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驽马记 -- 慕容无言

共:💬22 🌺9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驽马记

    编辑要求,写个短篇,要求与奥运项目有关,还要装进武侠的套子里。我抽签抽中的是马术……于是就有了这个。

      驽马记

      文/慕容无言

      "孙主任,它真的是匹好马!"随着声音一双满是皱纹的老手拦住去路,递过来一份新的《天江日报》。

      孙主任头也不抬,接过报纸顺势半展开,眼睛停留在上面的头条新闻上,他自顾自的低着头,边看报边朝办公楼走去。那声音果然和往常一样,固执的跟在他身后,反复得说着这句话,一遍遍说得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直追到孙主任迈步走上小楼的阶梯,才怏怏止住。然后就是一阵脚步踢踏的声音,说话人又一次垂头丧气的回到了他的收发室。

      孙主任大步走进小楼,把报纸团起来朝左手心重重一拍,哼一声愠怒道:"这么大年纪一个老头子,成祥林嫂了,天天都是这一段。"

      十几步外的收发室里,一个身材瘦小的老人站立在窗口,望着孙主任消失的背影,又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这老人姓袁,老骑兵战士复员的身份,跟马打了十几年的交道,后来岁数实在太大了,在部队里做后勤养马喂马都嫌吃力,这才转业到了地方。他原来是天江市马场的一个副科长,人们都喊他"袁科长";后来老人脾气倔,做事还是保持着在部队上直来直去的习惯,因了些事,被安置作喂饲员,人们便喊他"老袁";再后来因为快到退休,而且马场的喂饲也改成半自动化了,他就被安排在了收发室,领导们的意思是让他老实呆两年,退休了事,他也就成了人们嘴里的"老袁头"。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半年前,马场里新近了一批优质马,准备统一喂养一段时间,然后内部分成甲乙两类,参加地区的马匹选拔,优胜者有希望成为参加奥运会马术比赛的专业赛马。这事可以说是天江马场建场以来最大的喜讯,孙主任亲自带队,翻新马舍、消毒清洁、刷洗马匹。用他话说就是:要给优良的马匹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争取给天江马场拿个百年一遇的巨大荣誉!

      老袁头就是在这时候掺合进来的,谁也没看到他是怎么从收发室来到的马场,谁也不知道他那天是犯的什么神经,居然拉着一匹杂色马分开人群来到孙主任面前,说这是一匹好马。

      孙主任正忙得不可开交,撇了一眼老袁头就挥手道:"去去去,不该你干的事情别管!分你的报纸去。"

      老袁头却一反常态的大声道:"你学过《相马经》么?这马隆颡蚨日,蹄如累曲,绝对是一匹好马!我伺候马的年头比你岁数都大,我能分不出好坏么?"

      孙主任怒极反笑道:"我不懂什么叫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但我上大学时学过,伯乐的儿子们就是拿着这两句话出去相马,结果逮回一只大蛤蟆来,非说是千里驹,还有个成语叫按图索骥,这个你听过没?"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样的争吵自然是双方都不欢而散。但谁会跟一个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头子一般见识呢?所以孙主任并没有把老袁头轰回家,以示大度。而老袁头反倒是来了劲,天天一有机会就缠着孙主任,说马、说《相马经》、说他选的那匹好马。把孙主任烦的头大如斗,后来只好给总务科定下一条制度:收发室人员无故离岗在办公楼内串岗者,罚款20元整。

      老袁头几经被罚之后,果然不敢轻易进办公楼了,但是每天给孙主任取送报纸这个机会,自然不会被他放过。孙主任到窗前拿报,老袁头不管在干什么,都会一阵风跑过来,站在孙主任身边开口:"孙主任,它真的是匹好马!"跟着他边走边说,直到他的前脚踏上办公楼的台阶为止,分毫不差,风雨无阻。

      也有人曾善意的劝过孙主任,让他看看老孙头推荐的那匹马,孙主任一瞪眼道:"看什么看!现在都是电脑检测你懂么?电脑!马的腿长、颈长、胸围、腹围,那都是要测出数据填表备案的,那匹马你让我填什么?填《相马经》?胡闹!"

      这天下午,孙主任照例去甲类马厩巡视,远远看见跑马场上有一匹杂色马在练习折返跑,阵阵烟尘腾起在土地上。孙主任叫过一个员工来问道:"那是谁啊?"

      "老袁头的女儿,跟'希望'。"

      "什么'希望'?"

      "哦,就是老袁头他自己选的那匹马,他给它起名叫'希望'。他还说只要有希望,什么事就都能成,人这一辈子,能放弃名、放弃利,但啥时候都不能放弃希望。骑马的是她小孙女儿,刚分到咱们马场的实习兽医学生,天天在这里跑,说是练马呢,要参加奥运马的选拔。"

      孙主任摇摇头,看着马跑了几个来回,无奈叹口气道:"别说,它还有点好马的样子,但是它没数据、没血统、是让电脑给毙掉的马,根本进不了甲类马的备选名单。跑吧,由他去吧,他要希望,我不能不给他点希望啊。"

      有了孙主任的默许,"希望"的日子似乎好过了一些,它可以远远的跑在那些甲类选拔马们的外侧,跟着它们跑赛道、跑障碍。"希望"也是有灵性的,每每非要紧跟在甲类马的身后,就算跑的口吐沫子,直喷响鼻,也要紧跟着,决不让甲类马们甩开。渐渐的,甲类马们都熟悉了这个异类,它不与它们同吃住,却与它们同场训练,只咬着牙死死跟在它们后面。

      渐渐的,"希望"开始不受所有马匹的喜欢,甲类马们自有自己的群体,相互间极为熟悉,远远的见到了"希望"跟上来,要么是尥蹶子,要么就扭头张开大口,就是不让它靠近。而乙类马们,也因了"希望"受到老袁头更多的关注,而渐渐疏远它,不论是吃料还是散养,都把它冷落在一边。天江的马场上,经常可以远远的见到两群马相隔远远的各自聚在一起,一匹孤独的杂色马就徘徊在两个马群之间。一旦它靠近了那一群,就会遭遇到一阵呵斥性的嘶鸣,甚至满怀敌意高高扬起的马蹄。

