迎接大众。沧海桑田,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这又不得不由人想起一首夕照寺记游诗,最后那一联好像也满符合现在的结局。摘录如下:

      一代文流少嗣音,几株杨柳黯疏林;游鱼吹却桃花片,不许春风引佛心。

      金台风景占京畿,壁上双松墨迹稀;剩有白云千古在,夕阳高阁晒僧衣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二十一

      其实除了宣武区和朝阳区,崇文区和东城区也能在金台夕照这个名目上来争点口水。在崇文区东晓市大街上,也有一个金台夕照,不过此处既无金台,又无夕照,而得名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一座金台书院,其前身乃是文襄公洪承畴的赐园洪庄,而后在康熙年间被征用,盖成首善义学,专供穷苦孩子们上学。到了乾隆朝,就借着金台夕照的名声,改了一个金台书院的大名。再后来,此处培养出了大量的进士,其中还有位叫做陆润庠的学生后来升为顺天府会试副总考官,于是就给这金台书院挂了个“状元”的匾额。

      而东城区则更有理由了,在东城区灯市口有一座狗神庙,说是狗神庙,其实前身是二郎神庙,只是据说在光绪年间,忽然有一条狗跑入殿中,趴在香案上不肯离去。附近居民以为是二郎神庙中的哮天犬显圣,所以没有人施以刀绳,反而焚香礼拜,而且一传十,十传百,把这二郎神庙给加上了一个狗神庙的俗称,由此看来,当年那条狗真是好运气,要是当时这是座关帝庙、张飞庙、土地庙、娘娘庙或者是龙王庙、牛王庙、火神庙、马神庙等等,它都难逃一死啊。此庙为什么和金台夕照有关呢?近代北京史学家马芷庠所写的《北平旅行指南》有记载:“灯市口东口路北的二郎神庙,即内城金台夕照处。”可惜他没写出理由来,不过东城区还有更确凿的证据,据说这庙但是还完整地时候,虽然这庙坐东朝西,但是每天天刚擦亮,太阳初升之时,庙里都会出现一道金光!这可不是迷信活动,在大学士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都有记载,不过纪大学士同时也给出了科学解释,因为这狗神庙的庙基与紫禁城的中和殿正好处在一条线上,东西遥遥相对,每天早上太阳照射到中和殿大殿顶上那个三米高的镏金宝顶,于是乎正好把阳光反射到仅有一千多米远的狗神庙内。这道神秘的金光就来自于此。不过可惜的是,这座庙也不见了,当初文革的时候他还是勉强是民居,可是唐山大地震一来,它就倒塌了,此处就翻盖成红砖瓦房,而二郎神阿、石头供桌阿,还有一只过于残破的哮天犬石像随着渣土一起被运走了,唯独剩下另一只比较完整但依旧模糊的哮天犬石像留在当地。

      说到底,北京是没有祭祀狗神的庙宇的,不过国内其他地方还是有的,比如西藏,大部分藏民就相信狗是神圣的,据说最早西藏的青稞就是由狗衔来才开始播种。而在泉州还有一座白狗庙,里头供奉的雄性泥塑白狗嘴尖而不吐舌,据说其原名叫作毗舍爷、石狗公,乃是锡兰人所建造的。另还有一座祭祀家养黑狗的小庙,据说只是主人为了感激义犬而建造的。不过泉州这地方本来对于神明崇拜就很驳杂,南方蛮夷之地,信仰神灵的系统性稍差,再加上泉州历来是通商口岸,多有异国宗教混杂而入,自然会形成现在的格局。

      说过了大陆,台湾境内也有不少狗神,在石门往金山途中,有座十八王公庙,香火十分旺盛,这庙的起源乃是清朝有十七位福州富绅一起坐船去普陀山进香,结果遭遇海难,尸体漂流到石门沿岸,而唯独有一只随行的忠犬存活,到岸之后,却以身殉主,所以当地居民把这十七人连同忠犬合葬一冢,并建十八王公庙而奉祀,后来此庙经常有显灵故事爆出,其中最牛的一次是民国五十九年核一厂欲拆迁,要拓宽道路,拓宽道路决定要把十八王公庙的坟墓迁移,但是就在工作人员开动挖土机时,忽然发生链条断裂事件,而且另一名员工当场就得了急性盲肠炎,所以拆迁马上就被停下来了,这寺庙的名声自然就更大了,所以此处的香火十分旺盛。在合葬冢旁就有青铜的忠犬塑像,来往的游客都用红布摩擦铜像以祈福运。所以那塑像被磨擦的闪闪发亮,这就像去白云观游览都争着去排长队抚摸那只石猴一样。

