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也来解个智闲药山禅。 -- 九霄环珮

共:💬108 🌺1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亦说不好

        环佩兄至少还在思考“父母未生前”这几个字的语境,您却直接回答“本来面目”去了。

        这则公案里包括了你们各有重点关心的两个可提起怀疑和思考的问题。从理路上思考,肯定可以一直探索下去,但是最后,都会遇到无法解释的情况。

        未生前,我们作为普通人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要想知道生前如何,一句话生前不可知啊,怎么能知道呢?这是其老师,提出问题的第一个矛盾之处。古人很质朴,遇到这个问题,不会想到这是老师在跟我开玩笑,故意给我一个无法解的问题。今人,由于资讯发达,肯定就想这老师把这无厘头的问题给我,他都没有解释肯定是故意整我冤枉的。

        再说本来面目。作为个体的人,除了血肉之躯外,还有个什么东东?,大家知道我们的身体,不过是碳水化合物的结合体而已。这也是明显的和我们惯常的思维在故意作对。

        好了,两个明显的故意矛盾的点构成此公案。

        下面,可不可以改天再说?

    • 家园 "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意指"[你在]父母未生你之前的本来面目"
      • 家园 正解!

        智閑看了那麼多經論,真的連這個問題都答不出來嗎?那他的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他為甚麽答不出來?這也算是個話頭。有能解的也無?

      • 家园 通过以下讨论,我来个总结吧。

        禅:艺术化的根本性哲理。它是客观的和唯心的。它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辨的哲学系统,而是一个采用诗,格言,故事,寓言形式表达和传授的艺术化的哲学系统。它也许还存在一定的神秘主义因素。

        客观的含义在于,禅宗认为,不管你是否去参禅,禅这个根本性哲理是客观存在的。

        唯心的含义在于,禅宗认为,禅这个根本性哲理可以脱离于物质而独立存在。

        根本性在于,禅不是一般性哲理,它是大哲理,具有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老子的“道“,和朱子的“理“相似的地位。

        • 家园 嗯,基本同意,握手

          禅:艺术化的根本性哲理。它是客观的和唯心的。它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辨的哲学系统,而是一个采用诗,格言,故事,寓言形式表达和传授的艺术化的哲学系统。它也许还存在一定的神秘主义因素。

          【容我稍微加注一下:“艺术化”、“采用诗,格言,故事,寓言形式表达和传授的”——这些是参禅的方便,是教学手段,不是禅本身的属性。】

          客观的含义在于,禅宗认为,不管你是否去参禅,禅这个根本性哲理是客观存在的。

          【同意】

          唯心的含义在于,禅宗认为,禅这个根本性哲理可以脱离于物质而独立存在。

          【同意】

          根本性在于,禅不是一般性哲理,它是大哲理,具有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老子的“道“,和朱子的“理“相似的地位。

          【同意】

          • 家园 一定还有不周全之处。以后大概会看看这方面的东西。

            我会以比较的角度来看:比较道,理,和禅之间的异同。

            我很惊讶中国的道儒释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客观唯心哲学。

      • 家园 怎么样,咱刚学了十分钟的禅,解得如何啊。
        • 家园 你的末后两段,说禅的开悟境界,那是在瞎猜,而且猜错了

          其实是这样的,他那次用力过猛,铿然一声,砸得他眼冒金星,昏昏然神智不清,但是很奇怪,他觉得这种感觉很爽,是一种很特别很新奇的体验,他进一步认定这个昏昏然的感觉就是他追求的目标,于是他就认为自己悟了。既然昏昏然是目标,那么一切知识和理性不就是反面吗,破除知识的迷障就带有这一层意思。其实参禅,依我看,参禅就是追求这个昏昏然,说昏又没睡着,也没有发疯,昏昏然恍惚之际忘记忧愁,恍惚之际仿佛登仙,恍惚之际踏入极乐(昏昏然仿佛吸了鸦片,呵呵,开个玩笑,莫当真)。此禅之妙也。

          禅宗的开悟,必须符合佛法理论,如若不能,那就是弄错了。

          《维摩诘经》云:“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菩提’,即‘禅’,是不能被感知的。

          而您所描述的,是一种精神状态,这是可以进入,可以脱离的,佛教术语称之为“生灭法”,就是有出生、有消灭的,自然就不是常住的、不是终极的。 所以这不是禅。

          禅是什么?禅是‘真实心’,是‘祖师西来意’、‘曹源一滴水’、是‘莫邪剑’、‘无缝塔’,是‘阿赖耶识心体’,是‘如来藏’。 (这些都只不过是名字而已) 其属性有:

          体如虚空,无形无色,不生不灭。

          有真实体性,众生日用而不知。

          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但在熟眠无梦、闷绝昏迷……等情况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

          是“不念心”。众生的心总是会想这个、会想那个,一天到晚念念不忘。而“不念心”不会有欲望、不会想成佛,不会想出三界。

          是“无心相心”——没有心相的心。众生所知道的心,有心相——能见闻觉知、能思想、能处处作主;而菩萨所证得的心没有众生心的心相,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打妄想,从来不思维一切法,从来不作主,一向没有这些心相,所以名为无心相心。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