      或许"希望"每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傍晚与老袁头和袁姑娘在一起的时候。这时候它是一匹有主人喜爱、有主人关心的马,它可以驮着袁姑娘飞跑,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它可以把头扎进老袁头的怀里,挨挨蹭蹭。只有在这个时候,它才是快乐的。

      老袁头美美的吸了一口烟,眯着眼睛看着小孙女儿骑着马来回奔驰,清脆的马蹄声犹如鼓点,在他耳边有节奏的敲击着。几圈跑下来,人马俱都见了汗,袁姑娘一勒缰绳,将马头带过来,小步踱到老袁头身边,轻盈盈的跃下马鞍。

      老袁头紧走两步迎上去吸口气道:"啧啧,跟你说过啦,'希望'有灵性,知道你想干嘛,你调头不用使劲勒缰绳,你轻轻一抻它就明白。"

      "希望"见了老孙头便俯下头来,将头颈顺过来在老孙头肩膀上亲热的摩擦着。老孙头伸手梳理着"希望"的颈毛,笑眯眯道:"又快了,步子也稳定了,你聪明啊,这么快就学会使劲了。你可比当年我给连长选的那匹追风聪明多啦。"

      袁姑娘凑过来道:"爷爷,可是'希望'吃的不好,这些日子它学的快,掉膘也快。肚带都短了两扣了。"

      老袁头心疼的摸摸"希望"的肚子,把"希望"搂在怀里,象哄着一个宠爱的孩子,"咱不怕,俗话说家贫出状元呢。你只要好好跑,爷爷给你买吃的,爷爷就是自己饿着,也不能让你饿着。"

      这话说着容易,每匹马的饲料都是定量的,而收发室这岗位能有多少工资?高蛋白的饲料比大米白面还要贵出几倍,老袁头虽然竭尽全力,"希望"却还是日见消瘦,有一次冲刺跑完之后,竟站立不稳,几乎趴在地上,心疼得老袁头老泪纵横,搂住马颈一个劲地说:"委屈孩子啦,委屈孩子啦。"

      人穷志短,面对着吃不饱肚子的"希望",一向视制度如纪律的老袁头,终于忍耐不住,趁着值夜的时候,悄悄把"希望"带进了甲类马的马厩。白花花的高蛋白饲料,还加了盐,一进门"希望"就闻见了香味,兴奋的摇头甩尾,拖带着老袁头直冲向马槽。

      马是要吃夜料的,一长溜的纯色甲类马正埋头吃料,突然闯进一个陌生角色来,还争食饲料。众马顿时喧哗起来,马儿们愤怒的踏动着马蹄,暴躁的嘶鸣声此起彼伏,在暗夜里格外清晰。老袁头知道不好,忙拉扯"希望"往外走,可饥饿了多日的"希望"见到美食,又那里肯动。承受着老袁头的用力拉扯,一边委屈的嘶鸣,一边低头大嚼。

      这一幕,被披衣赶来的孙主任看个正着。孙主任冲到老袁头跟前,气得满脸通红:"你要干什么?你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奥运备选马的特供饲料,你有什么权利让这破马来吃!你你你……你这是挪用公料!"孙主任嘴里忽然蹦出个这样的词来。

      老袁头第一次被问得张口结舌,不能作答,他这一辈子,不曾占过公家的便宜,却因为几口马饲料被人指着鼻子呵斥。旁边的"希望"不晓事,依旧埋头大吃。孙主任愤怒之极,抬手一巴掌抽在"希望"的脸上。"希望"吃疼,嘶叫一声连忙跃开,闪在一边委屈的两眼含泪,嘴里却还犹自嚼着。

      这一巴掌就好像打在了老袁头的脸上,他一步挡在"希望"身前,朝孙主任攥着拳头咆哮起来:"孙大圣你打它作甚?你打它作甚么!它饿着肚子,吃两口料就该挨打?它是匹好马!好马!它是着了经上天马相得,它不是乙类马!"

      老袁头的吐沫星子飞到了孙主任的脸上,孙主任终于忍无可忍,跺脚道:"去去去,去你的《相马经》,你明天给我走人,我让你退休!提前退休。"

      老袁头也不甘示弱:"我走,你得让我带着"希望"走,不然我哪儿也不去!"

      一辈子耿直倔强的老袁头,就这样退休了,在距离正式时间还差半年的时候。"希望"是跟着他一起走的,为此老袁头被扣除了一笔相当可观的退休金。老袁头的行装收拾起来很简单,一个大网兜塞着脸盆、暖壶和简单的碗筷,另一个大包袱卷着被褥枕头,就这样在马背上一搭。一人一马在黄昏的斜阳下,慢慢穿过跑马场,向大门而去。

      马场门口,立着一副雕塑,是仿制放大的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出土的,东汉著名青铜器马踏飞燕。这匹青铜奔马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一千年前的匠师们巧妙地捕捉了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袁头牵着"希望"站在雕塑前,久久不肯离去,他象是喃喃自语,又象是在说给"希望"听:"你看看,多象啊,你们俩多象啊。这其实就是汉代相马的法式,你看它的背如龙、颈如狮、上唇方、耳短两寸、你再看它的腹、它的膝骨、它的蹄、它的尾……这是得具十三良相的天马啊!""希望"静静的伫立在老袁头身边,低垂着头聆听。

      老袁头轻轻拍了拍"希望"的颈背,用力道:"他们不相信,不相信咱们。可是你放心,我一定要让他们看到,你是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老袁头把城里的房子卖了,托人在郊区买了一个小院,每天就是和"希望"在一起。有人劝他既然退休了,何妨轻松一下,养养天年。老袁头说:"我喂了一辈子的马,见过最好的马就是它。人家有追求的人,一辈子就为了画张完美的画;设计个有用的机器。我这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当一次伯乐,选出一匹好马出来!"

      半年后,"希望"在精心的调教与喂养下,越来越健壮,老袁头却越来越瘦了。人退休了一闲下来,各种病也接踵而至的找上身,但是老袁头的注意力却越来越集中在"希望"的身上,就是在调教之余,也习惯搬着椅子坐在"希望"身边,用手摸着"希望",跟它说话,告诉它它身上的每一处与《相马经》中记载的良相相符的特征。这时候,"希望"就静静的守在老袁头的身边,眨着大眼睛,偶尔在老袁头的手背上舔两下。

      这是个有些薄雾的天气,袁姑娘上班的时候就兴冲冲跑回家来,带给老袁头一个好消息。奥运赛马的选马组来天江马场了。老袁头的眼神顿时一亮,但此时的风湿病已经让他很难再快步行走,他打个口哨,"希望"小跑着从后院奔来。老袁头将缰绳递在袁姑娘手里,却对着"希望"说:"快去吧,能跑多快就跑多快,这一次可是你最大的希望!"