      除此之外,台湾还有七将军庙,也是六个人和一条忠犬,也是清朝的时候,有六名清兵及一条忠犬在外出巡逻时遭遇当地番人,派狗狗回去呼救,可是等救兵到达之时,六人都已经战死,而此时,这狗狗竟咬舌自尽,所以便合葬、建庙,而后又经常显灵,尤其是日据时代。这样的庙宇台湾还有好几座,不过现在台湾年轻人倒是又封了一个新的狗神,那就是google,他们都称之为“孤狗神”。这也算是时代的变迁而带来的新事物吧。

      说狗神,再提一提我们的日本邻居吧,他们习惯是称呼为犬神,他们对此也是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只是咱们是以狗为神,进行祭祀,而他们呢,却是以狗为类似蛊毒一样的操纵,据说还有某些世家是世代相传,拥有犬神的操纵权,只是他们制作犬神的手段太过于狠毒了,他们要把活生生的狗埋在土中,露出狗头,用美食在狗面前摆放,诱惑它,却又不让它进食,只是让狗因为饥饿而累积痛苦,待到他认为痛苦累积到顶点时,他就一刀斩下,据说如此就能让怨恨的狗灵附身在术师身上,也就能方便操作这具有强大的诅咒力量的恶灵了。这些恐怖的手段在国内应该不多,这也算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二十

      玉泉山妙高塔虽然漂亮,但是遗憾的是他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因为那一块属于军事禁区。玉泉山长期是北京的主要水源,至辽代开始皇家就在此设置行宫,元明两代更添建筑,到了清朝,更是增修园林,连玉泉山的泉水都已经成为皇室专用的饮用水了。所以可以理解,现在的玉泉山是我们普通人无法接触的地方。我坐车经常经过那个地方,也只能看到高高的围墙,偶尔还有摄像头,倒是经常听到关于此处的八卦传说,比如说西直门地铁站下面那层,有直通玉泉山的铁道,也有传说是中南海地下有直通玉泉山的密道,传说毕竟仅限于传说,也仅限于在我们普罗大众口中惊羡罢了。

      玉泉山,以水出名,而此山也因此得名。因为此山在山之阳处,有“土纹隐起,作苍龙鳞,沙痕石隙,随地皆泉。“,而且这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所以此泉名为玉泉,此山也因此名为玉泉山。北京城素来被称为是苦海幽州,有这么一块有点甜的山泉,自然是要被皇家所霸占,清朝乾隆爷甚至还亲笔写下“天下第一泉” 赐给此泉,又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勒石立于泉边。《日下旧闻考》也有记载:“山有石洞三,一在山之西南,其下有泉,深浅莫测。一在山之阳,泉自山而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澄泓百顷,鉴形万象,莫可拟极。一在山之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洞门刻玉泉二字。……以兹山之泉,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故曰玉泉垂虹。”注意一下,此中文中写的是玉泉垂虹,而乾隆爷给改为玉泉趵突,而在明朝呢,此处景点一直叫做玉泉垂虹,以诗为证:明邹缉曾写道:

      碧障云岩喷玉泉,长流宁是瀑流悬。遥看素练明秋壑,却讶晴虹饮碧川。

      而再往前推,在金代,章宗年间,此山就建有泉水院,据说当时泉源旺畅,喷射出来泉水呈雪花状,所以命名为玉泉喷雪。这样看来,这条轨迹就很明显了,从“喷雪”到“垂虹”再到“趵突”,是不是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水量的下降?而现在,附近植被的减少,地下水位的下降,据说这第一泉只剩下涓涓细流了。