      袁姑娘翻身上鞍,"希望"轻快的踩出一溜烟尘而去,马蹄声也渐行渐远。老袁头笑笑道:"马是相出来的,千里马是藏不住的!"

      袁姑娘吃了闭门羹。奥运选马组是天江马场最尊贵的客人,闲杂人等一律被挡在场外,以免干扰选马。袁姑娘几番央求,还是被挡在冰冷冷的铁门之外。夜色降临,袁姑娘心急如焚,这次机会对于"希望"、对于老袁头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如果选马组看不到"希望",那就跟本没有毛遂自荐的机会,可是高墙隔挡、铁门紧闭,怎么才能让选马组见到"希望"呢?

      夜色渐深,办公楼的灯光陆续熄灭,那是宿在里面工作的人陆续关灯睡觉。这灯光每关闭一盏,袁姑娘的心里就暗了一分。还在大铁门外等待的袁姑娘咬紧牙,紧紧搂着"希望",喃喃道:"还有希望,还有希望,再等等,等他们出来看到咱们,千万别放弃!"但当最后一扇窗的灯光熄灭时,整个天江马场都寂静下来,只留下袁姑娘身边一盏昏暗的路灯。

      袁姑娘看着这扇窗子灯光暗淡,她咬了咬牙,拉过来"希望",翻身上马,立在马鞍上,伸出双手拢在嘴边,将老袁头教给她的所有有关马的知识,一股脑的朝着办公楼的方向喊过去。

      "三十二相眼为先,次观头面要方圆。相马不看三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项长如凤须弯曲,鬃毛茸细要如棉。鬐高膊阔抡风小,肊高胸阔脚前宽……"袁姑娘正高声背诵这相马篇,小楼上一个窗户忽然的亮起灯,接着一个身影拉开窗帘,向这边探过身子来。

      袁姑娘见收到了效果,嘎然止住喊声,兴奋得屏住呼吸,等楼上那人看过来说话。那人推开窗子,手指袁姑娘高声道:"大半夜的鬼叫什么啊?还让不让人睡觉啦!走走走!真讨厌!"

      这几句话好似兜头凉水,只将袁姑娘浇了一个透心凉。袁姑娘怏怏的坐在马背上,回头望望满天的星斗,此时夜凉如水,自己从下午一直守到深夜,却换来这么一句话。而独自等在家里的老袁头,恐怕也在饿着肚子,焦急的等着消息。可是她又能拿什么回去呢?就拿这句话回去转述给爷爷么?

      人这一辈子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倾尽全力做了,却无人予以肯定,任你付出心血无数,到头来还是如风般飞散。对于老袁头来说,"希望"可能就是他后半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他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这匹马身上,所以才会给它起名叫"希望"。可惜了,它是老袁头的 "希望",却不能实现他的希望。

      袁姑娘终于哭了,练习时从"希望"背上掉下来她没哭过,陪着爷爷提前退休时她没哭过,但这次她是真的忍不住哭了。铁门、围墙,就这样将她、老袁头和"希望"的所有希望都隔绝在外面,冰冷冷的把希望消磨成了绝望。这种的阻挡、这种冷漠,它能让你所有的希望都粉身碎骨的撞上来,让你捧着粉碎的希望,跪在它前面哭泣。

      泪水如涟滑过袁姑娘的嘴唇,她这才想起自己从下午到现在还没吃没喝,泪水润进干裂的嘴唇,带来一种蜇疼的感觉,和咸咸的滋味。"希望"就守在小袁姑娘的身边,见她哭了,也暴躁起来,伸着前蹄不停的刨击地面。

      这一人一马折腾了半夜,眼看天色将明,袁姑娘知道要见选马组希望渺茫,明天一过,奥运备选赛马们就要被送到更专业的马场去集训,再经过更高的淘汰率,剩下来万里选一的好马,才能出线在奥运赛场上。而"希望"的结局,将会是一生拉车驮物,做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驽马,十几年后老死在这小城的郊外某处。自己将依旧在这平凡的训马场里,扮演一个兽医的角色,一席白大褂一直穿到退休,然后拿着一个发放退休金的存折,恋恋不舍的离开这消磨了自己所有青春时光的马场。而爷爷的结局,她不敢去想,这样一个固执、自信、宁折不弯的老人,他虽然依旧坚强如这马场中的白杨树,但却没有那样挺拔健康的身躯了。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将他一年来倾尽全力的付出彻底打翻在地,这个打击,他是否能承受的了?袁姑娘立在铁门前,一时进退两难。

      初秋露寒,"希望"的马鞍上凝结了薄薄一层极细的露珠,有如针尖般纤细,密密的排在一起,映射着晨光的璀璨。远远从一个角度望去,象是在"希望"的背上镶满了宝石与珍珠翡翠,这些宝贝们争先恐后的射出七彩梦幻般的颜色,似乎"希望"背上马上要生出一对翅膀一样。袁姑娘一时间被这美丽的颜色所吸引,竟看的呆了,"希望"仰起头,甩了甩颈上鬃毛,就象要从这一团七彩霞光中展翅飞起来,要腾空而去、逐风而起,象它一千年前的祖先一样,去飞驰如电,足踏飞燕!

      袁姑娘怕"希望"飞走了,忙起身拢住了"希望"的缰绳。她一动,角度变幻,那眼中七彩的霞光瞬间消失了,在她身前的还是那一匹背着满身露水的杂色马。袁姑娘愣了愣,忙再次扭动身子,高俯低仰,却再也找不到方才那个奇妙的角度,"希望"身上再也闪现不出那一团神奇的光芒。

      袁姑娘站在地上愣了半晌,忽然心有所动。希望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如同方才那一刻璀璨的光芒迷人耀眼,它眩目、它美丽,它值得所有人付出一生去努力追寻。但希望也如同这一团光芒一样易逝,有很多时候,它只是一团看上去很美的光芒。

      想到这里,袁姑娘长叹一声,轻轻拍拍"希望"的脖颈,拉着它转身而回。

      袁姑娘没有再骑马,而是拉着缰绳与"希望"并肩而行,这一刻,她没有再把"希望"当成是一匹马,而是一个为了共同目标、共同希望努力过的朋友。一对无法实现希望而失落的朋友。只是她放弃了,她该怎么回去跟他爷爷老袁头交待呢?他会放弃么?

      这一人一马低头默默而行,在城市的柏油路上显得新奇而又怪异。不时有晨练的孩子们跑过来指着"希望"兴奋的大叫:"嗨!看马!活的嗨!"还有天真的孩子跑过来,追上袁姑娘问道:"大姐姐,多少钱骑一圈啊?"

      行至在公园,袁姑娘走不动了,而且她也没有想好,到底该如何面对老袁头。袁姑娘开始怀疑,"希望"到底是不是真的千里马。除了老袁头之外,她没有听过任何人说"希望"是匹好马的,在她的心里,所谓的好马,要么是肋生双翅,头顶独角,能穿云破雾的;要么是通体雪白,高大壮硕,能步步生莲的。而"希望"无疑真的是匹丑马,丑得让人怀疑它的真的究竟能跑多快。

      袁姑娘此时心乱如麻,她就这样坐在湖水边,两手托着下巴,望着湖水出神。

      此时远处一个练习太极拳的老人缓步走过来,围着"希望"走了一圈,上下仔细打量了一阵,赞叹道:"好马啊,好马!"袁姑娘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转回头看时,才发现饿了一夜的"希望"忍不住翻开了那老人放在石凳上的袋子,将老人携带的苹果嚼在嘴里吃的正香。

      袁姑娘慌忙站起来,忙不迭的给老人道歉,老人发现袁姑娘面容憔悴,隐隐还可见泪痕,就有些奇怪的询问。袁姑娘这才将老袁头、"希望"、和她自己的故事简单给那老人讲述了一遍。

      老人听后半晌无言,最后也是长叹一声:"这的确是匹好马啊,我也是多年跟马打交道的,我看得出来。古人千金求马,也曾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以至于千里马老死在车辕之间。而今千里马有了,伯乐也有了,肯千金买马的人却没有了,千里马还是要老死在车辕之间。"老人背手踱了两步又是一叹,"而今不得志的英雄好汉尚有千万,就更别说不得志的马了。"

      袁姑娘听那老人说话有些蹊跷,忙平静了心绪仔细将眼前的老人上下端详,恍然道:"哎哟,您不是……不是上过日报的那个太极拳大师,这次省武术亚军的刘……刘……。"

      "刘玉生。叫我老刘也好"。刘玉生笑笑,然后扳着手指道:"我是蝉联五届的省太极拳亚军,我参加过很多太极拳比赛,跟很多人实战交手,打败的冠军不计其数,但得奖却是无数的第二名、榜眼、亚军。却从来没得过冠军。你知道为什么吗?"

      袁姑娘疑惑的摇摇头,刘玉生笑笑道:"我这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有个秘密,人尽皆知的秘密。"说着缓缓用一个金鸡独立的姿势,挺直腰板高抬左脚,缓慢而稳稳的除下了左脚上的鞋子。袁姑娘这才看到,这位多年的武术亚军的左脚,在足弓的地方是刀裁的一般齐,他竟然只有半个脚掌!

     

    元宝推荐:老叶,
    • 家园 花,文笔真好

      就是结果让俺猜到了

    • 家园 先花后看^_^
      • 家园 汗,命题作文

        拉不上干系的绑到武侠上,写着难受,读着也难受

    • 家园

       刘玉生缓缓穿上鞋子,依旧神态自然的缓缓道:"没吓到你吧孩子?这是早年的工伤留下的残疾。他们都知道,但他们不能让一个残疾人当冠军,虽然这个残疾人拳练得最好,那也不行。那样的话一个不正常人的光芒会掩盖住所有正常的人,这是他们不允许的。这就象你这匹"希望",还有你的爷爷,如果《相马经》选出来的马,胜过了电脑选出来的马,这固然是祖先留下来的智慧瑰宝重放异彩,但是它只能是个例外,不能就因此说明电脑不如《相马经》。毕竟这是个科技的时代,是个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更需要便利、简单、立杆见效能广泛推广的方法,而不是口口相传的深奥秘籍。所以……所以你的'希望'和我一样,生不逢时啊。"

        袁姑娘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此时远处隐隐传来一阵锣鼓声,几个硕大鲜艳的氢气球正冉冉升起来。那是被选中的奥运备选马出场仪式,虽然这匹马中很可能只有一匹甚至没有马能成为走上奥运赛场上的正式比赛马。但是天江马场的所有人都因今天而兴奋着,孙主任亲自敲起大鼓,穿着新工装的饲养员们将带着大红花的甲类选定马鱼贯牵出,在新闻媒体的摄像机前把他们送上专用的运畜车。这一天,就是所有天江马场人们的骄傲,他们实现了自己的希望。

        一湖之隔,站在袁姑娘身边的"希望"远远看着这场景,打了个响鼻,想转过身去,却忍不住回过头来,看着湖对面发生的一切。如果"希望"也有感情的话,它此时怕也会满心酸楚。很多东西明明就该是你的,偏偏你却得不到,还眼看着它属于别人,这就是缘份。

        刘玉生看着袁姑娘朝着湖对面发呆,眼中的泪珠儿又要姗姗落下,咳嗽一声道:"姑娘,你知道我为什么每年都屈居第二,明明知道自己不会成为冠军,却为什么还要继续参加下一次的比赛吗?"

        袁姑娘不解的摇摇头。刘玉生笑笑道:"你抬头看看这天,再低头看看这地,在这天地之间,咱们每个人都如同芥子一样的渺小。我们是这样的无能、无助,一个人能专心的成就一件事情又有多难!有的时候,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困难太大,而是我们自己先放弃了希望。我想你爷爷之所以给这匹马取名叫"希望",就是想时时提醒自己,只要不放弃希望,至少还会有成功的机会,而一旦放弃了希望,就连机会都没了。所以,什么时候,都别放弃了你的希望。"刘玉生将"希望"的缰绳递给袁姑娘,"孩子,记住,你要紧紧抓牢你的"希望",一辈子也别放手,别抛弃,更别放弃!"