      泉水虽然不多了,但是玉泉山依旧还是很漂亮,明朝时园内就有十六景,分别为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圣国综绘、绣壁诗态、溪田课耕、清凉禅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重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外钟声、翠云嘉荫。可看出有塔、有寺、有田、有水、有云、有景。后来乾隆好大喜功,又给多评了十六景,依次又为清音带、华滋馆、冠峰亭、观音洞、赏遇楼、飞云眼、试墨泉、分鉴曲、写琴廊、延绿厅、犁云亭、罗汉洞、如如室、层明宇、进珠泉、心远阁。这一批景色显然具体了很多,不如上一批名字那么雅气。不过就算多了这么多景致,乾隆也不得不承认:“玉泉山盖灵境也。虽亭台点缀,时有晦明;而山水吐纳,岚霭朝暮,与造物相始终。故一时之会,前后迥异;一步之移,方向顿殊。吾安能以十六景概之。“漂亮归漂亮,我们也是看不到,八国联军破坏了此处很多景点,我们也看不到,就算现在修缮的如何精致,我们依旧看不到,不过想想当时明清两朝,没有皇帝的非凡恩赐,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的规矩,我们或许能稍稍心安一些。

      玉泉趵突虽然不对公众开放,但是并不妨碍他成为古燕京八景之一,这八景分别是居庸叠翠、玉泉趵突、太液秋风、琼岛春荫、蓟门烟树、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注一下,明代八景及乾隆十六年前的八景就是将其中的玉泉趵突换成玉泉垂虹,而康熙又将以前的太液睛波换成如今的太液秋风。其中七景尚存,唯独金台夕照无有踪影,不仅如此,后人对金台是什么,古时的金台在那里都颇有争议。其中较多的说法是那金台就是当年燕昭王为纳贤士所筑造的,台上置有千金,故称为黄金台。而其旧址呢?有一个说法是在朝阳门外关东店,即现在的金台路附近。后来02年在京广大厦西南几百米处施工建造北京商务区财富中心大厦时,挖出来一块石碑,上面赫然就是乾隆题写的“金台夕照“四个大字,碑阴还刻有乾隆草书七言律诗一首,照录如下:

      ”九龙妙笔写空蒙,疑似荒台西或东。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

      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辩方盂任小童。遗迹明昌重校检,辜然高望想流风。“

      于是乎,这个乾隆御制碑自然要被利用起来,以增添这个商务区的文化内涵。所以现在去看,依旧能看到这块被磨损严重的大石碑被围在玻璃围栏之中。

      这旧址争议颇多也不能怪咱们,毕竟这遗址以前就比较多,古人也没搞清楚。比如明代《长安客话》写道:“黄金台有二,故燕昭王为乐、郭而礼之者。胜迹在定兴。今都城亦有二“。其具体位置呢?书中写道:”都城黄金台出朝阳门循濠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吊古之土,登斯台者,辄低睠顾,有千秋灵气之想。京师八景有曰金台夕照,即此“。而《帝京景物略》又写道:”易州,易水边二处,都城朝外一处,有三处黄金台“,还写道:”黄金台名,后人拟名也。其地,后人拟地也。“而清初的《天府广记》却这么写道:“燕城故迹,见于元人莴逻禄、乃贤文集者,一曰黄金台,大悲阁东南隗台坊内”。这隗台坊乃是金中都六十二坊之一,大概在现在北京城西南牛街这么一带。说来说去,反正黄金台大致是在东南角那么一块,就看宣武区和朝阳区怎么去争夺这一个名分了。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十九

      前文一直是围绕着金刚宝座塔来展开话题,这种塔最好辨认,是因为它始终以五座塔的形式出现,这五座塔便象征着五位如来佛,中间的那位是大日如来佛,法界体性智所成,象征理性;东方那位是阿阂如来佛,大圆镜智所成,象征觉性;南方那位是宝生如来佛,平等性智所成,象征平等性;西方那位是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象征智慧;最后北方那位不空成就如来佛,成所作智所成,象征事业。后来我查了一下,发现我国现存到的金刚宝座塔应该还有10余座,其中最早的金刚宝座塔造型出现于敦煌中北周石窖的壁画上;而最早的塔形实物则是在山西朔县崇福寺内的北魏石刻上;现存最早的建筑实物那就是五塔寺里的那座了,北京呢,一共有四座此种形制的塔,其一自然是我开头所说的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据说这座塔当年建造完成的时候,对表面的石刻做个特殊处理,才能使它保持久远。其具体方法就是用猪血和上腻子和面粉,然后加糯米汁调匀,仔细地给塔刷上一层,而后马上用麻布紧紧的帖与其上,然后又在麻布上刷两遍大漆,最后待大漆潮干之后,再粘第二层麻布,再刷两遍大漆,如此反复,最后要达到一定的厚度为止。所以现在的宝塔表面呈现出一层淡淡的橙黄色,而塔身上的佛龛、雕刻的凹陷处,还能看到暗红色的痕迹。不过,另一种理论解释是,当时石料中含有很多铁质,日久天长,就自然氧化成这样了,究竟如何,不得而知,可是为什么没有人去采点残石下来做一个化验呢?