        袁姑娘回到家里,果然不出所料,老袁头穿着昨天下午的衣服,正坐在屋里等着她回来,也是一夜未睡。见到袁姑娘牵着"希望"进到院子里,老袁头不但没有失望,反而笑了笑,问道:"孩子,没成?"

        袁姑娘却郑重点点头,答道:"成了。'希望'虽然没能去北京,但是它却留在了我的心里,只要它在我的心里,总有一天它一定能象它的祖先一样,成为日行千里的天马!我永远都不会放弃它"

        老袁头满意的点点头,喃喃道:"坚守住一份希望,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老袁头的腿渐渐的不能再下地了,严重的风湿折磨着他,但他每天都会坐着轮椅走到袁姑娘跑马的地方去,那里有袁姑娘上网查资料,按照奥运会马术标准仿照修建的障碍设施。老袁头看着"希望"驮着袁姑娘在土地上飞驰,踩踏出趟趟烟尘;看着"希望"与袁姑娘人马合一,从障碍上高高跃起一跨而过。

        老袁头的身体每况日下,后来只能躺在床上,尽量的挨近窗户听一听"希望"的马蹄声,隔着玻璃摸一摸"希望"的脸。再后来,他已经神志模糊了,经常一睡就是一整天,只偶尔睁开眼四下看看,就又闭上眼睛,在沉睡与昏迷之间反复。但老人在昏迷中,有时还会抬起双手并拢在身前,一上一下的轻轻颤动,有人说,那很象很象骑兵在驾驭战马时的动作。

        这一天,老袁头忽然清醒了很多,主动要求袁姑娘给他穿衣下地,自己摸索着居然坐到了轮椅上,还喝了几口久违的茉莉花茶。袁姑娘欣喜的给老袁头洗脸、剃头、擦身,"希望"也察觉到了老人身体好转,站在门外把头探进来与老人点头打招呼。

        老袁头缓缓抬手,把袁姑娘叫来,仔细的问了问"希望"的情况,然后轻声吩咐给她几件事,一个是到了今年清明的时候,别忘了去烈士陵园给他的老战友们扫墓;一个是把这么多年来自己相马的心得笔记收拾出来;再有就是明天一定要请所有认识的人过来,让"希望"当这大家的面跑一趟,而且一定要请记者来现场。

        袁姑娘犹豫半天,明天是周四,怕很多人工作忙,来不了这里。老袁头笑笑道:"你只管去,就说我老袁头想大家了,想请大家过来有话说,见见面,也看看我的'希望'。"

        袁姑娘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孙主任办公室。孙主任猛抬头见来人是袁姑娘也是一愣,先想到的是莫不是老袁头的退休金没发到手,家属找上门打架来了?待袁姑娘说明来意,孙主任把头摇得象落地电扇一样,"开玩笑,工作日我全场几百号人一起去你们家看跑马?胡闹!"

        袁姑娘知道老人的时光已经不多,这有可能是他老人家一辈子的最后一个心愿,于是便红着脸皮反复哀求孙主任,直到孙主任烦了,将报纸往地上一摔道:"别胡闹了!我不去,马场里谁去我开除谁!"

        袁姑娘沉默半晌,轻轻拾起报纸递到孙主任手里,一字一顿道:"孙主任,'希望'它真的是匹好马!我爷爷为马场干了二十年,您就不肯走上二十里路去看看他,一里路抵一年还不成么?"

        孙主任看着递进手里的报纸心中一动,恍惚间又想起几年前,门口传达室的那个固执追着他说马好的老人,心中暗自一叹,嘴上不由得也软了下来。"好吧,明天我临时安排一下,集中看望一下场里的离退休人员,就去你家转一圈,说好了不多待啊!"

        马场这边解决了,但是记者却无处可寻,袁姑娘站在公用电话亭前,打了半天的电话,得到的尽是推诿与敷衍。是呀,这一天中会发生多少国际、国内的大事,小小的一个人、一匹马,又有谁会关注呢?袁姑娘想了又想,灵机一动,骑上自行车直奔中心公园的湖边。

        刘玉生果然还在哪里,袁姑娘远远的站在外面,耐心的等着刘老将一路太极拳缓缓打完,收势吐气。刘玉生早就看到了袁姑娘,笑着招呼她走进,袁姑娘将事情再述一遍,刘玉生微微皱眉,喃喃道:"他这个心愿,是必须要圆的。"袁姑娘正待细问,刘玉生伸手拍拍她的肩膀道:"好孩子,你放心吧!你我也算有缘,明天一早,我包你有一个热闹闹得场面!"

        第二天一早,老袁头居然自己起床,还整整齐齐的叠好了被子,又用掸子将屋里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希望"察觉到了老人起床,在后院里撒娇般的打着响鼻,刨动蹄子,想要引起老袁头的注意。老袁头拿起柜子上孙女翻找出来的一小摞笔记本,这些本子各式各样,有画着卡通图案的,还有美女封面的,有的本子时间太久都翻散了,用线穿起来缝着。里面密密麻麻记载的,都是他多年来喂马、养马、相马的经验。老袁头手抚着本子沉默片刻,颤抖着打开炉盖,一把将它们塞进炉子里,一团灰烟涌出来,将老袁头呛得一阵咳嗽。

        天色放明,最早到来的一支队伍是近郊某县的舞狮队,四个棒小伙子舞动两只彩狮在老袁头面前演绎着祝福、拜寿的各种动作。引得居住在附近的人们都朝老袁头的住处围拢过来。老袁头数年没见过舞狮了,问袁姑娘道:"这是你找来的?"

        袁姑娘也稍稍有些惊讶,"不是,爷爷这就是我说过的那个练太极拳的刘玉生老师他找来的。"老袁头咧开嘴,笑着点点头,手指在椅把上跟着鼓点的节奏敲击着,眼神中也透出少见的欢喜神采。

        稍后,刘玉生带着一大群的徒弟、学员来到,还有一名《赛马》杂志的记者,因为与刘玉生有过交往,因此被他亲自登门拉了来,刘玉生的几个徒弟扛着三角架与反光板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袁姑娘忙搬来一把椅子,放在老袁头的身边,刘玉生几步走上前,与老袁头四手相握,两人都是朝着对方不住点头,眼神中感激、尊敬、相互欣赏的神色交织在一起,已经完全用不着再用多余的语言交流。两人落座,相互打量这对方,又一起看看马场上的"希望",不约而同都是一声长叹。

        就差天江市马场的人了,可他们到了十点还没见到人影。众人站在太阳地里等的颇有些不耐烦,舞狮的小伙子们已经热得将狮皮装脱下来,而记者已经躲到树荫里自顾自的抽烟去了。

        这时,刘玉生发觉老袁头的脸色有些发白,呼吸也变得绵长起来。刘玉生神色微变,伸手悄悄搭在老袁头的脉门上,左手同时伸进他的衣服,贴住了他背后的大椎穴。

        天江马场的车队终于出现了,孙场长还带来了两匹落选的甲类马,要和"希望"比上一比,其实这也是想让老袁头高兴一下而已。老袁头也顾不得与孙场长客气,用眼神示意袁姑娘拿秒表过来,袁姑娘见老袁头面色难看,心里已经预料到什么,胸中一痛,眼泪不由自主的夺眶而出。

        老袁头闭住气忍了片刻,用尽力气缓缓道:"跑,让我看着'希望'跑。"孙主任要上前说话,老袁头用眼神制止住他,随即将目光投向了远处赛场上的起跑线,那里,"希望"和两匹落选的甲类马站在一起。"希望"识得旧日同类,此时的它站在正中间,已经按耐不住,兴奋的甩动着自己鬃毛。

        孙场长吹动哨子,袁姑娘还没来得及夹马腹,"希望"就已如离弦箭一般的射出,起跑就将旧日同类甩在了后面。观战的众人一片欢腾,舞狮队的小伙子们兴奋的擂响了鼓,随着袁姑娘提动缰绳,"希望"前蹄腾跃,用一个优美而标准的动作跨过了第一个障碍。

        老袁头含笑坐在椅子上,他看到了"希望"急速的冲在了领先的位置,他不用看秒表,凭感觉就能估计出"希望"的大致速度来,而这个速度,绝对是能够让他满意的。此时的老袁头只觉得非常乏力,似乎这些年来对"希望"的培养已经耗尽了他的精力,他老了,身上的力量正象流水一般的消逝。或者在赛场上奔跑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希望","希望"每一次加速、每一次跨越,都会带走老袁头身上的一分力量。

        渐渐的老袁头的视线开始模糊,"希望"的身影在他眼前越来越大,越来越快,……象极了马场门口那尊马踏飞燕的铜像,或者是那尊铜像活了,在老袁头的面前风驰电掣一般的飞奔。

        简易的跑马场上, "希望"四蹄翻起,一蹬一跨之间前后腿几乎伸展成一条直线,一路翻栏跨障,踩踏出滚滚烟尘,似乎是将多年的积怨,一股脑的都发泄在了奔跑上,将旧日的同类远远的甩在后面。一圈跑下来,"希望"意犹未尽,兴奋得立起前蹄,连着梗直脖子昂头嘶叫几声,才肯老老实实的让袁姑娘下来。那记者高举着秒表跑过来喊道:"太神啦!居然平了全国纪录!一匹杂毛马居然平了全国纪录!这是草根马的胜利!这是"希望"的胜利!"

        那记者说到这里,忽然面色一红道:"呦,我就以为你要哄老爷子开开心,我以为这样的马根本就跑不出什么成绩来,所以刚才我就没开机器……。这真不好意思,要不再跑一遍吧,这一次我一定好好给你们录!我给你们写个专访吧。"

        袁姑娘听到这里心中忽的一紧,忙转过头去看老袁头,老爷子端坐在轮椅上,手掐秒表,已经含笑仙逝了。"希望"一声长鸣,撞倒了栏杆急冲过去,蜷起前腿跪倒在老袁头的身前,梗着脖子发出一声声的嘶鸣,继而咬住老袁头的衣襟不住的甩头,不住地来回拉扯,双目中竟然有两串泪珠滚滚落下。满头大汗的刘玉生收回两手,看看人又看看马,摇摇头又是一声长叹。

        一个月后,《赛马》杂志推出一连串关于"希望"与袁姑娘的图文专访:《来自民间的踏燕天马》、《草根赛马连扫五大马场,六连胜挑战全国各路名骏》、《相马经选中的神驹》、《"希望"受到奥运马术队的关注,进京指日可待》。

        

      • 家园 很好很美的一文
      • 家园 文笔不错,可是你想说啥呢?

        不喜欢命题作文,太虚了.许三多的话:"没有意义"。

      • 家园 好文,花之。不过有一点质疑之处。

        “希望”以与马踏飞燕的天马形似来作为奥运马的依据似乎不妥。

        马踏飞燕之马最特别之处是那马跑的是“对侧步”,而不是当今赛马的“交叉步”。这种步法类似人走顺拐,现在只有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上的牧人还有跑对侧步的牧马。

        正常走交叉步的马跑起来前后蹿动,即便是慢跑人也需要不断的作弓背挺腰的折叠动作来保持马背上的稳定,时间长了腰腹的肌肉特别容易疲劳。像蒙古人这样马背上的民族常常喜欢用宽布带子缠腰就是这个原因,与常走远路的人喜欢打绑腿一个道理——都是防备肌肉抽筋的。没骑过马的人哪怕只是骑马慢走上一天,晚上睡觉时腰会酸痛得想翻身都翻不过来。走交叉步的马快跑起来颠簸更厉害,人只能站在马蹬上,跟着马一蹿一蹿的劲扭屁股,不断在左右腿上移重心轮流给两腿一个短暂的休息,腿上没劲了只能勒马慢行,不然屁股一打鞍就会给颠下来。我在内蒙骑马时有过切身体会。

        走对侧步的马跑起来身子是左右晃动,人在马背上感觉不到太大的颠簸,哪怕是疾走也就是晃动的频率快一些罢了,骑起来十分舒服,有置身摇篮的感觉,据说慢走时甚至可以让人在马上睡着。