      下一座就是是碧云寺内的金刚宝座塔了,这座塔是全国最高的金刚宝座塔,出奇的是在这座塔的有一棵植根于塔台上的古柏,该古柏从主干上分长有九个枝杈,所以称为九龙柏,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曾到此,见此柏枯萎,于是亲手培土扶植,善有善报,待到1929年先生移灵到此,此时该树已枝繁叶茂了。

      下一座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如前文所说,是为六世班禅所建造,所以藏式风格浓郁,而且在其须弥座中间雕刻有佛教八相图,八相图又称佛传图,就是将佛的一生分成八张图来叙述,进一步扩展开来就是十二相图,这便是最普遍的佛画的根源。其八相指的是:第一、兜率来仪相;第二、毗蓝降生相;第三、四门游观相;第四、逾城出家相;第五、雪山修道;第六、树下降魔相;第七、鹿苑转法相;第八、双林涅盘相等。而藏传佛教习惯于扩展到十二相,分别为兜率说法、乘象入胎、树下降生、太子习艺、宫中娱乐、游观四门、削发出家、山中苦行、降服诸魔、证菩提觉、广转法轮及双林入灭。而西黄寺的金刚宝座塔所刻的却是佛陀下天及入胎、出生、四门出游、逾城出走、悟道、初转法轮、降伏魔军、涅槃前夕、涅槃八个阶段。看来是颇有改良。当时这座塔的名字是乾隆所命名的,命名依据是《妙法莲花经-化城喻品》中的故事,这故事讲一切众生在去往成佛宝的路上,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而其中有一位导师,为了使疲惫的人得到修整,使灰心退缩的人得到鼓舞,于是在途中变幻出了一座城市,可以让大家进去尽情欢快,使他们恢复体力和信心,继续向目的地前进一直到修成正果。乾隆赐下这个清净化城塔的意思,当然是把六世班禅比喻成那位带领大家向佛宝前进的导师了,自然也就是暗指西黄寺乃是使佛教众生得到修养生息的那座城市了。

      最后一座我漏数的金刚宝座塔,那便是玉泉山妙高塔,这座塔是砖石塔,中间是个喇嘛塔的形式,四角的小塔细细长长,就像锥子一样,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锥子塔,此塔也是建造于乾隆年间。当时为什么要在玉泉山上建这么一座高塔呢?我想有这么一种原因,玉泉山,乃是三山五园之一,作为皇家园林,自然是散落了很多寺院,而清代的园林设计者为了绿化考虑,在山上也移植了大量大型乔木以及浓密的灌木群,这样玉泉山上清翠遍地,绿树成荫,也方便皇帝前来避暑游玩,但是唯一的坏处就是小型的寺庙建筑都被森林所淹没,不能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地形重要的山顶寺庙中,建造一座足够高大的佛塔,这样一能和景区的景物之间起到互相呼应、互相衬托的作用,其二也能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其三从远处来看玉泉山,便称得上是园林艺术和人文景观互相结合了,而这也不经意中成为了颐和园的借景,可以一举数得。另外一个这样的例子就是我上文说过的静宜园,就是香山公园了,其中的昭庙的最高处,便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琉璃塔,这个高塔是寺院的核心,也是香山公园的核心,金黄的塔身融入四季景物之中,也逐渐成为香山的标志之一了。