        不过走对侧步的马不可能成为速度赛马或者障碍赛马,因为对侧步不利于马的发力,跟人顺拐的话跑不快一个样。

        所以马踏飞燕之马或可是千里马的标准,但不能作为奥运马的标准。

        • 家园 好奇搜了一下,对您的说法存疑

          看这个,貌似中国的千里马就是对侧步的, 交叉步不利于长途奔袭和骑乘。

          外链出处

          现在国内还是有对侧步的马,

          甘肃的岔口驿马保有唐代马种的一些特征,而且是天生的对侧步,俗称“胎里走”。

          • 家园 骑对侧步走马跑长途是福气,不过上奥运就不灵了

            因为奥运没有长途赛,而对侧步走马在短途冲刺和越障碍方面并不出色。这里讲的短途冲刺是指几步之内的加速能力,只有走交叉步的马才能在短距离快速加速和起跳,这是对障碍赛马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之一,其次还有赛马的灵活性、反应性和服从性等等能力指标,与长途赛马的能力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仅以奥运赛事而言,目前障碍赛马是对马的素质和人的骑术要求最高的比赛项目,哪怕是训练有素的马,比赛之际也常常出现拒跳、错跑的现象,意外频出,看起来很有意思。同样的障碍赛马的身价也是目前各类赛马中最高的,一匹普普通通可以参赛的马起价至少要500万以上,就是租马参赛一场赛事的租金没100万也别想谈!

            其实就马本身而言更能体现马的好坏的应该是长途赛马,但是骑交叉步的马跑长途就很遭罪了。别的马我不知道,蒙古马以三、四十公里的时速能够连续跑上三、四个小时不歇气!我没听说过谁能在奔马上撑这么长时间,常跑马拉松的可能行?所以草原上马群惊了除非第一时间套住头马,不然只能跟着马蹄印慢慢找,想骑着马跟着跑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惊马一跑常常跑上小半天,人能跟上两个小时就很不错了。

            对长途奔驰的马而言,对侧步的千里马是极品,只有这种马才能让人长时间骑乘而不会过于疲劳。我常想武帝的冠军侯是否就是骑着对侧步的天马纵横大漠的,或者是一人数匹战马之中既有对侧步又有交叉步,长跑、短跳两不误?没想到现在中国还有这样的马呀,的确应该大力保护起来!

            • 家园 俺对奥运比赛这个问题没意见。

              可能我没写清楚,我的存疑主要是你说马踏飞燕那种马是富贵人家骑着玩的,不是打战的好马。因为狗了一下看到很多帖子都讨论这个问题,好像很多看法都认为汉军的这种对侧马是适合长途中高速奔袭,你看你也说了,一般的马几个小时颠都颠晕了,还跑啥千里呀。

              400公里, 按10-12小时来算的话,咱们古代的千里马还算是蛮有可能的。

              • 家园 对侧步走马实在不是穷人玩得起的

                对侧步走马没有野生的,都是后天调教的,而且调教起来极耗精力。需要在小马刚出生还没站起来之前,就在对侧的蹄上捆上两端带绳套的木杆,这样它在走出第一步时就只能是对侧步,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长大了就成了对侧步走马了。

                问题时马是一种群居、胆小的动物,对与己不同的动物哪怕是同类都不会接受,对侧步马和交叉步马很难合群,甚至如果母马是交叉步马,小马是对侧步马,母马都不会给小马喂奶!这样要喂奶就要把母马的眼睛给蒙上,如果喂奶的不是亲生的母马还要接母马的马尿给小马擦身统一体味,麻烦大了。小马一天要吃好多次奶,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一匹马没两三个人伺候是绝对顶不住的。要是不喂马奶也行,不过小马的免疫能力和消化能力就要差很多,成长的也慢。而且繁殖对侧步马一次最好要四、五匹以上,形成个马群,不然独马长大后往往胆怯懦弱难作好马。潘帕斯草原上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对侧步走马的种群,繁殖起来就要容易多了,也容易出好马。我这是听一个开马场的朋友说的,他亲自到阿根廷考察过,应该不假。

                对你链接的那篇文章说山丹马场有一出生就走对侧步的马我有些疑惑,因为我认识的那个马场主说过,潘帕斯的对侧步走马生出来的小马,如果不从小调教,自己走起来还是交叉步,所以潘帕斯的对侧步走马数量也在减少。难道山丹马已经成功将对侧步伐固化到基因中了?这可是太难得了!

                由此推想,在生产效率较低的古代,大规模调教对侧步马要耗费的人力应该是农业社会很难甘愿承受的,如果有也只能是汉武帝一朝所能见到的胜景吧。其他时间应该只有富贵人家玩得起了。

                另外说到战马,就我所知冲锋陷阵的都是交叉步马。我看过奥地利皇家马术场的马术表演,好战马在主人的马刺刺激下可以前踢、后踹,原地团身跳起两米多高,甚至还可以在跳起时转换方向。据解说人讲这些动作是近代骑兵被步兵围住时的标准解围动作,不是马戏杂耍的花哨之举。而对侧步马很难跳的如此灵活。所以我想,有了马镫的古代骑兵一人数马,应该是长途奔袭的对侧步马和冲锋陷阵的交叉步马相配合的,不会完全是为了长途换马。因为如果一匹马一天跑了十个多小时,不管它驮没驮人接下来两三天都不可能再跑多久了,就是长途赛马一天也就是跑六到八小时,这还要控制马速才能让马连续坚持几天时间。正常骑兵的机动速度都是一天不会超过两百公里的,跑远了遇到战事马没劲就麻烦大了

                • 家园 呵呵,老大对马熟但是对历史不熟呀。

                  马镫的出现时间很晚,所以对侧步马对骑兵的重要意义不同于今。 马镫大规模出现以后,对侧步马消失也是可能的。

                  在中国所发现的最早表现高桥马鞍的文物是东汉末年作品,如雷台汉墓出土的骑俑(图2)和鞍马彩绘木雕;而最早具备马镫的雕塑作品是长沙西晋永宁二年墓中的骑马乐俑(图3),因这批俑中有马镫者只是在马身左侧鞍下有一个三角型镫具,仅及小腿一半高,而右侧则没有,且骑者的脚也未踏于其中,所以被认为是马镫的雏形,即用于上马的器具;致于最早的实物双马镫,则是辽宁北票十六国时期北燕冯素弗墓的鎏金铜裹木质马镫(图4)。但迄今为止,对于西汉和东汉初年的高桥马鞍及两汉马镫,却始终没有发现其实物和能够证明它们存在的艺术作品。

                  看过很多论证西汉骑兵若没马镫则无法作战的讨论,由此得出西汉时必然有马镫,但是看到老兄提到对侧步马,才突然想起来其实这很可能也是当时马踏飞燕的由来,在骑具还未革命之前,那么马本身素质的重要性也就更突出了。

                  至于走马不适合做战马是因为不容易做战术动作就有点搞了,欧洲骑兵的用法和两汉骑兵是不同的,这个有大人专门考证过。欧洲历史上看重的是重骑兵,对强调大规模机动战的轻骑兵应用并不多,所以不能把欧洲战马的动作要求拿来做标准。你想想,匈奴同学有步兵么?