      除了这些以单独建筑形式出现的塔外,金刚宝座塔也有些变种,比如一些屋顶上,也会出现这种式样,比如雍和宫法轮殿屋顶就是五座镏金宝塔,而且其明间大天窗的镏金宝顶比周围四个宝顶略大,再比如碧云寺五百罗汉堂顶上四角及中心各是一座覆钵式喇嘛小塔。这些都算是金刚宝座塔的变形。还有变化,那就是作为塔刹的形式出现了。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十八

      智化寺在没有腾退之前,也受到其他一些损失,比如他原有一套木质漆金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和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在72年就被转移到了大觉寺,十八罗汉则不知被挪到那里去了。大觉寺自己的三世佛呢?被请到广济寺,广济寺的十八罗汉又是从拈花寺请来的。大觉寺没了自己的三世佛后,从智化寺请了这木质漆金的三世佛过来,没几年,也摇身一变成为北京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了。这些佛像转移到发生在文革期间,估计有可能是某家寺庙的主持有话语权了,便开始调拨恢复本寺原貌,如此这般循环下来,等到最末几位也恢复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时,只能空对白墙了。唯独只是大觉寺内陈列三世佛的大雄宝殿之前高悬的匾额写的是“无去来处”四个大字,配合佛像的轮转现实而细想起来也实在有趣。

      智化寺另外一个损失就是,82年的时候他曾有机会保存乾隆版大藏经,也就是清朝唯一的官刻汉文大藏经,可惜他一无金钱二无地盘,上万块经板只能堆积存放,一直堆放到87年就被拉走了,而后就一直丢在云居寺了。不过好歹有少林寺方丈捐献了一套现代铅印的乾隆大藏经放在寺里的藏殿之中。不过藏殿中最显眼的倒不是这个大藏经,而是藏殿正中的那个硕大无比的明代转轮藏,转轮藏,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大书柜,八面体,每面45个抽屉,正好代表360天,其中存放佛教典籍,我们俗人绕此书柜一周就相当于读了其中的典籍一次,这个和转法——轮的概念是基本相同的。像这样的转轮藏在北京还有两处,其一在雍和宫永康阁中,其二在颐和园万寿山上,不过这两座本来的档次就比较高,为帝皇服务的么,所以设计的是可以自己转动的,不需要人力配合步行一周了。

      智化寺因为建造的时代比较早,所以保留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比如说他最大的建筑如来殿中,其中佛像摆设就与众不同,在如来本尊像左右站着的两位侍者,左是梵王,右为金刚,这和其他寺庙配置阿难、迦叶或文殊、普贤的搭配完全不同。这样的特殊情况在北京是独一家,在外地五台山有那么一家不太和规矩的是五台山佛光寺,一般如来面前是文殊乘狮居左,普贤乘象居右,而在佛光寺是普贤居左,观音居右,这种例外可能是和五台山为文殊道场有关,那么智化寺的特殊情况去那里找依据呢?根据宗鉴《释门正统》卷三《塔庙志》记载:“今殿中设释迦、文殊、普贤、阿难、迦叶、梵王、金刚者,此土之像也。……盖若以声闻人辅,则迦叶居左,阿难居右;若以菩萨人辅,则文殊居左,普贤居右。今四大弟子俱列者,乃见大小乘各有二焉耳。梵王执炉,请转法轮;金刚挥杵,护卫教法也。”这或许就是其依据来源吧?

      智化寺还保留下另一个老文物是他的音乐,当年王振把宫中的乐曲带入自己的家庙后,居然在此默默地代代相传遗留到现在,据说工尺谱本以及曲牌、曲目、乐器等等都保存完好,可以和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相比较,算得上市活化石的等级。但是他保留的曲牌名比昆曲还要早,多数同名,而其套曲形式和元初关目相似。但是元曲当时是弦索伴奏,而昆曲呢,如今是没有急唱的,这里的套曲却还保留有转急,又有音乐进行中加入打击乐器的形式,这说明和元曲还不是同一个规格。在寺里保留的曲谱中计大拍和宋代张炎词源所记得“打”恰相同,而读谱必须另加口授‘啊’口和‘的’口,必须另加口授‘ 三点水+丽‘板,又似乎是教坊风格,所以有专家断定此中音乐最晚可以和北宋的鼓吹教坊有关。所以乾隆朝香火受影响后,就是靠乐僧们演出智化寺才坚持下来的,而到了解放后,80年代左右,才又有老僧被找出来,重新培养弟子,重新开始音乐演出。