                  另外你说对侧步马不是天生的, 我对这个也有点怀疑, 你想以古人的科技水平,如何知道从小就调教马走对侧步?第一个想出这个点子的人简直是神人了,总要有走对侧步的马骑着做对比古人才知道要这么搞吧?

                  对胎里走这种说法,并不少见。 比如

                  大通马: 主产于大通河流域而得名。体型较小,身躯粗壮,肌肉丰满,中躯偏长。外观头略重,多正头和半兔头,耳长中等,眼大而圆。四肢中长。体以粗糙型为主,多结实、湿润、松驰型。秉性较温顺。毛色整齐,以骝毛为主,黑、栗、青次之。适应高海拔地区,耐粗饲、粗放、严寒,合群性好。繁殖方式为独雄小群交配,公母比例1:10~25,4~8月发情,次年5~6月产驹,多2年产1次,或3年2产,受胎率75%~95%。为兼用型马,适于骑乘、中短途运输,尤能善“走”(对侧步),俗称“走马”。其对侧步法遗传很强,幼驹生来会“走”,称为“胎里走”。有“大走”、“小走”之分,“大走”多为调教而成,走对侧步,速度快,跨步大,鞍口平稳,人极舒适;“小走”为对侧步或对侧快步,持久性好,适于中、长途骑乘。还可挽用。

                  可以看到,也是马先天有对侧步的走法做对比,才有人会有调教这种念头。

                  下面这个是记者采访比赛的,应该比较靠谱。

                  走马,按内蒙鄂多克前旗阿拉格苏勒德马文化协会会长曹纳木的分类:

                  一、“自生走”,是走马中最普通的、最基础的马。其脚法自然、简单,走马“坯子”是与生俱来的。 “自生走“的行进脚印特点是:左后蹄印在右前蹄印后。

                  二、“普通对蹄走”,是在“自生走”的基础上,稍勒紧缰绳,马加速而呈现出走法较好看的一种走马,其行进的脚印特点:左后蹄印与右前蹄印在一条水平横线上,形成“对蹄印”。

                  三、 “驯教对蹄走”,它是由专门的驯马师或骑手精心调教出来的。这种走马拿蹄高、跨步大,行进速度快得多。通常,这类走马挂马掌,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走马了。其行进脚印特点与“普通对蹄走”基本相同,只是“驯教对蹄走”的步距要大得多。

                  至于汉军是否大规模装备走马,这个就不可考了,不过可以考证的是汉唐时的马都比较帅,是典型的高头大马,不是现在中国普遍的蒙古马。

                  • 家园 嗯,兄台的推测很有道理

                    西汉骑兵因为没有马镫所以才重视对侧步走马这种推测的确很有道理,这应该是那时能够比较舒服地骑马快跑的唯一办法了,即便成本高一些,为了取得战场上的优势也会在所不惜的。我猜想武帝晚年国力凋敝,这种不计成本的养马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吧。

                    我看过罗马人对上帝之鞭阿提拉的骑兵的描述,说匈奴人用一个8字环形的皮带在马背上固定一个木桩似的东西,把腿弯起来挂在上面,另一条腿与那条腿盘在一起保持平衡,可以高速奔驰而不落马,记得汉书上也说过匈奴人是“踞坐马上”,我琢磨那姿势可能与过去欧洲淑女用侧骑鞍时差不多吧。阿提拉已经是匈奴西迁之后两百多年的事了,如果西汉人有马镫,匈奴应该早就学会带过去了。不过匈奴人这法子时间长一点腿一定会麻的,要真是效果好的话我想现在大家可能都是这么盘着骑马了。可能匈奴没多余的人手搞对侧步走马这种奢侈品,才在马具上动心思吧

                    我所见过的奥地利皇家马术场的表演应该都是近代的骑兵战术动作,表演的骑手都是拿破仑时代的骑兵装束,当属无甲的火枪骑兵,玩马刀的,与中世纪拿骑枪的重甲骑兵怕不是一回事。重甲骑兵用的应该是体重可达一吨的大型冷血马,而不是近代骑兵常用的活泼、善于跑跳的温血马。

                    我以前不知道有“胎里走”这种马,长见识了。如果真的是出生就走对侧步的话那可是神奇了。这就像人天生顺拐一样,除非生理结构特别,不然这可是违反运动规律的呀。偶尔碰上一个有可能,要是有一种马个个出生都这样那就了不起了,绝对可以当国宝了。

                    不过走马不是纯指对侧步走马,走马是走步马的简称,走步马和袭步马是按马的习惯奔跑速度区分的。比如多数冷血马都是走马,走马特点喜走不喜跑,跑起来也不够快,一般最多也就四十多公里时速,但耐力好,可一连快走好几个小时没问题,多作为挽曳马。而温血马多是袭马,喜跑善跳,常常可以一分钟跑出千余米,但这种速度一般保持不过十分钟,多数时候是快慢交替的小步跑,所以多作为骑乘马。

                    你引用的“对蹄走”应该说的是马的跨距,也叫步长,是挑选赛马常用到的测量标准,一般是测量马快走时后蹄超过前蹄的距离,距离越大说明马匹的筋力越好,但是骑着也越颠。不过这标准是为走交叉步的马设定的,恐怕说的不是对侧步马吧?不明白。

                    我没见过走对侧步的马,对这种马所知也不算多,都是听来的。不过对这种马我很有兴趣,老兄搜到的材料真是让我开了眼了,多谢多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