      说完这智化寺,自然会想到王振及那个有名的土木堡之变,自然会想到土木堡之变的功臣于谦,当时正是于谦列阵九门之外,经过三昼夜激战,而溃败瓦剌军,替京师解围。也就所谓的“公一臂一肩,定正统己巳之变”,所以北京自然也有一座于谦祠,因为当时人们都奉于谦为京师城隍,所以他的忠节祠也兼有都城隍庙的功能。不过后来反复重修过,如今他处于西裱褙胡同之中,也是文物保护单位,只是好像上段时间一直被施工单位占用,不知现在是否整修完毕了。

      如此比较起来,在杭州三台山麓的于谦祠反而更受人重视一些,正如袁枚所写的:“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西湖重。” 再加上那位愧将素手分三席的张苍水,三人共称为西湖三雄。杭州的于谦祠隐身于宁静幽雅之地,也保存了更多他的事迹和传说,都已经系统的形成了一个于谦景区,远胜于北京的荒凉局面。

      既然提到这两人了,再提一下当时于谦打胜战的地方—德胜门,他在此设下伏兵,一举歼灭也先军万余人,当场干掉了也先的弟弟,外号叫作铁颈元帅的孛罗。而后也先转攻西直门依旧失败,再而后呢,于谦被回来的明英宗降旨处死于京城西市。现如今,只剩下惨淡的智化寺和更荒凉的于谦祠,还有那被公路隔离,孤孤零零站着的德胜门箭楼。

    • 家园 【原创】随便写 十七

      两座黑寺都建于清初,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两座寺庙用的都是黑琉璃瓦?明朝中叶的时候,我国就能大量烧制琉璃瓦了,清朝的皇家寺院,敕建寺庙用的都应该是黄色或者绿色琉璃瓦阿?只有明朝,按规矩皇家寺院,敕建寺庙采用黑色琉璃瓦呢。比如大太监王振的家庙智化寺,就是大量采用黑色琉璃瓦。那么清初才建造的黑寺采用黑色琉璃瓦是否是从佛教的四种色的角度出发呢?佛家说法:息灾为白、增益为黄、敬爱为赤、降伏为黑。也就是分别代表地、水、火、风。用黑色的琉璃瓦,象征大风、象征法力无边降伏恶魔。或许这是当初选用黑瓦的目的。

      这里提到的王振的家庙智化寺乃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古建筑群,也是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别看这个第一批不起眼,当初只有180个名额,而且北京地区的那些现在为大家普遍所知的潭柘寺、戒台寺、碧云寺、卧佛寺等可都没有登上第一批的光荣榜哦。智化寺乃是王振自己出钱修筑,但是土木堡之变后王振被处死,应宗的弟弟代宗上台,于是王振家产被炒,全家被灭,幸好这个智化寺当年顶着一个敕建的牌子,所以才保留下来,又过了八年,宠爱王振的英宗从蒙古瓦刺部回来了,自然要给他翻案,于是此寺香火就从此旺盛起来。不过到了清乾隆年间,有一位监察御史进寺随喜,发现了这寺的来历,这位监察御史叫作沈廷芳。出身世家,曾随查慎行学作诗文,随桐城方苞学作古文,摘录他两首诗吧。

      饮杭大宗丁香花下

      垫枝花又垂垂发,走马来看笑退之。绮席乍铺宾不速,琼英相对酒嫌迟。

      香生斜日温风候,开占春深夏浅时。为报流莺传好语,玉堂景色胜前期。

      送赵汉忠进士归常熟兼柬次山前辈

      喜君归卧年方艾,廿六年间客帝城。一第艰于孟东野,高文欲准汉西京。

      尚湖雪净村如画,虞麓春来地可耕。若过闭门王侍御,道余频感别离情。

      沈廷芳学识高,做官也算清正,正是所谓嫉恶如仇的人,并且按照大部分文官的习惯,他们都是痛恨宦官阶层的。所以他一眼看到供奉的王振塑像后,就立刻向上告发,结果乾隆就立刻下旨拆毁塑像,这个寺庙的香火就大受影响,到了民国期间,寺内收入更是拮据,卖房租屋无所不干。庙里七八个和尚,穷得连袈裟都买不起。庙里种的古柏也都被伐掉卖给人家做棺材,智化寺的主持普远迫于生计就拆了智化殿与万佛阁的两个美轮美奂的藻井出卖,而且是卖给了棺材铺,因为这两个藻井都是楠木的,可以用来制造高价棺材,结果被一位受雇于博物馆的美国人发现抢救出来了。但是根据中国人的说法是,是某古董贩子做的牵线人,所以主持才主动拆这两个精美的藻井转手出去的,其中的内幕现在不得而知,不过后一种可能性很大,虽然美国方面历来不承认这种说法,但是为什么当初那个主持一定要拆最漂亮的藻井而不是随便扒拉掉哪座旧屋呢?不过幸好这两块藻井都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其中万佛阁的藻井据说共分八层,其中最中间有一条大团龙,盘绕垂首,俯视向下,周围环雕八条游龙,极为优美,据说比故宫南薰殿的藻井还要大,现藏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 —阿特金斯博物馆。智化殿的藻井据说形式与万佛阁的也差不多,只是边缘处理与万佛阁有明显不同,如今藏于美国费城博物馆。幸好智化寺共有三个藻井,现在还有一个藏殿的藻井供游人欣赏。

      解放后,智化寺长期被北京市文化局工程队占用,虽然他1957年就被被定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到了80年代北京市文化局工程队才腾退出这座寺庙,到了92年,这座寺庙才对社会开放。其实这种情况也是很寻常的,我以前讲过的五塔寺,就是被长期被北京动物园占用来种桃子;讲过的法海寺、西黄寺更惨,以前都是三不管单位;我家附近的大慧寺,因靠近北京钢铁学院,以前也长期被其占用;还有被学校占用的,比如文天祥祠被东城区府学小学占用,大觉寺被北京林业大学占用,先农坛太岁殿曾被北京市育才学校占用;还有部队占用的,比如万寿寺曾被解放军总政治部三文艺团体占用,正阳门曾被北京卫戍区占用,地坛曾被解放军某部队占用。如此情况,数不胜数,也幸好这些文物单位都慢慢的恢复到原有的地位,恢复到公众们的眼前,不过,也还有一些景点一直被封闭,这容我下文提到时再讲。

      这些文物单位被占用的过程中,最惨痛的莫过于受到破坏,无心的磕蹭还算寻常,更有一些无视文物的破坏行为,像解放军总政治部三文艺团体占用的万寿寺,曾被其基建工程兵团家属小孩玩火烧毁了800平米的古建筑,被北京林业大学占用的大觉寺,因为职工聚堆烧树叶失控而烧毁了康熙古建龙王堂,这些姑且算是失误,还有更恶劣的行为。比如有因为无知而发生的,像总参后勤单位要挖菜窖而铲平明景泰陵宝顶的,像北京市房修二公司跑去修缮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时,野蛮施工毁坏殿基石栏、探海的。这姑且算是对文物没有意识的,再来看看对文物有了解的,上文提到的法海寺壁画,就曾被沈阳美术学院的擅自临摹而损坏墙体,还有大慧寺,被文物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时违章使用电器烧了一大片;还有些应该是对文物有深刻了解的单位例子,比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经出于美观文物的目的而铲掉金柜的表面漆金的,故宫博物院为了在奉先殿、皇极殿举办展览而开展施工,进而损伤古建筑结构、损伤慈禧书法文物的。

      比起来,我们更耳熟的应该是拍电影的会做这种损坏工作,最赫赫有名的当数陈凯歌大导演,在香格里拉大笔一挥,留下一大堆垃圾的。这是针对自然环境的,针对北京的文物单位,也发生过这种个案,比如当时拍摄马可波罗时,北京电影制片厂跑去借用了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用来拍摄,结果他们把大号铁钉钉入古建楠木金柱和梁架上,又在金柱上刻字,不过,他们好像没有无极剧组那么显赫,遭到了10万元罚款的待遇。比起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在故宫拍摄电影,掉落高能灯泡烧毁乾隆时期的地毯事件而言,又显得前者要更加无知一些。我想,这些情况的发生,除了无知之外,我们也缺乏的公众对这种破坏行为的关注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